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双摇臂式前悬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0835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车双摇臂式前悬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两轮、三轮摩托车的前悬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两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包括正三轮、偏三轮、农用三轮摩托车)上采用的前悬架有液压筒式和机械减震式结构,液压筒式前悬架加工较难,制造成本较高,难以在各种档次的摩托车上使用。机械减震式使用相对较多,其主要是由支架总成、底摇臂和压簧或拉簧构成,一般的结构是压簧在前,支架在后,车轮的轮轴通过底摇臂安装在整个悬架前方,也有少数结构的车轮是安装在后方。这种结构由于车轮安装位置决定了悬架的受力平衡位置,不能很好地消化行驶中的震动冲击力,致使摩托车行驶起来不稳定,舒适性差,并且压簧受力较大,容易疲劳,缩短了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机动车双摇臂式前悬架,提高机动车的驾驶平稳性、舒适性,延长悬架弹簧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机动车双摇臂式前悬架包括有上端与车架相连的支管总成、与支管总成的一对支管下端相连的一对底摇臂和连接在支管总成中部与底摇臂之间的一对减振压簧。所述支管的下端与底摇臂的前端通过螺栓连接,减振压簧的上端与支管的中部通过销轴连接,下端与底摇臂的后端通过销轴连接,安装轮轴的轮轴孔设置在底摇臂的中部。所述底摇臂中部的轮轴孔至少设置有两个。
所述支管总成可以采用对称双支管结构,适用于两轮摩托车,两根支管上端与车架上的立管连接。另外,支管总成也可以采用由对称双支管和顶部的倒T形立管组成的结构,适用于踏板车和全封闭的三轮摩托车,两根支管的上端与倒T形立管固定,成为一体。
对于三轮摩托车,在底摇臂的前部或后部还可连接底圈,以起到保护车轮和整车的平衡作用。
本结构的优点如下1、本结构充分利用了杠杆和多重力点合成的原理,将前轮轴孔设计在支架总成下端的力点和减震压簧力点之间,故中间的轮轴孔也成为一个支点,机动车的前轮的重力就由支架总成和减震压簧共同承担,结构设计更加合理,使机动车行驶更加平稳,可靠性和舒适性更好。2、由于轮轴孔在底摇臂上设置多个,便于前轮根据减震压簧的疲劳程度,在多个轮轴孔中进行位置调整,选择达到二力平衡的最佳位置进行装配,以保证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3、多个轮轴孔的设计,也相应增加了减震压簧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车辆的使用成本。4、结构简单,便于提高整个悬架的加工精度。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上部为倒T型立管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机动车双摇臂式前悬架包括有支管总成、一对减震压簧4、一对底摇臂3和一个底圈7。支管总成采用对称双支管结构,两根支管1上端与车架上的立管连接,支管1下端与各自底摇臂3的前端通过螺栓2连接,两减振压簧4的上端则通过销轴6与各自的支管1的中部连接,下端与各自的底摇臂3的后端通过销轴6进行连接。底摇臂3的中部设置有三个轮轴孔5,用于安装前车轮。底圈7则由螺栓8连接固定在底摇臂3的前端。另外,底摇臂3上还连接有制动块10,两支管1之间还设置有挡泥板支架11。
对于踏板车和全封闭的三轮摩托车,支管总成也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的结构,它是由对称的两个支管1和一个倒T形立管9组成,支管1的上端与倒T形立管9连接固定,成为一体,安装时,直接由倒T形立管9去连接车架。
权利要求1.机动车双摇臂式前悬架,包括有上端与车架相连的支管总成、与支管总成的一对支管下端相连的一对底摇臂、以及连接在支管总成中部与底摇臂之间的一对减振压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的下端与底摇臂的前端通过螺栓连接,减振压簧的上端连接支管中部,下端与底摇臂的后端连接;底摇臂中部有安装轮轴的轮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双摇臂式前悬架,其特征在于底摇臂中部的轮轴孔至少设置有两个。
3.根据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双摇臂式前悬架,其特征在于减振压簧的上、下端是通过销轴分别与支管中部和底摇臂的后端进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双摇臂式前悬架,其特征在于支管总成采用对称双支管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双摇臂式前悬架,其特征在于支管总成由对称双支管和顶部的倒T形立管组成,两根支管的上端与倒T形立管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双摇臂式前悬架,其特征在于在底摇臂的前部或后部还连接有底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一种机动车双摇臂式前悬架,包括有支管总成、底摇臂和减振压簧。所述支管的下端与底摇臂的前端通过螺栓连接,减振压簧的上端与支管的中部通过销轴连接,下端与底摇臂的后端通过销轴连接,安装轮轴的轮轴孔设置在底摇臂的中部。所述底摇臂中部的轮轴孔至少设置有两个。本结构充分利用了杠杆和多重力点合成的原理,将前轮轴孔设计在支架总成下端的力点和减震压簧力点之间,机动车的前轮的重力就由支架总成和减震压簧共同承担,前轮可根据减震压簧的疲劳程度,在多个轮轴孔中进行位置调整,使机动车行驶更加平稳,可靠性和舒适性更好,也相应增加了减震压簧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车辆的使用成本。
文档编号B62K25/06GK2868831SQ20052001064
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6日
发明者喻兵 申请人:喻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