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手拉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2007阅读:77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式手拉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手推车的载重板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利用特殊的结构与创新的空间型态组合,提供一种具有防止货物滑动、又具有较佳使用强度并且可节省材料成本的一种折叠式手拉车。
背景技术
习用所知,一般用以装载物品、包装箱的手推式搬运车,有一种可以搬运承载较外、较多、较重物品的手推车,其承载台设呈为方板形、底下设有四个轮组,可以与地面稳稳地接触而推着移动,其具有一前座、一后座以及在所述前、后座之间的连接杆组所构成,利用所述连接杆组以外、小不同外径的杆体套接的方式,使所述承载台具有可以伸长或缩短而改变其载物空间外小的功效;另一种用以搬运较轻的行李箱或物件的手推车,其承载架则概呈为一梯型板片、一端设有一(或二)轮组,必须使其承载架一端翘起离开地面呈倾斜状,仅以其轮组接触地面的方式拖行移动。不论哪一种型式的手推车,均常发生有承载台(架)上的物品在行进间掉落的窘况,常造成工作人员手忙脚乱、怕有物品受损或是不小心砸伤别人的缺弊;因此,如何改善承载台(架)使其具有防止货物滑动、不会增加制造成本又具有可以提升其使用强度的功效,是目前业界们仍需努力研究的目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手拉车,其载重板的表面上设置有若干的凹状部以及凸状部,避免物品在行进间掉落。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手拉车,其载重板选用工程塑胶制作,节省材料成本。可达成上述实用新型目的的折叠式手拉车,包括有—把手、所述把手末端提供所述车轮对与所述载重板相互对应设置,且所述把手与载重板之间存在一动作机制,使载重板能被收折或展开,其特征在于所述载重板一体制作成型,于上表面设有多个凹状部以及多个圆柱凸状部,各所述凹状部并与各所述凸状部呈间隔设置的形态。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一、载重板进行一系列的改良设计,于其上以所述凹状部、所述凸状部呈间隔设置的形态,提供具有防止货物滑动使手推车可以顺利行进移动。二、载货架再加上若干补强肋可以增加所述载重板整体的使用强度,具有较优的承重力以及较长的使用寿命。三、定位扣座以塑胶射出一体制成,较原先以金属材质制成者具有节省材料、降低制作成本的功效。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架的外观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主要第一实施例手推车结构;图IA为图1其载重板凹状部与凸起部的局部放大图;图2为图1的立体底视示意图;说明载重板下具有补强肋增加载重板强度;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承载台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3A为图3其载重板凹状部与凸起部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3的底视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3的剖面示意图;图5A为图5其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说明前座上布有凹状部及凸状部;图5B为图5其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说明后座上布有凹状部及凸状部;图6为图3删除前、后座板的立体示意图;图6A、6B为图6中D、E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其说明定位组件组接连接杆组。附图标记说明1-把手;11-按钮;12-槽孔;2-车轮组;21-轮架;22-车轮;3_载重板;31-凹状部;32-凸状部;33-空洞;34-补强肋;35-前座;36-后座;37-连接杆组;38-定位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折叠式手拉车(foldabIe cart),主要包括有一把手1 (handle bar)、车轮组2 (wheels)以及一载重板3 (loading plate)所组成, 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末端提供所述车轮对与所述载重板相互对应设置,且所述把手与载重板之间存在一动作机制,使载重板能被收折或展开;所述把手1具有一横杆、接设于所述横杆左、右二端的二可伸缩杆组以及于所述二可伸缩杆组间、呈横向设置连结所述二可伸缩杆组之的一内管以及一外管,所述横杆用以供人手抓握之用,各所述可伸缩杆组利用具不同外径的一内管与一外管套接组成,通常于所述内管处设有一按钮11 (Push button switch),用以操作控制容设于所述内管与外管内的动作机制,所述动作机制包括连动杆、弹簧以及插梢(图未示出),以定位所述内管于所述外管内伸长或收缩移动的位置,完成可以调整所述把手1整体的高度,以供不同身高的使用者都可以方便握持施力;所述车轮组2各由一轮架21 (wheel carrier)组接于所述把手1其二伸缩杆组的末端部(如图2所示)或载物台3下表面的四顶点位置(如图4所示),各轮架21且各轴枢设有一车轮22,使用时令所述载重板3 —端展开离开地面呈倾斜状,而仅以所述车轮组2 的车轮22接触地面,就可以手拉着所述把手1其横杆拖动本实用新型的手推车以及其载重板3上的重物与货品移动;当然所述车轮组2可以设计呈可相对往内收折的结构,以缩减其体积俾利于收藏放置,同样地其结构及其间相关的作动原理,属实用新型的设计人相关专利案件的习知,且非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故在此不也予赘述;所述载重板3组设于所述把手1与所述车轮组2之间,供重物、货品等可以承载与放置之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载重板3设为一概呈梯型、具预定厚度板片,并利用工程塑胶(Engineering plastic)或坚硬的轻质合金(light alloy)于一体制作成型时,于其上表面上设有多个呈矩形的凹状部31 (rectangular concavity)以及多个为圆柱的凸状部 32 (convex cylindrical),各所述凹状部31具预定深度但未贯穿载重板3。请配合参阅图 I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各所述凹状部31与各所述凸状部32呈间隔设置的形态,也就是一个凹状部31旁边布置一个凸状部32的模式设置,提供防止承载于载重板3表面的物品增加摩擦力而防止脱离载重板3表面的功效;再者,于所述载重板3表面上预定处设有各种形状与外小的若干空洞33 (hole), 在不影响所述载重板3其整体板片结构强度的原则下,可以节省材料成本效,而请参阅图2 所示,在所述载重板3其下表面则凸设有若干长条形的补强肋34,所述补强肋34 —体成型并以两两相互平行的方式以强化所述载重板3构形,提供增加所述载重板3强度的作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肋34可为一沿所述载重板3的纵向成不规则路径延伸的补强肋34。请参阅图3、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1具有一横杆、踏杆、可伸缩杆组,各所述可伸缩杆组也利用具不同外径的一内管与一外管套接组成, 使所述把手1可以调整改变其整体的高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杆以工程塑胶制成为管杆状,并于杆体上挖设有若干槽12,在不影响踏杆其结构强度下提供可以节省材料的功效;所述载重板3由为一前座35、一后座36以及组接于所述前座35与后座36之间的若干连接杆组37构成一方板状的载重板3,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杆组37以具较大外径的一外管供具较小外径的一内管套接组成,各所述连接杆组37并于所述内、外管之间设有一定位组件38,以提供定位住所述内、外管相对组接的位置,完成定位所述连接杆组37可伸长与缩短的状态,也即完成所述载重板3可调整其前座35与后座36间的距离,即改变所述载重板3其承载物品的空间大小的作用。再请参阅图4所示,所述载重板3其前座35与后座36下表面设有若干纵、横交错设置呈长片形状的补强肋34,提供增加所述载重板3强度与使用寿命。请配合参阅图5与图6所示,包括一定位扣座、一致动件、一弹簧以及一凸柱所构成,利用所述凸柱可以对应嵌入于所述外管上穿设的孔洞,定位住所述内、外管相对组接的位置,而,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定位扣座以塑胶射出一体制成,较原先以金属材质制成者具有节省材料成本的功效;又请参阅图5A、5B,所述前座35与后座36利用工程塑胶或坚硬的轻质合金于一体制作成型时即于其等的表面上设有多个为凹状部31,以及多个为圆柱的凸状部32,各所述凹状部31具预定深度但未贯穿台座,并且与各所述凸状部32呈间隔设置的形态,也就是一个凹状部31旁边布置一个凸状部32的模式设置,请配合参阅图3中A部位放大示意图所示,据以由各所述凹状部31以及各所述凸状部32提供具有防滑的功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折叠式手拉车,与前述引证案及其他习用技术相互比较时, 更具有下列的优点一、载重板进行一系列的改良设计,于其上以所述凹状部、所述凸状部呈间隔设置的形态,提供具有防止货物滑动使手推车可以顺利行进移动。二、载货架再加上若干补强肋可以增加所述载重板整体的使用强度,具有较优的承重力以及较长的使用寿命。三、定位扣座以塑胶射出一体制成,较原先以金属材质制成者具有节省材料、降低制作成本的功效。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内。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式手拉车,包括一把手、所述把手末端提供所述的车轮对与载重板相互对应设置,且所述把手与载重板之间存在一动作机制,使载重板能被收折或展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重板一体制作成型,于上表面设有多个凹状部以及多个圆柱凸状部,各所述凹状部并与各所述凸状部呈间隔设置的形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手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载重板其上表面的多个凹状部设为矩形,而所述多个凸状部设为圆柱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手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载重板于其下表面设有补强肋,所述补强肋一体成型并以两两相互平行的方式以强化所述载重板构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式手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肋为一沿所述载重板的纵向成不规则路径延伸的补强肋。
专利摘要一种折叠式手拉车,有关于一手推车其供货物放置、承载的载重板结构,所述载重板其表面上设以多个的凹状部以及多个的凸状部,各所述凹状部并与各所述凸状部呈间隔设置的形态,提供具有防止货物滑动的功效;另于所述载重板其下表面则设有若干补强肋,提供增加载重板的强度作用。
文档编号B62B1/04GK201951496SQ20112003714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2日
发明者谢宏经, 谢宏鑫 申请人:瀚尧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