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观光车辆的车厢内厢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9644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全景观光车辆的车厢内厢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厢内厢体,具体涉及一种全景观光车辆的车厢内厢体。



背景技术:

列车,特别是轨道列车,因其安全、平稳、快速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其在城市交通及观光旅游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乘客对于列车的需求不只停留在安全、快速,列车内部的舒适度,包括观感,逐渐受到重视,如何在列车内设置装饰,提高列车的档次是目前开发高档旅游列车的重点之一。

列车内空间相对普通汽车更充足,如何根据乘客,或宣传主题的需要在列车内部较大范围内,甚至整个列车进行装饰是难点之一,这种装饰需求也日益增加。现用的方法是用胶粘方法贴敷大片海报,或另置灯饰,不仅耗费人力物力,造成浪费,还会因粘接固定影响车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全景观光车辆的车厢内厢体,该内厢体能够满足无胶粘情况下对车厢内部进行大范围的张贴贴画装饰,减少对车厢的伤害,装饰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全景观光车辆的车厢内厢体,位于车厢外厢体内侧,包括内饰板,所述内饰板由若干子饰板拼接而成,且两个相邻所述子饰板之间具有拼接缝隙,所述拼接缝隙内设有安装件和照明件,所述安装件包括安装筒体和位于所述安装筒体端部的吸盘,所述照明件安装于所述安装筒体内,所述拼接缝隙外滑动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能够覆盖拼接缝隙的开口。

优选的,所述外壳在拼接缝隙处的滑动连接方式为:拼接缝隙两端各具有一滑轨,所述滑轨一端与形成拼接缝隙的一侧的子饰板固接,另一端与形成拼接缝隙的另一侧的子饰板固接,所述外壳相对所述滑轨处具有滑块。即滑轨在拼接缝隙处跨接,外壳上的滑块在滑轨内滑动,滑动方向与拼接缝隙宽度的方向一致。

为了保证拼接缝隙处的强度,也为了更加方便的安装装饰件和照明件,优选的,所述内饰板与车厢外厢体之间还具有支撑板件,所述支撑板件连接相邻的两个子饰板,所述安装件和所述照明件固于所述支撑板件上。内饰件可通过粘接或螺钉与子饰板固定。

安装时,可先将照明件装于安装件内,然后再固定于支撑件上。

优选的,所述吸盘的底部与所述安装筒体相连,且所述吸盘的底部为透明底部,或所述吸盘的底部具与所述安装筒体相通的第一透光孔。

优选的,所述照明件为LED灯,所述外壳至少在相对拼接缝隙开口处为透明或半透明,或所述外壳具有第二透光孔。吸盘的底部为透明从而照明件即LED灯光源能够从吸盘透明的底部透射出来,紧接着光源再透过外壳的透明或半透明处,或者第二透光孔透出,从而实现光的装饰。

优选的,所述吸盘为橡胶吸盘。橡胶吸盘为手动按压式橡胶吸盘,即通过手动按压即可将吸盘的吸嘴内空气排除并获得真空,从而将海报等吸住固定,吸盘材质可以是硅橡胶、丁腈橡胶等,直接购买可得。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当需要对车厢内部进行装饰,张贴诸如海报之类的贴画时,可以选用无胶贴画,将外壳滑离拼接缝隙,将贴画利用吸盘固定,取出贴画时刺破处于吸盘吸嘴处的贴画,解除真空环境即可。仅需灯光装饰时,将外壳滑至初始位置就行,结构简单,装饰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内饰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安装件和照明件的俯视图,其中:

1.子饰板,2.拼接缝隙,3.外壳,4.支撑板件,5.安装件,51.吸盘,52.安装筒体,53. 第一透光孔,6. 照明件,7.滑轨,71.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全景观光车辆的车厢内厢体,位于车厢外厢体内侧,包括内饰板,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内饰板由若干子饰板1拼接而成,且两个相邻所述子饰板1之间具有拼接缝隙2,所述拼接缝隙2内设有安装件5和照明件6,所述安装件5包括安装筒体52和位于所述安装筒体52端部的吸盘51,具体的,吸盘51为橡胶吸盘51。照明件6安装于安装筒体52内,所述拼接缝隙2外滑动连接有外壳3,所述外壳3能够覆盖拼接缝隙2的开口。

具体的,拼接缝隙2两端各具有一滑轨7,所述滑轨7一端与形成拼接缝隙2的一侧的子饰板1固接,另一端与形成拼接缝隙2的另一侧的子饰板1固接,即滑轨7在拼接缝隙2处跨接,外壳3上的滑块71在滑轨7内滑动,滑动方向与拼接缝隙2宽度的方向一致。

内饰板与车厢外厢体之间还具有支撑板件4,所述支撑板件4连接相邻的两个子饰板1,安装件5和所述照明件6固于所述支撑板件4上。

吸盘51的底部与所述安装筒体52相连,且所述吸盘51的底部为透明底部,或所述吸盘51的底部具与所述安装筒体52相通的第一透光孔53。

具体的,照明件6为LED灯,外壳3在相对拼接缝隙2开口处为透明或半透明,外壳3没有这种透明或半透明部分时,也可在外壳3设置透光孔第二透光孔。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