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轨道交通用的维护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交通业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通过新的交通工具代替传统的出行方式,到达人力无法触及的地域,轨道交通便是这些交通工具中的佼佼者,因其搭乘方便、覆盖范围较广,且较为经济实惠,受到广大出行者的青睐,为保障轨道交通的安全通行,在长时间使用后需要进行维护,针对轨道之间的间距形变以及产生缝隙这一系列安全隐患进行检测排除,现有的轨道交通维护设备只能简单做一些清洗或者打磨,维护检测效果差,容易留下安全隐患,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轨道的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用的维护结构,结构简单,并且该装置能够实现自动测量轨道之间的间距,以实现轨道的自动维护。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轨道交通用的维护结构,包括车体,设置于车体下端的驱动机构,以及设置在于车体上端的plc控制组件,还包括设置在车体端部的第一检测机构和第二检测机构;所述的检测装置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装置在铁轨上移动,同时通过第一检测机构用于对铁轨进行测距检测,所述的第二检测机构用于采集铁轨表面、缝隙的图像;并将采集的信息传输给plc控制组件进行分析处理,以实现对铁轨缝隙的检测,方便后续维护工作的进行。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支臂、铰接杆、定位座、测距杆、套管、红外测距传感器,所述车体的端部连接有两第一支臂,且每个第一支臂的端部均铰接有一铰接杆,每个所述的铰接杆的下端安装有相应的定位座,且所述的定位座内还安装有滚轮,其中一所述的定位座一侧连接有测距杆;另一所述的定位座一侧连接有套管,所述测距杆的另一端插入套管内且可在套管内伸缩;所述测距杆插入套管的一端上设置有红外测距传感器,所述的红外测距传感器与plc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套管靠近测距杆的一端开设有滑槽,所述的红外测距传感器可通过测距杆的移动在该滑槽内移动。当两轨道之间的间距改变时,测距杆在在套管内移动以改变插设深度,同时带动红外测距传感器改变位置,从而检测到铁轨内部另一侧距离红外测距传感器的距离,并将检测的信息传输给plc控制组件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的测距杆上还刻有间距刻度,便于检测人员观测。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的型号为gp2y0a710k0f,所述的红外测距传感器贯穿滑槽并与测距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检测机构设置在车体的另一端部,所述的第二检测机构包括设置在车体端部的两第二支臂,以及设置在每个第二支臂下端的拍摄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的拍摄组件包括拍摄仓、以及设置在拍摄仓内侧的多组侧轮,所述的侧轮用于在移动时卡紧铁轨;所述的拍摄仓内侧上端还设置有多个导辊,移动时,所述的导辊与铁轨的表面接触,便于拍摄仓的移动;所述的拍摄仓内部上端还设置有多个用于拍摄的摄像头、以及多个用于辅助拍摄的led灯,所述的摄像头与plc控制组件连接,所述的摄像头对铁轨的表面进行拍摄,并将拍摄的图像传输给plc控制组件进行分析处理,以便对铁轨裂缝进行检测。
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车体下端的多组驱动轮,以及用于驱动轮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的驱动轮与plc控制组件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驱动轮为凹型轮,所述凹型轮的凹槽卡在铁轨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plc控制组件包括plc处理芯片、无线信号芯片、控制终端,所述的控制终端通过无线信号芯片与plc处理芯片连接,所述的plc处理芯片的输入端分别与红外测距传感器、摄像头、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的plc处理芯片将处理后的信息通过无线信号芯片传输给控制终端。
进一步的,所述的plc处理芯片的型号为zywykj的单片机,所述的无线信号芯片的型号为se8r01的2.4g无线传输芯片。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的第一支臂下端还设置有清理机构,所述的清理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支臂下端的盘刷,以及设置在第一支臂上端用于驱动盘刷转动的旋转电机,所述的旋转电机与plc处理芯片电连接,通过盘刷对铁轨表面进行打磨,以提高铁轨的光泽度,同时保证摄像头的拍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带有驱动轮的车体推动整个装置在轨道上前进,保证装置可在轨道上顺利移动;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检测机构的两组定位座分别活动卡在铁轨的两侧,当铁轨之间间距改变时,测距杆在套管内移动改变插设深度,红外测距传感器检测到铁轨内部另一侧的距离,并将数据传递给plc处理芯片,plc处理芯片将分析结果通过无线信号芯片传递给控制终端,方便根据数据进行间距的维护;
3、本实用新型通过拍摄组件内的摄像头可以对铁轨表面进行拍摄,进行裂缝检查,并将数据传输给plc处理芯片分析后,通过无线信号芯片传递给控制终端,便于检查裂缝进行维护;
4、本实用新型通过清理机构对铁轨进行清理,不仅可以对铁轨表面打磨,提高光滑度,而且还保证了后续拍摄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检测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体,2-驱动轮,3-第一支臂,4-铰接杆,5-定位座,6-滚轮,7-测距杆,8-套管,9-滑槽,10-红外测距传感器,11-间距刻度,12-盘刷,13-旋转电机,14-第二支臂,15-拍摄仓,16-侧轮,17-导辊,18-摄像头,19-led灯,20-plc处理芯片,21-无线信号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轨道交通用的维护结构,包括车体1,设置于车体1下端的驱动机构,以及设置在于车体1上端的plc控制组件,还包括设置在车体1端部的第一检测机构和第二检测机构;所述的检测装置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装置在铁轨上移动,同时通过第一检测机构对铁轨进行测距检测,通过第二检测机构采集铁轨表面、缝隙图像,并将采集的信息传输给plc控制组件进行分析处理,以实现对铁轨缝隙的检测和维护。
所述的车体1作为整个装置移动的载体,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车体1移动,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车体1下端的多对驱动轮2,以及用于驱动该驱动轮2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的驱动轮2为凹型轮,这样便于卡在铁轨上,本实施例的驱动轮2为2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车体1的长度设置相应数量的驱动轮。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第一检测机构设置在车体1的前端,所述的第一检测机构包括两第一支臂3、两铰接杆4、两定位座5、一测距杆7、一套管8、一红外测距传感器10,两所述的第一支臂3连接在车体1的端部,且每个第一支臂3的端部均铰接有一铰接杆4,每个所述的铰接杆4的下端安装有相应的定位座5,所述的定位座5的形状为u型,且所述的定位座5的u型凹槽内还安装有滚轮6,所述的滚轮6通过一转轴与定位座5内侧壁连接,其中一所述的定位座5一侧连接有测距杆7;另一所述的定位座5一侧连接有套管8,所述测距杆7的另一端插入套管8内且可在套管8内伸缩;所述测距杆7插入套管8的一端上设置有红外测距传感器10,所述的红外测距传感器10的型号为gp2y0a710k0f,所述套管8靠近测距杆7的一端开设有滑槽9,所述的红外测距传感器10活动贯穿于滑槽9内且与测距杆7连接;所述的红外测距传感器可10通过测距杆7的移动在该滑槽9内移动。当两轨道之间的间距改变时,测距杆7在在套管8内移动以改变插设深度,同时带动红外测距传感器10改变位置,从而检测到铁轨内部另一侧距离红外测距传感器10的距离,并将检测的信息传输给plc控制组件处理。并且可在所述的测距杆7上刻有间距刻度11,便于检测人员观测。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检测机构设置在车体1的另一端部,所述的第二检测机构包括设置在车体1端部的两第二支臂14,以及设置在每个第二支臂14下端的拍摄组件。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的拍摄组件包括拍摄仓15、以及设置在拍摄仓15内侧的多组侧轮16,多组侧轮16通过相应的连接件对称设置在拍摄仓15的内侧壁上,在移动时,通过所述的侧轮16卡紧铁轨;所述的拍摄仓15内侧上端还设置有多个导辊17,移动时,所述的导辊17与铁轨的上表面接触,便于拍摄仓15的移动;所述的拍摄仓15内部上端还设置有多个用于拍摄的摄像头18、以及多个用于辅助拍摄的led灯19,所述的led灯19的数量至少为2个,分别设置在摄像头18的前后侧。所述的摄像头18与plc控制组件连接,所述的摄像头18对铁轨的表面进行拍摄,并将拍摄的图像传输给plc控制组件进行分析处理,以便对铁轨裂缝进行检测。
优选,每个所述的第一支臂3下端还设置有清理机构,所述的清理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支臂3下端的盘刷12,以及设置在第一支臂3上端用于驱动盘刷12转动的旋转电机13,所述的旋转电机13与plc控制组件电连接,通过盘刷12对铁轨表面进行打磨,以提高铁轨的光泽度,同时保证摄像头18的拍摄。相应的,所述的盘刷12的数量也可以为多组,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添加,本实施例的数量为一组。
优选的,所述的plc控制组件包括plc处理芯片20、无线信号芯片21、控制终端,所述的控制终端通过无线信号芯片21与plc处理芯片20连接,所述的plc处理芯片20的输入端分别与红外测距传感器10、摄像头18、驱动电机、旋转电机13连接,所述的plc处理芯片20将处理后的信息通过无线信号芯片21传输给控制终端。所述的plc处理芯片20的型号为zywykj的单片机,所述的无线信号芯片21的型号为se8r01的2.4g无线传输芯片。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