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控制列车座椅同步移动的联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8342发布日期:2019-01-14 19:59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控制列车座椅同步移动的联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列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控制列车座椅同步移动的联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高铁技术的持续发展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高铁座椅的体验要求越来越高,以往高铁二等座椅都是靠背可倾斜,坐垫不动结构,人们长时间乘坐会出现腰部不适等问题。为了增加座椅舒适度,开发了一款新的靠坐联动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控制列车座椅同步移动的联动装置,它能在靠背倾斜的同时坐垫向前移动,增加座椅舒适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控制列车座椅同步移动的联动装置,包括坐盆、调角板、气弹簧,其中调角板上设置中心轴孔,在调角板侧面下部设置控制角板,所述坐盆后部与调角板连接,所述气弹簧前端固定安装在座椅底架上,后端铰接控制角板,其特征在于:在坐盆前部两侧分别有前导轨安装在座椅底架上,所述坐盆活动安装在前导轨上,并可以相对于前导轨滑动;在调角板下部设置向中心轴孔以下延伸的连接臂,且连接臂活动连接坐盆后部,当气弹簧缩短时,调角板绕着中心轴孔向后倾斜,此时连接臂推动坐盆向前移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固定安装靠背的调角板与坐盆后部铰接在一起,在气弹簧的作用下,调角板转动,同时带动坐盆移动,从而实现椅背与坐盆的联动,整个结构中,只设置了控制调角板的气弹簧,坐盆的移动完全依靠调角板的带动,真正达到联动的作用,从而提升座椅的舒适性。

优选地,在坐盆后部设置u型板,连接臂与u型板通过铰接轴连接。在u型板和连接臂上分别设置铰接孔,铰接轴穿过铰接孔并将两个部件连接在一起;在u型板和连接臂中其中一个部件上的铰接孔为腰型孔,调角板旋转时,铰接轴在腰型孔内移动。通过将连接臂与u型板连接,在调角板转动时,连接臂带动u型板移动,从而带动坐盆移动,达到联动目的。调角板带动坐盆运动动时,铰接轴在腰型孔内移动,由于调角板下部的连接臂运动轨迹一定,因此改变该腰型孔角度可以改变u型板与连接臂的相对运动轨迹,从而达到调节坐盆运动方向的目的。

优选地,在前导轨上设置指向前后方向的腰型滑槽,在坐盆边框上设置销轴,所述销轴插入前导轨上的滑槽中,并可以在滑槽中滑动。前导轨的作用在于对坐盆前部进行定位,腰型滑槽可以对坐盆前部的运动轨迹进行引导,同时,销轴插入滑槽中,也可以限制坐盆左右的位置,避免坐盆左右移动。

优选地,在销轴上套装衬套,该衬套位于滑槽中,且能与滑槽发生相对转动。在销轴上安装衬套后,衬套直接接触滑槽壁并与滑槽之间发生滚动摩擦,从而减轻部件之间的摩擦。

优选地,在坐盆后部下方设置后支架,在后支架下方有后导轨安装在座椅底架上,后导轨沿着坐盆的运功轨迹设置,后支架下部接触后导轨,在坐盆移动过程中,后支架顺着后导轨移动。后导轨与后支架配合,可以对坐盆后部的运动轨迹进行控制,当连接臂带动坐盆移动时,坐盆后部的后支架顺着后导轨的轨迹进行滑动,从而使坐盆后部每次都按照预设轨迹移动。,同时,后导轨与后支架可以增加坐盆的稳定性。

优选地,在后支架的下部设置滚轮,滚轮通过轮轴安装在后支架上,并且滚轮沿着后导轨运动。在后支架下部设置滚轮后,当坐盆移动时,滚轮顺着后导轨移动,这可以减少后导轨和后支架中间的摩擦力,使该座椅各部件的运动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坐盆1、调角板2、滚轮3、前导轨4、连接臂5、后导轨6、轮轴7、铰接轴8、销轴9、气弹簧10、衬套11、u型板12、后支架13、控制角板1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控制列车座椅同步移动的联动装置,包括坐盆1、调角板2、气弹簧10,其中调角板2上设置中心轴孔,在调角板2侧面下部设置控制角板14,所述坐盆1后部与调角板2连接,所述气弹簧10前端固定安装在座椅底架上,后端铰接控制角板14,其特征在于:在坐盆1前部两侧分别有前导轨4安装在座椅底架上,所述坐盆1活动安装在前导轨4上,并可以相对于前导轨4滑动;在调角板2下部设置向中心轴孔以下延伸的连接臂5,且连接臂5活动连接坐盆1后部,当气弹簧10缩短时,调角板2绕着中心轴孔向后倾斜,此时连接臂5推动坐盆1向前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固定安装靠背的调角板2与坐盆1后部铰接在一起,在气弹簧10的作用下,调角板2转动,同时带动坐盆1移动,从而实现椅背与坐盆的联动,整个结构中,只设置了控制调角板2的气弹簧10,坐盆的移动完全依靠调角板2的带动,真正达到联动的作用,从而提升座椅的舒适性。与现有的联动座椅相比,该座椅的的坐盆1和靠背使用同一组驱动装置,坐盆1和调角板2之间采用纯机械结构连接,其故障率低,运动一致,可以保证座椅的同步调整。

具体地,在坐盆后部设置u型板,连接臂5与u型板通过铰接轴8连接。

在u型板和连接臂5上分别设置铰接孔,铰接轴8穿过铰接孔并将两个部件连接在一起;其中u型板上的铰接孔为腰型孔,调角板旋转时,铰接轴8在腰型孔内移动。通过将连接臂5与u型板连接,在调角板2转动时,连接臂5带动u型板移动,从而带动坐盆1移动,达到联动目的。调角板2带动坐盆1运动动时,铰接轴8在腰型孔内移动,由于调角板2下部的连接臂5运动轨迹一定,因此改变该腰型孔角度可以改变u型板与连接臂5的相对运动轨迹,从而达到调节坐盆运动方向的目的。

进一步,在前导轨4上设置指向前后方向的腰型滑槽,在坐盆1边框上设置销轴9,所述销轴9插入前导轨4上的滑槽中,并可以在滑槽中滑动。前导轨4的作用在于对坐盆1前部进行定位,腰型滑槽可以对坐盆1前部的运动轨迹进行引导,同时,销轴9插入滑槽中,也可以限制坐盆1左右的位置,避免坐盆1左右移动。

进一步,在销轴9上套装衬套11,该衬套11位于滑槽中,且能与滑槽发生相对转动。在销轴9上安装衬套11后,衬套11直接接触滑槽壁并与滑槽之间发生滚动摩擦,从而减轻部件之间的摩擦。

进一步,在坐盆1后部下方设置后支架13,在后支架13下方有后导轨6安装在座椅底架上,后导轨6沿着坐盆1的运功轨迹设置,后支架13下部接触后导轨6,在坐盆1移动过程中,后支架13顺着后导轨6移动。后导轨6与后支架13配合,可以对坐盆1后部的运动轨迹进行控制,当连接臂5带动坐盆1移动时,坐盆1后部的后支架13顺着后导轨6的轨迹进行滑动,从而使坐盆1后部每次都按照预设轨迹移动。同时,后导轨6与后支架13可以增加坐盆1的稳定性。前导轨4与后导轨6共同作用,对坐盆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定,从而使坐盆1有特定的运动轨迹,当然,通过调整前导轨4上的腰型槽可以改变坐盆1前部的运动轨迹,通过调整后导轨6的走向,也可以对坐盆1后侧的运动轨迹进行调整。

进一步,在后支架13的下部设置滚轮3,滚轮3通过轮轴7安装在后支架13上,并且滚轮3沿着后导轨6运动。在后支架13下部设置滚轮3后,当坐盆1移动时,滚轮3顺着后导轨6移动,这可以减少后导轨6和后支架13中间的摩擦力,使该座椅各部件的运动更加灵活。

工作原理:该座椅中,调角板2通过其上面设置的中心轴孔安装在座椅底架上,调角板2绕着中心轴孔轴线转动,其中控制角板14和连接臂5都位于中心轴孔下方,当气弹簧10收缩时,控制角板14向前偏转,此时调角板2处于后仰状态,连接臂5向前推动坐盆1,此时坐盆1的前部顺着前导轨4上腰型滑槽的轨迹移动,坐盆1后部顺着后导轨6的轨迹移动,调角板2与坐盆1同时运动,实现座椅的联动。

本发明结构合理,安装后,整个座椅中使用一组动力机构,而调角板和坐盆相互连接,在动力机构控制调角板转动的时候,调角板同时带动坐盆按照预设轨迹运动,从而实现坐盆与椅背的联动,使椅背移动时,坐盆随之向前移动,从而使座椅处于一个较为舒适的状态,给乘客带来便利;该座椅中,坐盆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置有轨道,这可以使坐盆有特定的运动轨迹,而且轨道的使用也可以增加坐盆自身的稳定性。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