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健身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8938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减肥健身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尤其是一种具有健美健身和交通工具两不误功能的减肥健身自行车。
背景技术
目前,自行车是大多数人采用的代步工具。但普通的自行车虽然也具有健身的功能,但是存在着局限性,它得不到全身的全面锻炼。而市场上销售的很多健身自行车,它并不具有代步工具的功能,单纯地作为健身器械,少了实用性。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申请人在申请号00120536.6中公开了一种健身自行车,利用和改造自行车相关部分,达到代步健身两不误。如具有健美上肢功能的弹性车把,具有锻炼握力功能的握力刹车把,具有健美下肢功能的“盖”式脚踏板或是蹬车鞋。本申请人经过苦心钻研,在上述申请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使健身自行车的健身的功效更明显,尤其是对自行车健身的盲点躯干部分和腰腹部肌群能得到重点锻炼。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有交通功能,又能全部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的减肥健身自行车。
一种减肥健身自行车,具有交通工具和健身两不误的功效,包括有车架、车座、车把和车蹬,所述车座可移动地连接在所述车架上,并且所述车座与车架相互配合设置有阻力装置或传动装置。
所述阻力装置为设置在所述车架的管腔内部或外表面上的弹性装置,在车座的前、后或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弹性装置,并在车座的座体下方设有支撑滑轮和连接弹性装置的连接件,车座与车架移动间设有松紧螺栓。
所述的阻力装置为活塞式密封套接于管腔内的活塞杆,在所述车座的前、后或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活塞杆,并在所述车座座体下方设有分别连接所述活塞杆的两个连接件。
在所述车架上设置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车座座体下方设有的齿条咬合,于后飞轮的同轴的右端在筒上设置左飞轮,所述左飞轮与所述齿轮链接,当所述车座向前移动时,带动后车轮向前滚动。
在所述车架上设置第二齿轮和与变向齿轮咬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车座座体下方设有的齿条咬合,所述变向齿轮与设置在后飞轮同轴左端花筒上与第二飞轮链接,第二飞轮与后飞轮丝口相反或飞轮齿相反,以满足所述车座向后移动时,带动后车轮向前滚动。
在车后轮后叉部或车架上沿或车架下端或车架上下之间设置工作平台或轨道所述工作平台上方或下方设置有齿轮或飞轮,后叉的左叉或右叉上以设置双层夹,夹中开有槽,供轴滑动所述飞轮或齿轮可与后飞轮链接或咬合,所述飞轮或齿轮设有离合装置,使齿轮与后飞轮或链盘离合,车架开有内腔和槽,管内外均可装置阻力装置。
所述车座包括座体、前挡板、后挡板,所述前、后挡板可折叠于座体上中下方,所述前、后挡板通过螺栓或卡具结构能以任意角度固定在所述座体上或车架上,车座下有滑轮装置。
所述的车把为弹性车把,且在弹性车把的中心位置上套接有套管。
所述车把下端与前叉合拢处分别设置平行齿轮,并由链条连接,车把左右转向时链条传动前叉,使前轮转向。
所述车蹬设置为盖住脚背的上提脚背装置。
采用上述的健身自行车,有针对性地锻炼骑车者的各个部位,特别是有针对性地锻炼骑车者锻炼的盲点,如腰腹部肌群,躯干部分等,使骑车人的髋部,腰腹部练习能前能后移动进行抗阻运动和带动车前行,达到锻炼效果,对胖肚人群减肥,以及上肢和下肢都均有显著的减肥健身健美效果。并且骑车者能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锻炼强度进行个性化健美锻炼,大大提高锻炼的趣味性,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阻力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阻力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产用新型的传动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A、图5B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齿条与后飞轮相互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弹性车把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强性车把设计在卧式骑车者腿上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8A为图8中的A部分放大简图。
图9A、图9B、图9C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蹬及与之配套的配套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减肥健身自行车,具有交通工具和健身的功效,包括有车架15、车座27、车把2和车蹬18,车架15上部沿前、后方向上开有管腔7,所述车座27可移动地连接在车架15的管腔7内或供车座27骑挂、移动在车座27上中下支持工作平台或轨槽,并且所述车座下方设置有阻力装置或传动装置。
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车把为弹性车把2,该弹性车把2由弹簧棒、塑胶棒或其它弹性材料制作而成,如图7所示,将该弹性车把2设置成中间的弹性强度大于两边的弹性强度,当转向时,骑车者采用窄握车把,提高车把的转向强度,确保安全。该弹性车把2整体弹性与骑车者上肢力量可以采用宽握或窄握相互调节,同时保持自行车原有车把的功能,宽握又能健美骑车者上肢的作用,又能达到健美骑车者的上肢的作用。为了提高骑车时的安全系数,可在弹性车把2的中心段上套接一个固定握手的套管18,起窄握作用。该套管18的长度小于弹性车把2的长度,以露出弹性车把2的两端。
为了增强锻炼的强度和骑车的安全性,还可在弹性车把2中心上设置握力器1。该握力器1位于弹性车把2的前上方,以不妨碍弹性车把2工作为限。该握力器1具有第二车把的功能,起辅助弹性车把2功能,而且,还能通过骑车过程中有意识地练习,更进一步健美上肢。除了上述公开弹性车把2和握力器1配合使用之外,提及的弹性车把2和握力器1可以单独使用。而且,具有锻炼握力功能的握力器1还可以和刹车组合成握力刹车,使握力器1不仅具有车把的功效,还有刹车的功能。但为了行车的安全,本实用新型在弹性车把2的下方或其上方设置了刹车把,如图7所示,在弹性车把2的下方设置有窄式刹车把4。
还可以,弹性车把2下端阴筒80下面与前叉合拢处5分别设置平行齿轮81、83,并由链条82连接,弹性车把转向时,带动平行齿轮81转动,链条传动给平行齿轮83,从而使前叉转向,使其前轮也转向。这种结构适合各种自行车,如卧式自行车。能随意设计车把的位置,如设计在骑车者的腿上方,腿下方等。如图8、8A所示。
传统的车座没有健身配套作用,本实用新型对其进行改良,请参阅图1,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可移动并具有健身作用的车座27,该车座27包括座体10、前后挡板11、12和设置于座体10下方的支撑件9,前后挡板11、12可折叠收容于座体10的上中下方。如分层式(前、后挡板11、12分成上、下层折叠于座体10的下方或上方)、切合式(在座体10前后设置对称和不对称类似闸刀开关结构的有前、后半空心挡板的容置空间,折叠时,前后挡板11、12如电闸式开关切合或互切互埋折叠于座体10的容置空间内)、抽屉式(座体10下部设前后抽屉式先抽出再上翻的前后挡板11、12)。打开时,前后挡板11、12前后或左右,如左右固定的则需座体调整方向固定于座体10腰下,前挡板11抵住骑车者的腹部,将后挡板12抵住骑车者的腰下面为宜。前后挡板11、12与座体10的角度控制由骑车者按照个人情况确定,可采用螺栓结构或卡具进行固定和调节。该车座27设计为可折叠式,主要与上肢配合锻炼骑车者的躯干。为了便于车座移动,还可在该车座27在支撑件9下设置支撑滑轮滚动装置。如图2、3所示,供骑跨在车架内外工作平台或管内起支撑移动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健身自行车也可仅分别独立包括有前挡板11的车座27,或包括有后挡板12的车座27。也可以是前、后挡板11、12合成车座27。整个车座的结构造型以人体舒适和美观为设计前提。连接前后挡板11、12于座体10上不局限于螺栓结构,还可以是各种卡具,在设计考虑时符合人体的生理结构,如座体10前部设有符合男性生理的“坑”,或称之“凹“型,起通气和不受压迫的作用。
如图9所示,该健身自行车的车蹬是能盖住脚背上提下蹬的装置,如采用盖式车蹬60,呈半封闭状,上轻下重,保持常态,蹬上部61设计的形状与脚型一致,蹬下部62为柱型或板型。如图9A、图9B,该车蹬60可侧可上与活动轴63连接。请参阅图9C,公开与车蹬60配套使用的配套鞋65。配套鞋65需要整体加固后,将配套鞋65的底部设置有“洞”或“槽”,可与车蹬下部柱型或板型62配合,此配合方式仅是举例,方法可多样。而且,在配套鞋的洞与蹬下部62可分别设置有滑动套管或微型轴承或加磁性材料,达到减少摩擦和快速配合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阻力装置和传动装置可采用很多的实施方式。为了车座27在车架15上移动,可在车架15的管腔7内外设有移动轨槽或轨道,并且,该车座27与车架15之间设有固定装置,如固定螺母卡具,可根据骑车者的意愿设置车座27与车架15之间是否要移动,或只向前或向后或同时前后移动,当车座27设置为可移动于车架15上进行抗阻运动时,对锻炼骑车者的腰腹部肌群有明显效果。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阻力装置的第一实施例。阻力装置为设置在管腔7内部或是管腔的外表面上的弹性装置29、30,本实施例可采用弹性装置29、30为弹簧。而且,该弹性装置29、30分别设置在管腔7内车座27的前后或外侧,车座27的座体下方也分别设有前、后两连接件38、39,分别连接于弹性装置29、30的一端。不论骑车者向前、向后移动,都需克服弹性装置29、30产生的阻力,而且越向前移动,弹性装置30产生的阻力越大,车座27移动的难度越大,骑车者需用力也越大,同理,车座27越向后移动,弹性装置29产生的阻力越大,骑车者需花更大的力使车座27向后移动。尤其能锻炼骑车者的腰腹部肌群。
实施例2请参阅如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阻力装置的第二实施例。该阻力装置利用打气筒原理进行设计,在车座前后分别装置两个相反的“打气筒”,阻力装置为活塞式密封套接于管腔7内的活塞杆36、37,所述活塞杆36、37分别设置于管腔7内车座27的两侧或前后,与车座27的座体下方分别设置的连接件38、39连接。同样道理,不管车座27向前、向后移动,受到的阻力越大, 骑车者所花的精力越大,运动的强度也增加。进而,也可在两个“打气筒”的远端出气口设置气球装置,则对儿童骑车添加乐趣。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后轮右侧后飞轮52处同轴的左侧或右侧(内侧或外侧)花筒锣纹口,加增设置一个第一飞轮42,花筒锣纹需加长,以满足两个飞轮并列装置厚度,两飞轮之间有间隙,互不影响。车座27座体10下设置齿条40,所述齿条40的走向与管腔7平行,在车架15上设置第一齿轮或飞轮41,齿轮轴中心设有轴承,两轴端可单可双固定在车架15上,该第一齿轮41有两层齿,一层与齿条40咬合,一层与第一飞轮42通过链条43链接。当车座27向前移动时,齿条40随之向前移动,带动第一齿轮41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通过链条43的传动,使第一飞轮42顺时钟方向转动,致使后飞轮52顺时钟方向转动,从而自行车向前移动,第一飞轮42与后飞轮52同向而不干扰。
而且,对上述的实施例进一步改良,在后轮左面飞轮42的同轴的左端花筒设置相同装置第二飞轮47,请参阅图3A,另再在车架15(左面)上设置第二齿轮46,该第二齿轮46有两层,一层与齿条咬合,但齿条必须避开第一齿轮41,第二齿轮46的另一层齿与反向齿轮48咬合,反向齿轮48可设置于车架15上。该反向齿轮48与后轮左面第二飞轮47链接,当车座27向后移动时,齿条向后移动,使第二齿轮46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咬合,变向齿轮48变向后使飞轮逆时针链转动后飞轮52(左面观),从而使自行车向前移动。
总之,用好反向飞轮,传统单挡或多挡飞轮,两层或多层(多级)第一、二齿轮与齿条之间的组合,上述两个实施例则可调控传动负荷力度和车座前后移动自由度。
实施例4如图4所示,取消链传动方式,直接采用齿轮与后飞轮或前链盘咬合传动方式,在车座27座体10两侧下端,设置两个在后轮后叉上端面两个水平端面、能支撑车座27和使支撑车座27在上能前能后移动的工作平台或轨道,工作平台一是支撑车座27的重力(火车);二是附设传动装置避免车座连接咬合;三是使车座27在工作平台上可移动可固定。车座27下端设滑轮,装置齿条,类似火车在轨道上移动,工作平台是在传统的车架后叉两个上端平面加固设计,设置成类似承受“火车”的双轨工作平台,双轨的轨道的横断面可设置各种形状,能支撑车座27最下端滑动或滚动(装置滚轮)。骑在双轨上的车座27具有移动受力功能,除了“骑”的方式,还可以在双轨工作平台内侧或外侧“骑与挂”的方式与双轨工作平台结合,还可将双轨工作平台设置成空心或称夹层轨工作平台,空心轨供装置飞轮或齿轮用,以保证飞轮或齿轮与移动车座最下端装置的齿条咬合并支撑车座重力,以及夹层工作平台侧面平行设有滑动槽,使飞轮或齿轮轴前后滑动,加压簧或拉簧,设置在滑动槽内抵或拉于飞轮或齿轮轴前或后构成。离合装置,弹簧固定在滑动槽内或外。
如图5A,该齿条54设置在车座27最下端,下端还设置有轮或槽,与车后叉上端设置的工作平台或滑轨接触(似火车与钢轨接触状),在后叉上设置一齿轮或飞轮55,与齿条54咬合,并且齿轮55附有离合装置,例如,轴固定于齿轮55的键槽内,并且轴安装于后叉的滑槽内,滑槽的走向大体于工作平台的后叉管腔平行,其长度应能使齿轮55能够咬合后飞轮52且又能离开后飞轮52。本实施例采用的离合装置是弹簧、压簧或拉簧,将弹簧装在滑槽内。当车座27向后移动,齿条54向后移动,由于齿轮55咬合于齿条54上,带动齿轮55克服弹簧的阻力向后移动,当齿轮55和后飞轮52咬合后,齿轮55不能再向后移动,这时,齿轮55做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咬合的后飞轮52做顺时钟转动,使自行车向前进。当车座27向前移动,在弹簧的作用下,齿轮55和后飞轮52离开。
如图5B,移动车座最下端设置有齿向上的齿条54,齿条54设置在连接链盘齿轮50和后飞轮52的链条5 1的内侧。以不接触链条51、链盘50、后轮52与后叉工作平台为准。当车座27向前移动时,该齿轮55与链盘齿轮50咬合,从而使自行车向前移动。车座27向后移动时,使齿轮55与链盘齿轮50离开,此套装置也可在自行车左面复制,但方向相反。
根据上述阻力装置与传动装置四个实施例示意原理,用好各型飞轮,特别是结构方向相反的飞轮,单双层或多层(多档,类多档飞轮)齿轮,特别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齿轮咬合变换方向、传动笔和变速(可设计为变速箱),齿条的单层齿与双层齿,齿向上或向下,三者之间的咬合或离合,以及用链条或齿轮(飞轮)连接或咬合,可以设计出若干移动车座在车架上自由前后,有效地链传动或齿轮传动,使自行车前行。
上述公开的技术部分,可分部式整体开发应用,可生产自行车的换代产品,并适用于自行车、助动自行车、摩托车、健身房用健身车和健骑机以及类似产品。
虽然,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几个具体的实施例,但并非局限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熟悉此技术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减肥健身自行车,具有交通工具和减肥健身两不误的功效,包括有车架、车座、车把和车蹬,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座可移动地连接在所述车架上,并且所述车座与车架相互配合设置有阻力装置或传动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肥健身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装置为设置在所述车架的管腔内部或外表面上的弹性装置,在车座的前、后或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弹性装置,并在车座的座体下方设有支撑滑轮和连接弹性装置的连接件,车座与车架移动间设有松紧螺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肥健身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力装置为活塞式密封套接于管腔内的活塞杆,在所述车座的前、后或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活塞杆,并在所述车座座体下方设有分别连接所述活塞杆的两个连接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肥健身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装置为在所述车架上设置第一齿轮和于后飞轮的同轴右端在花筒上设置第一飞轮,所述第一齿轮或飞轮与所述车座座体下方设有的齿条咬合,所述第一飞轮与所述第一齿轮链接,当所述车座向前移动时,带动后车轮向前滚动。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减肥健身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为在所述车架上设置第二齿轮或飞轮、与设置在车架上的变向齿轮或飞轮和设置在后飞轮同轴左端花筒上的第二飞轮,所述第二齿轮或飞轮和变向齿轮或飞轮咬合,所述第二齿轮或飞轮与所述车座座体下方设有的齿条咬合,所述变向齿轮与所述第二飞轮链接,所述车座向后移动时,带动后车轮向前滚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肥健身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在车后轮后叉部或车架上沿或车架下端或车架上下之间设置工作平台或轨道,所述工作平台上方或下方设置有齿轮或飞轮,后叉的左叉或右叉上设置双层夹,夹中开有槽,设有离合器装置供飞轮或齿轮轴滑动,所述飞轮或齿轮可与后飞轮或链盘咬合或离合,车架开有内腔和槽,管内外均可设置阻力装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肥健身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座包括座体、前挡板、后挡板,所述前、后挡板可折叠于座体上、中、下方,所述前、后挡板通过螺栓或卡具结构固定在所述座体上或移动在车架上,车座下设有滑轮装置,和齿条平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肥健身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把为弹性车把,可在弹性车把的中心位置上套接套管。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肥健身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下端与前叉合拢处分别设置平行齿轮,并由链条连接,车把左右转向时链条传动前叉,使前轮转向。
10.如权利要求1、7、8、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减肥健身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蹬设置为盖住脚背的上提脚背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肥健身自行车,具有交通工具和健身两不误的功效,包括有车架、座体、车把和车蹬,所述车架上沿前、后方向上开有管腔、工作平台或轨道,所述车座可移动地连接在车架上。在车架上设置有阻力装置或传动装置,可使最难活动的腰腹部和髋部运动减肥,特别是针对胖肚人群,所述车把有弹性阻力装置,所述车蹬有上提功能,各部的改良可使骑车人个性化、全面地减肥健力健美,特别是防非典,全面提升和储备健康水平。
文档编号B62J1/00GK2618842SQ0325672
公开日2004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0日
发明者田国昌, 田鹏, 樊芳敏 申请人:田国昌, 田鹏, 樊芳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