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式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4128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折叠式机构的制作方法
可折叠式机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式自行车,特别涉及一种提升折叠车架结构强度的 可折叠式机构。
背景技术
自行车架的结构,如图l,大致上是于一座管l连接上管2、下管3,座椅支 架4、链条支架5。所述上、下管2、 3的前端结合于车首竖管6,座椅支架4及 链条支架5的后端结合于后轮的固定支轴。上述座管1、上管2以及下管3构成 一个三角形的完整架体,这是整个自行车架的主要受力结构,它的完整性确保自 行车架的结构强度,以及抗压、抗弯、抗变形等能力。然而,传统的折叠式自行 车,其折叠关节7、 8设所述上管2及下管3的中段位置,此番设计无疑破坏了所 述车架的完整性,这将使得整个自行车架的结构强度以及上述各项抗形变能力被 削弱。另一种折叠式自行车架构,如美国专利第4900047号案,以下简称047案。 请参047案的图3,其车架概于一座管的顶端连接一上管以及一座椅支架,所述 座管底端连接一下管以及一链条支架,所述上管、下管、链条支架、座椅支架构 成一概似四边形的框架结构。折叠关节位在所述上管与座管的连接处,以及座管 与下管的连接处。由047案的其它图式可知,折叠关节是将上管与座管、或座管 与下管呈两管同轴的枢接模式,并以快拆固定。或者上管与座管、或座管与下管 是以管与环同轴枢套以快拆固定所构成。047案折合自行车时是以所述座管为轴 心,进而使上管及下管绕着所述轴心转动而达到折合的目的。这样的设计仍有以下的缺点047案车架的折叠结构是以管与管的同轴枢套或环与管的同轴枢套再以快拆 固定所构成,管对管或管对环的相对接合面积不足,接合强度弱减,在一个主要 受力结构上出现此等强度不足的接合,将使车架容易弯曲、变形。047案以所述座管为轴心,使上管及下管绕着所述轴心转动而使自行车折合。
但此种方式使自行车折合时产生一个较大的夹角角度,这使得前、后轮的轴心相 距加大,折合后的自行车仍然相当占用空间。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式机构,解决因设置折叠关节而破坏自行 车车架完整性,以及折叠关节接合强度不足等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折叠式机构,包括 一前车架以及一后车架;所述后车架提供一结合部,供所述前车架的相对部位结合;所述结合部具有 一承靠面;所述前车架于相对上述结合部的部位亦设一承靠面,与上述结合部的承靠面 得相互承靠接合;所述后车架的结合部与所述前车架的相对部位于偏心位设置至少一活动的支 枢部,所述前车架得以所述支枢部为心而向所述后车架的邻侧翻动。本案达成目的及功效的一,为保留前、后车架各自完整的架构,特别是前车 架为自行车的主要受力结构,它的完整性确保自行车架的结构强度,以及抗压、 抗弯、抗变形等能力。本案达成目的及功效的二,为前车架以及后车架于偏心位设置支枢部,所述 偏心位置可使所述前车架翻折较大的角度,使前车架可折合至所述后车架的紧邻 侧边,縮小前、后车架折合的相对距离,更縮减自行车折叠后的体积。本案达成目的及功效的三,为前、后车架展开呈同一轴心时,所述后车架的 结合部以及座椅管管壁外的承靠面,提供较大面积的接合面,配合所述扣夹紧固 所述座椅管,使二者的承靠面彼此紧密地承靠,可增加所述前、后车架结合部位 的结构强度,增加抗压性、抗弯性、抗结构变形等,前、后车架较不容易从接合 部位开始变形。


图1为习知折叠式自行车的车架示意图; 图2为本案实施例的右侧视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案实施例的左侧视立体分解图4为本案实施例的组合外观图; 图5为本案实施例的组合俯视图; 图6为本案实施例的折合立体外观图; 图7为本案实施例的折合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说明本案的中心思想,兹以图2至图7所绘的一实施例表达。但在不 违反本案精神与范畴下,仍有其它各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案申请专利范围包括 但不限于以下所举的实施例。本案自行车的折叠式车架,包括一前车架10以及一后车架20。所述前车架 lO大致包括上管ll、下管12、座椅管13及车首管14。所述上、下管ll、 12呈 横向地以两端连接在竖向地座椅管13及车首管14。所述后车架20大致包括结合 部21、后叉22以及链条支杆23。所述后叉22以及链条支杆23的一端分别连接 在所述结合部21的两端,另一端则连接在后轮主轴图未示。所述后车架20的结合部21为与所述前车架10结合的主要结构,其提供一个 承靠面221,所述前车架IO的座椅管13的管壁背面亦提供一承靠面131,优选的 所述座椅管13整个纵向长度的背面均为所述承靠面131。。所述座椅管13的承 靠面131与所述结合部21承靠面221结合,优选的所述后车架20结合部21的承 靠面221的纵向长度等于所述座椅管13的承靠面131的纵向长度,所述前、后车 架10、 20即展开呈同一轴心。所述结合部21与所述座椅管13于偏心位设置至少 一支枢部30,使所述座椅管13以所述支枢部30为轴心而翻动。当所述座椅管13 翻离所述结合部21时,即连带地使所述前车架10移位于所述后车架20的旁侧, 进而达到折叠车架的目的。在本案实施例中,所述座椅管13以及结合部21的承靠面131、 221包括但不 限于如图所示的平面式的设计,在不悖离二承靠面131、 221得彼此紧密接合的原 则的下,所述二承靠面131、 221亦可为各种几何型态。所述结合部21与所述座椅管13的另一偏心位设置至少一固定配件40,当所 述座椅管13以其承靠面131靠合于所述结合部21的承靠面221时,所述固定配 件40使所述座椅管13与后车架20两者的承靠面131、 221紧密地靠合并且相互 固定。在本案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配件40是以扣夹的型态实现,以下所述的扣夹
的组件符号与固定配件的组件符号相同。所述扣夹40以一扣夹支枢部41枢连在所述结合部21的偏心位置,使所述扣 夹40得以所述扣夹支枢部41为心而翻动。当所述座椅管13以其承靠面131靠合 子所述结合都21的承靠面221时,所述扣夹40得箍扣住所述座椅管13,对所述 座椅管13施予一外力,使所述座椅管13与后车架20两者的承靠面131、 221紧 密地靠合。所述扣夹40箍扣于所述座椅管13,其自由端与所述结合部21的相对 边应以一固接组件42加以固定,以便将所述扣夹40固定在所述结合部21的相对 边,防止所述扣夹40松开。本案折叠车架与先前技术所述相较,具有以下优点本案前车架10以及后车架20皆为完整连续结构的框架,维持原设计的结构 强度以及抗压、抗弯、抗变形等能力。本案前车架10以及后车架20是于偏心位设置支枢部30,所述偏心位置可使 所述前车架10翻折更大的角度,使前车架10可折合至所述后车架20的紧邻侧边, 縮小前、后车架IO、 20折合的相对距离,更縮减自行车折叠后的体积。本案前、后车架10、 20展开呈同一轴心时,所述后车架20的结合部21以及 座椅管13管壁外的承靠面131、 221,提供较大面积的接合面,配合所述扣夹40 紧固所述座椅管13,使二者的承靠面131、 221彼此紧密地承靠,可增加所述前、 后车架IO、 20结合部位的结构强度,增加抗压性、抗弯性、抗结构变形等,前、 后车架IO、 20较不容易从接合部位开始变形。虽然本案是以一个最佳实施例做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在不脱离本案精 神与范畴下做各种不同形式的改变。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案而已,非用 以限制本案的范围。举凡不违本案精神所从事的种种修改或变化,俱属本案申请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折叠式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前车架(10)以及一后车架(20);所述后车架(20)提供一结合部(21),与所述前车架(10)的相对部位结合;所述结合部(21)具有一承靠面(221);所述前车架(10)于相对上述结合部的部位亦设一承靠面(131),与上述结合部的承靠面(131)相互承靠接合;所述后车架(20)的结合部(21)与所述前车架(10)的相对部位于偏心位设置至少一活动的支枢部(30),所述前车架(10)以所述支枢部(30)为心而向所述后车架(20)的邻侧翻动。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折叠式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后车架(20)结合部 (21)的承靠面(221)以及所述前车架(10)的承靠面(131)皆为平面。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折叠式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后车架(20)结合部 (21)的承靠面(221)以及所述前车架(10)的承靠面(131)为彼此可紧密接合的几何型态。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折叠式机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一固定配件 (40),所述前、后车架(IO)、 (20)的承靠面(131)、 (221)彼此承靠接合时,所述固定 配件(40)使二承靠面(131)、 (221)彼此更加紧合,并将所述前、后车架(IO)、 (20) 的相对结合部位固定。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配件(40)为至 少一扣夹,其以一扣夹支枢部(30)枢连在所述结合部(21)的偏心位置,所述固定配 件(40)以所述扣夹支枢部(30)为心而翻动,且箍扣于所述前车架(IO)。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配件(40)的自 由端与所述结合部(21)的相对边设至少一固接组件(42),所述固定配件(40)箍扣于 所述前车架(10)时,所述固接组件(42)使所述固定配件(40)与所述结合部(21)固定。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折叠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10)包括一 上管(ll)、 一下管(12)、 一座椅管(13)及一车首管(14);所述上、下管(ll)、 (12)呈 横向地以两端连接在竖向地座椅管(13)及车首管(14);上述的承靠面(131)设于所述 座椅管(13)背面。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管(13)整个纵 向长度的背面均为所述承靠面(131)。
9、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折叠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20)包括上 述的结合部(21),以及一后叉(22)、 一链条支杆(23);所述后叉(22)以及链条支杆(23) 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结合部(21)的两端。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20)结合 部(21)的承靠面(221)的纵向长度等于所述座椅管(13)的承靠面(131)的纵向长度。
全文摘要
一种可折叠式机构,包括一前车架以及一后车架;所述后车架提供一结合部,供所述前车架的相对部位结合;所述结合部具有一承靠面;所述前车架于相对上述结合部的部位亦设一承靠面,与上述结合部的承靠面相互承靠接合;所述后车架的结合部与所述前车架的相对部位于偏心位设置至少一活动的支枢部,所述前车架以所述支枢部为心而向所述后车架的邻侧翻动。
文档编号B62K15/00GK101148182SQ200610153098
公开日2008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22日
发明者赖永琛, 邱文彬, 黄信福, 黄裕哲 申请人:财团法人自行车暨健康科技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