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矩传动结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及车辆用操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5538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矩传动结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及车辆用操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适用于车辆的操舵系统等的转矩传动结构,而且,涉 及使用该转矩传动结构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及车辆用操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有如下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其利用作用在滚动滑动状态 的旋转体的接触部上的切线力,在输入轴的转速与输出轴的转速之间以变 速比而进行转矩的传动。在该牵引传动变速装置中,输出输入的变速比为 线性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
另外,作为可以进行线性的无级变速的变速装置,公知有行星轮式变 速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另外,公知有如下的车辆用操舵装置,其通过使减速器介于具有作为 增速器功能的差动传动机构的操舵传动系统的转矩传动路径上,将暂时增 速的变速比减速,最终使操舵系统整体的传动比返回到例如1:1。(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特开2003-2788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实开平1-139161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4-58896号公报
但是,上述的现有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或行星轮式变速装置,由于输 入输出的变速比为所定的线性,所以,在一台变速装置中不能够实现与预 先设定的线性变速比不同的任意的变速比。
另外,使增速器及减速器介于转矩传动系统等中而将操舵系统整体的 传动比设定成所希望的值的车辆用操舵装置,若考虑设置在车辆的有限的空间中,则由于增速器及减速器排列在同一轴上并沿轴向伸长,因此在小 型化方面产生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希望开发一种小型且耐用性高的转矩传动结构,能 够使用在例如车辆用操舵装置的转矩传动路径等中,产生对应于传动的转 矩而变化的轴向推压力。
另外,希望开发一种小型且耐用性高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及使用该牵 引传动变速装置的车辆用操舵装置,该牵引传动变速装置能够使输入输出 轴间的变速比自由i也变^f匕。
另外,希望开发一种小型且耐用性高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及使用该牵 引传动变速装置的车辆用操舵装置,该牵引传动变速装置能够使输入输出 轴间的变速比自由地变化,并且可增大输出轴的传动转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且耐用性 高的转矩传动结构、小型且耐用性高的可变速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及使用 上述结构及装置的车辆用操舵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且耐用性高的可变速的牵引传 动变速装置及使用该牵引传动变速装置的车辆用操舵装置,该牵引传动变 速装置能够使输入输出轴间的变速比自由地变化,并且可增大输出轴的传 动转矩。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采用下述的方法。
本发明第 一方面的转矩传动结构,在同 一轴线上旋转地配置的两个部 件的相对面之间进行转矩传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相对面之间设置有多 组断面形a犬形成为倾名+面或曲面的凹部,在该凹部空间配i殳调压凸4仑。
根据这样的转矩传动结构,由于在所述相对面之间设有多组断面形状
形成为倾杀+面或曲面的凹部,在该凹部空间配i殳调压凸4仑,因此,通过轴 向的长度几乎不延长地组装到相对面之间的小型调压凸轮的作用,可以产 生对应于传动的转矩而变化的轴向推压力。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利用介于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 的滚动体的牵引,使所述输入轴的转速变化成所希望的变速比并从所述输
出轴输出,其特征在于,使所述滚动体的自转轴线与所述输入轴及所述输出轴的轴线非正交地倾斜配置,并且具有预压调节装置,其使施加给所 述滚动体的预压对应于所述输入轴的转矩而自动变化;差动式的变速比可 变机构,其与所述滚动体的牵引输入输出部件连结,进行该牵引输入输出
部件的转速控制并使所述变速比变化。
根据这样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由于使滚动体的自转轴线与输入轴及 输出轴的轴线非正交地倾斜配置,并且具有使施加给滚动体的预压对应于 所述输入轴的转矩而自动变化的预压调节装置、及与滚动体的牵引输入输 出部件连结、进行该牵卩1输入输出部件的转速控制并使变速比变化的差动 式的变速比可变机构,因此,预压调节装置对应于输入轴的转矩对施加给 倾斜配置的滚动体的预压进行调节。即,预压调节机构产生对应于传动转 矩的推力载荷,该推力载荷成为将滚动体向轴向推压的预压。另外,由于 具有差动式变速比可变机构,可以调节输入输出轴的变速比并任意地设定。
本发明第三方面,在第二方面基础上,具有对所述输出轴施加旋转力 并增加传动转矩的传动转矩辅助机构。
此时,通过传动转矩辅助机构的作用,向输出轴传递的转矩增大到所 希望的值并被输出。
本发明第四方面,在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基础上,使配设于保持器上 的所述滚动体介于设置有所述输入轴的内圏与设置有所述输出轴的外圈之 间,在所述内圈上设置预压调节装置,并且,将所述变速比可变机构与所
述保持器连结,由此,作为输入轴的内圈的转矩经由配设于滚动体保持部 的滚动体向作为输出轴的外圏传递。此时,在输入轴上,预压调节装置对
应于输入轴的转矩而调节作用于滚动体的预压,所以,可以在没有输入转 矩时将预压抑制在最小限度。另外,变速比可变机构与牵引传动输入输出 部件的保持器连结并进行差动的旋转控制,所以,可以使输入输出轴的变 速比变化。另外,在传动转矩辅助机构与设置在外圏上的输出轴连结的情 况下,将增大输出轴的传动转矩的大转矩输出。
本发明第五方面,在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基础上,使在具有所述输出 轴的保持器上配置的所述滚动体介于设置有所述输入轴上的内圈与外圈之 间,在所述保持器上设置预压调节装置,并且,将所述变速比可变机构与 所述外圏连结,由此,作为输入轴的内圏的转矩经由配设于滚动体保持部 的滚动体向保持器的输出轴传递。这时,在作为输出轴的保持器上,预压调节装置对应于输入轴的转矩调节作用于滚动体的预压,因此,可以在没 有输入转矩时将预压抑制在最小限度。另外,由于变速比可变机构与牵引 传动输入输出部件的外圈连结并进行差动的旋转控制,故可以改变输入输 出轴的变速比。另外,在传动转矩辅助机构与设置在保持器上的输出轴连 结的情况下,将增大输出轴的传动转矩的大转矩输出。
本发明第六方面,在第二方面基础上,使在具有所述输入轴的保持器 上配置的所述滚动体介于内圈与设置有所述输出轴的外圏之间,在所述内 圏上设置所述预压调节装置并且连结所述变速比可变机构,由此,作为输 入轴的保持器的转矩经由配设于滚动体保持部的滚动体向作为输出轴的外 圈传递。这时,在内圏上,预压调节装置对应于输入轴的转矩调整作用于 滚动体的预压,因此,可以在没有输入转矩时将预压抑制在最小限度。另 外,由于变速比可变^L构与牵引传动输入输出部件的内圈连结并进行差动 的旋转控制,因此可以改变输入输出轴的变速比。
这时,通过在所述外圏的外周面或侧面上形成齿轮部并与齿条齿轮啮 合,使输入轴的旋转转矩经由输出轴的外圏转换成齿条齿轮的直线运动。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基础上,使在具有所述输 入轴的保持器上配置的所述滚动体介于设置有所述输出轴上的内圈与外圏 之间,在所述内圈上设置所述预压调节装置,并且,将所述变速比可变机 构与所述外圏连结,由此,作为输入轴的保持器的转矩经由配设于滚动体 保持部的滚动体向作为输出轴的内圈传递。这时,在内圈上,预压调节装 置对应于输入轴的转矩调节作用于滚动体的预压,所以,可以在没有输入 转矩时将预压抑制在最小限度。另外,变速比可变机构与牵引传动输入输 出部件的外圈连结并进行差动的旋转控制,故可以改变输入输出轴的变速 比。另外,由于在传动转矩辅助机构与内圏上设置的输出轴连结的情况下, 将增大输出轴的传动转矩的大转矩输出。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在第二方面基础上,使在作为所述输出轴的保持 器上配设的所述滚动体介于内圈与设置有所述输入轴的外圏之间,在所述
内圈设置所述预压调节装置且连结所述变速比可变^4勾。由此,作为输入
轴的保持器的转矩经由配设于滚动体保持部的滚动体向作为输出轴的保持 器传递。这时,在内圏上,预压调节装置对应于输入轴的转矩来调节作用 于滚动体的预压,因此,可以在没有输入转矩时将预压抑制在最小限度。另外,由于变速比可变机构与牵引传动输入输出部件的内圈连结并进行差 动的旋转控制,故可以改变输入输出轴的变速比。
这时,通过在所述保持器的外周面上或侧面上形成齿轮部并与齿条齿 轮啮合,使输入轴的旋转转矩经由输出轴的保持器转换成齿条齿轮的直线运动。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在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的基础上,使配设于保 持器上的所述滚动体介于设置有所述输出轴上的内圏与设置有所述输入轴 上的外圈之间,在所述内圈上设置预压调节装置,并且,将所述变速比可 变机构与所述保持器连结。由此,作为输入轴的外圈的转矩经由配设于滚 动体保持部的滚动体向作为输出轴的内圈传递。此时,在输出轴上,预压
调节装置对应于输入轴的转矩来调节作用于滚动体的预压,因此,可以在 没有输入转矩时将预压抑制在最小限度。另外,由于变速比可变机构与牵 引传动输入输出部件的保持器连结并进行差动的旋转控制,故可以改变输 入输出轴的变速比。另外,在传动转矩辅助机构与内圈上设置的输出轴连 结的情况下,将增大输出轴的传动转矩的大转矩输出。
本发明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利用介于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的滚动体 的牵引,使所述输入轴的转速变化成所希望的变速比并从所述输出轴输出, 同时,将所述输入轴及输出轴左右对称地连结而进行二级变速,其特征在 于,使所述滚动体的自转轴线与所述输入轴及所述输出轴的轴线非正交地
倾斜配置,并且具有预压调节装置,其使施加给所述滚动体的预压对应 于连结第一级变速部及第二级变速部的轴间的转矩而自动变化;变速比可 变机构,其与所述滚动体的牵引输入输出部件连结,进行该牵引输入输出
部件的转速控制并使所述变速比变化。
根据这样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由于使滚动体的自转轴线与输入轴及 输出轴的轴线非正交地倾斜配置,并且具有使施加给滚动体的预压对应于 连结第一级变速部及第二级变速部的轴间的转矩而自动变化的预压调节装 置、及与滚动体的牵引输入输出部件连结并进行该牵? 1输入输出部件的转 速控制而使变速比变化的变速比可变机构,所以,预压调节装置对应于连 结第 一级变速部及第二级变速部的轴间的转矩而自动地调节改变施加给倾 斜配置的滚动体的预压。另外,由于具有差动式变速比可变机构,故可以 调输入输出轴的变速比并任意设定。这时,由于通过第一级变速部及第二
10级变速部进行两级变速,所以,基于牵引传动的输入输出关系在相同的旋
转方向上变成1:1。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在第十二方面的基础上,具有对所述输出轴施 加旋转力并增加传动转矩的传动转矩辅助机构。
这时,通过传动转矩辅助机构的作用使向输出轴传递的转矩增大到所 希望的值并被输出。
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在第十二方面或第十三方面的基础上,具有 第一级变速部,其使配设于第一保持器上的所述滚动体介于设置有所述输 入轴的第一内圈与设置有连结输出轴的第一外圈之间;第二级变速部,其 使配设于第二保持器上的所述滚动体介于设置有所述输出轴的第二内圈与 设置有连结输入轴的第二外圈之间,在所述连结输出轴与所述连结输入轴 的轴连结部上设置所述预压调节装置,并且,将所述变速比可变机构连结 在所述第一保持器上,将所述第二保持器固定在壳体上。由此,在第一级 变速部上,作为输入轴的第 一 内圈的转矩经由配设在第 一保持器的滚动体 保持部上的滚动体向作为连结输出轴的第一外圈传递。
然后,在第二级变速部上,经由预压调节装置向作为连结输入轴的第 二外圈传递的转矩,经由配设在第二保持器的滚动体保持部上的滚动体向 作为输出轴的第二内圏传递。此时,在轴连结部上,预压调节装置对应于 连结输出轴的转矩来调节作用于第一级变速部及第二级变速部的滚动体的 预压,因此,可以在没有输入转矩时将预压抑制在最小限度。另外,由于 变速比可变机构与牵引传动输入输出部件的保持器连结并进行差动的旋转 控制,故可以改变输入输出轴的变速比。另外,在传动转矩辅助机构与第 二内圈上设置的输出轴连结的情况下,将增大输出轴的传动转矩的大转矩 输出。
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在第十二方面或第十三方面的基础上,具有 使在具有连结输出轴的第一保持器上配设的所述滚动体介于设置有所述输 入轴的第一内圈与第一外圈之间的第一级变速部;第二级变速部,其使在 具有连结输入轴的第二保持器上配设的所述滚动体介于设置有所述输出轴 的第二内圈与第二外圈之间,在所述连结输出轴与所述连结输入轴的轴连
结部上设置所述预压调节装置,并且,将所述变速比可变机构与所述第一 外圈连结,将所述第二外圈固定在壳体上。由此,在第一级变速部上,作为输入轴的第 一 内圈的转矩经由配设在第 一保持器的滚动体保持部上的滚 动体向作为连结输出轴的第 一保持器传递。
然后,在第二级变速部上,经由预压调节装置向作为连结输入轴的第 二保持器传递的转矩,经由配设在第二保持器的滚动体保持部上的滚动体 向作为输出轴的第二内圈传递。这时,在轴连结部上,预压调节装置对应 于连结输出轴的转矩来调节作用于第一级变速部及第二级变速部的滚动体 的预压,因此,可以在没有输入转矩时将预压抑制在最小限度。另外,变 速比可变机构与牵引传动输入输出部件的外圈连结并进行差动的旋转控 制,因此,可以改变输入输出轴的变速比。另外,由于在传动转矩辅助机 构与第二内圈上设置的输出轴连结的情况下,将增大输出轴的传动转矩的
大转矩输出。
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在第十二方面或第十三方面的基础上,具有 第一级变速部,其使在具有所述输入轴的第一保持器上配设的所述滚动体 介于设置有连结输出轴的第一内圈与第一外圈之间;第二级变速部,其使 在具有所述输出轴的第二保持器上配设的所述滚动体介于设置有连结输入 轴的第二内圈与第二外圈之间,在所述连结输出轴与所述连结输入轴的轴 连结部上设置所述预压调节装置,并且,将所述变速比可变机构与所述第 一外圈连结,将所述第二外圏固定在壳体上。由此,在第一级变速部上,
作为输入轴的第 一保持器的转矩经由配设在第 一保持器的滚动体保持部上 的滚动体向作为连结输出轴的第一内圈传递。
然后,在第二级变速部上,经由预压调节装置向作为连结输入轴的第 二保持器传递的转矩,经由配设在第二保持器的滚动体保持部上的滚动体 向作为输出轴的第二保持器传递。此时,在轴连结部上,预压调节装置对 应于连结输出轴的转矩来调节作用于第一级变速部及第二级变速部的滚动 体的预压,因此,可以在没有输入转矩时将预压抑制在最小限度。另外, 变速比可变机构与牵引传动输入输出部件的外圈连结并进行差动的旋转控 制,所以,可以改变输入输出轴的变速比。另外,在传动转矩辅助机构与 设置在第二保持部的输出轴连结的情况下,将增大输出轴的传动转矩的大 转矩输出。
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在第十二方面或第十三方面的基础上,具有 第一级变速部,其使配设于第一保持器上的所述滚动体介于设置有连结输
12出轴的第一内圈与设置有所述输入轴的第一外圈之间;第二级变速部,其 使配设于第二保持器上的所述滚动体介于设置有连结输入轴的第二内圈与 设置有所述输出轴上的第二外圈之间,在所述连结输出轴与所述连结输入 轴的轴连结部上设置所述预压调节装置,并且,将所述变速比可变机构与
所述第一保持器连结,将所述第二保持器固定在壳体上。由此,在第一级 变速部上,作为输入轴的第 一外圈的转矩经由配设在第 一保持器的滚动体 保持部上的滚动体向作为连结输出轴的第一内圈传递。
然后,在第二级变速部上,经由预压调节装置向作为连结输入轴的第 二内圈传递的转矩,经由配设在第二保持器的滚动体保持部上的滚动体向 作为输出轴的第二外圏传递。这时,在轴连结部上,预压调节装置对应于 连结输出轴的转矩来调节作用于第一级变速部及第二级变速部的滚动体的 预压,所以,可以在没有输入转矩时将预压抑制在最小限度。另外,由于 变速比可变机构与牵引传动输入输出部件的保持器连结并进行差动的旋转 控制,故可以改变输入输出轴的变速比。另外,在传动转矩辅助机构与设 置在第二外圈的输出轴连结的情况下,将增大输出轴的传动转矩的大转矩 输出。
本发明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利用介于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的滚动体 的牵引,使所述输入轴的转速变化成所希望的变速比并从所述输出轴输出, 同时,连结所述输入轴及输出轴而进行二级变速,其特征在于,使所述滚 动体的自转轴线与所述输入轴及所述输出轴的轴线非正交地倾斜配置,并
且具有预压调节装置,其使施加给所述滚动体的预压对应于连结第一级 变速部及第二级变速部的轴间的转矩而自动变化;变速比可变机构,其与 所述滚动体的牵?I输入输出部件连结,进行该牵? 1输入输出部件的转速控 制并使所述变速比变化,将所述第一级变速部及所述第二级变速部的牵引 输入输出部件连结并一体化,并且,对两变速部的变速比设置差值。
根据这样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由于使所述滚动体的自转轴线与所述 输入轴及所述输出轴的轴线非正交地倾斜配置,并且具有使施加给所述滚 动体的预压对应于连结第一级变速部及第二级变速部的轴间的转矩而自动 变化的预压调节装置、及与所述滚动体的牵引输入输出部件连结而进行该 牵引输入输出部件的转速控制并使所述变速比变化的变速比可变机构,将 所述第一级变速部及所述第二级变速部的牵引输入输出部件连结并一体化,对两变速部的变速比设置差值,因而,预压调节装置根据连结第一级 变速部及第二级变速部的轴间的转矩而自动地调整改变施加给倾斜配置的 滚动体的预压。另外,由于通过第一级变速部及第二级变速部进行两级变 速,将两个变速部的牵引输入输出部件一体化并对变速比设置差值,因此, 通过差动式变速比可变机构可以调整输入输出轴的变速比并任意设定,而
且,可以将基于牵引传动的输入输出关系在相同的旋转方向变成1:1。
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在第十八方面的基础上,具有第一级变速部, 其使在具有所述输入轴的第一保持器上配设的所述滚动体介于设置有连结 输出轴的第一内圈与外圈连结部件之间;第二级变速部,其使在具有所述 输出轴的第二保持器上配设的所述滚动体介于设置有连结输入轴的第二内 圈与所述外圈连结部件之间,在所述连结输出轴与所述连结输入轴的轴连 结部上设置所述预压调节装置,并且,所述变速比可变机构与所述外圈连 结部件连结。由此,在第一级变速部上,作为输入轴的第一保持器的转矩
一内圈传递。然后,在第二级变速部上,经由预压调节装置向作为连结输 入轴的第二内圈传递的转矩,经由在第二保持器的滚动体保持部上配设的 滚动体向作为输出轴的第二保持器传递。这时,在轴连结部上,预压调节
装置对应于连结输出轴的转矩来调节作用于第一级变速部及第二级变速部 的滚动体的预压,因此,可以在没有输入转矩时将预压抑制在最小限度。
另外,对两个变速部上变速比设置差值,因此,通过将可变机构与外圈连 结部件连结来进行差动的旋转控制,可以改变输入输出轴的变速比。
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在第二方面~第十九方面中任一项的基础上, 所述预压调节装置是在绕同一轴线旋转而配置的两个部件的相对面之间进 行转矩传动的转矩传动结构,优选在所述相对面之间设有多组断面形状形 成为倾斜面或曲面的凹部,在该凹部空间配设调压凸轮。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方面,在第二方面~第二十方面中任一项的 基础上,优选所述变速比可变机构是具有可以旋转控制的驱动源的蜗轮。 该蜗轮具有从输出轴进行输入时的故障保护功能。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十二方面,在第二方面 第二十一方面中任一项 的基础上,优选所述变速比可变机构是将与所述输入轴及所述输出轴同轴 配设的中空电机作为驱动源的行星式减速机构,由此,可以使装置的外径尺寸变小。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十三方面,在第二方面 第五方面、第八方面、 第十一方面、第十三方面-第十七方面、第二十方面 第二十二方面中任 一项的基础上,优选所述传动转矩辅助机构是具有容易控制的电动驱动装
置的蜗轮。
本发明的车辆用操舵装置,其特征在于,驾驶员的转向操作经由本发 明的第二方面 第二十三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向车辆的
操舵轮传递。
根据这样的车辆用操舵装置,由操舵产生的操舵轴的转矩通过预压调 节装置来调节作用于滚动体的预压,因此,从如直行时那样不产生操舵转 矩的最小限度的预压变动到急操舵时的大的预压。因此,相对滚动体,可 以防止大的预压持续作用。另外,由于变速比可变机构与牵引传动输入输 出部件的保持器连结而进行差动的旋转控制,故可以改变输入输出轴的变 速比,并且,若采用一级变速的牵引传动装置则可以使轴向长度变短,若 采用二级变速的牵引传动装置则使输入输出关系在相同的旋转方向变成
1:1。
另外,在具有对输出轴施加传动转矩的传动转矩辅助机构的情况下, 随着从输出轴输出的传动转矩的增大,可以减轻驾驶员的转向操作力。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轴向短且小型化的转矩传动结构, 其设置在绕同一轴线旋转的两个部件的相对面之间,通过在断面形状形成
倾斜面或曲面的多个凹部之间配设调压凸轮,经由调压凸4仑将转矩从一级 侧(输入侧)部件向二级侧(输出轴侧)部件传递,并且,对应于该传动 转矩,从一级侧部件向二级侧部件作用的轴向推压力(推力载荷)变化。
采用上述转矩传动结构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可以对应于输入输出轴 之间的传动转矩而使作用于牵引传动的滚动体的预压(轴向推压力)变动。 因此,在输入输出轴之间的传动转矩变动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中,对滚动 不总是作用大的预压,因此,可以延长滚动体的寿命。其结果,在经由滚 动体从输入轴向输出轴进行转矩传动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中,可以通过滚 动体的寿命延长而得到可靠性及耐用性提高的显著效果。
另外,由于具有差动式的变速比可变机构,通过控制变速比可变机构, 可以在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得到任意的变速比。特别是,只要采用以与输入轴及输出轴同轴地配设的中空电机作为驱动源的行星式减速机构,就可 以提供外形尺寸小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
另外,在具有对输出轴施加传动转矩的传动转矩辅助机构的情况下, 可以使从输出轴输出的传动转矩增大到所希望的值并输出。
另外,具有上述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的车辆用操舵装置,在不进行操 舵停车时或直行时等,使作用于滚动体的预压为最小,对应于基于操舵而 产生的输入轴(操舵轴)侧的转矩变动而变化的预压作用到滚动体上,因 此,装置小型化,同时通过滚动体的寿命延长而得到可靠性及耐用性也提 高的更加显著的效果。特别是,采用以与输入轴及输出轴同轴配设的中空 电机作为驱动源的行星式减速机构的外形尺寸小的牵引传动装置,可以提 供适用于设置空间狭小的严格的设置环境的车辆用操舵装置。
而且,由于具有差动方式的变速比可变机构,故能够使输入输出轴间 的变速比任意地变化,因此,可以适当地设定对应于操舵状况的最佳变速 比。具体地,在纵列停车等操舵时,变速比变大,以少的操舵量即可得到 大的操舵角,在高速行驶等操舵时,变速比变小,直行性增加等,只要控 制变速比可变控制机构而设定到最佳变速比,即可以提高操舵装置的操作 性。
另外,在具有对输出轴施加传动转矩的传动转矩辅助才几构的情况下, 可以使从输出轴输出的传动转矩增大到所希望的值并输出。因此,可以提 供减轻驾驶员的转向操作力、提高操作性的车辆用操舵装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组装有图1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的车辆用操舵装置的概略 构成例的立体图3是表示图1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的第一变形例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图1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的第二变形例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图1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的第三变形例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图1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的第四变形例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图1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的第五变形例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剖面16图9是表示图8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的第一变形例的剖面图; 图IO是表示图8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的第二变形例的剖面图; 图ll是表示图8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的第三变形例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图8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的第四变形例的剖面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15是表示图14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的第一变形例的剖面图; 图16是表示图14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的第二变形例的剖面图; 图17是表示图14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的第三变形例的剖面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19是表示图18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的第一变形例的剖面图; 图20是表示图18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的第二变形例的剖面图; 图21是表示图18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的第三变形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转矩传动机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及车辆 用操舵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面图。该 牵引传动变速装置(以下称为"变速装置,,)10具有利用介于输入轴Si与 输出轴So之间的滚动体K的牵引而使输入轴Si的转速变化成所希望的变 速比并从输出轴So输出的功能。
牵? 1是作用到作为滚动滑动状态的旋转体而配设有多个的滚动体K的 接触部的切线力,在图示的例中,使由保持器40保持的多个滚动体K介于 设有输入轴Si的内圈20与设有输出轴So的外圈30之间,构成牵引传动机 构TR。该牵引传动机构TR通过内圈20及外圈30与滚动体K的接触面形 成的油膜的流变特性,可以从内圈20经由滚动体K将转矩传递到外圈30。 在该转矩传动时,滚动体K在自转的同时在内圏20的外侧公转。
牵引传动机构TR收纳在变速装置lO的壳体ll中,配置在同一轴线上 的输入轴Si及输出轴So从壳体11的两端部突出外部。
内圈20为两段分割的结构,由于在绕同一轴线旋转而配置的两个部件的相对面之间进行转矩传动,所以配设有调压凸轮50。即,内圈20被分割
成输入轴部21和内圈部22,在输入轴部21及内圈部22的相对面21a、 22a 之间设有多组凹部23,其放置形成为圆柱形状的调压凸轮50。该凹部23 是使在相对面21a、 22a的对称位置分别设置的一对的槽部组成一组而形成 的空间,调压凸轮50以可以滚滑动的状态收纳在该空间中。这样的凹部23 在圆周方向等间距地从轴中心呈放射状设置多组,但该数量可以根据诸多 条件适当选择。另外,在图示的例中,在圆周方向设置有以90度的间距的 四组凹部23,各凹部23使调压凸轮50相互不干涉而设置在距离轴中心适 当距离的位置。
另外,凹部23的断面形状形成为倾斜面或曲面。在图示的例中,在相 对面21a、 22a上设置以等腰三角形为各自的断面形状的槽部,通过使相对 的一对槽部重合而形成矩形断面形状的凹部23。另外,形成凹部23的槽部 无需配设在相对面21a、 22a的对称位置上,只要能够在相对面之间形成凹
部即可。
另外,内圈20的输入轴部21经由轴承12可转动地支承在壳体11上, 未图示的转矩发生源与突出到壳体11外部的输入轴部21连结。另外,图 中的符号13是油封,14是在沿轴向推压输入轴部21的板簧,24是固定在 内圈部22的外周面上的内侧连接部件。
其结果,在凹部23设置的圆柱形状的调压凸轮50,当向输入轴部21 进行输入时,利用楔形效应产生向轴向推压内圏部22的力、即推力载荷。 该推力载荷对应于向输入轴部21输入的轴转矩的大小而变化。因此,在绕 同一轴线旋转而配置的输入轴部21及输出轴部22这两个部件相对的面之 间形成多个凹部23,在各凹部23配设调压凸轮50而进行转矩传动,由此, 成为对应于向输入轴部输入的转矩变动来改变作用于内圏部22的推力载荷 的转矩传动结构。这样的转矩传动结构,由于圆柱形状的调压凸轮50介于 相对面21a、 22a之间,可以最小限度抑制轴向的延长。这样的转矩传动机 构,在牵引传动机构TR中,作为对应于输入轴Si的转矩使施加给滚动体K 的预压自动变化的预压调节装置而起作用。
保持器40,在大致呈环状的主体41的内周上设有梳状的滚动体保持部 42,主体41是经由一对轴承12可转动地支承在壳体11上的部件。在滚动 体保持部42上配置的滚动体K是被梳部夹持并可以自转的圆锥滚子,其自线不正交而倾斜。该滚动体K利用内 侧连接部件24与外侧连4妻部件32构成滚动体K可在两个连4妄部件24、 32 之间一边自转一边公转的圓锥滚子轴承,所述内侧连接部件24可滚动地支 承滚动体K的内周侧面,所述外侧连接部件32固定在后述的外圈30的外 圏部31上,可滚动地支承外周侧的面。
在该圓锥滚子轴承中,在滚动体K与内侧连接部件24及滚动体K与 滚动体K与外侧连接部件32的接触面上形成薄的油膜,由牵引传动进行转 矩传动。另外,在保持滚动体K的滚动体保持部42上,并不限定于上述的 梳状,也可以是例如梯子状等的各种变形例。
外圈30是外圈部31与输出轴部33为一体的部件,输出轴部33经由 轴承12可转动地支承在壳体11上。另外,突出壳体11外部的输出轴部33 例如车辆用操舵装置的齿条&齿轮装置那样,与未图示的从动侧的装置连 结。
另外,外圈部33是一端开口的大致环状的部分,在其内周面侧固定有 构成上述圓锥滚子轴承的外侧连接部件32。
上述保持器40具有在主体41的外周面形成的齿轮部41a,该齿轮部 41a与作为变速比可变机构起作用的蜗轮55啮合并连结。该蜗轮55具有未 图示的电机等驱动源,可以可变控制到所希望的转速。即,由于通过控制 蜗轮55的转速而使与构成圓锥滚子轴承的滚动体K的公转一体地旋转的保 持器40的转速变化,所以,成为使输入轴Si与输出轴So之间的变速比变 化的差动式的变速比可变机构。换句话说,保持器40是利用牵引进行转矩 传动的牵引传动机构TR的构成要素,所以,若将蜗轮55与保持器40连结 并进行转速控制,则成为使变速比可变化的差动式的变速比可变机构,该 保持器40是滚动体K受到牵引的影响就动作的牵引输入输出部件。
这样构成的变速装置10在输入轴Si上没有输入转矩的情况下,作为轴 向的推压力只是来自板簧14的作用力,通过该施力而使对滚动体K施加的 预压(图中如箭头所示)为最小值。由于滚动体K的自转轴线与输入轴Si 及输出轴So的轴线不正交而倾斜,故该预压是以轴向的推压力为分量而作 用在接触面的力。另外,为了阻止输入轴Si等沿轴向的移动、或将调压凸 轮50保持在凹部23内,该板簧14的作用力成为必要。
当输入轴Si上受到转矩时,由于发挥相对面21a、 22a之间的调压凸轮50对应于输入转矩而使预压变化的预压调节功能,故从内圈部22附加给滚 动体K的预压与转矩成比例而上升。其结果,利用固定在内圏部22的内侧 连接部件24与滚动体K之间的牵引,滚动体K 一边自转一边与保持器40 一体绕内圈部22的外侧公转。而且,利用滚动体K与固定在外圏部31的 外侧连结部件32之间的牵引,将转矩向外圈部31传递并使输出轴So旋转。 此时,输出轴So的旋转方向为与输入轴Si相反的方向。
这时,通过使蜗轮55以所希望的转速旋转,与其啮合的保持器40的 转速、即滚动体K的公转转速受到影响而变化,因此,利用与该滚动体K 的牵引旋转的输出轴So的转速也受到同样的影响而变化。
因此,输入轴Si的转速在经由与可以进行转速的可变控制的蜗轮55 连结的牵引传动机构TR而从输出轴So输出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对应于蜗 轮55的转速而变化的所希望的变速比。即,输入输出轴之间的变速比不是 线性,可以在所定的范围选择任意的变速比而设定。
另外,作用于滚动体K的预压,在输入轴Si上没有转矩输入的情况下, 成为由板簧14的施力而引起的最小值,所以,相对滚动体K不总是作用转 矩传动时产生的大的预压,因此,可以延长滚动体K的寿命。
另外,上述的预压调节由于可以通过在输入轴部21与内圈部22之间 配设圆柱形状部件的调压凸轮50的结构来实现,故成为变速装置10不会 在轴向延长而大型化的小型装置。
而且,上述构成的变速装置10由于需要的轴承的数量比较少,故可以 使制造时的组装变得简单。另外,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时,由于可以 在蜗轮55的转速较低的区域运转,可以降低运转噪音,而且,可以将滚动 体K的面压控制较低,也可以使配设调压凸轮50的输入轴Si的传动转矩 也设定得较低,对使用寿命及耐用性方面有利。
图2是表示作为上述变速装置10的适用例而表示车辆用操舵装置ST 的概要的立体图。
车辆用操舵装置ST是用于操作车辆的行驶方向而进行转弯的装置,通 过旋转转向手柄60的转向操作可以使操舵轮61、 61的方向变化。转向手 柄60的操作作为上部操舵轴62的旋转转矩而输入到变速装置10,在该变 速装置10被变速的输出转矩使与下部操舵轴63连结的齿条&齿轮装置64 动作。其结果,与齿条&齿轮装置64连结的未图示的连接机构能够与齿条联动,使操舵轮61、 61的方向向所希望的方向变化。
在这样的车辆用操舵装置ST中,上部操舵轴62与变速装置10的输入 轴Si连结,下部操舵轴63与变速装置lO的输出轴So连结。
因此,进行转向操作时,由转向手柄60的操作产生的转矩从上部操舵 轴62向输入轴Si传递,在变速装置10内变换成所希望的变速比的转矩能 够从输出轴So向下部操舵轴63传递并使齿条&齿轮装置64动作。
因此,在转向手柄60未被操作的情况下,例如在停车时或直行时等, 由于在上部操舵轴62及输入轴Si上没有转矩,所以,作用到滚动体K的 预压最小。这样,可以有效地延长滚动体K的寿命,提高车辆用操舵装置 ST的耐用性及可靠性。
另外,在例如纵列停车等那样低速行驶时转向手柄60的操作量变大的 情况下,若控制蜗轮55的转速来增大变速比,则用小的手柄操作量即可得 到大的操舵角。即,若使输入轴Si的转速增大并从输出轴So输出这样地调 节蜗轮55的转速,则由于小的手柄操作量(上部操舵轴62的转速)增速 并向下部操舵轴63输出,故可以增大齿条&齿轮装置64的齿条移动量并较 大地改变操舵轮61、 61的转向,因此,提高车辆用操舵装置ST的操作性。
接着,基于图3对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 明,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对于在该变形例中说明的变速装置10A,以下方面与上述的实施方式 不同,即,设置有输入轴Si的内圈20A为一体结构,设置有输出轴So的 保持器40A为两部分分割结构,在接合面之间配设调压凸轮50,并且,变 速比可变机构的蜗轮55与外圈30A连结。
即,将具有输出轴So的保持器40A形成为分割成保持部主体43和输 出轴部44两部分的分割结构,在保持部主体43上设置的梳状的滚动体保 持部42上配设圓锥滚子的滚动体K。而且,在保持部主体43与输出轴部 44的相对面43a、 44a之间配设有作为上述的预压调节装置而起作用的调压 凸轮50。
另外,使预压(图中箭头所示)产生作用而使滚动体K介于设有输入 轴Si的内圈20A与外圈30A之间,并进行基于牵引的转矩传动,在内圈 20A与保持器40A之间配设可以相对旋转地推力轴承15。而且,变速比可 变机构的蜗轮55与在外圏30A的外周围面形成的齿轮部30a啮合而连结。另外,图中的符号12是轴承,13是油封,14是板簧,16是圓锥滚子轴承。
在这样构成的变速装置10A中,作为输入轴Si的内圏20A的转矩经由 配设在滚动体保持部42上的滚动体K而向作为保持器40A的输出轴So的 输出轴部44传递。这时,在作为输出轴So的保持器40A中,由于调压凸 轮50对应于输入轴Si的转矩调节作用于滚动体K的预压,可以在没有输 入转矩时将预压抑制在最小限度。另外,此时的预压由调压凸轮50调节, 通过从保持部主体43作用于推力轴承15上的推力载荷f而产生。另外,由 于变速比可变机构的蜗轮55与牵引输入输出部件的外圏30A的齿轮部30a 连结并进行差动的旋转控制,故可以改变输入输出轴的变速比。
而且,上述构成的变速装置10A具有输入输出轴的旋转方向相同的优 点。另外,在相同的条件进行比较时,特别是由于可以将滚动体K的面压 抑制得相当低,故在使用寿命及耐用性方面是有利的。
接着,基于图4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 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对于在该变形例中说明的变速装置10B,在具有输入轴Si的保持器40B 上设置梳状的滚动体保持部42,使在该滚动体保持部42上配设的滚动体K 介于成为两部分分割结构的内圈20B与作为输出轴So的外圈30B之间,在 内圈20B的相对面之间设置预压调节装置的调压凸轮50,并且连结变速比 可变一几构的蜗轮55。
这时,内圈20B ^皮分割成内圈部22B与齿4仑形成轴部25两部分,在内 圈部22B及齿轮形成轴部25的相对面22b、 25b之间配设有调压凸轮50及 规定为最小预压的螺旋弹簧17,在齿轮形成部25的外周面上形成的齿轮部 25a与变速比可变才几构的蜗4仑55啮合并连结。
另外,也可以在作为输出轴So的外圈30B的外周面上形成齿轮部34, 例如,使该齿轮部34与齿条齿轮70啮合而得到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 动的输出。这时,也可以在外圈30B的侧面形成齿4仑部34。
另外,图中的符号12是轴承,13是油封,15是推力轴承,16是圆锥 滚子轴承。
在这样构成的变速装置10B中,作为输入轴Si的保持器40B的转矩经 由配设在滚动体保持部42上的滚动体K向作为输出轴So的外圏30B传递。 这时,在内圈20B中,由于调压凸轮50对应于输入轴Si的转矩来调节作用于滚动体K的预压,故可以在没有输入转矩时将预压抑制在最小限度。
另夕卜,由于变速比可变机构的蜗轮55与将牵引输入输出部件的内圏20B分 割的齿轮形成部25的齿轮部25a连结并进行差动的旋转控制,所以,可以 改变输入输出轴的变速比。
另外,上述构成的变速装置10B不仅仅具有输入输出轴的旋转方向相 同的优点,由于需要的轴承的数量少即可,故能够使制造时的组装变得简 单。另外,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时,由于可以在蜗轮55的转速较低的 范围运转,故可以降低运转噪音,进而可以将滚动体K的面压控制较低, 也可以使配设调压凸轮50的输入轴Si的传动转矩也设定得较低,故在使用 寿命及耐久性方面也是有利的。特别地,若形成设置齿条齿轮70并内置齿 条&齿轮机构的结构,则可以使车辆用操舵装置进一步小型化。
接着,基于图4对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的第三变形例进行说 明,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该变形例说明的变速装置10C中,在具有输入轴Si的保持器40C上 设置梳状的滚动体保持部42,使在该滚动体保持部42上配设的滚动体K 介于设有输出轴So的内圏20C与外圏30C之间,在内圈20C上作为预压 调节装置而设置调压凸轮50,并且作为变速比可变机构而将蜗轮55连结在 外圏30C上。
这时的内圈20C^皮分割成内圏部22C与输出轴部26两部分,在内圈部 22C及输出轴部26的相对面22c、 26c之间配设有调压凸轮50及规定最小 预压的螺旋弹簧17。
在这样构成的变速装置10C中,作为输入轴Si的保持器40C的转矩经 由配设在滚动体保持部42上的滚动体K而向作为输出轴So的内圏20C的 内圈部22C传递。这时,在内圈20C中,由于调压凸4仑50对应于输入轴 Si的转矩来调整作用于滚动体K的预压,故可以在没有输入转矩时将预压 抑制在最小限度。另外,由于变速比可变机构的蜗轮55与在牵引输入输出 部件的外圈30C上形成的齿轮部30a连结并进行差动的旋转控制,所以,
可以改变i叙入ilr出轴的变速比。
另外,上述构成的变速装置10C不仅-f又具有输入输出轴的旋转方向相
同的优点,由于需要的轴承的数量少即可,故可以使制造时的组装变得简
单。特别地,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时,由于可以在蜗轮55的转速较低的范围运转,故可以降低运转噪音。
接着,基于图6对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的第四变形例进行说 明,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该变形例说明的变速装置10D中,在作为输出轴So的保持器40D 上设置梳状的滚动体保持部42,使在该滚动体保持部42上配设的滚动体K 介于分割成两部分结构的内圏20D与设有输入轴Si的外圏30D之间,在内 圈20D的相对面之间设置预压调节装置的调压凸轮50,且连结变速比可变 才几构的蜗4仑55。
这时,内圈20D ^皮分割成内圈部22D和齿轮形成部25两部分,在内 圈部22D及齿轮形成部25的相对面22d、 25d之间配设有调压凸轮50,在 齿轮形成部25的外周面上形成的齿轮部25a与变速比可变机构的蜗轮55 啮合并连结。
另外,在作为输出轴So的保持器40D的外周面上也形成齿轮部45, 例如,也可以使该齿轮部45与齿条齿轮70啮合而得到将旋转运动转换成 直线运动的输出。这时,也可以在保持器40D的侧面形成齿轮部45。
另外,图中的符号12是轴承,13是油封,14是规定最小预压的板簧, 16是圓锥滚子轴承。
这样构成的变速装置10D,作为输入轴Si的外圏30D的转矩经由配设 在滚动体保持部42上的滚动体K向作为输出轴So的保持器40D传递。这 时,在内圈20D中,由于调压凸轮50对应于输入轴Si的转矩来调整作用 于滚动体K的预压,可以在没有输入转矩时将预压抑制在最小限度。另夕卜, 由于变速比可变机构的蜗轮55与将牵引输入输出部件的内圈20D分割的齿 轮形成部25的齿轮部25a连结并进行差动的旋转控制,故能够改变输入输 出轴的变速比。
另外,上述构成的变速装置10D具有输入输出轴的旋转方向相同的优 点。而且,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时,可以将滚动体K的面压抑制得较 低,也可以使配设调压凸轮50的输入轴Si的传动转矩也设定得较低,因此, 在使用寿命及耐用性方面有利的。另外,若形成设置齿条齿轮70并内置齿 条&齿轮机构的结构,则可以使车辆用操舵装置进一步小型化。
接着,基于图7对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的第五变形例进行说 明,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在该变形例说明的变速装置10E中,在保持器40E上设置桥u状的滚动 体保持部42,使在该滚动体保持部42上配设的滚动体K介于设有输出轴 So的两部分分割结构的内圈20E与设有输入轴Si的外圈30E之间,在内圈 20E的相对面之间作为调压凸轮50而设置预压调节装置,并且作为变速比 可变机构将蜗轮55连结在保持器40E上。
这时,内圈20E被分割成内圈部22E与输出轴部26两部分,在内圈部 22E及输出轴部26的相对面22e、 26e上配设有调压凸轮50,
在这样构成的变速装置10E中,作为输入轴Si的外圈30E的转矩经由 配设在滚动体保持部42上的滚动体K向作为输出轴So的内圏20E的内圏 部22E传递。这时,在作为输出轴So的内圈20E中,由于调压凸4仑50对 应于输入轴Si的转矩来调整作用于滚动体K的预压,可以在没有输入转矩 时将预压抑制在最小限度。另外,由于变速比可变机构的蜗轮55与在牵引 输入输出部件的保持器40E上形成的齿轮部连结并进行差动的旋转控制, 所以,可以改变输入输出轴的变速比。
另外,上述构成的变速装置10E,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时,由于 能够在蜗轮55的转速较低的范围运转,可以降低运转噪音。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变速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下面 说明的实施方式是通过连接两组上述的牵引传动变速的输入输出,构成第 一级的变速和在第二级进行与其相反的变速的二级变速。另外,与上述实 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il明。
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10F,利用介于输入轴Si与输出轴So 之间的滚动体K的牵引,使输入轴Si的转速变化成所希望的变速比并从输 出轴So输出,并且,左右对称地连结输入轴Si及输出轴So而进行二级变 速。
在壳体11的两侧突出的输入轴Si及输出轴So是设置在轴向实质地左 右对称而连结的第一级变速部TR1及第二级变速部TR2的内圏上的轴部。
第一级变速部TR1在第一保持器140的主体141上设置梳状的滚动体 保持部142,使在该滚动体保持部142上配设的滚动体K介于设有输入轴 Si的第一内圈120与设有连结输出轴131的第一外圈130之间而构成。即 使是该情况下,滚动体保持部142并不限定于梳状,可以适当选择梯子状
25等。
第二级变速部TR2在第二保持器240的主体241上设置梳状的滚动体 保持部242,使在该滚动体保持部242上配设的滚动体K介于设有输出轴 So的第二内圈220与设有连结输入轴231的第二外圈230之间而构成。即 使是该情况下,滚动体保持部242并不限定于梳状,可以适当选择梯子状等。
另外,上述的滚动体K在第一级变速部TR1及第二级变速部TR2的任 意一个中,其自转轴线都与输入轴Si及输出轴So的轴线不正交而倾斜配置。
在使第一级变速部TR1的连结输出轴131与第二级变速部TR2的连结 输入轴231的端部端面相对而连结的轴连结部上,设置有作为预压调节装 置而起作用的调压凸轮50。该调压凸轮50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 轴连结部的相对面之间形成的凹部空间以能滚动滑动的状态被收纳设置。 这样的凹部在圆周方向等间距地从轴中心呈放射状地设置多组,但该数量 可以根据诸多条件而适当选择。
另夕卜,第一保持器140具有在主体141的外周面上形成的齿轮部141a, 该齿轮部141a与作为变速比可变才几构而起作用的蜗4仑55啮合并连结。即, 该构成是以输入输出轴左右对称的方式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牵引传 动机构组合的结构。另外,第二保持器240是固定在壳体11上而形成其一 部分的不动的部件,图中的符号12是轴承,13是油封,14是板簧。
根据这样的变速装置10F,在第一级变速部TR1中,作为输入轴Si的 第一内圈120的转矩经由配设在第一保持器140的滚动体保持部142上的 滚动体K,通过牵引传动向具有连结输出轴131的第一外圈130传递。然 后,在第二级变速部TR2中,转矩经由作为预压调节装置起作用的调压凸 轮50向具有连结输入轴231的第二外圈230传递,并且经由在第二保持器 240的滚动体保持部242上配设的滚动体K向作为输出轴So的第二内圈220 传递。
这时,在经由调压凸轮50将连结输出部131与连结输入部231之间连 结的轴连结部中,由于调压凸轮50对应于连结输出部131的转矩来调整作 用于第一级变速部及第二级变速部的滚动体K的预压,故在没有输入转矩 时可以抑制板簧14规定最小限度的预压。另外,由于变速比可变机构的蜗 轮55与在牵引输入输出部件的第 一保持部140上形成的齿轮部141 a连结并进行差动的旋转控制,所以,可以将输入输出轴的变速比变化到所希望的值。
另外,这样构成的变速装置IOF在第一级变速部TRI变速后,在第二 级变速部TR2进行反向的变速,所以,例如在第一级变速部TR1增速后在 第二级变速部TR2减速,使基于微量牵引的输入输出关系变为1:1。因此, 在将该装置组装成车辆用纟喿舵装置ST时,可以直接活用现有的齿条&齿轮 装置64。
另外,上述构成的变速装置IOF,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时,由于特 别是能够在蜗轮55的转速较低的范围运转,故可以降低运转噪音。另外, 由于使用的轴承数量少,故具有容易组装的优点。
接着,基于图9对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 明。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该变形例说明的变速装置10G中,具有第一级变速部TRll,其在 具有连结输出轴143的第一保持器140A上设置梳状的滚动体保持部142, 使在该滚动体保持部142上配设的滚动体K介于设有输入轴Si的第一内圈 120A与第一外圈130A之间;第二级变速部TR21,其在具有连结输入轴243 的第二保持器240A上设置梳状的滚动体保持部242,使在该滚动体保持部 242上配设的滚动体K介于设有输出轴So的第二内圈220A与第二外圏(固 定在壳体11上而成为一体)之间。而且,在将连结输出轴143与连结输入 轴243连结的轴连结部上设置作为预压调节装置而起作用的调压凸轮50, 并且,变速比可变^/L构的蜗4仑55与第一外圏130A上形成的齿轮部30a连 结。即,该构成是以输入输出轴左右对称的结构组合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 的第 一 变形例的牵引机构的结构。
根据这样的变速装置IOG,在第一级变速部TR11中,作为输入轴Si 的第一内圈120A的转矩经由配设在第一保持器140的滚动体保持部142上 的滚动体K,通过牵引传动向具有连结输出轴143的第一保持器140A传递。 然后,在第二级变速部TR21中,经由作为预压调节装置起作用的调压凸轮 50向作为连结输入轴243的第二保持器240A传递的转矩,经由在第二保 持器240A的滚动体保持部242上配设的滚动体K,通过牵引传动向作为输 出轴So的第二内圈220A传递。
这时,在经由调压凸轮50将连结输出轴143与连结输入轴243之间连结的轴连结部,由于调压凸轮50对应于连结输出轴143的转矩来调整作用 于第一级变速部TR11及第二级变速部TR21的滚动体K的预压,故在没有 输入转矩时可以将预压抑制到最小限度。另外,由于变速比可变机构的蜗 轮55与在牵引输入输出部件的第一外圈130A上形成的齿轮部30a连结并 进行差动的旋转控制,所以,可以将输入、输出轴的变速比变化到所希望 的值。
另外,这样构成的变速装置IOG在第一级变速部TR11变速以后,在 第二级变速部TR21进行反向的变速,所以,例如在第一级变速部TR11增 速后,在第二级变速部TR21减速,基于微量牵引的输入输出关系变为1:1。 因此,在将该装置组装到车辆用操舵装置ST中时,可以直接活用现有的齿 条&齿轮装置64。
另外,上述构成的变速装置IOG,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时,由于 能够在蜗轮55的转速较低的范围运转,故可以降低运转噪音。
接着,基于图IO对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 明。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该变形例说明的变速装置10H中,具有第一级变速部TR12,其在 具有输入轴Si的第一保持器140B上设置梳状的滚动体保持部142,使在该 滚动体保持部142上配设的滚动体K介于设有连结输出轴126的第一内圏 120B与第一外圈130B之间;第二级变速部TR22,其在具有输出轴So的 第二保持器240B上设置梳状的滚动体保持部242,使在该滚动体保持部242 上配设的滚动体K介于设置在连结输入轴226上的第二内圈220B与固定在 壳体11并成为一体的第二外圈之间。而且,在将连结输出轴126与连结输 入轴226连结的轴连结部上设置作为预压调节装置起作用的调压凸轮50, 并且,作为变速比可变^l4勾起作用的蜗4仑55与在第一外圏130B形成的齿 轮部30a连结。即,该构成是以输入输出轴左右对称的方式组合在第一实施 方式中说明的第三变形例的牵引机构的结构。
根据这样的变速装置IOH,在第一级变速部TR12中,作为输入轴Si 的第一内圏140B的转矩经由配设在第一保持器140B的滚动体保持部142 上的滚动体K,向具有连结输出轴126的第一内圈120B传递。
然后,在第二级变速部TR22中,转矩经由作为预压调节装置功能的调 压凸轮50向具有连结输入轴226的第二内圈220B传递,进而,经由在第
28二保持器240B的滚动体保持部242上配设的滚动体K向作为输出轴So的 第二保持器240B传递。
这时,在经由调压凸4仑50将连结输出部126与连结输入部226之间连 结的轴连结部,由于调压凸轮50对应于连结输出部126的转矩来调整作用 于第一级变速部TR12及第二级变速部TR22的滚动体K的预压,故能够在 没有输入转矩时将预压抑制到最小限度。另外,由于变速比可变机构的蜗 轮55与在牵引输入输出部件的第一外圈130B上形成的齿轮部30a连结并 进行差动的旋转控制,所以,可以将输入、输出轴的变速比变化到所希望 的值。
另外,这样构成的变速装置IOH在第一级变速部TR12变速以后,在 第二级变速部TR22进行反向的变速,所以,例如在第一级变速部TR12增 速后在第二级变速部TR22减速,基于微量牵引的输入输出关系变为1:1。 因此,在将该装置组装到车辆用操舵装置ST中时,可以直接活用现有的齿 条&齿轮装置64。
另外,上述构成的变速装置10H,由于轴承的数量比较少,容易组装。 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时,特别是可以将滚动体K的面压抑制得较低, 并且,将配设调压凸轮50的输入轴Si的传动转矩设定得较低,因此,在使 用寿命及耐用性方面是极为有利的。
接着,基于图11对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的第三变形例进行说 明。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该变形例说明的变速装置101中,具有第一级变速部TR13,其在 第一保持器140C上设置梳状的滚动体保持部142,使在该滚动体保持部142 上配设的滚动体K介于设有连结输出轴126的第一内圈120C与设有输入轴 Si的第一外圈130C之间;第二级变速部TR23,其在第二保持器240C上设 置才危状的滚动体保持部242, -使在该滚动体保持部242上配设的滚动体K 介于设有连结输入轴226的第二内圈220C与设有输出轴So的第二外圏 230C之间。而且,在连结输出轴126与连结输入轴226的轴连结部上设置 作为预压调节装置起作用的调压凸轮50,并且,作为变速比可变机构起作 用的蜗轮55与在第一保持器140C上形成的齿轮部41a连结。即,该构成 是以输入输出轴左右对称的方式组合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五变形例的
牵引机构的结构。根据这样的变速装置101,在第一级变速部TR13中,作为输入轴Si 的第一内圈130C的转矩经由配设在第一保持器140C的滚动体保持部142 上的滚动体K向具有连结输出轴126的第一内圈120C传递。然后,在第二 级变速部TR23中,经由作为预压调节装置起作用的调压凸轮50向具有连 结输入轴226的第二内圏220C传递的转矩,经由在固定在壳体ll而形成 一体的不动的第二保持器上设置的滚动体保持部242上配设的滚动体K, 向作为输出轴So的第二外圈230C传递。
这时,在经由调压凸轮50将连结输出轴126与连结输入轴226之间连 结的轴连结部,由于调压凸轮50对应于连结输出轴126的转矩来调整作用 于第一级变速部TR13及第二级变速部TR23的滚动体K的预压,故在没有 输入转矩时可以将预压抑制到最小限度。另外,由于变速比可变机构的蜗 轮55与在牵引输入输出部件的第一保持器140C上形成的齿轮部41a连结 并进行差动的旋转控制,所以,可以将输入输出轴的变速比变化到所希望 的值。
另夕卜,这样构成的变速装置10I在第一级变速部TR13变速以后,在第 二级变速部TR23进行反向的变速,所以,例如在第一级变速部TR13增速 后在第二级变速部TR23减速,基于微量牵引的输入输出关系变为1:1。因 此,在将该装置组装到车辆用操舵装置ST中时,可以直接活用现有的齿条 &齿轮装置64。
另外,上述构成的变速装置101,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时,可以将 滚动体K的面压抑制得较低,并且将配设调压凸轮50的输入轴Si的传动 转矩也设定得较低,所以,在使用寿命及耐用性方面是有利的。另外,由 于能够在蜗轮55的转速较低的范围运转,可以降低运转噪音。
接着,基于图12对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的第四变形例进行说 明。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该变形例中说明的变速装置10J的构成有以下的不同,即,代替以上 说明的利用蜗轮55的变速比可变机构,采用以中空电机M作为驱动源的行 星式减速机构80。另外,变速装置10J具有第一级变速部TR14,其在具 有输入轴Si的第一保持器140D上设置梳状的滚动体保持部142,使在该滚 动体保持部142上配设的滚动体K介于设有连结输出轴126的第一内圈 120D与第一外圈130D之间;第二级变速部TR24,其在具有输出轴So的第二保持器240D上设置梳状的滚动体保持部242,使在该滚动体保持部242 上配设的滚动体K介于设有连结输入轴226的第二内圈220D与固定在壳体 11上并成为一体的第二外圏之间。而且,在连结输出轴126与连结输入轴 226的轴连结部上设置作为预压调节装置起作用的调压凸轮50,并且,作 为变速比可变机构起作用的行星式减速机构80与第一外圏130D连结。即, 第四变形例的构成是在上述第二变形例的变速装置10H中,将变速可变机 构的蜗轮55变更成行星式减速机构80。另外,图中的符号C是包括离合器 等的锁定机构部。
行星式减速机构80具有太阳轮82,其以与输入轴Si及输出轴So同 轴配设的中空电才几M作为驱动源,设置在中空电才凡轴81上;多个^f亍星4仑 83;环形轮84,其配设在行星轮83的外周侧上。
设置在第一保持器140D上的输入轴Si贯通中空电机轴81的内部配置。 该中空电机轴81设置有在滚动体保持部142侧的端部外周面上形成有齿轮 部的太阳轮82。在太阳轮82的外周上,周向上等间隔地配设多个与齿轮部 啮合的行星轮83,而且,在各行星轮83的外周侧配设有通过花键接合等而 与第一外圏130D连结的环形轮84。该环形轮84使内周面上形成的齿轮部 与行星轮83啮合。
这样构成的行星式减速才几构80,在通过驱动中空电才几M而与中空电才几 轴81 —体地使太阳轮82旋转时,根据太阳轮82上形成的齿轮部的齿数、 行星轮83的齿数及环形轮84上形成的齿轮部的齿数,太阳轮82的转速被 变速(减速)并向环形轮84传递。环形轮84的旋转由于使一体连结的传 动输入输出部件的第一外圏130D旋转,故与上述的变速比可变机构的蜗轮 55相同,进行差动的旋转控制,可以将输入输出轴的变速比变化到所希望 的值。
即,向环形轮84及第一外圈130D传动的转速,由于可通过中空电机 M的转速控制而改变,所以进行差动的旋转控制,可以容易地设定输入输
出4由的变速比。
另夕卜,使用中空电机M,构成输入输出轴贯通中空电机轴81中的结构, 没有例如蜗轮55那样向周向突出的部件,或者可以使突出量最小,所以, 变速装置IOJ的外径尺寸变小可以小型化。这样外形尺寸小的变速装置10J 例如非常适用于难以确保设置空间的车辆用操舵装置ST的变速装置。根据这样的变速装置IOJ,在第一级变速部TR14中,作为输入轴Si 的第一保持器140D的转矩经由配设在第一保持器140D的滚动体保持部 142上的滚动体K向具有连结输出轴126的第一内圈120B传递。
然后,在第二级变速部TR24中,经由作为预压调节装置起作用的调压 凸轮50向具有连结输入轴226的第二内圈220D传递的转矩,经由第二保 持器240D的滚动体保持部242上配设的滚动体K向作为输出轴So的第二 保持器240B传递。
这时,在经由调压凸轮50将连结输出轴126与连结输入轴226之间连 结的轴连结部,由于调压凸轮50对应于连结输出轴126的转矩来调整作用 于第一级变速部TR14及第二级变速部TR24的滚动体K的预压,故在没有 输入转矩时可以将预压抑制到最小限度。另外,由于变速比可变机构的行 星式减速机构80与牵引输入输出部件的第一外圈130D连结并进行差动的 旋转控制,所以,可以将输入、输出轴的变速比变化到所希望的值。
另外,这样构成的变速装置10J在第一级变速部TR14变速以后,在第 二级变速部TR24进行反向的变速,所以,例如在第 一级变速部TR14增速 后在第二级变速部TR24减速,基于微量的牵引输入输出关系变为1:1。因 此,在将该装置组装到车辆用操舵装置ST中时,可以直接活用现有的齿条 &齿轮装置64。
另外,上述的行星式减速机构80,并不限定于图12所示构成的变速装 置10J,可以替换上述各种实施方式及变形例的蜗轮55。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变速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下面 说明的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的通过将上述牵引传动变速的输入输出左 右对称地连结两组而在第二级以相同的变速比进行与第一级变速相反的变 速的二极变速构成不同,构成以不同的变速比进行相反变速的二级变速。 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13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IOK,利用介于输入轴Si与输出轴 So之间的滚动体K的牵引,使输入轴Si的转速变化到所希望的变速比并从 输出轴So输出,并且,构成连结输入轴Si及输出轴So而进行二级变速的 结构。即,该变速装置10K,其特征在于,连结第一级变速部TR15及第二 级变速部TR25的牵引输入输出部件并成一体化,并且,对两变速部TR15、TR25的变速比设置差值,对于其他构成,与上述的图11的变速装置10J 实质上相同。
在壳体11的两侧突出的输入轴Si及输出轴So是轴向连结的第一变速 部TR15及第二级变速部TR25的保持器上设置的轴部。
变速装置IOK具有第一级变速部TR15,其在具有输入轴Si的第一 保持器140E上设置梳状的滚动体保持部142A,使在该滚动体保持部142A 上配设的滚动体K介于设有连结输出轴126A上的第一内圈120E与外圈连 结部件90之间;第二级变速部TR25,其在具有输出轴So的第二保持器240E 上设置梳状的滚动体保持部242A,使在该滚动体保持部242A上配设的滚 动体K介于设有连结输入轴226A的第二内圈220E与外圈连结部件卯之 间。而且,在连结输出轴126A与连结输入轴226A的轴连结部上设置作为 预压调节装置起作用的调压凸轮50,并且,将作为变速比可变机构起作用 的行星式减速^L构80与外圈连结部件90连结。
即,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与成为牵引传动部件的第一外圏及第二外 圈相当的部件,通过外圈连结部件90将第一级变速部TR15及第二级变速 部TR25连结并一体化,变速比可变机构的行星式减速机构80与该外圈连 结部件90连结,并且,组合内圈轨迹直径等不同的两变速部TR15、 TR25 而在变速比上设置差值。另外,这种情况下,两变速部TR15、 TR25的变 速比设置的差值可以多少有一点。
行星式减速机构80具有太阳轮82,其以与输入轴Si及输出轴So同 轴配设的中空电机M作为驱动源,设置在中空电机轴81上;多个行星轮 83;环形轮84,其配设在行星轮83的外周侧上。
设置在第一保持器140E上的输入轴Si贯通中空电机轴81的内部而配 设。该中空电机轴81设置有在滚动体保持部142侧的端部外周面上形成齿 轮部的太阳轮82。在太阳轮82的外周上,向周向等间隔配设有与齿轮部啮 合的多个行星轮83,而且,在各行星轮83的外周侧配设有通过花键接合等 与外圈连结部件90连结的环形轮84。该环形轮84使内周面形成的齿轮部 与行星轮83啮合。
这样构成的行星式减速才几构80,在通过驱动中空电才几M而^f吏太阳轮 82与中空电机轴81 —体旋转时,根据在太阳轮82上形成的齿轮部的齿数、 行星轮83的齿数及环形轮84上形成的齿轮部的齿数,太阳轮82的转速被变速(减速)并向环形轮84传递。环形轮84的旋转使一体连结的牵引输 入输出部件的外圈连结部件90旋转,并且在两个变速部TR15、 TR25的变 速比具有差值,因此,可以进行差动的旋转控制而将输入输出轴的变速比 变化到所希望的值。
即,向环形轮84及外圏连结部件90传递的转速,由于通过中空电机 M的转速控制可以变更,所以进行差动的旋转控制可以容易地设定输入输 出轴的变速比。
另外,使用中空电机M构成输入输出轴贯通中空电机轴81内的结构, 没有例如蜗轮55那样向周向突出的部件,或者可以使突出量最小,因此, 变速装置10K的外径尺寸变小而能够小型化。这样,外形尺寸小的变速装 置10K例如非常适用于确保设置空间困难的车辆用操舵装置ST的变速装置。
另外,上述构成的变速装置10K也可以使用外形尺寸大的蜗轮55作为 变速比可变一几构。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变速装置,由于使滚动体K 的自转轴线与输入轴Si及输出轴So的轴线非正交地倾斜配置,并且具有使 施加给滚动体K的预压对应于输入轴Si的转矩而自动变化的预压调节装置 的调压凸轮50、及与滚动体K的牵引输入输出部件连结并进行该牵? 1输入 输出部件的转速控制而使变速比变化的差动式的变速比可变机构的蜗轮 55,所以,调压凸轮50对应于输入轴Si的转矩调节施加给该倾斜配置的滚 动体的预压。即,调压凸轮50产生对应于传动转矩的推力载荷,该推力载 荷成为沿轴向推压滚动体K的预压。另外,由于具有差动式变速比可变机 构,故可以调整输入输出轴的变速比并任意设定。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变速装置,由于使滚动体K的自 转轴线与输入轴Si及输出轴So的轴线非正交地倾斜配置,并且具有使施加 给滚动体K的预压对应于连结第一级变速部及第二级变速部轴间的转矩而 自动变化的预压调节装置的调压凸轮50、及与滚动体K的牵引输入输出部 件连结并进行该牵引输入输出部件的转速控制而使变速比变化的变速比可 变机构的蜗轮55,所以,调压凸轮50根据连结第一级变速部及第二级变速 部轴间的转矩而自动地调节改变施加给该倾斜配置的滚动体的预压。另外, 由于具有差动式变速比可变机构,故可以调整输入输出轴的变速比并任意
34设定。此时,通过第一级变速部及第二级变速部进行二级变速,基于牵引 传动的输入输出关系在相同的旋转方向为1:1。
特别是,若采用利用中空电机驱动的行星式减速机构作为变速比可变 机构,则可以使径向的外径尺寸变小且小型化。
第四实施方式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剖面图。以 下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变速装置具有对输出轴So施加旋转力来增 大传动转矩的传动转矩辅助机构。另外,与上述各种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
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i兌明。
该变速装置IOL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中说明的变速装置10 的输出轴部33上追加设置位于轴承12之间的齿4仑部35。该齿轮部35是与 后述的传动转矩辅助机构啮合的部分。另外,突出到壳体11外部的输出轴 部33,例如车辆用操舵装置的齿条&齿轮装置那样,与未图示的从动侧的 装置连结。
为了作为对输出轴So施加旋转力来增加传动转矩的传动转矩辅助机构 而起作用,蜗轮55A与作为输出轴So的外圏30的齿轮部35啮合并与其连 结。该蜗轮55A通过能可变控制的电动机等驱动装置被驱动,使啮合的输 出轴So侧旋转并施加所希望的旋转转矩而使牵引传动机构TR的输出转矩增大。
即,从输出轴So输出的传动转矩是在从输入轴Si经由牵引传动机构 TR输出的转矩上,从蜗轮55A施加所希望的旋转转矩而增大的大输出转矩。
这样构成的变速装置IOL除了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说明的变速装置10 的功能之外,具有传动转矩辅助的功能。即,当蜗轮55A对输出轴So施加 所希望的回转力时,经由牵引传动机构TR而输出的传动转矩对应于所施加 的回转力,将最终从输出轴So输出的转矩增大。
因此,成为具有如下功能的变速装置10L:即使输入轴Si的输入转矩 小,也可以通过根据诸多条件来控制蜗轮55A而施加所希望的回转力,增 大最终输出转矩的传动转矩辅助功能(动力辅助功能)。
另外,当在车辆用操舵装置ST釆用这样的变速装置IO进行转向操作 时,由转向手柄60的操作产生的转矩从上部操舵轴62向输入轴Si传递, 在变速装置10L内变换成所希望的变速比,并且,可以将施加所希望的回
35转力使传动转矩增大的输出转矩从输出轴So向下部操舵轴63传动,使齿
条&齿轮装置64动作。
因此,在转向手柄60未被操作的情况下,例如在停车时或直行时等, 由于上部操舵轴62及输入轴Si上没有转矩,故作用到滚动体K上的预压 最小。因此,有效地延长滚动体K的使用寿命,提高车辆用操舵装置ST的 耐用性及可靠性。
另外,例如纵列停车等那样在低速行驶时转向手柄60的操作量增大的 情况下,若控制蜗轮55的转速而增大变速比,则以较少的转向操作量即可 得到大的操舵角。即,若调整蜗轮55的转速使输入轴Si的转速较大增速并 从输出轴So输出,小的转向手柄操作量(上部操舵轴62的转速)增速并 向下部操舵轴63输出,可以使齿条&齿轮装置64的齿条移动量增加,使操 舵轮61、 61的转向较大地变化,因此,提高车辆用操舵装置ST的操作性。
另外,若对应于行驶状态等诸多条件适当控制从蜗轮55A施加的旋转 转矩,则例如利用在高速行驶时不施加旋转转矩或使其最小,转向手柄60 的操作变重增加直线行驶性,或者在纵列停车时等在低速操作转向手柄60 的情况下,通过使旋转转矩变为最大,可以使操作变轻提高操作性。
接着,基于图15对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 明。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该变形例说明的变速装置10M中,以下方面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同, 即,设有输入轴Si的内圈20A为一体结构,将设有输出轴So的保持器40A 形成为两部分分割结构并在接合面之间配设调压凸轮50,同时,变速比可 变机构的蜗轮55与外圈30A连结,传动转矩辅助机构的蜗轮55A与保持器 40A的输出轴部分连结。
即,将具有输出轴Si的保持器40A分割成保持部主体43和输出轴部 44两部分的分割结构,在设于保持部主体43的冲危状的滚动体保持部42上 配设圆锥滚子的滚动体K。而且,在保持部主体43与输出轴部44的相对 面43a、 44a之间配设有作为上述预压调节装置起作用的调压凸轮50。
另外,使预压(图中箭头所示)产生作用而使滚动体K介于设有输入 轴Si的内圈20A与外圈30A之间,进行基于牵引的转矩传动,在内圏20A 与保持器40A之间可以相对旋转地配设推力轴承15。另外,变速比可变机 构的蜗轮55与在外圈30A的外周围面形成的齿轮部30a啮合并连结,传动转矩辅助机构的蜗轮55A与安装在输出轴部44的齿轮部35啮合并连结。 另外,图中的符号12是轴承,13是油封,14是板簧,16是圓锥滚子轴承。
在这样构成的变速装置10M中,作为输入轴Si的内圏20A的转矩经 由配设在滚动体保持部42上的滚动体K向作为保持器40A的输出轴So的 输出轴部44传递。这时,在作为输出轴So的保持器40A中,由于调压凸 轮50对应于输入轴Si的转矩调整作用于滚动体K的预压,故可以在没有 输入转矩时将预压抑制在最小限度。另外,此时的预压由调压凸轮50调整, 通过从保持部主体43作用于推力轴承15的推力载荷而产生。
另外,由于变速比可变机构的蜗轮55与牵引输入输出部件的外圈30A 的齿轮部30a连结并进行差动的旋转控制,所以,可以使输入输出轴的变速 比变化,另外,传动转矩辅助机构的蜗轮55A连结在与输出轴部44一体旋 转的齿轮部35上并施加给所希望的旋转转矩,所以,可以增大从输出轴So 输出的传动转矩。
而且,上述构成的变速装置10M具有输入输出轴的旋转方向相同的优 点。另外,在相同的条件进行比较时,特别是可以将滚动体K的面压抑制 得相当低,所以,对使用寿命及耐用性方面是有利的。
接着,基于图16对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 明。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该变形例说明的变速装置10N中,在具有输入轴Si的保持器40B上 设置梳状的滚动体保持部42,使在该滚动体保持部42上配设的滚动体K 介于设有输出轴So的内圏20B与外圈30B之间,作为预压调节装置,在内 圏20B上设置调压凸轮50,并且,作为变速比可变机构,将蜗轮55连结在 外圏30B上,将传动转矩辅助机构的蜗轮55A连结在内圈20B的输出轴部 分(后述的输出轴部26)上。另外,图中的符号12是轴承,13是油封, 14是板簧,15是推力轴承,16是圆锥滚子轴承。
此时的内圈20B被分割成内圈部22B和输出轴部26两部分,在内圏部 22B及输出轴部26的相对面22b、 26b之间配设有调压凸轮50。
在这样构成的变速装置10N中,作为输入轴Si的保持器40B的转矩经 由配设在滚动体保持部42上的滚动体K向作为输出轴So的内圈20B的内 圈部22B传递。这时,在内图20B中,由于调压凸轮50对应于输入轴Si 的转矩调整作用于滚动体K的预压,可以在没有输入转矩时将预压抑制在最小限度。另外,由于变速比可变机构的蜗轮55与在牵引输入输出部件的
外圈30B形成的齿轮部30a连结并进行差动的旋转控制,所以,可以改变 專#入1#出轴的变速比。
而且,传动转矩辅助^L构的蜗4仑55A连结在与内圏20B的^T出轴部26 一体旋转的齿轮部35上并施加给所希望的旋转转矩,所以,可以增大从输 出轴So输出的传动转矩。
另外,上述构成的变速装置10N不仅仅具有输入输出轴的旋转方向相 同的优点,由于需要的轴承的数量较少即可,可以使制造时的组装变得简 单。特别是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时,由于能够在蜗轮55的转速较低的 范围运转,可以降低运转噪音。
接着,基于图17对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的第三变形例进行说 明。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该变形例说明的变速装置10P中,在保持器40C上设置梳状的滚动 体保持部42,使在该滚动体保持部42上配设的滚动体K介于设有输出轴 So的两部分分割结构的内圈20C与设有输入轴Si的外圈30C之间,在内圈 20C的相对面之间设置作为预压调节装置的调压凸轮50,并且,作为变速 比可变机构的蜗轮55连结在保持器40C上,传动转矩辅助机构的蜗轮55A 连结在内圈20C的输出轴部分(后述的输出轴部26)上。另外,图中的符 号12是轴承,13是油封,14是板簧,16是圓锥滚子轴承。
此时的内圈部20C净皮分割成内圈部22C和输出轴部26两部分,在内圈 部22C及输出轴部26的相对面22c、 26c之间配设有调压凸轮50。
在这样构成的变速装置10P中,作为输入轴Si的外圈30C的转矩经由 配设在滚动体保持部42上的滚动体K向作为输出轴So的内圏20C的内圏 部22C传递。这时,在作为输出轴So的内圏20C中,由于调压凸4仑50对 应于输入轴Si的转矩调整作用于滚动体K的预压,故可以在没有输入转矩 时将预压抑制在最小限度。另外,由于变速比可变机构的蜗轮55与在牵引 输入输出部件的保持器40C上形成的齿轮部41a连结并进行差动的旋转控 制,所以,可以改变输入l俞出轴的变速比。
另夕卜,传动转矩辅助机构的蜗轮55A连结在与内圏20C的输出轴部26 一体旋转的齿轮部35上并施加给所希望的旋转转矩,所以,可以增大从输 出轴So输出的传动转矩。另外,上述构成的变速装置10P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时,由于能
够在蜗轮55的转速较低的范围运转,可以降低运转噪音。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变速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 说明的实施方式是通过连接两组上述的牵引传动变速的输入输出而在第二 级进行与第一级的变速相反的变速的二级变速。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相 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18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10Q,利用介于输入轴Si与输出轴 So之间的滚动体K的牵引,使输入轴Si的转速变化成所希望的变速比并从 输出轴So输出,并且,左右对称地连结输入轴Si及输出轴So而进行二级 变速。
在壳体11的两侧突出的输入轴Si及输出轴So是在轴向上实质地左右 对称而连结的第一级变速部TR1及第二级变速部TR2的内圏上设置的轴部。
第一级变速部TR1在第一保持器140的主体141上设置梳状的滚动体 保持部142,使在该滚动体保持部142上配设的滚动体K介于设有输入轴 Si的第一内圈120与设有连结输出轴131的第一外圏130之间。即使是该 情况下,滚动体保持部142也并不限定于梳状,可以适当选择梯子状等。
第二级变速部TR2,在第二保持器240的主体部分(壳体11的一部分) 上设置梳状的滚动体保持部242,使在该滚动体保持部242上配设的滚动体 K介于设有输出轴So的第二内圈220与设有连结输入轴231的第二外圈230
之间。即使是该情况下,滚动体保持部242也并不限定于梳状,可以适当 选择梯子状等。
另外,上述的滚动体K在第一级变速部TR1及第二级变速部TR2的任 一个中,其自转轴线都与输入轴Si及输出轴So的轴线不正交而倾斜配置。
在使第一级变速部TR1的连结输出轴131与第二级变速部TR2的连结 输入轴231的端部端面相对而连结的轴连结部上,设置有作为预压调节装 置起作用的调压凸轮50。该调压凸轮50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轴 连结部的相对面之间形成的凹部空间以能滚动滑动的状态被收纳设置。这 样的凹部在圓周方向成等间距而从轴中心放射状地设置多组,但该数量根 据诸多条件可以适当选择。另外,第一保持器140具有在主体141的外周面上形成的齿轮部141a, 该齿轮部141a与作为变速比可变机构起作用的蜗轮55啮合而连结。即,该 构成是以使输入输出轴左右对称的方式将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牵引传动 才几构组合而构成。
而且,在具有输出轴So的第二内圈220上设置有一体旋转的齿轮部35。 该齿轮部35与传动转矩辅助机构的蜗轮55A啮合而连结,具有使从蜗轮 55A对输出轴So施加所希望的旋转转矩而输出的传动转矩增大的功能。另 外,第二保持器240是固定在壳体11上而形成其一部分的不动的部件,图 中的符号12是轴承,13是油封,14是板簧。
根据这样的变速装置10Q,在第一级变速部TR1中,作为输入轴Si的 第一内圈120的转矩经由配设在第一保持器140的滚动体保持部142上的 滚动体K,通过牵引传动向具有连结输出轴131的第一外圈130传递。然 后,在第二级变速部TR2中,扭矩经由作为预压调整装置起作用的调压凸 轮50向具有连结输入轴231的第二外轮230传递,并经由在第二保持器240 的滚动体保持部242上配设的滚动体K向作为输出轴So的第二内圈220传 递。
这时,在经由调压凸4仑50将连结输出部131与连结输入部231之间连 结的轴连结部,由于调压凸轮50对应于连结输出部131的转矩调整作用于 第一级变速部及第二级变速部的滚动体K的预压,故可以在没有输入转矩 时抑制到板簧14规定的最小限度的预压。另外,由于变速比可变机构的蜗 轮55与在牵引输入输出部件的第 一保持部140上形成的齿轮部141 a连结并 进行差动的旋转控制,所以,可以将输入输出轴的变速比变化到所希望的 值。
另外,在上述的变速装置10Q中,由于传动转矩辅助机构的蜗轮55A 连结在与具有输出轴So的段二内圈220为一体旋转的齿轮部35上,故对 应于蜗轮55A的旋转对输出轴So施加所希望的旋转转矩,所以,可以增大 从输出轴So输出的传动转矩。
另外,这样构成的变速装置10Q在第一级变速部TR1变速以后,在第 二级变速部TR2进行反向的变速,所以,例如在第一级变速部TR1增速后 在第二级变速部TR2减速,基于微量牵引的输入输出关系变为1:1。因此, 在将该装置组装到车辆用操舵装置ST中时,可以直接活用现有的齿条&齿
40轮装置64。
另外,上述构成的变速装置10Q,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时,特别 是能够在蜗轮55的转速较低的范围运转,故可以降低运转噪音。另外,由 于使用的轴承数量少,具有容易组装的优点。
接着,基于图19对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 明。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该变形例说明的变速装置10R中,具有第一级变速部TRll,其在 具有连结输出轴143的第一保持器140A上设置梳状的滚动体保持部142, 使在该滚动体保持部142上配设的滚动体K介于设有输入轴Si的第一内圈 120A与第一外圈130A之间;第二级变速部TR21 ,其在具有连结输出轴243 的第二保持器240A上设置梳状的滚动体保持部242,使在该滚动体保持部 242上配设的滚动体K介于设有输出轴So的第二内圈220A与第二外圈(固 定在壳体11并成为一体)之间。
而且,在连结输出轴143与连结输入轴243的轴连结部上设置作为预 压调节装置起作用的调压凸轮50,并且,变速比可变机构的蜗轮55与在第 一外圈130A形成的齿轮部30a连结。即,该构成是以使输入输出轴左右对 称的方式组合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一变形例的牵引机构而构成的。
而且,在作为输出轴So的第二内圈220A上设置一体旋转的齿轮部35 , 作为上述的传动转矩辅助机构起作用的蜗轮55A与齿轮部35啮合并连结。
根据这样的变速装置IOR,在第一级变速部TR11中,作为输入轴Si 的第一内圈120A的转矩经由配设在第一保持器140A的滚动体保持部142 上的滚动体K,通过牵引传动向具有连结输出轴143的第一保持器140A传 递。然后,在第二级变速部TR21中,经由作为预压调节装置起作用的调压 凸轮50向作为连结输入轴243的第二保持器240A传递的转矩,经由在第 二保持器240A的滚动体保持部242上配设的滚动体K,通过牵引传动向作 为输出轴So的第二内圈220A传递。
这时,在经由调压凸l仑50将连结输出轴143与连结输入轴243之间连 结的轴连结部,由于调压凸轮50对应于连结输出轴143的转矩调整作用于 第一级变速部TR11及第二级变速部TR21的滚动体K的预压,故可以在没 有输入转矩时将预压抑制到最小限度。
另外,由于变速比可变^U勾的蜗轮55与在牵引输入输出部件的第 一外圈130A上形成的齿轮部30a连结并进行差动的旋转控制,所以,可以将输 入输出轴的变速比变化到所希望的值。
而且,由于传动转矩辅助^L构的蜗4仑55A与输出轴So连结并施加所希 望的旋转转矩,所以,可以增大从输出轴So输出的传动转矩。
另外,这样构成的变速装置IOR在第一级变速部TR11变速以后,在 第二级变速部TR21进行反向的变速,所以,例如在第一级变速部TR11增 速后在第二级变速部TR21减速,基于微量牵引的输入输出关系变为1:1。 因此,在将该装置组装到车辆用操舵装置ST中时,可以直接活用现有的齿 条&齿轮装置64。
另外,上述构成的变速装置IOR,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时,由于 能够在蜗轮55的转速较低的范围运转,可以降低运转噪音。
接着,基于图20对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 明。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该变形例说明的变速装置10S中,具有第一级变速部TR12,其在 具有输入轴Si的第一保持器140B上设置梳状的滚动体保持部142,使在该 滚动体保持部142上配设的滚动体K介于设有连结输出轴126上的第一内 圈120B与第一外圈130B之间;第二级变速部TR22,其在具有输出轴So 的第二保持器240B上设置梳状的滚动体保持部242,使在该滚动体保持部 242上配设的滚动体K介于设有连结输入轴226的第二内圈220B与固定在 壳体11上并成为一体的第二外圈之间。
而且,在连结输出轴126与连结输入轴226的轴连结部上设置作为预 压调节装置起作用的调压凸轮50,并且,作为变速比可变机构起作用的蜗 轮55与在第一外圈130B上形成的齿轮部30a连结。即,该构成是以使输 入输出轴左右对称的方式组合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二变形例的牵引机 构而构成的。
而且,在作为输出轴So的第二保持器240B上设置一体旋转的齿轮部 35,作为上述的传动转矩辅助机构起作用的蜗轮55A与齿轮部35啮合并连结。
根据这样的变速装置10S,在第一级变速部TR12中,作为输入轴Si 的第一内圈140B的转矩经由配设在第一保持器140B的滚动体保持部142 上的滚动体K向具有连结输出轴126的第一内圈120B传递。然后,在第二级变速部TR22中,转矩经由作为预压调节装置起作用的 调压凸轮50向具有连结输入轴226的第二内圈220B传递,然后,经由在 第二保持器240B的滚动体保持部242上配设的滚动体K向作为输出轴So 的第二保持器240B传递。
这时,在经由调压凸4仑50将连结输出部126与连结输入部226之间连 结的轴连结部,由于调压凸轮50对应于连结输出部126的转矩调整作用于 第一级变速部TR12及第二级变速部TR22的滚动体K的预压,故可以在没 有输入转矩时将预压抑制到最小限度。
另外,由于变速比可变机构的蜗轮55与在牵引输入输出部件的第一外 圏130B上形成的齿轮部30a连结并进行差动的旋转控制,所以,可以将输 入输出轴的变速比变化到所希望的值。
而且,由于传动转矩辅助^/L构的蜗4仑55A与输出轴So连结并施加所希 望的旋转转矩,所以,可以增大从输出轴So输出的传动转矩。
另外,这样构成的变速装置10S在第一级变速部TR12变速以后,在第 二级变速部TR22进行反向的变速,所以,例如在第一级变速部TR12增速 后在第二级变速部TR22减速,基于微量牵引的输入输出关系变为1:1。因 此,在将该装置组装到车辆用操舵装置ST中时,可以直接活用现有的齿条 &齿轮装置64。
另外,上述构成的变速装置IOS,由于轴承的数量比较少,容易组装。 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时,特别是能够将滚动体K的面压抑制得较低, 而且,将调压凸轮50上配设的输入轴Si的传动转矩也设定得较低,在使用 寿命及耐用性方面是极为有利的。
接着,基于图21对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的第三变形例进行说 明。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该变形例说明的变速装置IOT,具有第一级变速部TR13,其在第 一保持器140C上设置梳状的滚动体保持部142,使在该滚动体保持部142 上配设的滚动体K介于设有连结输出轴126的第一内圏120C与设有输入轴 Si的第一外圏130C之间;第二级变速部TR23,其在第二保持器240C上设 置梳状的滚动体保持部242,使在该滚动体保持部242上配设的滚动体K 介于设有连结输入轴226的第二内圈220C与设有输出轴So的第二外圈 230C之间。而且,在连结输出轴126与连结输入轴226的轴连结部上设置作为预 压调节装置起作用的调压凸轮50,并且,作为变速比可变机构起作用的蜗 轮55与在第一保持器140C上形成的齿轮部141a连结。即,该构成是以使 输入输出轴左右对称的方式组合在第四实施方式说明的第三变形例的牵引 才几构而构成的。
另外,在作为输出轴So的第二外圈230A上设置一体旋转的齿轮部35, 作为上述的传动转矩辅助机构起作用的蜗轮55A与齿轮部35啮合并连结。
根据这样的变速装置10T,在第一级变速部TR13中,作为输入轴Si 的第一内圈130C的转矩经由配设在第一保持器140C的滚动体保持部142 上的滚动体K向具有连结输出轴126的第一内圏120C传递。然后,在第二 级变速部TR23中,经由作为预压调节装置起作用的调压凸轮50向具有连 结输入轴226的第二内圏220C传递的转矩经由滚动体K向作为输出轴So 的第二外圈230C传递,所述滚动体K配置在滚动体保持部242上,该滚动 体保持部242设置在固定于壳体11上而一体形成的不动的第二保持器上。
这时,在经由调压凸轮50将连结输出轴126与连结输入轴226之间连
结的轴连结部,由于调压凸轮50对应于连结输出轴126的转矩调整作用于
第一级变速部TR13及第二级变速部TR23的滚动体K的预压,故可以在没 有输入转矩时将预压抑制到最小限度。
另夕卜,由于变速比可变机构的蜗轮55与在牵引输入输出部件的第 一保 持器140C上形成的齿轮部141a连结并进行差动的旋转控制,所以,可以 将输入输出轴的变速比变化到所希望的值。
而且,由于传动转矩辅助机构的蜗轮55A与输出轴So连结并施加所希 望的旋转力,所以,可以增大从输出轴So输出的传动转矩。
另外,这样构成的变速装置10T在第一级变速部TR13变速以后,在 第二级变速部TR23进行反向的变速,所以,例如在第一级变速部TR13增 速后在第二级变速部TR23减速,基于微量牵引的输入输出关系变为1:1。 因此,在将该装置组装到车辆用搡舵装置ST中时,可以直接活用现有的齿 条&齿轮装置64。
另外,上述构成的变速装置10T,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时,可以 将滚动体K的面压抑制得较低,并且,将配置调压凸轮50的输入轴Si的 传动转矩也设定得较低,因此,在使用寿命及耐久性方面是有利的。由于能够在蜗轮55的转速较低的范围运转,可以降低运转噪音。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示的变速装置,由于使滚动体K
的自转轴线与输入轴Si及输出轴So的轴线非正交地倾斜配置,并且具有使 施加给滚动体K的预压对应于输入轴Si的转矩而自动变化的预压调节装置 的调压凸轮50、与滚动体K的牵引输入输出部件连结并进行该牵? 1输入输 出部件的转速控制而使变速比变化的差动式的变速比可变机构的蜗轮55、 以及对输出轴So施加旋转力并增大传动转矩的传动转矩辅助机构的蜗轮 55A,所以,调压凸轮50对应于输入轴Si的转矩对施加该倾斜配置的滚动 体的预压进行调整。即,调压凸轮50产生对应于传动转矩的推力载荷,该 推力载荷成为在轴向上推压滚动体K的预压。
另外,由于具有差动式变速比可变机构,故可以调整输入输出轴的变 速比并任意设定,而且,由于可通过传动转矩辅助;f几构对输出轴So施加旋 转力,故可以增大从输出轴So输出的传动转矩。
另外,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示的变速装置,由于使滚动体K的自 转轴线与输入轴Si及输出轴So的轴线非正交地倾斜配置,并且具有使施加 给滚动体k的预压对应于连结第一级变速部及第二级变速部轴间的转矩而 自动变化的预压调节装置的调压凸轮50、与滚动体K的牵引输入输出部件 连结并进行该牵引输入输出部件的转速控制而使变速比变化的变速比可变 机构的蜗轮55、以及对输出轴So施加旋转力并增大传动转矩的传动转矩辅 助机构的蜗轮55A,所以,调压凸轮50对应于连结第一级变速部及第二级 变速部轴间的转矩对施加该倾斜配置的滚动体的预压进行调整。
另外,由于具有差动式变速比可变机构,故可以调整输入输出轴的变 速比并任意设定,而且,可通过传动转矩辅助机构对输出轴So施加旋转力, 所以可以增大从输出轴So输出的传动转矩。在该情况下,由于通过第一级 变速部及第二级变速部进行二级变速,所以,基于牵引传动的输入输出关 系在相同的旋转方向为1:1。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 围内可以进行适当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牵引传动变速装置,利用介于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的滚动体的牵引,使所述输入轴的转速变化成所希望的变速比并从所述输出轴输出,其特征在于,使所述滚动体的自转轴线与所述输入轴及所述输出轴的轴线非正交地倾斜配置,并且具有预压调节装置,其使施加给所述滚动体的预压对应于所述输入轴的转矩而自动变化;差动式的变速比可变机构,其与所述滚动体的牵引输入输出部件连接,进行该牵引输入输出部件的转速控制并使所述变速比变化。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对所述 输出轴施加旋转力来增加传动转矩的传动转矩辅助机构。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使配设 于保持器上的所述滚动体介于设置有所述输入轴的内圏与设置有所述输出 轴的外圈之间,在所述内圈上设置所述预压调节装置,并且,使所述变速 比可变机构与所述保持器连结。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使在具 有所述输出轴的保持器上配置的所述滚动体介于设置有所述输入轴的内圈 与外圏之间,在所述保持器上设置所述预压调节装置,并且,使所述变速 比可变机构与所述外圈连结。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使在具有所 述输入轴的保持器上配置的所述滚动体介于内圈与设置有所述输出轴的外 圈之间,在所述内圈上设置所述预压调节装置,并且连结所述变速比可变 机构。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圈 的外周面或侧面上形成齿轮部并与齿条齿轮啮合。
7.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使在具 有所述输入轴的保持器上配置的所述滚动体介于设置有所述输出轴的内圈 与外圈之间,在所述内圏上设置预压调节装置,并且,使所述变速比可变 机构与所述外圈连结。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使在成为所 述输出轴的保持器上配置的所述滚动体介于内圈与设置有所述输入轴的外圈之间,在所述内圈上设置预压调节装置,并且连结所述变速比可变机构。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持 器的外周面或侧面上形成齿轮部并与齿条齿轮啮合。
10.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使配设 于保持器上的所述滚动体介于设置有所述输出轴的内圈与设置有所述输入 轴的外圈之间,在所述内圈上设置所述预压调节装置,并且,使所述变速 比可变机构与所述保持器连结。
11. 一种牵引传动变速装置,利用介于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的滚动体的 牵引,使所述输入轴的转速变化成所希望的变速比并从所述输出轴输出, 同时,将所述输入轴及输出轴左右对称地连结而进行二级变速,其特征在 于,使所述滚动体的自转轴线与所述输入轴及所述输出轴的轴线非正交地 倾斜配置,具有预压调节装置,其使施加给所述滚动体的预压对应于连 结第一级变速部及第二级变速部的轴间的转矩而自动变化;变速比可变机 构,其与所述滚动体的牵引输入输出部件连结,进行该牵引输入输出部件的转速控制并使所述变速比变化。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对所 述输出轴施加旋转力来增加传动转矩的传动转矩辅助机构。
13. 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级变速部,其使配设于第一保持器上的所述滚动体介于设置有所述输入轴的第一内圈与设置有连结输出轴的第 一外圏之间;第二级变速部,其使配设于第二保持器上的所述滚动体介于设置有所述输出轴的第二内圈与设置有连结输入轴的第二外圈之间,在所述连结输出轴与所述连结输入轴的轴连结部上设置所述预压调节装置,并且,将所述变速比可变机构连结在所述第一保持器上,将所述第二保持器固定在壳体上。
14. 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级变速部,其使配设于具有连结输出轴的第一保持器上的所述滚动体介于设置有所述输入轴的第一内圈与第一外圏之间;第二级变速部,其使在具有连结输入轴的第二保持器上配置的所述滚 动体介于设置有所述输出轴的第二内圈与第二外圈之间,在所述连结输出轴与所述连结输入轴的轴连结部上设置所述预压调节装置,并且,将所述变速比可变机构连结在所述第一外圏上,将所述第二 外圈固定在壳体上。
15. 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 一 级变速部,其使在具有所述输入轴的第 一保持器上配置的所述滚动体介于设置有连结输出轴的第一内圏与第 一外圏之间;第二级变速部,其使在具有所述输出轴的第二保持器上配置的所述滚 动体介于设置有连结输入轴的第二内圈与第二外圈之间,在所述连结输出轴与所述连结输入轴的轴连结部上设置所述预压调节 装置,并且,将所述变速比可变机构连结在所述第一外圈上,将所述第二 外圏固定在壳体上。
16. 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级变速部,其使配设于第一保持器上的所述滚动体介于设置有连结输出轴的第 一 内圏与设置有所述输入轴上的第 一外圏之间;第二级变速部,其使配设于第二保持器上的所述滚动体介于设置有连结输入轴的第二内圈与设置有所述输出轴的第二外圈之间,在所述连结输出轴与所述连结输入轴的轴连结部上设置所述预压调节装置,并且,将所述变速比可变机构连结在所述第一保持器上,将所述第二保持器固定在壳体上。
17. —种牵引传动变速装置,利用介于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的滚动体的 牵引,使所述输入轴的转速变化成所希望的变速比并从所述输出轴输出, 同时,连结所述输入轴及输出轴而进行二级变速,其特征在于,使所述滚 动体的自转轴线与所述输入轴及所述输出轴的轴线非正交地倾斜配置,并且具有预压调节装置,其将施加给所述滚动体的预压对应于连结第一级 变速部及第二级变速部的轴间的转矩而自动变化;变速比可变^L构,其与 所述滚动体的牵31输入输出部件连结,进行该牵引输入输出部件的转速控 制而使所述变速比变化,将所述第一级变速部及所述第二级变速部的牵引 输入输出部件连结并一体化,对两变速部的变速比设置差值。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 一 级变速部,其使在具有所述输入轴的第 一保持器上配置的所述滚 动体介于设置有连结输出轴的第 一内圈与外圈连结部件之间;第二级变速部,其使在具有所述输出轴的第二保持器上配置的所述滚动体介于设置有连结输入轴的第二内圈与所述外圏连结部件之间,在所述连结输出轴与所述连结输入轴的轴连结部上设置所述预压调节 装置,并且,将所述变速比可变机构连结在所述外圈连结部件上。
19. 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预压调节装置是在同一轴线上旋转而配置的两个部件的相对面之 间进行转矩传动的转矩传动结构,在所述相对面之间设有多组断面形状形 成为倾斜面或曲面的凹部,在该凹部空间配设有调压凸轮。
20. 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变速比可变机构是具有可以旋转控制的驱动源的蜗轮。
21. 如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变速比可变机构是以与所述输入轴及所述输出轴同轴配设的中空 电机作为驱动源的行星式减速才几构。
22. 如权利要求2 4、 7、 10、 12~16、 19~21中任一项所述的牵引传 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转矩辅助机构是具有驱动装置的蜗轮。
23. —种车辆用操舵装置,其特征在于,驾驶员的转向操作经由权利要 求1 ~22中任一项所述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向车辆的操舵轮传递。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且耐用性高的可变速的牵引传动变速装置。牵引传动变速装置(10)利用介于输入轴(Si)与输出轴(So)之间的滚动体(K)的牵引,使输入轴(Si)的转速变化成所希望的变速比而从输出轴(So)输出,其中,使滚动体(K)的自转轴线与输入轴(Si)及输出轴(So)的轴线非正交地倾斜配置,并且具有调压凸轮(50),其使施加给滚动体(K)的预压对应于输入轴(Si)的转矩而自动变化;差动式的变速比可变机构,其由蜗轮(55)构成,该蜗轮与作为滚动体(K)的牵引输入输出部件的保持器(40)连接,进行保持器(40)的转速控制并使变速比变化。
文档编号B62D3/00GK101586645SQ200910140649
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24日
发明者东崎康嘉, 吉见壮司, 园部浩之, 平山贵良, 梅田彰彦, 盐津勇 申请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