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坐式单轨列车以及疏散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5678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跨坐式单轨列车以及疏散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运输,尤其涉及一种跨坐式单轨列车以及疏散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多,日益拥堵的交通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首要问题。跨座式单轨凭借其造价低、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噪声低、景观效果好等特点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结构特点是:车辆采用橡胶车轮,骑跨在轨道上,具有较强的爬坡能力;车辆轨道为单梁结构,高度较大,通常在1.8m左右,由钢或混凝土制成,起承载、稳定和导向作用;且跨座式单轨线路多为高架形式,车辆在半空中行驶,由于受到其轨道结构的影响,常规的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轨道交通系统人员紧急疏散方式不适用于单轨系统。

跨座式单轨在中国重庆、德国、日本大阪、美国拉斯维加斯、澳大利亚悉尼、马来西亚吉隆坡等国家和地区已有多条线路成功运营,目前国内芜湖、中山等城市正在做单轨系统建设规划。现有的跨座式单轨系统人员紧急疏散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采用救援车辆,即将故障车辆拖到最近的车站,或将救援车辆开到与故障车辆平行的位置,通过在两列车之间搭一条救援通道,将人员转移到救援车辆上进行疏散;另一类是垂直救援,即在事故地点通过消防云梯或通过车辆自带的缓降装置将乘客从高空降至地面。这两类救援方式都有救援效率低、等待时间长等缺点,垂直救援还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多人辅助,当轨道距地面距离较大或跨越湖泊、峡谷时,不具备救援条件,难以实施救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坐式单轨列车,旨在用于解决现有跨坐式单轨列车在事故时救援不方便、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跨坐式单轨列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于其中至少一个车门处设置有安放步梯的容纳腔,所述车体的侧面开设有供所述步梯由所述容纳腔内滑出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于对应所述车门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腔位于所述车体的底盘内,于所述车体内的地板上开设有可打开对应所述容纳腔的第二开口以及活动封堵所述第二开口的地板盖。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沿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容纳腔内侧延伸,所述步梯沿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轨上。

进一步地,所述步梯包括步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步梯架内的若干踏板,各所述踏板沿所述步梯架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踏板与所述步梯架之间均为可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步梯架的长度方向。

进一步地,还包括封堵所述第一开口的裙板,所述裙板与所述车体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疏散系统,包括轨道,所述轨道包括轨道梁以及若干桥墩,各所述桥墩沿所述轨道梁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支撑所述轨道梁,还包括上述跨坐式单轨列车,所述车体滑行于所述轨道梁上。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还包括位于所述车体的车门一侧的疏散通道,所述疏散通道安装于所述轨道梁上,所述疏散通道上开设有若干窗口,每一所述窗口对应其中一所述桥墩,且该桥墩表面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疏散梯。

进一步地,所述疏散通道装有可拆卸连接且与各所述窗口一一对应的若干通道盖板,每一所述通道盖板封堵对应所述窗口。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两条轨道梁,所述疏散通道位于两条所述轨道梁之间。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跨坐式单轨列车中,车体内具有容纳腔,且在容纳腔内安放有步梯,在车体的侧面对应车门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开口,当跨坐式单轨列车出现状况时,即可将步梯由第一开口滑出容纳腔,进而方便乘客由故障车体内经由步梯安全逃离出来,而当将其与轨道配合时,乘客可以逃离至轨道的安全位置或者另一救援车体内,安全快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跨坐式单轨列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跨坐式单轨列车的步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疏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疏散系统的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疏散系统采用疏散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的疏散系统采用救援跨坐式单轨列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跨坐式单轨列车1,包括车体11,车体11上设置有容纳腔(图中未示出),该容纳腔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且每一容纳腔对应至其中一车门111位置,每一容纳腔内安放步梯12,在车体11的侧面,即具有车门11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开口112,第一开口112与容纳腔之间为一一对应关系,每一第一开口112均打开与其对应的容纳腔,且容纳腔内的步梯12可由第一开口112滑出至车体11外侧,一般第一开口112位于对应车门111的正下方,对此在步梯12滑出后,步梯12刚好与车门111对应。本实施例中,容纳腔为步梯12的收容空间,当跨坐式单轨列车1出现故障时,则可以打开车门111后将容纳腔内的步梯12由对应的第一开口112滑出,此时步梯12位于车门111的下方,车体11内的乘客即可由该步梯12转移至安全位置,疏散效果安全快捷,当然对于第一开口112处应设置有与其对应的裙板13,通过裙板13封堵对应的第一开口112,使得容纳腔在朝向车体11车门111一侧密封,且裙板13与车体1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必要的时候解除裙板13与车体11之间的连接关系,第一开口112打开,步梯12由打开的第一开口112滑出。一般,车体11具有有多个车门111,且在每一车门111位置均设置有容纳腔与步梯12,即每一车门111位置均可以用作跨坐式单轨列车1故障时的疏散通道23,提高跨坐式单轨列车1的疏散效率。

参见图1以及图3,优化上述实施例,容纳腔位于车体11的底盘内,通常跨坐式单轨列车1车体11的底盘具有较大的高度,对此其内具有足够的空间用于开设容纳腔,在车体11内的地板113上开设有第二开口114,第二开口114与容纳腔的个数相同,两者之间也为一一对应关系,第二开口114由车体11内侧打开对应的容纳腔,当然在地板113上还设置有与各第二开口114一一对应的地板盖14,地板盖14活动封堵与其对应的第二开口114。本实施例中,地板盖14与地板113之间可拆卸连接,正常情况下,地板盖14封堵对应第二开口114,从而可以使得地板113表面平整,不影响乘客乘坐跨坐式单轨列车1,而在出现故障时,则可拆卸地板盖14,第二开口114打开,同时还拆卸裙板13,第一开口112打开,此时可由第二开口114处施力将容纳腔内的步梯12由第一开口112处滑出,比较方便。针对上述这种结构形式,容纳腔的内壁上设置有滑轨,滑轨沿容纳腔对应第二开口114的位置向容纳腔对应第一开口112的位置延伸,步梯12沿自身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滑轨上,对此当在第二开口114处施力后,步梯12可沿滑轨滑出第一开口112。在这种结构中,步梯12远离第一开口112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结构,即当步梯12滑出容纳腔时,步梯12该限位机构与车体11的第一开口112位置连接,步梯12不会完全脱离车体11,从而使得乘客在沿步梯12行走时,步梯12不会偏移,保证乘客的安全性,当然该端部与车体11之间应为可转动连接,在限位结构作用后,步梯12可以处于水平状态,还可以转动步梯12使其向下倾斜延伸,步梯12与车体11之间形成夹角。

参见图1以及图2,进一步地,步梯12包括步梯架121以及设置于步梯架121内的若干踏板122,各踏板122沿步梯架12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本实施例中,细化了步梯12的结构,步梯架121为框架结构,滑动设置于容纳腔的滑轨上,通过步梯架121的滑动带动步梯12整体滑出容纳腔,而踏板122则为板状结构,其为步梯12的支撑部分,乘客沿各踏板122依次行走。对于踏板122与步梯架121之间的连接结构,一般采用可转动连接,且每一踏板122的转动轴线均垂直于步梯架121的长度方向,具体地可在步梯架121的内侧设置有若干X字形安装槽123,每一踏板122的转轴的两个端部分别位于对应的两个X字形安装槽123内,不但可以保证每一踏板122具有较好的转动角度,还能够起到限位作用。对此当步梯12滑出容纳腔后水平设置时,将各踏板122也均翻转至水平状态且与步梯架121位于同一平面内,步梯12整体呈水平设置的板状结构,此时可采用另一跨坐式单轨列车1作为救援车,步梯12搭接为桥梁连通两个车体11,乘客经由步梯12进入救援车内,而当步梯12滑出容纳腔后倾斜向下设置时,各踏板122也均水平设置,且形成阶梯结构,乘客可经由该步梯12爬行至跨坐式单轨列车1行驶的轨道2上。

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疏散系统,包括轨道2以及上述的跨坐式单轨列车1,跨坐式单轨列车1采用跨坐的方式滑行于轨道2上,轨道2细化为轨道梁21以及若干桥墩22,各桥墩22均沿轨道梁2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支撑轨道梁21,跨坐式单轨列车1滑行于轨道梁21上。本实施例中,将上述的跨坐式单轨列车1与轨道2结合形成较好的疏散系统,当跨坐式单轨列车1出现故障时,通过由容纳腔内滑出的步梯12,乘客可以安全转移至轨道2上。

参见图3-图5,优化上述实施例,轨道2还包括位于车体11的车门111一侧的疏散通道23,疏散通道23安装于轨道梁21上,在疏散通道23上开设有若干窗口231,各窗口231沿轨道梁2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每一窗口231还对应其中一桥墩22,在与窗口231对应的桥墩22的外表面竖直设置有疏散梯221。本实施例中,优化轨道2结构,疏散通道23位于车门111的下方,当出现故障时,步梯12滑出容纳腔后倾斜设置,其上端连接车体11,下端支撑于疏散通道23上,乘客可经由步梯12爬行至疏散通道23上,进而可以穿过最近的窗口231沿桥墩22上的疏散梯221爬行至地面。当然上述疏散梯221应安设于地面状况良好的桥墩22上,而对于湖泊或者峡谷等位置的桥墩22均不安设疏散梯221。在疏散通道23上还设置有若干通道盖板232,各通道盖板232与各窗口231一一对应且均与疏散通道23可拆卸连接,每一通道盖板232封堵对应的窗口231,在需要穿行窗口231时,拆卸与其对应的通道盖板232。一般地,通道盖板232上设置有安全锁,通道盖板232只能由疏散通道23上打开,以避免地面的人员穿过窗口231进入疏散通道23上。疏散通道23包括沿垂直于轨道梁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横向支撑杆233,各横向支撑杆233端部固定于轨道梁上且沿轨道梁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然后在各横向支撑杆233上铺设平板234形成人行通道,在平板234的接口处留有间隙,便于雨水排放。

参见图4以及图6,进一步地,轨道2包括有两条轨道梁21,两条轨道梁21平行间隔设置,疏散通道23位于两条轨道梁21之间。本实施例中,轨道2具有双向运行的两条轨道梁21,当其中一条轨道梁21上的跨坐式单轨列车1出现故障时,另一条轨道梁21上的跨坐式单轨列车1运行至该故障跨坐式单轨列车1位置,作为救援跨坐式单轨列车1,两跨坐式单轨列车1对应侧的车门111一一对应,且将对应两车门111处的两个步梯12滑出后水平连接,两跨坐式单轨列车1之间通过步梯12形成若干桥梁,乘客可由故障跨坐式单轨列车1转移至救援跨坐式单轨列车1上,安全可靠,且效率非常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