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运输用轨道转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3398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井下运输用轨道转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地下条件的运输装置,尤指一种井下运输用轨道转盘。
背景技术
矿山井下的主水泵房一般要安装若干台主排水泵。安装时,需要将设备放在第一运输车上,从平巷的第一运输轨道上运送到泵房门口,再将设备从第一运输车上卸载下来装在泵房门口的第二运输轨道上的第二运输车上,通过人工将放置该设备的第二运输车推进泵房内,并通过第三运输轨道至需要安装的位置。由于第二运输轨道与第三运输轨道相互垂直且间隔一定距离,因此需要将运输至泵房内的设备利用人工从第二运输车卸下后,再装在第三运输轨道上的第三运输车,然后将设备通过第三运输车运输到指定位置;之后利用手拉葫芦吊装至安装位置,进行就位安装、调试。现有的这种运输过程,在将设备从第二运输轨道运输到第三运输轨道上时,需要人工将设备从第二运输车上卸下再装在第三运输车上,该过程浪费人力、物力,同时存在不安全因素,制约了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输。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运输用轨道转盘,其可以方便的将设备从泵房运输到安装位置,或将需要到地表检修的设备运输至泵房,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井下运输用轨道转盘,其中包括上、下转盘,所述上转盘的上表面前、后部位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轨道,所述上转盘的上表面左、右部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轨道,两个所述第一轨道垂直于两个第二轨道,相邻所述第一、二轨道之间设有一 L形过渡轨道,所述过渡轨道的两个边轨分别延伸至上转盘的边缘,所述过渡轨道的两个边轨分别平行且正对着第一、二轨道,所述过渡轨道、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之间间隔设置,所述上转盘的下面设置有下转盘,所述上、下转盘在轴中心位置铰接连接。本实用新型井下运输用轨道转盘,其中所述上转盘的下表面中心位置设有旋转轴槽,所述下转盘的上表面中心位置垂直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插置于旋转轴槽内。本实用新型井下运输用轨道转盘,其中所述上转盘的下表面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的轴心线与上转盘的轴心线重合,所述下转盘的上表面设有与第一环形槽形状对称的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的轴心线与下转盘的轴心线重合,所述第一、二环形槽之间安装有若干个金属球。本实用新型井下运输用轨道转盘,其中所述上、下转盘之间设置有球转动架,所述球转动架为圆环形,所述球转动架表面上均匀间隔的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通孔,各所述第一通孔分别位于第一、二环形槽之间,各所述金属球分别放置于各所述第一通孔内。本实用新型井下运输用轨道转盘,其中所述上转盘的上表面靠近外缘部位沿周向设有若干个第一定位孔,所述下转盘的上表面靠近外缘部位沿周向设有若干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二定位孔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上下对应,各对应的所述第一、二定位孔上安装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上安装有开口销。本实用新型井下运输用轨道转盘,其中所述下转盘的中心位置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腔设有若干个加强筋板,各所述加强筋板的一端与第二通孔的内腔壁连接,各所述加强筋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轴的外侧壁底部连接,所述加强筋板上设有地脚螺栓孔。本实用新型井下运输用轨道转盘,其中所述上转盘上设有加油孔,所述加油孔与第一、二环形槽相通。本实用新型井下运输用轨道转盘,其中所述上、下转盘及金属球均由灰口铸铁材料制成,所述定位销及球转动架均由金属结构钢制成。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井下运输用轨道转盘通过可相对旋转的上、下转盘连接设计,在上转盘上表面连接两个平行的第一轨道和两个平行的第二轨道,使第一、二轨道呈90度夹角,将该装置设置于泵房的第二运输轨道和安装设备位置附近的第三运输轨道之间,当设备通过运输车从第二运输轨道运送至泵房后,将运输车从第二运输轨道直接推至上转盘上表面的一个过渡轨道的边轨上,该边轨与其中一个第一轨道或第二轨道平行且正对,将该运输车推上该第一轨道或第二轨道上,由于第二运输轨道与第三运输轨道呈90夹角,将上转盘相对下转盘旋转90度,此时运输车所在的第一轨道或第二轨道与第三运输轨道平行且正对着,将运输车沿该第一轨道或第二轨道一直推即可推至第三运输轨道上,沿着第三运输轨道将该运输车推至安装设备的位置即可,该过程方便的将设备从泵房运输到安装位置,或将需要到地表检修的设备运输至泵房,其省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图I是本实用新型井下运输用轨道转盘的上转盘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井下运输用轨道转盘的上转盘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井下运输用轨道转盘的下转盘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井下运输用轨道转盘的下转盘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井下运输用轨道转盘的球转动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井下运输用轨道转盘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井下运输用轨道转盘,包括由灰口铸铁材料制成的上转盘I、下转盘2、若干个金属球11和由金属结构钢制成的球转动架12。结合图I和图2所示,上转盘I为圆板形。其上表面的前、后部位与两个相互平行的水平向第一轨道3连接成一体。上转盘I的上表面左、右部与两个相互平行的竖直向第二轨道4连接成一体。这样设计便于现场井下安装、调试。两个第一轨道3垂直于两个第二轨道4。相邻第一轨道3和第二轨道4之间设有一 L形过渡轨道5。过渡轨道5的两个边轨6分别延伸至上转盘I的边缘。过渡轨道5的两个边轨6分别平行且正对着第一轨道3和第二轨道4。过渡轨道5、第一轨道3、第二轨道4之间间隔设置。上转盘I的下表面中心位置加工有旋转轴槽7。上转盘I的下表面加工有第一环形槽9,第一环形槽9的轴心线与上转盘I的轴心线重合。上转盘I的上表面靠近外缘部位沿周向加工有若干个第一定位孔14。上转盘I的上表面加工有加油孔21,加油孔21与第一环形槽相通。上转盘I的下面位于轴中心位置铰接连接下转盘2。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下转盘2为圆环形。下转盘2的中心位置加工有第二通孔18。第二通孔18的内腔焊接有若干个加强筋板19。各加强筋板19的一端与第二通孔18的内腔壁连接,各加强筋板19的另一端与旋转轴8的外侧壁底部连接。旋转轴8位于第二通孔18的中心位置,且垂直于第二通孔18。加强筋板19上加工有地脚螺栓孔20。旋转轴8插置于上转盘I的旋转轴槽7内,这样设计用于旋转、调整第一轨道3或第二轨道4与相应的第三运输轨道对中。下转盘2的上表面加工有与第一环形槽9形状对称的第二环形槽10。第二环形槽10的轴心线与下转盘2的轴心线重合。第一环形槽9和第二环形槽10之间安装有若干个金属球11。加油孔21与第二环形槽10也相通。下转盘2的上表面靠近外缘部位沿周向加工有若干个第二定位孔15。第二定位孔15与第一定位孔14的数量相 同位置上下对应。各对应的第一定位孔14和第二定位孔15上安装有定位销16,定位销16上安装开口销17。下转盘2周边厚度根据运输设备重量进行厚度增加,以提高整体强度,增加安全、可靠性。结合图5所示,上转盘I和下转盘2之间设置有球转动架12。球转动架12为圆环形。球转动架12的上表面均匀间隔的加工有若干个第一通孔13。各第一通孔13分别位于第一环形槽9和第二环形槽10之间。各金属球11分别放置于各第一通孔13内。通过设置加油孔21,便于往金属球11及第一环形槽9、第二环形槽10内添加润滑油,保证上转盘I相对下转盘2转动的灵活性。安装该轨道转盘时,先在泵房的第二运输轨道和安装设备位置附近的第三运输轨道之间挖基础坑,将下转盘2通过地脚螺栓穿过其上的地脚螺栓孔20,将下转盘2固定安装于该基础坑内,之后利用水泥沙浆浇注在下转盘2的四周,高度低于第二定位孔15上表面5毫米左右;将球转动架12放置于下转盘2的上面,使球转动架12上的各第一通孔13分别位于第二环形槽10的上面,将各金属球11分别放置于第一通孔13内,这样可以杜绝相邻金属球11磨损、腐蚀,从而导致金属球11的直径变小,发生互相碰撞、卡死现象,金属球11的数量及球转动架12是保证本实用新型轨道转盘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之后将上转盘I放置于下转盘2上面,使下转盘2的旋转轴8插置于上转盘I的旋转轴槽7内,使金属球11和球转动架12位于上转盘I的第一环形槽9的下面,之后将各第一定位孔14与各第二定位孔15位置上下对应好,将各定位销16插入各第一定位孔14和第二定位孔15,此时上转盘I和下转盘2之间准确定位,同时也满足了上转盘I和下转盘2可以一同被运输。使用时,当设备通过运输车从第二运输轨道运送至泵房后,将运输车从第二运输轨道直接推上上转盘I上的一个过渡轨道5的边轨6上,该边轨6与其中一个第一轨道3或第二轨道4平行且正对,将该运输车推上该第一轨道3或第二轨道4上,由于第二运输轨道与第三运输轨道呈90夹角,将各定位销16松开取下,将上转盘I相对下转盘2旋转90度,之后再将各定位销16安装于各相互对应的第一定位孔14和第二定位孔15内。此时运输车所在的第一轨道3或第二轨道4与第三运输轨道平行且正对着,将运输车沿该第一轨道3或第二轨道4 一直推即可推至第三运输轨道上,沿着第三运输轨道将该运输车推至安装设备的位置即可,该过程方便的将设备从泵房运输到安装位置,或将需要到地表检修的设备运输至泵房,其省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仪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 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井下运输用轨道转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转盘(1,2),所述上转盘(I)的上表面前、后部位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轨道(3),所述上转盘(I)的上表面左、右部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轨道(4),两个所述第一轨道(3)垂直于两个第二轨道(4),相邻所述第一、二轨道(3,4)之间设有一 L形过渡轨道(5),所述过渡轨道(5)的两个边轨(6)分别延伸至上转盘(I)的边缘,所述过渡轨道(5)的两个边轨(6)分别平行且正对着第一、二轨道(3,4),所述过渡轨道(5)、第一轨道(3)和第二轨道(4)之间间隔设置,所述上转盘(I)的下面设置有下转盘(2),所述上、下转盘(1,2)在轴中心位置铰接连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井下运输用轨道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盘(I)的下表面中心位置设有旋转轴槽(7),所述下转盘(2)的上表面中心位置垂直设有旋转轴(8),所述旋转轴(8)插置于旋转轴槽(7)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运输用轨道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盘(I)的下表面设有第一环形槽(9),所述第一环形槽(9)的轴心线与上转盘(I)的轴心线重合,所述下转盘(2)的上表面设有与第一环形槽(9)形状对称的第二环形槽(10),所述第二环形槽(10)的轴心线与下转盘(2)的轴心线重合,所述第一、二环形槽(9,10)之间安装有若干个金属球(1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下运输用轨道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转盘(1,2)之间设置有球转动架(12),所述球转动架(12)为圆环形,所述球转动架(12)表面上均匀间隔的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通孔(13),各所述第一通孔(13)分别位于第一、二环形槽(9,10)之间,各所述金属球(11)分别放置于各所述第一通孔(13)内。
5.如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井下运输用轨道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盘(I)的上表面靠近外缘部位沿周向设有若干个第一定位孔(14),所述下转盘(2)的上表面靠近外缘部位沿周向设有若干个第二定位孔(15),所述第一、二定位孔(14,15)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上下对应,各对应的所述第一、二定位孔(14,15)上安装有定位销(16),所述定位销(16)上安装有开口销(17)。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井下运输用轨道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转盘(2)的中心位置设有第二通孔(18),所述第二通孔(18)的内腔设有若干个加强筋板(19),各所述加强筋板(19)的一端与第二通孔(18)的内腔壁连接,各所述加强筋板(19)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轴(8)的外侧壁底部连接,所述加强筋板(19)上设有地脚螺栓孔(2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井下运输用轨道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盘(I)上设有加油孔(21),所述加油孔(21)与第一、二环形槽(9,10)相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井下运输用轨道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转盘(1,2)及金属球(11)均由灰口铸铁材料制成,所述定位销(16)及球转动架(12)均由金属结构钢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井下运输用轨道转盘,用于地下条件的运输装置,其包括上、下转盘,所述上转盘的上表面前、后部位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轨道,所述上转盘的上表面左、右部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轨道,两个所述第一轨道垂直于两个第二轨道,相邻所述第一、二轨道之间设有一L形过渡轨道,所述过渡轨道的两个边轨分别延伸至上转盘的边缘,所述过渡轨道的两个边轨分别平行且正对着第一、二轨道,所述过渡轨道、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之间间隔设置,所述上转盘的下面设置有下转盘,所述上、下转盘在轴中心位置铰接连接。本实用新型井下运输用轨道转盘可以方便的将设备从泵房运输到安装位置,或将需要到地表检修的设备运输至泵房,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E01B23/06GK202730556SQ20122024286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8日
发明者修国林, 吕振国, 王成钊, 战春林, 高永生, 王刚, 王智业, 尹绍军 申请人: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三山岛金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