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收纳容器的手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4222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备收纳容器的手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车身的装载部的下方设置有箱状的收纳容器的婴儿车等的手推车。
背景技术
作为手推车的一种,已知如下的婴儿车,该婴儿车在框架结构的车身上设置有作为装载部的座椅部,在此座椅部的下方的空间处配置有用于供使用者收纳随身物品等行李的箱状的收纳容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还已知一种在座椅部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放置购物筐的筐支承机构的婴儿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现有的婴儿车的收纳容器为,由前壁、一对侧壁以及后壁来包围底部的周围而形成的箱状结构。因此,难以经由座椅部与收纳容器的上缘部之间的有限的空隙,而将如购物筐这种体积较大的物品从收纳容器内取出或放入该收纳容器中。另一方面,在设置有购物筐的支承机构的示例中,如果没有购物筐等的收纳容器,则根本无法在座椅部的下方收纳物品。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10533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5-162047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推车,该手推车在确保于装载部的下方的收纳容器中收纳物品的、根本的功能的同时,还能够将如购物筐这种体积比较高大的物品装载在装载部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手推车,其在车身的装载部的下方具备收纳容器(11、11A 11H),所述收纳容器(11、11A 11H)为,由前壁(13)、一对侧壁(14)以及后壁(15)来包围底部(12)的周围、且朝上方开口的容器,所述手推车的特征在于,所述后壁中从上缘部起沿高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区域被设定为,能够以使该后壁的高度减小的方式而折叠。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未折叠后壁的状态下,由前壁、侧壁以及后壁来围绕底部的周围,从而能够确保收纳容器的深度以在其内部切实地收纳物品。另一方面,通过将后壁的至少一部分折叠以使其高度减小,从而扩大了从车身的后方观察时的收纳容器的开口部,从而即使对于在本来的状态下、即后壁的整体被竖起的状态下取放困难的体积比较大的物品,也可以容易地装载在收纳容器中。在本实用新型的手推车中,还可以将所述后壁被设定为能够以如下方式进行折叠,即,以作为其与所述底部之间的边界的下缘部为折线(15c),而与底部重叠。根据这种方式,将后壁以跨其整个高度的方式进行折叠而使收纳容器较大地开口,从而能够实现物品取放的便利。通过使后壁与底部重叠,从而能够将后壁本身作为收纳容器的底部的一部分而实质性地发挥作用,以在其上装载物品。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所述底部上设置有高低差减缓单元(20 ;30 ;33 ;38 ;39 ;40 ;41 ;42),所述高低差减缓单元用于,对在将所述后壁折叠到与所述底部重叠时该后壁的上缘部与所述底部之间所产生的高低差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填埋。通过设置高低差减缓单元,从而减少物品卡在被折叠的后壁与底部之间的高低差上的情况,以能够顺利地取出物品。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所述底部中的与所述后壁不重叠的区域(Al)上安装有底侧带(20),在该底侧带的后端部处向下方形成有折回部(20b),该折回部以与被折叠的后壁的上缘部相连的方式被固定在所述底部上,以作为所述高低差减缓单元而发挥作用。此时,通过沿底侧带而取出物品,从而能够减少此物品卡在高低差上的情况。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S卩,所述底侧带的前端部(20a)以沿着所述前壁而被折回的状态被固定在该前壁上。根据这种方式,由于底侧带的前端部位于与底部相比更靠近上方的位置处,因此能够减少物品卡在此前端部上的情况。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S卩,在所述后壁的外表面侧安装有后壁侧带(21),该后壁侧带的端部(21a)绕过所述后壁的上缘部而被延伸到该后壁的内表面侧,且所述后壁侧带被配置为,在折叠了所述后壁时,所述后壁侧带的所述端部与所述底侧带的所述折回部相连。根据这种方式,由于底侧带的折回部与后壁侧带的上端部连续,因此能够沿这些带而顺利地取放物品。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还设置有后壁约束单元(20,21 ;31A,31B ;33 ;34,36,37 ;38),在能够将后壁折叠到与底部重叠的情况下,所述后壁约束单元以将所述后壁折叠到与所述底部重叠的状态而对所述后壁进行约束。根据这种方式,在取出物品时,能够排除物品卡在后壁的上缘部而使后壁翘起的情况,从而顺利地取出物品。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所述一对侧壁中的每一个侧壁上设置有可挠性壁部(14c),所述可挠性壁部与所述后壁连续,并且在所述后壁折叠时,所述可挠性壁部能够以沿预定的折回线(L)而向所述收纳容器的内侧折回的方式进行变形。根据这种方式,在对后壁进行折叠时可挠性壁部沿折回线而向收纳容器的内侧被折回。在竖起了后壁的状态下,后壁与侧壁连续,从而能够确保作为壁面的一体性、连续性。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所述车身上设置有后腿(4),当所述收纳容器以所述后壁超出所述后腿而向后方突出的方式被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时,从侧面观察所述车身时,所述可挠性壁部的所述折回线的上端位置(P)与该后腿大概一致。根据这种方式,在折叠了后壁时,收纳容器的、与后腿相比而向后方突出的大致整个部分均后退到收纳容器内,由此可以得到较大的开口部。另一方面,在竖起了后壁时,在后腿的后方,朝向上方产生的足够大的开口部,从而有利于物品的取放。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中,所述手推车可以为婴儿车。此时,可以使所述装载部为安装在所述车身上的座椅部(9),且所述收纳容器被设置为吊挂在所述座椅部的下方。根据这种方式,能够对于婴儿车的收纳容器而发挥本实用新型的作用效果,从而提高婴儿车的使用便利性。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为了容易理解本实用新型,用括号将附图的参照符号括起而进行了标记,但是,并不是通过这些来而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图示的方式。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能够将收纳容器的后壁的、从上缘部起沿高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区域以使该后壁的高度减小的方式进行折叠,因此,在未折叠后壁的状态下,能够确保收纳容器的深度从而切实地将物品收纳在其内部。另一方面,通过对后壁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折叠而使其高度减小,从而即使对于在本来的状态下取放困难的体积大的物品也能够装载在收纳容器上。由此,可以提高收纳容器的使用便利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婴儿车的侧视图。图2为设置在座椅部的下方的箱在通常使用时的立体图。图3为沿箱的前后方向的垂直剖视图。图4为表示已将箱的后壁折叠到与底板重叠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为折叠了后壁时的、沿箱的前后方向的垂直剖视图。图6为表示在箱内安装了购物筐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为表示在箱的后壁上追加了折翼的方式的立体图。图8为图7的箱在通常使用时的、沿前后方向的垂直剖视图。图9为表示从图8的状态起对后壁进行了折叠的情形的垂直剖视图。图10为表示在箱的后壁和底板上追加了连结件的方式的立体图。图11为图10的箱在通常使用时的、沿前后方向的垂直剖视图。图12为表示从图11的状态起对后壁进行了折叠的情形的垂直剖视图。图13为表示在箱的后壁上追加了凸缘部、且在底板上追加折翼的方式的立体图。图14为图13的箱在通常使用时的、沿前后方向的垂直剖视图。图15为表示从图14的状态起对后壁进行了折叠的情形的垂直剖视图。图16为表示追加了用于使箱倒入的绳等的方式的立体图。图17为图16的箱在通常使用时的、沿前后方向的垂直剖视图。图18为表示从图17的状态起对后壁进行了折叠的情形的垂直剖视图。图19为表示在箱的底板上追加了装卸自如的垫板的方式的立体图。图20为图19的箱在通常使用时的、沿前后方向的垂直剖视图。图21为表示从图20的状态起对后壁进行了折叠的情形的垂直剖视图。图22为表示在箱的底板上追加芯材的方式的立体图。图23为图22的箱在通常使用时的、沿前后方向的垂直剖视图。图24为表示从图23的状态起对后壁进行了折叠的情形的垂直剖视图。图25为表示在箱的底板上的一部分设置有壁厚部的方式的立体图。图26为图25的箱在通常使用时的、沿前后方向的垂直剖视图。图27为表示从图26的状态起对后壁进行了折叠的情形的垂直剖视图。图28为表示在箱的后壁的上缘部上设置了斜坡的方式的立体图。图29为图28的箱在通常使用时的、沿前后方向的垂直剖视图。图30为表示从图29的状态起对后壁进行了折叠的情形的垂直剖视图。符号说明I婴儿车(手推车)2 车身9座椅部(装载部)[0058]11、11A、11B、11C、11D、11E、11F、11G、11H 箱(收纳容器)12底板(底部)13 前壁14 侧壁14b 第一壁部14c第二壁部(可挠性壁部)15 后壁15c后壁的折线20底板的带(底侧带、高低差减缓单元、后壁约束单元)20a带的前端部20b带的折回部(高低差减缓单元)21后壁的带(后壁侧带、后壁约束单元)21a带的上端部30折翼(高低差减缓单元)31A、31B连结件(后壁约束单元)33折翼(高低差减缓单元、后壁约束单元)34绳(后壁约束单元)36捆扎件(后壁约束单元)37绳止动件(后壁约束单元)38垫板(高低差减缓单元、后壁约束单元)39芯材(高低差减缓单元)40罩(高低差减缓单元)41壁厚部(高低差减缓单元)42斜坡(高低差减缓单元)Al底板的与后壁不重叠的区域L侧壁的折回线P折回线的上端位置SB购物筐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示了涉及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作为手推车的一种的婴儿车的整体结构。婴儿车I具有框架结构的车身2。车身2具有左右一对的前腿3、和左右一对的后腿4。车身2的一侧的前腿3和后腿4在它们的上端部被接合在扶手5上。在前腿3以及后腿4的下端部安装有车轮6。在车身2上还设置有手推架7。手推架7旋转自如地与前腿3、后腿4以及扶手5中的每一个部件相连结。手推架7的上端向车身2的斜后方突出,在此处设置有用于供使用者进行手推的把手部7a。在扶手5的前端部设置有保护架8。在车身2上安装有用于承载婴幼儿的座椅部(装载部)9。座椅部9具有,用由布及其他材料制成的罩来覆盖聚氨酯泡沫塑料等的内装材料而构成的结构。在座椅部9的上方设置有遮阳部10。另一方面,在座椅部9的下方设置有作为收纳容器的箱11。另外,车身2为可以折叠的结构,但是以下,以使用时的状态为前提来继续进行说明。图2表示从斜上方观察箱11时的状态的图,图3为沿婴儿车I的前后方向的、箱11的垂直剖视图。从这些图中可知,箱11具有,由前壁13、一对侧壁14以及后壁15来包围呈大致矩形形状的底板(底部)12的周围、且朝上方开口的筐状的结构。底板12具有如下结构,即,以利用了树脂制薄片等可挠性原材料而制成的薄片12b,来覆盖用于维持平板状形状的芯材12a。可挠性原材料只需是具有可弯折的柔软性的原材料即可,除树脂制薄膜以外,还包括网片等。以下也同样。前壁13省略了芯材,并被形成为利用树脂制薄膜等可挠性原材料而制成的薄片状。在前壁13的上缘部,设置有跨其全长的补强部13a。补强部13a既可以通过将框架等的芯材插入薄片内的方式而形成,也可以通过将作为前壁13的原材料的薄片折回并进行缝合的方式而形成。前壁13既也可以用一张可挠性原材料而与底板12的薄片12b —体地形成,也可以与底板12的前缘部相接合。作为接合方法,可以适当采用粘合、焊接、缝合等的各种方法。另外,前壁13只要采用如下的结构即可,该结构为,至少在其上缘部具有在从车身2上被吊挂的状态下能够维持箱11的开口形状这种程度的刚性。虽然为了确保其刚性而设置了补强部13a,但是也可以在前壁13的内部设置芯材,由此而使前壁13的整体具有保持形状所必要的刚性。此时,无需在前壁13的上缘部重叠设置补强部13a。侦彳壁14与墙壁13同样地省略了芯材,并被形成为利用树脂制薄片等可挠性原材料而制成的薄片状。各个侧壁14与底板12的薄片12b以及前壁13相接合。作为接合方法,可以适当采用粘合、焊接、缝合等的各种方法。在侧壁14的上缘部也设置有补强部14a。补强部14a的前端部与前壁13的补强部13a的左右方向的端部接合为一体。另一方面,补强部14a的后端部被设定在从侧面观察车身2时与后腿4大致重叠的位置P处。也就是说,补强部14a的后端部位于,与侧壁14的后端部相比稍向车身2的前方远离的位置处。补强部14a经由连结带16(参照图1)而与车身2的手推架7相连结。由此,箱11以吊挂在座椅部9的下方的方式被安装在车身2上。从图2可知,在箱11吊挂在车身2上的状态下,底板12位于,与连结后腿4下端部之间的连结杆17大致相同的高度、或高于连结杆17的位置处。在与补强部14a的后端部相比更靠后方的位置处,在侧壁14的上缘部既可以形成另外的补强部,也可以不形成。当设置另外的补强部时,此补强部的刚性以位置P作为边界,而被限制为能够相对于补强部14a而向箱11的内侧进行折叠的程度。由于补强部14a并不延长到后壁15,而在位置P处间断,因此,侧壁14可以将连结其上缘部中途的位置P与箱11后侧的角落(相当于后壁15的下缘部的两端)的假想的折回线L(参照图2)作为边界,而划分为第一壁部14b和第二壁部14c。第二壁部14c具有能够向箱11的内侧折叠的可挠性、或柔软性,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可挠性壁部。但是,对于第二壁部14c的至少上缘部,也可以在不破坏在第二壁部14c所要求的可挠性的范围内赋予轻度的刚性。折回线L的位置如图4所示,被设定为,能够将后壁15折叠(换言之,倒入)到与底板12重叠的状态。第一壁部14b只要采用如下结构即可,该结构为,至少在其上缘部具有在从车身2上吊挂的状态下可以与前壁13协同动作而维持箱11的开口形状这种程度的刚性。虽然为了确保其刚性而设置了补强部14a,但是也可以在第一壁部14b的内部设置芯材,由此而使第一壁部14b的整体具有保持形状所必要的刚性。此时,无需在第一壁部14b的上缘部重叠设置补强部14a。构成侧壁14的薄片既可以用一张可挠性原材料以跨整个侧壁14的方式而形成,也可以通过在折回线L处对两张可挠性原材料进行接合的方式而形成。后壁15具有如下结构,即,以利用了树脂制薄片等的可挠性原材料而制成的薄片15b,来覆盖用于维持平板状形状的芯材15a。后壁15的芯材15a为,与底板12的芯材12a不同的另外的部件。薄片15b既可以用一张可挠性原材料而与底板12的薄片12b —体地形成,也可以与底板12的后缘部相接合。后壁15的薄片15b,在其左右方向的两端部,与侧壁14的后端部一体化。后壁15的薄片15b可以用一张可挠性原材料而与侧壁14的至少第二壁部14c 一体地形成,也可以与侧壁14相接合。如以上所述,底板12的薄片12b和后壁15的薄片15b均由可挠性原材料构成,它们的芯材12a、15a相互分离,并且,以侧壁14的折回线L为边界,对后侧的区域的第二壁部14c赋予了可挠性。因此,如图2中箭头标记F所示,后壁15能够以其下缘部为折线15c而相对于底板12向箱11的内侧进行折叠。如图4以及图5所示,后壁15可以向箱11的内部折叠,直到与底板12重叠。底板12被划分为与后壁15不重叠的区域Al和重叠的区域A2 (参照图3)。在上述区域Al与A2之间,会产生与后壁15的厚度相对应的高低差。因此,在底板12的上表面上,在车身2的左右方向上以隔开适当的间隔的方式而安装有多条(在图中为三条)在车身2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带20。对应这些带20,而在后壁15的外表面(图2中的竖起的状态下的外表面)上也安装有相同数量的带21。带20相当于底侧带,带21相当于后壁侧带。在后壁15与底板12相重叠时,带21以与底板12的带20在前后方向上连成一条直线的方式被定位并被固定在后壁15上(参照图4)。带20、21均以布等为原材料,且具有一定的厚度。对于带20、21的固定方法,可以使用粘合、缝合以及其他的各种固定方法。底板12的带20被限定在与底板12的后壁15不重叠的区域Al上进行设置。各个带20的前端部20a沿前壁13而向上方被折回并被固定在前壁13上。在各个带20的后端部处向下方形成有折回部20b。此折回部20b被定位为,在后壁15被放倒时折回部20b与此后壁15的上端大致相接的位置处。另一方面,带21以绕过后壁15的上端部而使其一部分露出至后壁15的内表面侧的方式被安装在后壁15上。因此,从图5可知,当使后壁15与底板12重叠时,带21的上端部21a隐藏在后壁15的里侧,并且,后壁15与底板12之间的高低差的一部分由折回部20b填埋。根据以上说明的婴儿车1,如图2以及图3所示,通过竖起后壁15,从而使箱11成为由壁13 15包围其底板12的周围而形成的箱形形状,并能够在此箱11的内部收纳使用者的随身物品等。另一方面,通过将后壁15折叠到与底板12重叠,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小后壁15的高度。由此,从车身2的后方观察,在箱11上将产生比较大的开口部,通过此开口部,从而即使对于在本来状态(即,将后壁15竖起的状态)下取放困难的体积较大的物品也能够容易地取出和放入。例如,如图6所示,可以将购物中心等所使用的树脂制的购物筐SB装载在箱11内。此时,被折叠的后壁15实质上作为底板12的一部分的而发挥作用,从而不妨碍购物筐SB的收纳。带20的前端部20a沿前壁13而向上方被折回,且在放倒了后壁15时,底板12与后壁15之间的高低差的一部分由带20的折回部20b填埋,并且,后壁15的带21的上端部21a被卷入并隐藏在后壁15的下侧。因此,即使在装载购物筐SB的情况下,也不存在购物筐SB卡在带20、带21的端部、后壁15的上端部等的边缘部分上的情况,而能够顺利地取出和放入购物筐SB。尤其,由于带20的折回部20b与带21的上端部21a连续,因而通过沿着带20取出购物筐SB,从而能够减少购物筐SB卡在后壁15与底板12之间的高低差上的情况,从而顺利地取出购物筐SB。因此,带20,更具体地说其折回部20b,作为高低差减缓单元而发挥作用。通过在放倒了后壁15的状态下使带20的折回部20b与带21相互接触,从而能够使它们之间产生摩擦阻力。此时,可以防止后壁15从底板12翘起。也就是说,带20、21作为对后壁15在与底板12重叠的状态下进行约束的约束单元而发挥作用。由此,减少在取出物品时此物品卡在后壁15的上端部而翘起的情况,从而能够顺利地取出物品。通过适当地提高带20、21表面的摩擦系数,从而还能够实现在后壁15被折叠时防止物品的脱落的功倉泛。由于侧壁14的折回线L的上端位置P被设定在,从车身2的侧面观察时与后腿4大致一致的位置处,因此,在使后壁15向底板12侧倒入时,箱11的、与后腿4相比向后方突出的大致整个部分均后退到箱11内,由此可以得到较大的开口部。另一方面,在竖起了后壁15的状态下,箱11在与后腿4相比更靠后方处朝上方充分地开口,从而能够实现物品取放的便利。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上述的方式,可以进行适当的变形。以下,参照图7 图24而简单地说明其他的方式。另外,以下以用于对收纳容器(箱)的后壁进行折叠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与图1 图6中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对应的部分,使用相同的参照符号。此夕卜,无论对于何种方式,均参照箱的立体图、竖起后壁的状态下的剖视图以及放倒后壁的状态下的剖视图来说明其结构。在图7 图9的箱IIA中,在后壁15上追加了能够以其上端部为轴而弯折的折翼30。在竖起后壁15时,折翼30以后壁15的上端部为折痕而向外侧被重叠。在将后壁15放倒在底板12上时,通过如图9中箭头标记R所示,将折翼30在底板12上展开,从而以后壁15和折翼30来大致全面地覆盖底板12的上表面,由此,能够将放倒了后壁15时的箱IlA的底面构成为大致平坦的面。在此箱IlA中,折翼30作为高低差减缓单元而发挥作用。不需要上述的带20、21。在图10 图12的箱IlB中,在后壁15的内表面侧的上端部和底板12上设置有对它们进行互相连结的预定组数(图中为两组)的连结件31A、31B。对于连结件31A、31B,可以适当使用例如尼龙搭扣、按扣等的公知的连结件。根据这种方式,如图12所示,在放倒了后壁15时使连结件31A、31B相互连结,从而能够防止后壁15从底板12翘起。因此,在从箱IlB中取出购物筐SB等的物品时,能够减少后壁15的上端部卡住物品而翘起的现象,从而顺利地取出物品。在此箱IlB中,连结件31A、31B作为后壁约束单元而发挥作用。在箱IlB中,也可以并用上述的带20、21。在图13 图15的箱IlC中,在后壁15的上端部设置有增加了厚度的凸缘部32,对应于此,在底板12上设置有折翼33。折翼33以能够以其前缘部33a为轴而弯折的状态被固定在底板12上。根据这种方式,如图15所示,在放倒了后壁15时,将其上端部的凸缘部32插入折翼33的下侧,由此可以防止后壁15从底板12翘起。由于插入有凸缘部32的折翼33以朝向其前缘部33a而描绘出下坡的方式而倾斜,因此消除了后壁15与底板12之间的不连续的高低差,从而能够抑制购物筐SB等的物品卡住的现象。在这种箱IlC中,折翼33作为高低差减缓单元以及后壁约束单元而发挥作用。不需要上述的带20、21。在图16 图18的箱IlD中,在后壁15的上端部的适当位置处(在图示示例中为左右的端部)固定有绳34。这些绳34穿过底板12上所形成的通孔35,而被拉绕到底板12的背面侧,再穿过底板12的后端的捆扎件36而被拉出至后壁15的后方。在从捆扎件36拉出的部分上安装有绳止动件37。根据这种方式,如图17所示从后壁15被竖起的状态起,通过解除绳止动件37对绳34的锁止,并向箭头标记T的方向拉出绳34,从而能够使后壁15向底板12侧倒入。而且,如果在后壁15与底板12重叠的状态下用绳止动件37来阻止绳34的松弛,则绳止动件37将撞上捆扎件36从而阻止后壁的翘起。因此,与图10 图12的箱IlB同样,能够顺利地取出物品。在此箱IlD中,绳34、捆扎件36以及绳止动件37作为后壁约束单元而发挥作用。在箱IlD中,也可以并用带20、21。在图19 图21的箱IlE中,设置了覆盖底板12的大致整个表面的垫板38。垫板38为与底板12不同的另外的部件,其能够相对于底板12而适当地装卸。在此方式中,如图20所示,在后壁15被竖起时,可以将垫板38放置在底板12上进行保管。如图21所示,当后壁15被放倒时,预先从底板12上取下垫板38,并在放倒后壁15之后,在后壁15上盖上垫板38。由此,全部遮盖了放倒后壁15时后壁15与底板12之间的高低差,并且,将后壁15约束为与底板12重叠的状态,从而能够将箱IlE的底面构成为大致平坦的面。因此,可以顺利地进行购物筐SB等的物品的取放。在此箱IlE中,垫板38作为高低差减缓单元以及后壁约束单元而发挥作用。不需要上述的带20、21。在此示例中,由于垫板38被用为箱IlE的底面,因此,底板12只需作为垫板38的支承单元而发挥作用即可。因此,可以在底板12上设置适当的减重孔来实现轻量化,或者例如采用骨架结构的底结构来替代底板12,从而以此底结构和垫板38来构成底部。在图22 图24的箱IlF中,在底板12上配置有圆棒状的芯材39,在该此芯材39上覆盖有罩40,此罩40与底板12相接合。芯材39跨底板12左右方向的大致全长而延伸。芯材39的直径被设定为,对该芯材39进行覆盖的罩40的最高的部分与放倒了后壁15时的后壁15的外表面为大致相同的高度。此外,芯材39的安装位置被设定为,使对芯材39进行覆盖的罩40与被放倒在底板12上的后壁15的上缘部大致无间隙地相连。根据此箱11F,通过芯材39以及罩40而消除了后壁15与底板12之间的不连续的高低差,从而能够抑制购物筐SB等的物品卡住的现象。在此箱IlF中,芯材39以及罩40作为高低差减缓单元而发挥作用。不需要上述的带20、21。芯材39的截面也可以是半圆形。在能够将芯材39直接接合在底板12上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罩40。芯材39也可以安装在底板12的薄片12b与芯材12a之间。在图25 图27的箱IlG中,底板12中与后壁15不重叠的全部区域Al被构成为厚度大于与后壁15重叠的区域A2的壁厚部41。壁厚部41的厚度被调整为,与底板12的区域A2相比,以与后壁15的厚度大致相等的程度而突出。根据这种方式,当如图27所示放倒了后壁15时,壁厚部41与后壁15大致平坦地相连。因此,消除了后壁15与底板12之间的不连续的高低差,从而能够抑制购物筐SB等的物品卡住的现象。在此箱IlG中,壁厚部41作为高低差减缓单元而发挥作用。不需要上述的带20、21。壁厚部41也可以例如与带20同样,对于底板12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而言,被限定在一部分的范围内而进行设定。在图28 图30的箱IlH中,在后壁15的上缘部设置有斜坡42。如图30所示,斜坡42被形成为,在放倒了后壁15的状态下,朝向后壁15的上缘而描绘出下坡。例如,可以使芯材15a成形为产生这样的斜坡42。根据此示例,在放倒了后壁15时,底板12与后壁15之间的高度通过斜坡42而平滑地变化,从而不会产生不连续的高低差,或者即使产生也只是微小的高低差而已。因此,可以抑制在取出购物筐SB等的物品时的刮卡。在此箱IlH中,斜斜坡42作为高低差减缓单元而发挥作用。不需要上述的带20、21。在图1 图6所示的箱11中,通过使侧壁14与后壁15的薄片15b连续,并将侧壁14的第二壁部14c构成为可挠性壁部,从而在对后壁15进行折叠时,能够将侧壁14的第二壁部14c沿折回线L而向内侧折回。因此,在竖起了后壁15的状态下,后壁15与侧壁14连续而围绕底板12的周围,由此,可以确保作为壁面的一体性、连续性。这种侧壁14的结构,也可以适用在上述的箱IlA IlH中。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具有这种结构的侧壁的方式。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使侧壁14与后壁15可以分离,且仅使后壁15单独地向底板12侧折回。此时,在竖起了后壁15时,也可以使用尼龙搭扣、按扣以及其他的连结方式而使后壁15与侧壁14相互连结。虽然在以上的方式中,使后壁15能够以跨其整个高度方向的方式向底板12侧折叠,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通过使后壁15中的沿高度方向从上缘部到中途的区域能够折叠,从而使后壁15的高度减小到不会妨碍购物筐SB等的目标物品的取放的高度。此时,由于后壁15从下缘部起的一部分区域以竖起的状态而残存,因此可以将此残存部分用作防止购物筐SB等的物品向后脱落。并且,后壁15也可以被构成为,该后壁15的从上缘部起沿高度方向的一部分区域向后壁15的外表面侧折叠。对于车身2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而言,也只需在箱11内所应当取出和放入的目标物品的宽度以上的范围内使后壁15折叠即可,而并非必须使后壁15的整个宽度方向都能够折置。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在婴儿车中应用,而只要是使用者能够从车身的后侧进行手推,且在车身的装载部的下方配置有收纳容器,则可以在购物车、搬送台车以及其他适宜的手推车中应用。此外,对于婴儿车等的类型而言,也可以应对各种各样的类型。例如,也可以应对可将把手的方向前后调换的类型的婴儿车。在本实用新型中,收纳容器只要具有由前壁、一对侧壁以及后壁来包围底部的周围、且朝向上方开口的形状即可。也可以使其朝向上方的开口部上能够进一步安装可装卸的、或者可收纳的盖部件。
权利要求1.一种手推车,其在车身的装载部的下方具备收纳容器,所述收纳容器为,由前壁、一对侧壁以及后壁来包围底部的周围、且朝向上方开口的容器,所述手推车的特征在于,所述后壁中从上缘部起沿高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区域被设定为,能够以使该后壁的高度减小的方式而折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壁被设定为能够以如下方式进行折叠,即,以作为其与所述底部之间的边界的下缘部为折线,而与底部重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部上设置有高低差减缓单元,所述高低差减缓单元用于,对在将所述后壁折叠到与所述底部重叠时该后壁的上缘部与所述底部之间所产生的高低差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填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部中的与所述后壁不重叠的区域上安装有底侧带,在该底侧带的后端部处向下方形成有折回部,该折回部以与被折叠的后壁的上缘部相连的方式被固定在所述底部上,以作为所述高低差减缓单元而发挥作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侧带的前端部以沿着所述前壁而被折回的状态被固定在该前壁上。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后壁的外表面侧安装有后壁侧带,该后壁侧带的端部绕过所述后壁的上缘部而被延伸到该后壁的内表面侧,且所述后壁侧带被配置为,在折叠了所述后壁时,所述后壁侧带的所述端部与所述底侧带的所述折回部相连。
7.如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 具备后壁约束单元,所述后壁约束单元以将所述后壁折叠到与所述底部重叠的状态,而对所述后壁进行约束。
8.如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侧壁中的每一个侧壁上设置有可挠性壁部,所述可挠性壁部与所述后壁连续,并且在所述后壁折叠时,所述可挠性壁部能够以沿预定的折回线而向所述收纳容器的内侧折回的方式进行变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车身上设置有后腿,所述收纳容器以所述后壁超出所述后腿而向后方突出的方式被安装在所述车身上,从侧面观察所述车身时,所述可挠性壁部的所述折回线的上端位置与该后腿大概一致。
10.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推车为婴儿车,所述装载部为安装在所述车身上的座椅部,所述收纳容器被设置为吊挂在所述座椅部的下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婴儿车等的具备收纳容器的手推车,所述手推车在确保于装载部的下方的收纳容器内收纳物品的、根本的功能的同时,还能够将如购物筐这种体积比较大的物品装载在装载部的下方。婴儿车(1)等的具备收纳容器的手推车在车身(2)的座椅部(9)的下方具备由前壁(13)、一对侧壁(14)以及后壁(15)包围底板(12)的周围、且朝向上方开口的收纳容器(11),在该手推车中,通过将后壁(15)设置为可以折叠成与底板(12)重叠,从而减小后壁(15)的高度,以能够装载购物筐等的物品。
文档编号B62B3/02GK202911768SQ201220144059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8日
发明者寺内健, 谷崎雅志 申请人:康贝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