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2553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童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童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婴儿车,为改善折叠式婴儿车的便携性能,通常希望能尽量减小婴 儿车折叠后的体积。由于推车车架的各杆件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设置不合理,有些车架满 足了折叠后体积较小,但推杆在折叠后无法竖直向上,并且前后轮无法形成对推车车架的 支撑,使用者拿取时较不便。有些实现了推车车架在折叠后的自立,但推车车架折叠后的体 积又较大,不便于运输。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童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童车,包括具有展开 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前轮组件、后轮组件、用于将所述的推车车架锁定于展开位置 的锁定机构,所述的推车车架包括左前轮支架、右前轮支架、左后轮支架、右后轮支架,所述的左前轮支架的下部与 所述的右前轮支架的下部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前轮组件位于所述的左前轮支架与所述的右 前轮支架的枢轴连接处的下方;左扶手架,所述的左前轮支架的上部、所述的左后轮支架的上部、所述的左扶手架 的前部三个部件中的两个部件相枢轴连接,第三个部件与前述两个枢轴连接的部件中的一 个部件相枢轴连接;右扶手架,所述的右前轮支架的上部、所述的右后轮支架的上部、所述的右扶手架 的前部三个部件中的两个部件相枢轴连接,第三个部件与前述两个枢轴连接的部件中的一 个部件相枢轴连接;左推杆,所述的左扶手架的后部与所述的左推杆相枢轴连接;右推杆,所述的右扶手架的后部与所述的右推杆相枢轴连接;左摆杆,所述的左摆杆的后部与所述的左推杆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左摆杆的大致 中部与所述的左后轮支架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左摆杆的后部与所述的左推杆的枢轴连接处 偏离所述的左扶手架与所述的左推杆的枢轴连接处;右摆杆,所述的右摆杆的后部与所述的右推杆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右摆杆的大致 中部与所述的右后轮支架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右摆杆的后部与所述的右推杆的枢轴连接处 偏离所述的右扶手架与所述的右推杆的枢轴连接处;左连杆,所述的左连杆的前部与所述的左前轮支架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左连杆的 后端部与所述的左摆杆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左连杆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左摆杆的枢轴连接处 偏离所述的左摆杆与所述的左后轮支架的枢轴连接处;右连杆,所述的右连杆的前部与所述的右前轮支架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右连杆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右摆杆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右连杆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右摆杆的枢轴连接处 偏离所述的右摆杆与所述的右后轮支架的枢轴连接处;可折叠的并允许推车车架的横向尺寸减小的后撑架,所述的后撑架设置于左后轮 支架、右后轮支架、左推杆及右推杆之间,或者所述的后撑架设置于左后轮支架、所述的右 后轮支架、左摆杆及右摆杆之间,或者所述的后撑架仅仅设置在左后轮支架与右后轮支架 之间。所述的左前轮支架的上部、所述的左后轮支架的上部、所述的左扶手架的前部三 者可以是同轴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两根轴相连接,所述的右前轮支架的上部、所述的右后轮 支架的上部、所述的右扶手架的前部可以是同轴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两根轴相连接。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推车车架还包括前轮架,所述的前轮架的上部与所述 的左前轮支架的下部与或所述的右前轮支架的下部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前轮组件设置于所 述的前轮架的下部。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后撑架是由第一撑杆、第二撑杆相交叉并在交叉处相 枢轴连接所构成的,所述的第一撑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的左后轮支架通过第三转接件相转动 地设置,所述的第一撑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右推杆的下部或者所述的右摆杆通过第二转 接件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撑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的右后轮支架通过第四转接件相转动 地设置,所述的第二撑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左推杆的下部或者所述的左摆杆通过第一转 接件相转动地设置。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左连杆与所述的左摆杆的枢轴连接处位于所述的左前 轮支架与所述的左连杆和所述的左后轮支架与所述的左摆杆的枢轴连接处之间;所述的右 连杆与所述的右摆杆的枢轴连接处位于所述的右前轮支架与所述的右连杆和所述的右后 轮支架与所述的右摆杆的枢轴连接处之间。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左摆杆的后部与所述的左推杆的枢轴连接处位于所述 的左扶手架与所述的左推杆的枢轴连接处的下方,所述的右摆杆的后部与所述的右推杆的 枢轴连接处位于所述的右扶手架与所述的右推杆的枢轴连接处的下方。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左连杆的前部与所述的左前轮支架的大致中部相枢轴 连接,所述的右连杆的前部与所述的右前轮支架的大致中部相枢轴连接。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左推杆与所述的右推杆之间设置有可折叠的并允许推 车车架的横向尺寸减小的横撑,所述的横撑的一外端部与所述的左推杆的上部相枢轴连 接,所述的横撑的另一外端部与所述的右推杆的上部相枢轴连接。所述的横撑可以是由两 根杆件其内端部相枢轴连接构成的,也可以是三根杆件依次枢轴连接构成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 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 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由于推车车 架的各杆件之间的设置合理,推车车架折叠后推把杆的上端部能依然竖直向上,前轮及后 轮形成对推车车架的支撑即折叠后能够自立,使得使用者拿取方便,并且推车车架折叠后 体积较小,便于运输。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位置主视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位置立体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位置主视图;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位置立体图一;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位置立体图二。其中1、推车车架;2、前轮组件;3、后轮组件;11、左前轮支架;12、左后轮支架; 13、左扶手架;14、左推杆;15、左摆杆;16、左连杆;21、右前轮支架;22、右后轮支架;23、右扶手架;24、右推杆;25、右摆杆;26、右连 杆;31、前轮架;32、第一撑杆;33、第二撑杆;34、第一转接件;35、第二转接件;36、第三转 接件;37、第一转接件;41、后撑架;45、横撑。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附图5所示,一种童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1、前 轮组件2、后轮组件3、用于将所述的推车车架1锁定于展开位置的锁定机构,所述的前轮组 件2有一个,所述的后轮组件3有两个,所述的推车车架1包括左前轮支架11、右前轮支架21、左后轮支架12、右后轮支架22,所述的左前轮支架 11的下部与所述的右前轮支架21的下部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前轮组件2位于所述的左前轮 支架11与所述的右前轮支架21的枢轴连接处的下方;左扶手架13,所述的左前轮支架11的上部、所述的左后轮支架12的上部、所述的 左扶手架13的前部三个部件中的两个部件相枢轴连接,第三个部件与前述两个枢轴连接 的部件中的一个部件相枢轴连接;右扶手架23,所述的右前轮支架21的上部、所述的右后轮支架22的上部、所述的 右扶手架23的前部三个部件中的两个部件相枢轴连接,第三个部件与前述两个枢轴连接 的部件中的一个部件相枢轴连接;左推杆14,所述的左扶手架13的后部与所述的左推杆14相枢轴连接;右推杆24,所述的右扶手架23的后部与所述的右推杆24相枢轴连接;左摆杆15,所述的左摆杆15的后部与所述的左推杆14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左摆杆 15的大致中部与所述的左后轮支架12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左摆杆15的后部与所述的左推 杆14的枢轴连接处偏离所述的左扶手架13与所述的左推杆14的枢轴连接处;右摆杆25,所述的右摆杆25的后部与所述的右推杆24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右摆杆 25的大致中部与所述的右后轮支架22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右摆杆25的后部与所述的右推 杆24的枢轴连接处偏离所述的右扶手架23与所述的右推杆24的枢轴连接处;左连杆16,所述的左连杆16的前部与所述的左前轮支架11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左 连杆16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左摆杆15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左摆杆15的后部与所述的左推杆 14的枢轴连接处位于所述的左扶手架13与所述的左推杆14的枢轴连接处的下方;右连杆26,所述的右连杆26的前部与所述的右前轮支架21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右 连杆26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右摆杆25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右摆杆25的后部与所述的右推杆24的枢轴连接处位于所述的右扶手架23与所述的右推杆24的枢轴连接处的下方;可折叠的并允许推车车架1的横向尺寸减小的后撑架41,所述的后撑架41设置于 左后轮支架12、右后轮支架22、左推杆14及右推杆24之间,可以是所述的后撑架41是由 第一撑杆32、第二撑杆33相交叉并在交叉处相枢轴连接所构成的,所述的第一撑杆32的一 端部与所述的左后轮支架12通过第三转接件36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一撑杆32的另一 端部与所述的右推杆24的下部通过第二转接件35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撑杆33的一 端部与所述的右后轮支架22通过第四转接件37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撑杆33的另一 端部与所述的左推杆14的下部通过第一转接件34相转动地设置。或者所述的后撑架41也可以是设置在左后轮支架12与所述的右后轮支架22之 间,(无图示),包括竖杆;左横杆,所述的左横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竖杆的上端部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左横杆 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左后轮支架12相枢轴连接;右横杆,所述的右横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竖杆的上端部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右横杆 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右后轮支架22相枢轴连接;滑块,所述的滑块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竖杆上;第三横杆,所述的第三横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竖杆的下端部相枢轴连接,所述的第 三横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左后轮支架12相枢轴连接;第四横杆,所述的第四横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竖杆的下端部相枢轴连接,所述的第 四横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右后轮支架22相枢轴连接。左斜杆,所述的左斜杆一端部与所述滑块相枢轴连接的,所述左斜杆另一端部与 所述第三横杆相枢轴连接;右斜杆,所述的右斜杆一端部与所述滑块相枢轴连接的,所述的右斜杆另一端部 与所述第四横杆相枢轴连接。所述的推车车架还包括前轮架31,所述的前轮架31的上部与所述的左前轮支架 11、右前轮支架21的连接处相连接,所述的前轮架31的下部与所述的前轮组件2相连接。所述的左连杆16与所述的左摆杆15的枢轴连接处位于所述的左前轮支架11与 所述的左连杆16和所述的左后轮支架12与所述的左摆杆15的枢轴连接处之间;所述的右 连杆26与所述的右摆杆25的枢轴连接处位于所述的右前轮支架21与所述的右连杆26和 所述的右后轮支架22与所述的右摆杆25的枢轴连接处之间。所述的左连杆16的前部与所述的左前轮支架11的大致中部相枢轴连接,所述的 右连杆26的前部与所述的右前轮支架21的大致中部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左推杆14与所述的右推杆24之间设置有可折叠的并允许推车车架1的横 向尺寸减小的横撑45,所述的横撑45的一外端部与所述的左推杆14的上部相枢轴连接,所 述的横撑45的另一外端部与所述的右推杆24的上部相枢轴连接。锁定机构是童车的推车车架上的常用机构,也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重点,在此 不再赘述。折叠时,先将锁定机构解锁,再将左推杆14及右推杆24 —起尽量保持竖直地向 下按,在两推杆的作用下,所述的左摆杆15的后部及右摆杆25的后部一起随着两推杆向下 移,而左摆杆15前部及右摆杆25的前部分别向上翘起,从而使得所述的左连杆16的后端部及所述的右连杆26的后端部也同时向上翘起,从而使得左前轮支架11相对所述左后轮 支架12靠拢,所述的右前轮支架21相对所述的右后轮支架22靠拢,并且随着两推杆的向 下移,所述的后撑架41在横向的尺寸减小,推车车架的上下尺寸减小、前后尺寸减小、横向 尺寸也减小,推车车架便处于折叠位置。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 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 内。
权利要求一种童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1)、前轮组件(2)、后轮组件(3)、用于将所述的推车车架(1)锁定于展开位置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车车架(1)包括左前轮支架(11)、右前轮支架(21)、左后轮支架(12)、右后轮支架(22),所述的左前轮支架(11)的下部与所述的右前轮支架(21)的下部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前轮组件(2)位于所述的左前轮支架(11)与所述的右前轮支架(21)的枢轴连接处的下方;左扶手架(13),所述的左前轮支架(11)的上部、所述的左后轮支架(12)的上部、所述的左扶手架(13)的前部三个部件中的两个部件相枢轴连接,第三个部件与前述两个枢轴连接的部件中的一个部件相枢轴连接;右扶手架(23),所述的右前轮支架(21)的上部、所述的右后轮支架(22)的上部、所述的右扶手架(23)的前部三个部件中的两个部件相枢轴连接,第三个部件与前述两个枢轴连接的部件中的一个部件相枢轴连接;左推杆(14),所述的左扶手架(13)的后部与所述的左推杆(14)相枢轴连接;右推杆(24),所述的右扶手架(23)的后部与所述的右推杆(24)相枢轴连接;左摆杆(15),所述的左摆杆(15)的后部与所述的左推杆(14)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左摆杆(15)的大致中部与所述的左后轮支架(12)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左摆杆(15)的后部与所述的左推杆(14)的枢轴连接处偏离所述的左扶手架(13)与所述的左推杆(14)的枢轴连接处;右摆杆(25),所述的右摆杆(25)的后部与所述的右推杆(24)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右摆杆(25)的大致中部与所述的右后轮支架(22)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右摆杆(25)的后部与所述的右推杆(24)的枢轴连接处偏离所述的右扶手架(23)与所述的右推杆(24)的枢轴连接处;左连杆(16),所述的左连杆(16)的前部与所述的左前轮支架(11)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左连杆(16)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左摆杆(15)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左连杆(16)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左摆杆(15)的枢轴连接处偏离所述的左摆杆(15)与所述的左后轮支架(12)的枢轴连接处;右连杆(26),所述的右连杆(26)的前部与所述的右前轮支架(21)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右连杆(26)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右摆杆(25)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右连杆(26)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右摆杆(25)的枢轴连接处偏离所述的右摆杆(25)与所述的右后轮支架(22)的枢轴连接处;可折叠的并允许推车车架(1)的横向尺寸减小的后撑架(41),所述的后撑架(41)设置于左后轮支架(12)、右后轮支架(22)、左推杆(14)及右推杆(24)之间,或者所述的后撑架(41)设置于左后轮支架(12)、所述的右后轮支架(22)、左摆杆(15)及右摆杆(25)之间,或者所述的后撑架(41)仅仅设置在左后轮支架(12)与右后轮支架(2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车车架还包括前轮架(31),所述 的前轮架(31)的上部与所述的左前轮支架(11)的下部与或所述的右前轮支架(21)的下 部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前轮组件(2)设置于所述的前轮架(31)的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撑架(41)是由第一撑杆 (32)、第二撑杆(33)相交叉并在交叉处相枢轴连接所构成的,所述的第一撑杆(32)的一端部与所述的左后轮支架(12)通过第三转接件(36)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一撑杆(32)的 另一端部与所述的右推杆(24)的下部或者所述的右摆杆(25)通过第二转接件(35)相转 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撑杆(33)的一端部与所述的右后轮支架(22)通过第四转接件(37) 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撑杆(33)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左推杆(14)的下部或者所述的 左摆杆(15)通过第一转接件(34)相转动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连杆(16)与所述的左摆杆 (15)的枢轴连接处位于所述的左前轮支架(11)与所述的左连杆(16)和所述的左后轮支架 (12)与所述的左摆杆(15)的枢轴连接处之间;所述的右连杆(26)与所述的右摆杆(25)的 枢轴连接处位于所述的右前轮支架(21)与所述的右连杆(26)和所述的右后轮支架(22) 与所述的右摆杆(25)的枢轴连接处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摆杆(15)的后部与所述的左 推杆(14)的枢轴连接处位于所述的左扶手架(13)与所述的左推杆(14)的枢轴连接处的 下方,所述的右摆杆(25)的后部与所述的右推杆(24)的枢轴连接处位于所述的右扶手架 (23)与所述的右推杆(24)的枢轴连接处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连杆(16)的前部与所述的 左前轮支架(11)的大致中部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右连杆(26)的前部与所述的右前轮支架 (21)的大致中部相枢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推杆(14)与所述的右推杆(24) 之间设置有可折叠的并允许推车车架(1)的横向尺寸减小的横撑(45),所述的横撑(45)的 一外端部与所述的左推杆(14)的上部相枢轴连接,所述的横撑(45)的另一外端部与所述 的右推杆(24)的上部相枢轴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童车,包括推车车架、前轮组件、后轮组件、锁定机构,推车车架包括左前轮支架、下部与左前轮支架的下部枢轴连接的右前轮支架、左后轮支架、右后轮支架、左扶手架、右扶手架、与左扶手架的后部相枢轴连接的左推杆、与右扶手架的后部相枢轴连接的右推杆、后部与左推杆相枢轴连接的左摆杆、后部与右推杆相枢轴连接的右摆杆、前部与左前轮支架相枢轴连接的左连杆、前部与右前轮支架相枢轴连接的右连杆、可折叠的后撑架。由于推车车架的各杆件之间的设置合理,推车车架折叠后推把杆的上端部能依然竖直向上,前轮及后轮形成对推车车架的支撑即折叠后能够自立,使得使用者拿取方便,并且推车车架折叠后体积较小,便于运输。
文档编号B62B7/06GK201646812SQ20102013240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2日
发明者顾小聪 申请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