轨道板砼灌注方法

文档序号:4022082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轨道板砼灌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轨道,尤其是涉及一种轨道板混凝土灌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作为城市交通体系的铁路交通已成为大中城市连接的重要纽带,无碴轨道的应用与隧道、路基不同,无碴轨道在活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形以及恒载作用下的长期变形都会直接影响到轨道结构的受力、平顺性及行车安全及舒适性,因而无碴轨道的铺就成为无碴轨道预应力混凝土设计的关键。
轨道交通系统的振动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产生列车以一定的速度运行时,对钢轨的重力加载产生的冲击;列车在轨道钢轨上运行时,轮轨相互作用产生的车轮与钢轨结构的振动;当车轮滚过钢轨接头时,轮轨相互作用产生的车轮与钢轨结构的振动;轨道的不平顺和车轮的损伤也是系统振动的振源。因而对轨道平整性和密实性要求是轨道正常运行,减小振动的保证,为此,专门研制出了一种轨道板砼灌注方法。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实践的需要,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轨道板密实性、平整性好,以及强度高的轨道板砼灌注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轨道板砼灌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灌注前检查轨道板模型及模型内的钢筋网安放正确;轨道板的所有预埋件安放正确,并且必须与其固定位置的模型表面密贴,不允许有缝隙存在;在模型底部均匀布置有底部振动器,在模型上沿纵向导轨上安放平板振动器;第二步,将灌注斗设置在模型上方,且灌注斗内装有满足设计要求的混凝土;第三步,控制工作环境温度在10~35℃范围内;第四步,灌注和振动灌注将装入灌注斗内的混凝土灌注入模型内,整块轨道板的灌注应当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振动在灌注的同时采用底振和上部辅助振结合的振动工艺,即随模型内混凝土的灌注,依次开启模型底部的振动器;当底振力不足时,从上部向混凝土内插入振动棒进行振动,每个振动棒应插至模型底部,振动时振动棒不要撞动模型内的所有预埋件和钢筋;振动至混凝土表面不再冒气泡、表面泛浆且无显著下沉为准;第五步,使平板振动器沿模型上沿纵向导轨方向振动,以确保模型内边角和预埋件周边的混凝土密实;并将混凝土表面赶压密实和整平,致表面泛浆和无石子裸露为准;第六步,振动后抹平混凝土表面,注意填边填角,且满足轨道板表面平整度不超过5mm/m。
所述每个振动棒隔0.15~0.25米左右插入一次,每次振动26~35秒。
整块轨道板的灌注应一次完成。
在夏季抹平混凝土表面后,及时将混凝土表面覆盖,避免使混凝土快速失水造成干裂。
本发明在灌注前检查,是因为轨道板的制作是在模型内浇筑完成,首先安放好轨道板模型及模型内的钢筋网,保证轨道板的结构尺寸和强度;轨道板的所有预埋件安放正确,并且必须与其固定位置的模型表面密贴,不允许有缝隙存在,为了保证轨道板表面平整;在模型底部均匀布置有底部振动器,在模型上沿纵向导轨上安放平板振动器,是为了混凝土灌注密实和平整。
本发明中灌注斗设置在模型上方的适当位置,一般灌注斗距模型的高度为1m左右;按设计要求拌和好的混凝土在装入灌注斗之前,应当将灌注斗内、外清理干净,并喷水湿润灌注斗内壁;将混凝土从灌注斗灌注入模型内时,工作人员注意控制灌注斗的摆动,以确保下料均匀,并保证安全,同时下料量要适度,以振动后混凝土齐平模型顶面为准。
本发明控制工作环境温度在10~35℃范围内,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各种性能,以及轨道板的质量和技术指标。
本发明整块轨道板的灌注应当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并且尽量一次灌注完成,是防止灌注不均匀导致轨道板的质量和技术指标到不到设计要求。本发明在灌注的同时采用底振和上部辅助振结合的振动工艺,是为了排除混凝土内气泡,同时使得混凝土灌注密实。
本发明中平板振动器的功能是对混凝土进行面振,将混凝土浆振出,保证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度达到要求,同时控制轨道板高度的误差范围在0~3mm之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本发明灌注出的轨道板不仅平整性、密实性好,而且强度高,可以连续高负荷承载;利用本发明灌注轨道板,不仅生产效率高,而且成品率高。
具体实施例方式
优选实施例如下一种轨道板砼灌注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第一步,灌注前检查轨道板模型及模型内的钢筋网安放正确,保证轨道板的结构尺寸和强度;轨道板的所有预埋件安放正确,并且必须与其固定位置的模型表面密贴,不允许有缝隙存在,保证轨道板表面平整;在模型底部均匀布置有底部振动器,在模型上沿纵向导轨上安放平板振动器;第二步,将灌注斗设置在模型上方,且灌注斗内装有满足设计要求的混凝土;第三步,控制工作环境温度在10~35℃范围内;第四步,灌注和振动灌注将装入灌注斗内的混凝土灌注入模型内,整块轨道板的灌注应当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整块轨道板的灌注一次完成;振动在灌注的同时采用底振、上部辅助振结合的振动工艺,随模型内混凝土的灌注,依次开启模型底部的振动器;当底振力不足时,从上部向混凝土内插入振动棒进行振动,每个振动棒应插至模型底部,振动时振动棒不要撞动模型内的所有预埋件和钢筋,每个振动棒隔0.15~0.25米左右插入一次,每次振动26~35秒;第五步,使平板振动器沿模型上沿纵向导轨方向振动,以确保模型内边角和预埋件周边的混凝土密实;并将混凝土表面赶压密实和整平,致表面泛浆和无石子裸露为准;该平板振动器的功能是对混凝土进行面振,将混凝土浆振出,保证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度达到要求,同时控制轨道板高度的误差范围在0~3mm之内;振动至混凝土表面不再冒气泡、表面泛浆且无显著下沉为准;第六步,振动后抹平混凝土表面,注意填边填角,且满足轨道板表面平整度不超过5mm/m。在夏季抹平混凝土表面后,及时将混凝土表面覆盖,避免使混凝土快速失水造成干裂。
本发明中灌注斗设置在模型上方的适当位置,一般灌注斗距模型的高度为1m左右;按设计要求拌和好的混凝土在装入灌注斗之前,应当将灌注斗内、外清理干净,并喷水湿润灌注斗内壁;将混凝土从灌注斗灌注入模型内时,工作人员注意控制灌注斗的摆动,以确保下料均匀,并保证安全,同时下料量要适度,以振动后混凝土齐平模型顶面为准。
本发明控制工作环境温度在10~35℃范围内,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各种性能,以及轨道板的质量和技术指标。
本发明整块轨道板的灌注应当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并且尽量一次灌注完成,是防止灌注不均匀导致轨道板的质量和技术指标到不到设计要求。本发明在灌注的同时采用底振、上部辅助振和面振结合的振动工艺,是为了排除混凝土内气泡,同时使得混凝土灌注密实,将混凝土浆振出,保证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度达到要求,同时控制轨道板高度的误差范围在0~3mm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轨道板砼灌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灌注前检查轨道板模型及模型内的钢筋网安放正确;轨道板的所有预埋件安放正确,并且必须与其固定位置的模型表面密贴,不允许有缝隙存在;在模型底部均匀布置有底部振动器,在模型上沿纵向导轨上安放平板振动器;第二步,将灌注斗设置在模型上方,且灌注斗内装有满足设计要求的混凝土;第三步,控制工作环境温度在10~35℃范围内;第四步,灌注和振动灌注将装入灌注斗内的混凝土灌注入模型内,整块轨道板的灌注应当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振动在灌注的同时采用底振和上部辅助振结合的振动工艺,即随模型内混凝土的灌注,依次开启模型底部的振动器;当底振力不足时,从上部向混凝土内插入振动棒进行振动,每个振动棒应插至模型底部,振动时振动棒不要撞动模型内的所有预埋件和钢筋;振动至混凝土表面不再冒气泡、表面泛浆且无显著下沉为准;第五步,使平板振动器沿模型上沿纵向导轨方向振动,以确保模型内边角和预埋件周边的混凝土密实;并将混凝土表面赶压密实和整平,致表面泛浆和无石子裸露为准;第六步,振动后抹平混凝土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板砼灌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振动棒隔0.15~0.25米左右插入一次,每次振动26~35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板砼灌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整块轨道板的灌注应一次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板砼灌注方法,其特征在于轨道板表面平整度≤5m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板砼灌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夏季抹平混凝土表面后,及时将混凝土表面覆盖,避免使混凝土快速失水造成干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板砼灌注方法,属于轨道板混凝土灌注工艺技术领域,包括灌注前检查;将灌注斗设置在模型上方,且灌注斗内装有满足设计要求的混凝土;控制工作环境温度在10~35℃范围内;灌注和振动;使平板振动器沿模型上沿纵向导轨方向振动,以确保模型内边角和预埋件周边的混凝土密实;并将混凝土表面赶压密实和整平,致表面泛浆和无石子裸露为准;振动后抹平混凝土表面,注意填边填角,且满足轨道板表面平整度不超过5mm/m;通过本发明灌注出的轨道板不仅平整性、密实性好,而且强度高,可以连续高负荷承载;利用本发明灌注轨道板,不仅生产效率高,而且成品率高。
文档编号E01B1/00GK1851126SQ200610020748
公开日2006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1日
发明者钱振地, 江成, 肖俊恒, 刘振民, 王智勇, 吴海涛, 张雷, 白昆华, 吴利清, 杨先凤, 王江, 张志红, 龚斯昆 申请人: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