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芯骨履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0354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芯骨履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一种无芯骨履带(下面,没有特別说明时称为履 带),该无芯骨履带主要是解决了在履带上形成的驱动用橡胶突 起(下面,没有特别说明时称为橡胶突起)与链轮啮合不良的问 题。
背景技术
无芯骨履带是供以较高速度行驶的履带,其驱动方式为在 履带的内周面以恒定间距突出形成有的橡胶突起,链轮与该橡 胶突起啮合。链轮一般由与上述橡胶突起啮合的驱动部、和在 其左右与履带的内周面接触的凸缘部构成。而且, 一般驱动部 例如是销子型或齿轮型。本发明主要以销子型的链轮为中心进 行说明。
图l是现有一般履带行驶装置的链轮部的剖视图,图2是其 侧视图,履带l在其内周面的中央以恒定间距突出形成有橡胶 突起2,在履带l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突起3。而且,沿履带l的长 度方向埋设有钢丝帘线4。另外,5是链轮,在一对圆盘6的周 缘上立设有销子7,在圓盘6的顶端设有与履带l的内周面接触 的凸缘部8。如图3所示,橡胶突起2 — 4殳从侧面看成为左右对 称的大致等腰三角形,从履带立起的倾斜面9的基底部的角度Z 为大致54度。
如图所示,由履带1和链轮5构成的履带行驶装置,在正常 状态下,链轮5的凸缘部8与履带1的内周面接触,销子7与橡胶 突起2的倾斜面9的少见定部位正常地啮合而传递驱动力。
然而,由于上述结构的履带行驶装置在高牵引力下使链轮
200680017153.0
说明书第2/12页
5的销子7对橡胶突起2施加较大的力,因此橡胶突起2产生较大 的变形,产生销子7空转的爬齿(跳动这样)现象并产生振动,当 反复出现这种现象时,往往出现橡胶突起2被破坏这样的结果。 另外,如图4所示,不能避免在履带l内周面堆积砂土S等 的情况,在这种状态下,如图5所示,履带1的橡胶突起2与链 轮5的销子7的关系是偏离规定位置并反复接触,往往损伤橡胶 突起2。而且最后在销子7和橡胶突起2之间产生上述爬齿现象, 往往出现橡胶突起2被破坏这样的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解决上述那样现有的行驶装置的缺点的发明,例 如,提供 一 种即使在履带的内周面堆积了砂土等也不会给与链 轮啮合的橡胶突起带来损伤的履带。
本发明的要旨(技术方案l)为 一种无芯骨履带,该无芯骨履 带在内周面以恒定间距形成有驱动用橡胶突起,其特征在于, 该橡胶突起从侧面看时为具有驱动侧倾斜面P a和制动侧倾斜 面Pb的大致三角形状,在两倾斜面Pa、 Pb上形成有台阶部D, 基底部侧(下段)的倾斜面Paa、 Pba的倾斜角X大于顶部侧(上段) 的倾斜面Pab、 Pbb的倾斜角Y。而且,提供一种无芯骨履带, 其下段的倾斜面Paa 、 Pba的倾斜角X为60 90度(技术方案3), 上段的倾斜面Pab、 Pbb的倾斜角Y为40 70度(技术方案4)。最 好是台阶部D形成在距离基底部6 /10 ~ 7 /10驱动用橡胶突起高 度的高度位置(技术方案9)。
而且,从特征上说,(技术方案2)是一种无芯骨履带,该无 芯骨履带把上述大致三角形状的橡胶突起的倾斜面分成驱动侧 倾斜面Pa和制动侧倾斜面Pb,在两倾斜面Pa、 Pb上形成有台 阶部D,基底部侧(下段)的倾斜角X为制动侧倾斜面Pba的倾斜
角X B大于驱动侧倾斜面P a a的倾斜角X A ,顶部侧(上段)的倾斜 角Y为驱动侧倾斜面Pab的倾斜角YA大于制动侧倾斜面Pbb的 倾斜角YB 。而且,下段的驱动侧面Paa的倾斜角XA为60 68 度(技术方案5),上段的驱动侧倾斜面Pab的倾斜角YA为44~53 度(技术方案6)。下段的制动侧倾斜面P b a的倾斜角X B为6 2 7 0 度(技术方案7),上段的制动侧倾斜面Pbb的倾斜角YB为40~48 度(技术方案8)。最好是,台阶部D形成在与技术方案l时相同 的距离基底部6/10 7/10橡胶突起高度的高度位置(技术方案 9)。
再从特征上i^明本发明,如后述那样,可以提出这样一种 无芯骨履带橡力交突起从侧面看为具有驱动侧倾斜面Pa和制动 侧倾斜面Pb的大致三角形状,把橡胶突起的顶部向驱动侧倾斜 面Pa侧偏置,因;t匕,制动侧倾斜面Pb为比驱动侧倾4+面Pa平 緩倾斜的斜面。
通过将本发明做成上述结构,可以对产生较大应变的橡胶 突起进行加强,而且可以减少《连轮的爬齿现象。即,通过在橡 胶突起的倾斜面形成台阶部,将该倾斜面分为二段,限定各个 倾斜面的倾斜角,从而加强橡胶突起,由此,即使在被施加高 牵引力下时,或者在履带内周面堆积了砂土或石子等时,由于 链轮接触的橡胶突起被加强,因此具有不容易产生破坏这样的 效果。
再有,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可以消除橡胶突起和链轮啮合 时两者的间隙。即,在履带巻绕在链轮上时,用相邻的橡胶突 起中的下段侧的倾斜面(驱动侧倾斜面及制动侧倾斜面)夹住销 子,成功抑制了爬齿现象。


图l一般的履带行驶装置的链轮部的剖视图。
图2是图l的侧视图。
图3是橡胶突起的放大侧视图。
图4是在履带的内周面残留有堆积物时的与图l同样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侧视图。
图6是使用技术方案1的履带的履带行驶装置的链轮部的 剖视图。
图7是图6的侧视图。 图8是橡胶突起的放大侧视图。
图9是在履带的内周面残留有堆积物时的履带行驶装置的 剖视图。
图10是图9的局部侧视图。
图ll是在履带的中央内周面残留有堆积物时的剖视图。 图12是图ll的局部侧视图。
图13是使用改进了的凸缘部时的履带行驶装置的剖视图。 图14是技术方案2的橡胶突起的与图8同样的放大侧视图。 图15是表示具有类似图14那样的橡胶突起的履带巻绕在
链轮上时与链轮的销子的关系的图。
图16是表示具有图3所示的橡胶突起的履带巻绕在链轮时
与链轮的销子的关系的图。
图17A是表示技术方案2的履带的变型例的橡胶突起的放
大侧视图。
图17B是图3所示的橡胶突起。
图18是表示技术方案2的履带的另 一 变型例的橡胶突起的 放大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 履带
12 橡胶突起
13 突起
14 链轮
15 销子
16 凸》彖部
16a 凸》彖部的中央部 16b 凸缘部的倾斜面
17 圓盘
C钢丝帘线
D台阶部
L 凸缘部的直径
L0销子的外接圓的直径
Pa 驱动侧倾斜面
Pb 制动侧倾斜面
Paa、 Pba橡力交突起的基底部侧的倾斜面 Pab、 Pbb 橡胶突起的顶部侧的倾斜面 S堆积物
W顶部侧的橡胶突起的水平方向的宽度
X基底部侧的倾斜面的倾斜角
X A 驱动侧倾斜面的基底部侧(下段)的倾斜
XB驱动侧倾斜面的顶部侧(上段)的倾斜角
Y 顶部侧的倾斜面的倾斜角
YA 制动侧倾斜面的基底部侧(下段)的倾斜
YB制动侧倾斜面的顶部侧(上段)的倾斜角
具体实施例方式
首先,详细调查链轮的销子与大致三角形状的橡胶突起的 关系,倾斜面的接近顶部的一侧是与销子幵始接触的部位,并 且也是在履带面残留有堆积物时来自销子的驱动力的传递部 位。而且,特别是接近橡胶突起的顶部一侧因承受较大变形, 产生链轮的爬齿现象,在该部位反复地施加4交大的应变,因此, 橡胶突起的接近顶部的部位会被破损。
在本发明中,把橡胶突起的倾斜面做成二段的理由是防止 履带巻绕在链轮上时由销子和橡胶突起的啮合不良引起橡胶突 起的破损、产生爬齿现象。也就是说,通过在倾斜面形成台阶 部,从侧面看,橡胶突起的顶部侧(上段)倾斜面为緩倾斜面(倾
因此,由上段(顶部侧)左右的倾斜面围起来的橡胶突起的宽度 (水平方向的宽度)比现有的橡胶突起大(厚),增大了该部分橡胶
突起的强度。形成在左右的倾斜面上的台阶部的从履带的内周 面起的高度可以大致相同,也可以形成在距离基底部6/10 7/10 橡胶突起高度的高度位置。
从倾斜角方面来说,使基底部侧(下段)的倾斜角x大于顶部
侧(上段)的倾斜角Y (X 〉 Y:技术方案1),对橡胶突起加以改进, 使下段的倾斜角X为60 90度(技术方案3),上段的倾斜角Y为 40 70度(技术方案4)。
技术方案2的发明是进一步详细调查橡胶突起的动态而得 出的发明,橡胶突起的倾斜面与销子接触而主要被分成驱动侧 斜面和制动侧倾斜面来考察并采取了对策,上述驱动侧斜面给 予用于使机体前进的驱动力,在制动时销子停止(或逆转),上 述制动侧倾斜面与其接触。橡胶突起的形状取决于与销子啮合 的轨迹,通常,制动侧倾斜面只在倒退时与销子啮合。
根据这种销子和橡胶突起的啮合轨迹的见解,提出了技术 方案2的发明。特别是,通常制动侧倾斜面只在后退时与销子 啮合,因此做成使该倾斜面的宽度加大而增大橡胶突起的强度 的结构。这样,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中,由于使制动面的 宽度加大,因此实现了巻绕时的销子保持。基于这样的理由, 技术方案2中的橡胶突起的驱动侧倾斜面和制动倾斜面为非对 称的形状,能防止在履带巻绕在链轮上时由于橡胶突起与销子 的啮合不良而产生爬齿现象。
从倾斜角方面来说,对橡胶突起加以改进,使下段的驱动
侧倾斜面的倾斜角XA为60~68度(技术方案5),上段的驱动侧倾 斜面的倾斜角YA为4 5 5 3度(技术方案6),下段的制动侧倾斜面 的倾斜角XB为6 2 7 0度(技术方案7),上段的制动倾斜面的倾斜 角YB为40 48度(技术方案8)。在左右的倾斜面形成的台阶部的 自履带的内周面起的高度可以大致相同,也可以形成在距离基 底部6/10~7/10橡胶突起高度的高度位置。
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另 一个特征如下述那样,即,在现有 的形状的橡胶突起的倾斜面上,履带被巻绕在链轮上时也与销 子之间稍有间隙。为此,两者啮合的脱离,产生爬齿现象。然 而,本发明的橡胶突起的形状为从侧面看时下段的橡胶的厚度
侧倾斜面和制动侧倾斜面)夹住销子而防止脱离,消除了爬齿现
在技术方案2中,由于发现了这些效果,因此特别限定了 橡胶突起的形状,把各倾斜面做成上下二段,根据销子、驱动 侧面以及制动侧面之间的关系,将上段的倾斜角和下段的倾斜 角限定在最佳的范围内。
实施例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地说明。图6是本发
明的无芯骨履带行驶装置的图(链轮部位的剖视图),图7是其侧 视图。附图标记ll是履带,在其内周面的中央以恒定间距突出
形成有橡胶突起12。附图标记13是在履带外周面形成的突起,
再有,沿着履带的长度方向埋设钢丝帘线c。
附图标记14是链轮,具有销子型驱动部(销子)15和圓盘17; 上述驱动部15与上述的橡胶突起12啮合而传递驱动力;上述圆 盘17在其左右侧部上设有在顶端与履带ll内周面平行并与该 面接触的凸缘部16。
如图7所示,由上述两者构成的行驶装置,在正常状态下, 凸缘部16与履带11的内周面接触,销子15与橡胶突起12正常啮 合地传递驱动力。
再有,链轮14中的销子15与凸缘部16对应地配置在圓盘17 的周缘上,图示例子是销子15的外接圓的直径L 0被设计成小于 凸缘部16的直径L的例子。因此,成为预先与橡胶突起12的接 近顶部的一侧接触的结构。从而,即使在橡月吏突起12、 12之间 的履带内周面上堆积了砂土 S等时,销子15不受砂土等影响地 与橡胶突起12进行啮合,具有链轮14和履带11的位置关系不变 而几乎不会由此引起的脱轮等现象的特征。
图8是只取出橡胶突起12来表示的侧一见图,在倾斜面形成 台阶部D,把该倾斜面做成二段。而且,把基底部侧为立起的 形状,基底部侧的倾斜面Paa、 Pba的倾斜角为X,与驱动部接 触的部分的顶部侧的倾斜面Pab、 Pbb的倾斜角为Y,并且满足 X〉Y的关系。在本例中,X为60度,Y为45度。
这样,当链轮14的销子15与橡胶突起12的顶部侧的倾斜面 Pab接触了时,由于加大了基底部侧的倾斜角X,因此,与现有 的橡胶突起的水平方向宽度相比,顶部侧的橡胶突起的水平方 向的宽度W实质上增加了宽度。为此,橡胶突起12直到橡胶突
起12的顶部都保证了强度。
图9是在履带ll内周面和链轮14的凸缘部16之间存在砂、土 S的堆积时的半剖图,图10是其局部侧视图。然而,链轮14的 销子15与橡胶突起12的顶部侧的倾斜面Pab(即橡胶突起的宽 度增加了的倾斜面)接触,得到与通常的啮合儿乎相同的结果。
图ll是履带ll的内周面和链轮14的销子15之间存在砂土S 的堆积时的半剖图,图12是其局部侧视图。然而,链轮14的销 子15在其外接圆的直径L()比凸缘部16的直径L小8mm时,不会 将堆积的砂土S等挤压在履带ll的内周面上,与上述例相同地 与橡胶突起12的顶部侧接触,不损伤履带ll的内周面地进行啮 合。
再有,如图13所示,在链轮14的凸缘部16上,最好在与履 带ll的内周面接触的中央部16a的左右宽度方向上设有倾斜面 16b,由此,可以由该倾斜面16b向左右方向排除欲堆在履带11 的内周面的砂土等Sa。从而,橡胶突起12的损伤相应减少,而 且,还带来不损伤履带ll的内周面这样的效果。而且,凸缘部 16的中央部16a的宽度可以为凸缘部16的总宽度的1/3 1/2左 右。而且,当然,如图示那样,倾斜面16b也可以设置在履带 ll的宽度方向内侧,并且,其表面可以是弯曲面也可以是直线 形的倾斜面。
图14是技术方案2中的橡胶突起12的与图8同样的局部放 大侧视图。橡胶突起12具有台阶部D,并且从侧面看是把驱动 侧倾斜面的Pa分成上下二段Paa、 Pab, 4巴制动侧倾斜面Pb分 成上下二段Pba、 Pbb。在本例中,驱动侧倾斜面pa的下段倾 斜面Paa的倾斜角XA为64度,上段Pab的倾斜面Pab的倾斜角 YA为50.5度。另一方面,制动侧倾斜面Pb的下段倾斜面Pba的 倾斜角XB为66度,上段倾斜面Pbb的倾斜角YB为43.6度。而
且,从履带11开始的立起部以R15的曲面立起。在本例中,橡 胶突起12的高度是60mm,台阶部D的高度是40mm,前后的基 部间的宽度是84mm,台阶部D — D间的宽度W是47.5mm。而 且相邻的橡胶突起12 、 12之间的关系是其顶部的中心为 110mm。
当把以上的橡胶突起12与图3中现有的橡胶突起比较时, 该橡胶突起12在倾斜面Pa、 Pb上形成台阶部D并使各自的倾斜 角度不同,而且限定了驱动侧倾斜面的倾斜角X和制动侧倾斜 面的倾斜角Y均不相同。因此,本发明的橡胶突起12从顶部看 时是偏向驱动侧倾斜面Pa侧,呈非对称形状。而且,与现有的 橡胶突起(图中用虚线表示)的立起角相比,下段的立起角(XA、 XB)都是陡倾斜角,相反,上段的倾斜角(YA、 YB)都是緩倾斜 角。因此,整个橡胶突起12为橡胶宽度大的结构。即,从各角 度的关系看,驱动侧倾斜面Pa比较接近现有的倾斜面,而制动 侧倾斜面Pb的形状与现有的形状相比有较大不同。现有的橡胶 突起的形状为左右大致对称的等腰三角形状,基底部的角度为 54度。
图15是表示技术方案2的履带(具有图14的橡胶突起12的 履带)巻绕在链轮上时与链轮的销子15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所示,销子(直径27mm)15被相邻的橡胶突起12、 12的马区 动侧及制动侧的下段的倾斜面Paa、 Pba夹着,具有阻止销子 15脱出的动作的功能,能降低销子15脱出引起的爬齿现象。
另一方面,图16表示图3所示的现有的橡胶突起12和销子 15的关系,销子15与左右对称的倾斜面9、 9之间产生间隙。因 此,不会夹住销子15,几乎没有阻止爬齿的效果。
当然,由于销子15推压橡胶突起12的方向的橡胶厚度(宽 度)比现有技术的厚度厚。因此,橡胶突起12的缺胶等现象也较少。
如上所述,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由于通常制动侧倾斜 面只在后退时与销子啮合。因此做成了加大该倾斜面侧的宽度 而提高橡胶突起的强度的结构。即,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 通过加大制动面的宽度,防止了履带巻绕在链轮上时由橡胶突 起与销子的啮合不良而产生爬齿的现象。
在履带行驶时,砂土等堆积在履带的内周面上是发生在履 带从接地面侧向轮前进时,因此橡胶突起的倾斜面与链轮的 摩擦被限定在此时的进行方向侧的面上。由此可知,可以研究
与技术方案2的结构不同的且与现有的结构不同的解决方案,
如果从侧面看时橡胶突起不是大致正三角形状,而是橡胶突起 的顶部的中央朝与从接地面侧向链轮前进时(通常的前进行驶 时)的行进方向相反的一侧偏置,就能达到目的。即,可知,从 橡胶突起的侧面看,4巴行进方向的倾斜面啦支成緩倾斜面,就可 以充分达到目的。
即,最好是,无芯骨履带在内周面以恒定间距形成有驱动 用橡胶突起,其特征在于,该橡胶突起为从侧面看时呈具有驱
动侧倾斜面P a和制动侧倾斜面P b的大致三角形状,使橡胶突起 的顶部向驱动侧倾斜面Pa侧偏置,换言之,该无芯骨履带具有 把制动侧倾斜面Pb做成比驱动侧倾斜面Pa緩的倾斜面的橡胶 突起。
图17是表示履带1和销子15的上述关系的侧视图,图17A 是该橡胶突起12的侧视图。如图中表明的那样,橡胶突起12的 倾斜面Pb是履带l从接地面侧向销子15前进的倾斜面,通过使 橡胶突起12的顶部向倾斜面Pa侧偏置OS的距离而改进了倾斜 面Pb形状。而且,把倾斜面Pb侧自顶部起分成倾斜面Pba和倾 斜面Pbb这2段,4巴Pb侧做成缓倾斜面。
从与销子15的关系来说,销子15的与该緩倾斜面Pb接触的 法线方向的力Fla,与图17B所示的现有的橡胶突起的力Fla 相比只小了倾斜面变緩的量,因此,对橡胶突起12的影响也变 小,难以产生老化和缺损。
再有,这时,并非必须^故成2段倾斜面,也可以通过4吏顶 面向倾斜面Pa侧偏置OS的距离来使倾斜面Pb的坡度变緩,图 18表示其例子。
在图17A及图18所述的橡胶突起12上,砂土S等堆积在履 带的内周面上,在该状态下,当履带的橡胶突起12和销子15啮 合了时,销子15与橡胶突起12的向该销子15前进的 一侧的倾斜 面Pb接触。特另'J是,销子15剜挖橡胶突起12的该倾斜面Pb从 而产生橡胶突起12的缺损。在本例中,即使被销子15进行剜挖, 也可减少对橡胶突起12的影响。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通过改变履带的橡胶突起的形状来使橡胶突起与链 轮的接触状态变化,由此减少在橡胶突起中产生龟裂、缺胶。 这种橡胶突起是完全可以应用于无芯骨履带的驱动力传递用橡 胶突起的橡胶突起,其利用价值非常高。当然,链轮可以是销 子型或齿轮型中的任何一种。
权利要求
1.一种无芯骨履带,该无芯骨履带在内周面以恒定间距形成有驱动用橡胶突起,其中,该橡胶突起为从侧面看时具有驱动侧倾斜面(Pa)和制动侧倾斜面(Pb)的大致三角形状,在两倾斜面(Pa)、(Pb)上形成台阶部(D),基底部侧(下段)的倾斜面(Paa)、(Pba)的倾斜角X大于顶部侧(上段)的倾斜面(Pab)、(Pbb)的倾斜角(Y)。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无芯骨履带,其中, 把上述大致三角形状的橡胶突起的倾斜面分成驱动侧倾斜面Pa和制动侧倾斜面(Pb),在两倾斜面(Pa)、(Pb)上形成台阶斜角(XB)大于驱动侧倾斜面(Paa)的倾斜角(XA),顶部侧(上段)的倾斜角(Y)为驱动侧倾斜面(Pab)的倾斜角YA大于制动侧倾斜面(Pbb)的倾斜角(YB)。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芯骨履带,其中,下段的倾斜面(Paa)、 (Pba)的倾斜角(X)为60 90度。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芯骨履带,其中,上段的倾斜面(Pbb)、 (Pbb)的倾斜角(Y)为40 70度。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芯骨履带,其中,下段的驱动侧倾斜面(Paa)的倾斜角(XA)为60~68度。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芯骨履带,其中,上段的驱动侧倾斜面(Pab)的倾斜角(YA)为45 53度。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芯骨履带,其中,下段的制动侧倾斜面(Pba)的倾斜角(XB)为62 70度。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芯骨履带,其中,上段的制动侧倾斜面(Pbb)的倾斜角YB为40~48度。
9. 根据权利要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芯骨履带,其中, 台阶部(D)形成在距离基底部6 /10 7 /10驱动用橡胶突起高度的高度位置。
10. —种无芯骨履带,该无芯骨履带在内周面以恒定间距 形成有具有驱动用橡胶突起,其中,该橡胶突起为乂人侧面看时具有驱动侧倾斜面(P a)和制动侧 倾斜面(Pb)的大致三角形状,把橡胶突起的顶部向驱动侧倾斜面(Pa)侧偏置。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芯骨履带,其中,制动侧倾斜面(Pb)为比驱动侧倾斜面(Pa)缓的倾斜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该与链轮啮合的橡胶突起的形状从而即使在履带的内周面堆积有砂土等也不会损伤这种橡胶突起带来的履带。该履带在内周面以恒定间距形成有驱动用橡胶突起,该橡胶突起为从侧面看时具有驱动侧倾斜面(Pa)和制动侧倾斜面(Pb)的大致三角形状,把该橡胶突起的倾斜面分成驱动侧倾斜面(Pa)和制动侧倾斜面(Pb),在两倾斜面(Pa)、(Pb)上形成台阶部(D),基底部侧(下段)的倾斜角(X)为制动侧倾斜面(Pba)的倾斜角(XB)大于驱动侧倾斜面(Paa)的倾斜角XA,顶部侧(上段)的倾斜角(Y)为驱动侧倾斜面(Pab)的倾斜角(YA)大于制动侧倾斜面(Pbb)的倾斜角(YB)。
文档编号B62D55/24GK101175664SQ20068001715
公开日2008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9日
发明者内田伸二, 杉原真吾, 松尾修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