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踏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1330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力踏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靠人体重力或踏力自行的踏板车,特别是涉及一种以双踏板上、下相互连动方式拉动双单向机构驱使后车轮行走,并实现踏板和拉索自动回位的踏板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售的二至三轮滑板车,主要是靠人的一只脚蹬地获得动力后利用惯性行走的,它需要单脚频繁蹬地才行,不太方便。在公告的专利文献中,专利ZL01222047.7和ZL02202242.2文献披露了利用踏板直接传动连杆(齿条),再驱使齿轮组变速传动的踏板车装置。这些装置虽能解决利用踏板动力驱使后车轮转动行走,但因其是靠齿轮组变速,一则结构繁杂、笨重;二则安装精度要求高;再有踏板只能靠弹簧实现回位。专利ZL02234418.7、ZL200320105635.5和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0310105597.8文献都公开或实质公开了一种利用踏板(或踏板连杆)拉动链条,链条再驱使齿轮组变速传动的踏板车装置,这类装置也同样采用了弹簧回位机构,且在采用双踏板时,也无法实现双踏板之间的互动回位。专利号为ZL01135643.X文献虽公开了一种双踏板能上、下相互连动的脚踏滑行车,但同样也采用弹簧回位;采用弹簧回位机构,除弹簧会消耗部分动能,增加驱动阻力之外,由于弹簧会过长,从而难以安装,同时弹簧的振动易导致拉索跳槽或链条脱链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踏板上的拉索经变速机构增速后,再拉动双单向机构驱动后车轮行走,并在双踏板上、下互动中实现踏板与拉索自动回位的踏板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构思是在车支架之上方设置能上、下相互连动的双踏板,并在双踏板上的拉索传递动力于后轮驱动组件的途中设置两套在结构上有对等性但又不完全独立的变速机构,当其中一套变速机构在一踏板上的拉索的拉动作用下高速驱使后车轮作单向转动的同时,另一套变速机构作相应回转,进而使另一踏板上的拉索同步自行回位。具体讲,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第一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踏板车包括车支架(3)、前后车轮(2、4)、后轮驱动组件(A)及设置在车支架上的双踏板(5、6)和踏板拉动式动力传动机构组件(B);其中,双踏板通过连接组件(如连为一体的挠板式双踏板通过铰链与连接座配合组件或由连接杠杆与平衡连杆配合组件等)活动连接在车支架上并呈一上、一下的相互连动,在后轮驱动组件中设置有两组与车后轮同轴的线轮(10、11)和分别与其对应线轮连接的单向机构(12、13),双单向机构(采用棘轮或滚子离合器结构等)再与后车轮传动连接;踏板动力传动机构组件包括分别与踏板传动连接的拉索(17、18)、固定连接在车支架上的相应导向轮(19、20)和又分别与拉索(17、18)传动连接的两组对等的变速机构(C),从两组变速机构(C)引出的两条动力拉索(30、31)分别与后轮轴上的对应线轮(10、11)传动连接;两拉索(17、18)中的一条拉索随踏板向上移动而作拉动对应变速机构的位移,另一条拉索随踏板向下移动而自动回位。当一只脚压踏于某一踏板上并使其向下位移时,另一踏板便自动向上位移,向上位移踏板一侧的拉索传递动力于相应的变速机构变速后,再经变速机构上的动力拉索传动线轮后驱动车后轮高速转动,而向下位移踏板上的拉索也因同侧的变速机构回转而得以自行回位;反之亦然。由于后轮轴上采用有双单向机构,从而不影响两组变速机构的相对独立运行;再有,本实用新型经发明人多次验证,在踏板车上采用双踏板的拉动式动力传动机构,应设置变速机构,因为未设变速机构时,需要频繁踏压踏板,才能使踏板车保有一定的车速和车行稳定性,这势必要求提高双踏板高度,但是在踏板车领域,双踏板的高度过高,会更不稳定,甚至无法使用。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变速机构,会使双踏板高度下降,比如可控制在高度为10~12厘米以内。
正如前述,本实用新型在其踏板动力传动机构组件中设置有两组变速传动机构,但其变速传动机构可采用多种方式实现,其中有滑轮组变速机构和大、小线轮组变速机构。滑轮组变速机构又包括两种基本方式,其一是在与踏板连接的拉索上均连接一个滑轮组,两组滑轮组上的两条动力拉索(30、31)分别缠绕在相应的线轮(10、11)上,从两线轮(10、11)引出的两条回位拉索(32、33)再连接在同一的回位线导轮(35)上(参见图8)。其二,在与踏板连接的拉索上均连接由2~6个滑轮组构成的变速机构,踏板上的拉索的另一端直接与两滑轮组的动滑轮组轴(23)传动连接,而该动滑轮组轴又通过活动连接组件(如通过滑槽滑轨配合组件或摆臂摆臂轴配合组件等)活动连接在车支架的底架(25)上(参见图2-5),动滑轮组轴(23)随踏板上的拉索(17、18)的拉动而位移;从两滑轮组引出的两条动力拉索(30、31)又分别缠绕在对应的线轮(10、11)上,两线轮(10、11)引出的两条回位拉索(32、33)分别经对应动滑轮后固接在车支架上的底板上。经滑轮组变速后,能大幅增大车后轮的转速,提高脚压踏一次踏板带来的踏板车行走距离。
大、小线轮组变速机构由同轴的大、小线轮(36、37)构成,其大、小线轮组轴(38)连接在车支架(3)上(参见见9~11),与踏板连接的拉索(17、18)分别缠绕在小线轮(36)上,两个大线轮(37)上的两条动力拉索(30、31)又分别缠绕在后车轮轴上的对应线轮(10、11)上,从两线轮(10、11)引出的两条回位拉索(32、33)又与对应大线轮(37)传动连接。该变速机构的变速速度主要取决于大、小线轮的直径比和大线轮与(后轮轴上的)线轮的直径比。
本实用新型解决前述技术问题还可采用如下另一方案实现本方案踏板车包括车支架(3)、前后车轮(2、4)、后轮驱动组件(A)及设置在车支架上的双踏板(5、6)和踏板拉动式动力传动机构组件(B);其中双踏板也是通过活动连接组件活动连接在车支架上并呈一上、一下的相互连动,在后轮驱动组件中设有与后车轮传动连接的驱动轮(39);踏板拉动式动力传动机构组件(B)包括分别与踏板传动连接的拉索(17、18)、固定连接在车支架上的相应导向轮(19、20)和又与拉索(17、18)传动连接的两组对等的变速机构(C),其中变速机构(C)是指同轴连接在车支架上的由小线轮(74、75)、大动力输出轮(46)所构成的大小轮变速机构,小线轮内含单向机构;所述拉索(17、18)缠绕在小线轮上,大动力输出轮(46)与驱动轮(39)之间通过链条、皮带或齿轮箱传动连接(参见图15)。当一踏板上的拉索拉动小线轮并驱使动力输出轮单向转动后,其动力即可传递到驱动轮上,后者再驱动车后轮转动;与此同时,另一踏板上的拉索因小线轮的转动而自行回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踏板车的各种方案中均可在踏板上连接一个动滑轮(50),其钢绳拉索或链条的一端经该动滑轮后固接在车支架(3)上(参见图18-19)。增加该动滑轮,能提高脚压踏一次踏板后的车行程。当然,在踏板上设置的变速机构也可构成相应的技术方案,如在图23所示结构中在双踏板上设立动滑轮(50)构成变速机构;图18-19结构同理。
本实用新型自力踏板车具有如下积极效果首先,由于它采用直立踏动和钢绳拉索拉动,故它可做到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折叠和携带,符合目前踏板自行车向轻巧、小轮、折叠式发展方向;其次,它具有站立式结构特点,使得使用时重心低,且上下车方便、容易,故而安全性高,比自行车更容易避险;同时可克服目前长期使用自行车带来的影响青少年骨骼、肌肉发育的问题;再次,所有的动力传递、变速都可以采用滚动传动方式来进行,阻力小;变速机构能够选择简单的滑动组或大、小线轮组来实现,可以不需要较复杂、笨重且加工要求高、阻力较大的齿轮变速机构;最后,它整体结构简单、合理、牢固,利用双踏板互动拉动方式,再配以变速机构和单向机构,即可完成变速、变向、动力传递与拉索自行回位的全套动作,且动作可靠,动力传递效率高,踏板车滑行平稳且能保有较高速度。本实用新型可做成类似的滑板车、自行车、三轮或四轮车,也可将动力系统安装在滑板上,做成自行动力滑板,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户外运动的需要,它是集环保、代步、休闲运动于一身的新型运动工具;也可做成工厂、商店、机场等的简便运送工具。本实用新型发明创造同日也提出发明专利申请。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结构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车支架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带线轮的后轮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另一车支架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动滑轮组轴连接方式示意图图6-7是拉索在线轮上缠绕方式示意图图8是变速机构采用一个滑轮组的结构示意图图9~11是大、小线轮组变速机构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踏板动力传动机构组件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的链条传递动力示意图图14是与图12结构相配合的后轮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2的链条由拉索取代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6-17是不带变速机构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18-19是图16-17在车支架与踏板之间安装有动滑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图19的H处连接放大示意图图21是带齿轮的后轮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图22是另一不带变速机构的本实用新型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3是图22的车支架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4是图22的双踏板后视结构示意图图25是图22-23的双后轮结构示意图图26-30是双踏板与车支架连接方式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自力踏板车(见图1),具有车把1,前车轮2,车支架3,后车轮4,连为一体的前后双踏板5、6,其中双踏板5、6通过由踏板上的铰链7和支架上的连接座8配合所组成的连接组件活动连接在车支架1上,由此双踏板5、6构成挠式踏板,能呈一上、一下的相互连动;在车后轮轴上设有由两组线轮10、11和对应线轮连接的双单向机构12、13构成的后轮驱动组件A(见图2),后车轮4通过轴承安装在后轮轴14上(见图3),双单向机构12、13均采用棘轮结构,其内圈分别与后轮固定架15、16连为一体,两固定架15、16之间用锣钉固定(参见图1);而单向机构的双棘轮12、13的外套又分别与带绕线螺纹槽的线轮10、11连为一体(单向机构除采用棘轮之外,还可采用滚子(针)离合器结构,可参见图25)。在双踏板5、6与后轮驱动组件A之间设有踏板动力传动机构组件(B)(见图2),该传动机构组件(B)包括分别与双踏板连接的钢绳拉索17、18和设在车支架3上的对应导向轮19、20以及由2个滑轮组21、22(注滑轮组个数可采用2~6个)构成的滑轮组变速机构,动滑轮组轴23固定在直线滑轨24上,滑轨24能与设在车支架的底架25上的滚珠滑槽26滑动配合,即动滑轮组轴23通过由滑轨24与滑槽26配合组件活动连接在底架上,双踏板上的拉索17、18的另一端连接在动滑轮组轴23的固定板34上,由此,动滑轮组轴23可随拉索17、18的拉动而位移;这种活动连接也可采用其他多种方式实现,如采用图4-5所示方式将动滑轮组轴23连接在一摆臂27上,摆臂27又通过摆臂轴28活动连接在底架上的摆支架29上;图中9为拉索线头固定点,双滑轮组引出的两条动力钢绳拉索30、31的一端分别缠绕对应的线轮10、11,两线轮10、11引出的两条回位拉索32、33分别经对应动滑轮后固定连接在车支架上的底架25上(参见图2、图4)。上述方案中拉索在线轮上的缠绕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方式是动力拉索30与回位拉索32的线头73固定在线轮10的绕线螺纹槽的两边(见图6),另一方式是两线头固定在线轮10的绕线螺纹槽的中部(见图7),图7中的固定点73也可视为一条拉索在线轮上的缠绕起始点,靠摩擦力固定;线轮11上的拉索缠绕方式同理,不再赘述。此外,图2和图4方案中也可全部去掉滑轮组,并将经动滑轮的拉索线头直接连接在原动滑轮组轴23上。
上述方案中的变速机构也可采用1个滑轮组构成(见图8),来自双踏板的拉索17、18分别与一个动滑轮21连接,两个滑轮组上的动力拉索30、31分别缠绕在对应的后轮轴上的线轮上,分别从线轮10、11引出的回位拉索32、33再连接在同一的回位线导轮35上,导轮35连接在底架25上。
在上述踏板动力传动机构组件(B)中,除可采用滑轮组变速机构之外,还可采用由大、小线轮36、37构成的线轮组变速机构(见图9~11),图9所示结构是车支架3为一条,大、小线轮36、37连为一体,大、小线轮轴38固定连接在单一的车支架3上,来自双踏板的拉索17、18各有两套,分别缠绕或连接在小线槽轮36上,从两个大线槽轮37引出的两条动力拉索30、31分别与后轮轴上的对应线轮10、11传动连接,从两线轮10、11引出的两条回位拉索32、33又分别与对应的大线轮37传动连接(图9的结构是大、小线轮轴固定,而大、小线轮绕线轮轴旋转,从踏板上引出的拉索有两套);图10所示结构与图9结构不同的是,大、小线轮轴38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单一的车支架3上(即线轮轴转动),而大、小线轮固定在转轴38上,来自双踏板的拉索17、18只有一套;图11所示结构与图10结构不同的是,车支架3为两条,大、小线轮轴38固定在车支架3上(即线轮轴固定),原两个小线轮36合为一个,大、小线轮绕线轮轴旋转。图9-11中,拉索在大、小线轮36、37和线轮10、11上的缠绕方式与图6-7所示方式大致相同;该方案中由于大线轮与后轮轴上的线轮之间的拉索易保持平衡,故不易脱线,动力传递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自力踏板车也可采用图12~13所示的踏板动力传动机构组件(B)结构,其构成的踏板车同样具有图1所示的车把、前后车轮和一上、一下连动的双踏板(图12省去这些结构);在后轮驱动组件(A)中设有与后车轮传动连接的驱动齿轮39(见图14),驱动齿轮39可以是内接单向机构棘轮的齿轮,也可以是普通的链齿轮;若带棘轮,则棘轮内圈与后轮固定架连为一体,若为普通链齿轮,则驱动齿轮或与后车轮直接传动连接,或与后车轮一道固定连接在后轮的转轴上。在踏板动力传动机构组件(B)中设有分别与双踏板连接的链条40、41和连接在车支架3上的导向链轮42以及分别与链条40、41啮合的双单向齿轮43、44,并在单向齿轮轴45上连接有动力输出齿轮46,动力输出齿轮46与驱动齿轮39之间用链条47传动连接(注由于动力输出齿轮为单方向驱动,如上述,驱动齿轮39中可设,也可不设单向机构)。该踏板车结构中的变速大小主要靠动力输出齿轮与驱动齿轮的齿比决定。在上述动力输出轮与驱动轮之间除可采用链条(包括含带齿皮带)、齿轮箱传动连接外,还可采用皮带传动连接,此时动力输出轮与驱动轮的结构作相应改变。在上述方案中,其链条40、41可由相应的钢绳拉索17、18替代(见图15),此时两单向齿轮由相应的带单向机构的线轮74、75取代,线轮74、75内接单向机构的棘轮或滚子离合器(也称滚针离合器),棘轮或滚子离合器又固定在线轮轴76上,连接在线轮轴上的动力输出轮46与驱动齿轮39之间用链条47传动连接;不过,踏板上拉索与线轮的连接方式也可采用图9-10所示结构。
本实用新型自力踏板车还可采用图16-17和图22~23所示的两种最基本结构方案。图16~17均是简化的结构示意图,它们均去掉了图1~2中所示的车把、前后车轮、后轮驱车组件,而且踏板动力传动机构组件中又不包含变速机构。图16-17共同组成一踏板车。在图16中,连接在踏板5上的钢绳拉索17经对应的导向轮19后,直接缠绕在后轮轴上的线轮10上,线轮10上的回位拉索48经对侧的导向轮后固定连接在另一踏板6上(注回位拉索48不能与拉索17碰线,要错开安装);在图17中,踏板6上的拉索18经对应的导向轮20后,直接缠绕在后轮轴上的线轮11上,线轮11上引出的回位拉索49经对侧的导向轮后固定连接在踏板5上。在图16~17中,其拉索均可由链条取代,当然相应导向轮及线轮采用与链条啮合的齿轮结构,并且在图16中,不能让链条在同一平面上出现交叉点(即碰线),为此可将链条的齿做薄些,让其齿与链节中的间隙大而易偏移,这样就可错开安装。图18即是图17采用链条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并且在双踏板上连接有一个动滑轮50,相应链条的一端经该动滑齿轮后固定连接在车支架3上;图19是图16采用链条后的一种防止碰线的结构示意图,链条17经与后轮轴上的齿轮啮合传动连接后与增设的一段钢绳拉索51连接(见图20),拉索51段上增设有导向轮52,以便错位安装,此外图19同样在双踏板上连接有一个动滑轮50,不过踏板5上安装的是动滑齿轮,踏板6上安装的是动滑轮。图21是图18-19或图16-17采用链条时的后轮驱动组件结构图,单向机构的双棘轮12、13的外套分别与齿轮53、54连接,双棘轮12、13的内圈分别与后轮固定架15、16连为一体。
图22-23所示结构与图16-17一样均未在踏板动力传动机构组件中设置变速机构,其本质的区别点在于钢绳拉索17、18经对应的导向轮后,分别直线缠绕在对应的后轮轴上的线轮10、11上,两线轮10、11上的回位拉索48、49连接在同一的回转线导轮55上(导轮55固定连接在底架25上)。在图22中,其双踏板采用左、右踏板结构(见图24),踏板5、6均通过两根平行连杆56活动连接在车支架3上(即平行连杆56的两端均通过轴分别活动连接在踏板、车支架上);在车支架上固定连接有导轮支架57,导轮支架57上安装有3个导线轮58,左右踏板平衡拉索59经其中一导线轮后将左、右踏板5、6连在一起,当一踏板向下位移时,另一踏板必然同时向上位移,双踏板上的拉索17、18均经其中一导线轮后传递动力;图22中的双踏板同样可采用图1所示的挠式双踏板结构。图22-23的车后轮采用双轮结构(见图25),双后车轮4均通过定位销固定连接在后轮轴14上,后轮轴14又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车支架3上(即后轮轴是转动的),线轮10、11分别连接在单向机构12、13上,单向机构可采用棘轮,则棘轮的内圈固定连接在后车轮轴14上;单向机构也可采用滚子离合器,当滚子离合器无内圈时,其滚珠或滚针直接作用在后轮轴上,当滚子离合器有内圈时,其内圈固定连接在后车轮轴14上。不过图22-23的后轮也可采用图3所示的单车轮结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所有的实施方案中,均可采用以下措施加以改进或使方案多样化。其一,在拉索或链条与踏板的连接中,均可加垫一弹簧,使拉索或链条保有一定的张度,防止松动、脱线或脱链。其二,其他方案均可象图18-19所示结构那样,在其双踏板5、6上连接一个动滑轮,相应拉索或链条的一端经该动滑轮后固定连接在车支架3上。其三,后车轮均可采用1个或2个;当前后车轮均为两轮时,其前、后车轮架之间用轴活动连接,以保证转动方向。其四,单向机构均可采用棘轮或滚子(针)离合器结构,即采用棘轮的地方也可用滚子离合器取代,反之亦然。其五,前述方案均采用后车轮驱动,它们同样也可采用前车轮驱动方式;当前车轮为大尺寸的轮子时,也无须设置变速机构。其六,本实用新型结构中,也可增加现有自行车上的变速机构,即安装在后车轮轴上的内齿轮变速机构或外部的多齿轮盘的链拨动变速机构。其七,实现双踏板一上、一下相互连动的连接组件除采用图1和图24所示结构外,还至少可采用图26~30所示结构。图26是简易连接杠杆方式,相互独立的双踏板5、6内部通过轴活动连接有连接杠杆60,连接杠杆的中部通过轴61活动连接在车支架上的连接支架62上,为此连接杠杆60可绕轴61转动,在连接杠杆转动的同时,直接实现双踏板的一上、一下互动;当踏板在连接杠杆上的连接过于摆动时,为了实现踏板平稳垂直上下移动,可在踏板上连接导柱,车支架上设置相应导槽。图27是连接杠杆加平衡连杆方式,连接杠杆60两端连接滚轮63,该滚轮直接与双踏板下侧表面滚动接触,四根竖立的平衡杆64的一端通过轴活动连接在同一的水平平衡连杆65上,其中二根平衡连杆64的一端通过轴活动连接在踏板上,另二根平衡连杆64的一端通过轴活动连接在车支架3上,五根平衡连杆保持踏板平稳垂直上下移动。图28是双连接杠杆方式,二根连接杠杆60的中部通过轴61活动连接在车支架上的连接支架62上,二根连接杠杆60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活动连接在踏板之下的竖杆66上,竖杆66的顶端与踏板固定连接。图29是回位杠杆加平衡连杆方式,二根交叉的平衡连杆67的近中部通过轴活动连接在一起,平衡连杆67的一端通过轴活动连接在车支架或踏板上,另一端连接有滚轮68,滚轮68相应地与踏板或车支架表面滚动接触(为了保证滚动轨迹固定,则可在踏板或车支架表面上设置相应轨道);通过轴61活动连接在支架62上的回位杠杆69置于平衡连杆交叉点之下。图30是液压缸加平衡拉索方式,在双踏板之下的车支架3上各设有二个(1至4个也可)液压缸70,液压缸的缸腔由导管71连通,液压缸的活动柱72的上端固定连接在踏板上,象图24所示结构一样,双踏板之间连接有双踏板平衡拉索59,双踏板5、6上的动力拉索17、18都经连接在导轮支架57上的导轮58后传递动力。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力踏板车,包括车支架(3)、前后车轮(2、4)、设置在后轮轴上的后轮驱动组件(A)及通过连接组件活动连接在车支架上的并呈一上、一下相互连动的双踏板(5、6)和设置在双踏板与后轮驱动组件(A)之间的拉动式动力传动机构组件(B),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驱动组件(A)中设置有两组与车后轮同轴的线轮(10、11)和分别与其对应线轮连接的单向机构(12、13),双单向机构再与后车轮传动连接;所述拉动式动力传动机构组件(B)包括分别与踏板传动连接的拉索(17、18)、固定连接在车支架上的相应导向轮(19、20)和又分别与拉索(17、18)传动连接的两组对等的变速机构(C),从两组变速机构(C)引出的两条动力拉索(30、31)分别与后轮轴上的对应线轮(10、11)传动连接;两拉索(17、18)中的一条拉索随踏板向上移动而作拉动对应变速机构的位移,另一条拉索随踏板向下移动而自动回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力踏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动机构组件中的两组变速机构(C)是指设置在车支架上的各由一个动滑轮(21)所构成的滑轮组变速机构;与踏板传动连接的拉索(17、18)分别与对应滑轮组的动滑轮(21)传动连接,两组滑轮组上的两条动力拉索(30、31)分别缠绕在后轮轴上的对应线轮(10、11)上,从两线轮(10、11)引出的两条回位拉索(32、33)再连接在同一的回位线导轮(35)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力踏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动机构组件中的两组变速机构(C)是指设置在车支架上的各由二至六个滑轮组所构成的滑轮组变速机构;与踏板传动连接的拉索(17、18)分别与两滑轮组的动滑轮组轴(23)传动连接,两滑轮组上的两条动力拉索(30、31)分别缠绕在后轮轴上的对应线轮(10、11)上,从两线轮(10、11)引出的两条回位拉索(32、33)分别经对应动滑轮后固接在车支架上的底架(25)上;其动滑轮组轴(23)通过活动连接组件活动连接在车支架的底架(25)上,动滑轮组轴(23)随踏板上的拉索(17、18)的拉动而位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力踏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动机构组件中的两组变速机构(C)是指同轴连接在车支架上的由大、小线轮(36、37)所构成的线轮组变速机构;与踏板传动连接的拉索(17、18)分别缠绕在小线轮(36)上,两个大线轮(37)上的两条动力拉索(30、31)分别缠绕在后轮轴上的对应线轮(10、11)上,从两线轮(10、11)引出的两条回位拉索(32、33)又分别与对应的大线轮传动连接;其大、小线轮组轴(38)连接在车支架(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自力踏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动机构组件中设有由分别连接在双踏板上的动滑轮(50)所组成的滑轮组变速机构,拉索(17、18)的一端经该动滑轮(50)后固定连接在车支架(3)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力踏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动机构组件中的两组变速机构(C)是指连接在双踏板上的各由一个动滑轮(50)所构成的滑轮组变速机构;拉索(17、18)同时取代两组变速机构(C)上的动力拉索,拉索(17、18)的一端经该动滑轮(50)后固定连接在车支架(3)上,另一端经对应的导向轮后,直接缠绕在后轮轴上的对应线轮上,从线轮上引出的回位拉索经对侧的导向轮、动滑轮后连接在车支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自力踏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由链条替代,相应动滑轮、导向轮和线轮采用齿轮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自力踏板车,其特征在于拉索(17、18)的一端经动滑轮(50)后固定连接在车支架(3)上,另一端经对应的导向轮后,分别缠绕在后轮轴上的对应线轮(10、11)上,从两线轮(10、11)上引出的回位拉索(48、49)连接在同一的回转线导轮(55)上。
9.一种自力踏板车,包括车支架(3)、前后车轮(2、4)、设置在后轮轴上的后轮驱动组件(A)及通过连接组件活动连接在车支架上的并呈一上、一下相互连动的双踏板(5、6)和设置在双踏板与后轮驱动组件(A)之间的拉动式动力传动机构组件(B),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驱动组件(A)中设有与后车轮传动连接的驱动轮(39);所述动力传动机构组件(B)包括分别与踏板传动连接的拉索(17、18)、固定连接在车支架上的相应导向轮(19、20)和又与拉索(17、18)传动连接的两组对等的变速机构(C),其中变速机构(C)是指同轴连接在车支架上的由小线轮(74、75)、大动力输出轮(46)所构成的大小轮变速机构,小线轮内含单向机构;所述拉索(17、18)缠绕在小线轮上,大动力输出轮(46)与驱动轮(39)之间通过链条、皮带或齿轮箱传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自力踏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动机构组件中设有由分别连接在双踏板上的动滑轮(50)所组成的滑轮组变速机构,拉索(17、18)的一端经该动滑轮(50)后固定连接在车支架(3)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力踏板车,它包括车支架(3)、前后车轮(2、4)、后轮驱动组件及设置在车支架上的双踏板(5、6)和踏板动力传动机构组件,其主要特点是双踏板通过连接组件活动连接在车支架上并呈一上、一下的相互连动;所述后轮驱动组件中设置有两组与车后轮同轴的线轮(10、11)和分别与其对应线轮连接的单向机构(12、13),双单向机构再与后车轮传动连接;所述踏板动力传动机构组件为拉动式传动机构组件,包括与双踏板连接的拉锁(17、18),其拉锁与其对应的线轮传动连接,并且在动力传动机构组件中还可设置滑轮组或大、小线轮组变速机构。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折叠和携带,是集环保、代步、休闲运动于一身的户外运动工具。
文档编号B62M1/00GK2837188SQ200520035609
公开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8日
发明者孙群 申请人:林苏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