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槽型轨导油板、涂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0171发布日期:2019-07-10 11:00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槽型轨导油板、涂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轨道维护保养领域,更详而言之涉及一种槽型轨导油板、涂油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速度迅猛,有轨电车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几年也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有轨电车的轨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由于电车在过弯时其车轮在离心力的影响与轨道侧面发生磨擦,造成曲线钢轨的侧磨尤为严重。轨道磨损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才能延长钢轨和车轮的寿命,同时减少运行中产生的振动和噪音,给乘车者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需要在曲线轨道边安装自动涂油器,对轨道侧面进行润滑,来解决轨道侧磨的问题。

但是,有轨电车运行的轨道是槽型轨结构,列车车轮在开有槽型的轨道上运行,区别于其他轨道交通的工字型结构轨道。工字型结构轨道的磨损点在轨道外沿,可以在轨道外沿很方便地安装导油板,并且有足够的空间来上下调节导油板高度。有轨电车的槽型轨道磨损点在槽型内侧,不能按工字型结构轨道的方式来安装导油板。有轨电车的槽型轨道结构空间狭小,并且不能随意在轨道上打孔连接输油管,以免影响轨道的强度。

既要保证列车的运行安全,又要解决轨道的磨损问题,针对槽型轨的涂油设计存在较大的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槽型轨导油板、涂油器,在保证槽型轨结构强度不影响列车运行安全的前提下解决了槽型轨的涂油润滑问题,延长了轨道与列车车轮的使用寿命。

依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槽型轨导油板,适于安装在槽型轨内,所述槽型轨槽底具有通孔,其包括:

第一导板、第二导板、以及至少一固定管,其中所述第一导板和所述第二导板之间形成导油间隙,所述固定管与所述导油间隙相连通,所述固定管适于安装于槽型轨槽底的通孔以使得所述第一导板和所述第二导板固定地安装于所述槽型轨内,外部输油管道通过所述固定管向所述导油间隙内输送润滑油,润滑油从所述导油间隙内流出并粘附在槽型轨内壁,列车车轮经过时将粘附在槽型轨内壁的润滑油携带到整个轨道,从而对轨道和车轮起到润滑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固定管的外壁设有螺纹,适于与外部螺母通过螺纹配合固定在所述槽型轨。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板和所述第二导板的同一端焊接连接,另一端供润滑油流出所述导油间隙。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板和所述第二导板呈“u”形。

优选地,所述固定管焊接于所述第二导板,所述第二导板适于贴合于槽型轨内壁,所述第一导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导板,以使得从所述导油间隙流出的润滑油能够尽可能地被所述第一导板凸出于所述第二导板的部分保持在槽型轨内壁,从而提升润滑效果。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槽型轨涂油器,其包括:

上述槽型轨导油板、控制装置、注油装置、以及检测装置,其中所述注油装置通过油管连通于所述槽型轨导油板,所述检测装置适于检测列车是否经过并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适于根据所述检测信号控制所述注油装置向所述槽型轨导油板注油。

当列车经过时,所述检测装置发送列车经过的指令至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注油装置启动向所述槽型轨导油板注油,润滑油通过油管输入所述槽型轨导油板。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注油装置包括油箱、油泵、以及分配器,其中所述油箱用于储存润滑油,所述油泵用于将所述油箱内的润滑油通过输油管输送到所述分配器,所述分配器设置在槽型轨旁,所述分配器包括若干个分流管,所述分流管适于连通于所述固定管,所述分配器适于将润滑油同时输送到多个所述固定管。

优选地,所述检测装置为光控传感器。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槽型轨槽底自带的通孔将导油板固定在槽型轨内,不破坏槽型轨原有的结构,在不影响列车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槽型轨的涂油润滑,系统简单,稳定可靠。

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说明、附图、以及所附的权利要求进一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槽型轨涂油器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槽型轨导油板的安装放大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槽型轨导油板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中:槽型轨导油板10;第一导板11;第二导板12;固定管13;控制箱20;分配器30;分流管31;输油管40;槽型轨50;通孔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看附图之图1至图3,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槽型轨导油板和槽型轨涂油器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明,其中所述槽型轨涂油器包括槽型轨导油板10、控制装置、注油装置、检测装置、以及控制箱20。所述槽型轨导油板10适于安装在槽型轨50内,所述注油装置通过油管连通于所述槽型轨导油板10。所述检测装置适于检测列车是否经过并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适于根据所述检测信号控制所述注油装置向所述槽型轨导油板10注油,润滑油通过所述槽型轨导油板10流入槽型轨50内起到润滑作用。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控制箱20内。

优选地,所述控制箱20的安装位置间隔槽型轨50的距离为1米~1.5米。

由于有轨电车特有的槽型轨道结构,当槽型轨的铺设位置位于户外时,雨水会积聚在槽型轨道内,这会对列车的运行安全造成不利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槽型轨的槽底会预设有通孔51,用于排出积聚在槽型轨内的雨水。因此,可以利用这些通孔51设计导油板结构,在不破坏槽型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向磨损区域涂抹润滑油。

具体地来说,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所述槽型轨导油板10包括第一导板11、第二导板12、以及至少一固定管13。所述第一导板11与所述第二导板12的形状与槽型轨50相适配,呈类“u”形。所述第一导板11和所述第二导板12具有一定的弧形并与槽型轨50的槽型弧度保持一致,从而使得所述槽型轨导油板10安装后贴合于槽型轨50的内壁,不对列车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所述第一导板11和所述第二导板12之间形成导油间隙14,所述固定管13连通于所述导油间隙14。所述固定管13适于安装于槽型轨50槽底的通孔51以使得所述第一导板11和所述第二导板12固定地安装于所述槽型轨50内。所述注油装置通过所述固定管13向所述导油间隙14内输送润滑油,润滑油从所述导油间隙14内流出并粘附在槽型轨50内壁,列车车轮经过时将粘附在槽型轨50内壁的润滑油携带到整个轨道,从而对轨道和车轮起到润滑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管13通过焊接固定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导板12,所述第二导板12适于贴合于槽型轨50的内壁。优选地,如附图3所示,所述第一导板1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导板12,以使得从所述导油间隙14流出的润滑油能够尽可能地被所述第一导板11凸出于所述第二导板12的部分保持在槽型轨50的内壁,从而提升润滑效果。

所述固定管13的外壁设有螺纹,适于与外部螺母通过螺纹配合固定在所述槽型轨50。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板11和所述第二导板12的同一端焊接连接,另一端连通所述导油间隙14供润滑油流出所述导油间隙14。在实际安装操作中,优选地,在曲线轨道设置所述槽型轨导油板10时,将所述导油间隙14的流出端朝向外侧的轨道内壁。通过这样的设置,当列车经过弯道时,车轮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与外侧的轨道内壁发生摩擦,将粘附在轨道内壁的油带携带到整个曲线轨道,提高了润滑效果。

此外,所述第一导板11和所述第二导板12的安装高度既要防止与车轮发生触碰,又要使车轮经过时尽可能地携带更多的油脂。优选地,所述槽型轨导油板10安装于槽型轨50后,所述槽型轨导油板10的上边缘距离槽型轨50顶部的距离为14毫米或17毫米。

当列车经过时,所述检测装置发送列车经过的指令至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按照预设的工作参数控制所述注油装置启动向所述槽型轨导油板10注油,润滑油通过油管输入所述槽型轨导油板10。

优选地,所述检测装置为光控传感器。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将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槽型轨导油板10间隔一定距离地设置,以保证列车在润滑油输出到位的情况下经过所述槽型轨导油板10。

进一步地,所述注油装置包括油箱、油泵、以及分配器30,其中所述油箱和所述油泵设置在所述控制箱20内。所述油箱用于储存润滑油,所述油泵用于将所述油箱内的润滑油通过输油管40输送到所述分配器30。所述分配器30设置在槽型轨50旁,所述分配器30具有若干个分流管31,所述分流管31适于连通于所述固定管13,所述分配器30适于将润滑油同时输送到多个所述固定管13。

优选地,所述固定管13穿过通孔51后向槽型轨50外侧倾斜一定的角度,便于与所述分流管31完成连接。

另外,所述控制装置在本实施例中被实施为plc逻辑编程控制器。所述控制装置还适于根据预先设定的出油频率和工作时间来控制所述油泵的供油工作,从而实现对轨道的磨损区域进行定时定量地涂抹润滑油,保证轨道能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达到延长轨道和车轮的寿命,提高运营效益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操作人员可以根据轨道的磨损情况对所述槽型轨导油板10进行布置,调整所述固定管13的数量和相邻固定管13之间的间隔距离,从而实现最佳的润滑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槽型轨槽底自带的通孔将导油板固定在槽型轨内,不破坏槽型轨原有的结构,在不影响列车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槽型轨的涂油润滑,系统简单,稳定可靠。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