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5301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折叠推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推车,其折叠后成片状结构,体积小巧,尤其适合放置于汽车后备箱内或者家居收藏,用以购物或者临时性运送货物。

背景技术:
:市场上常见的推车多为固定刚性结构,诸如超市购物车,由于体积大,不便于收藏,更无法装入汽车后备箱中,给使用者带来不便。为此也有业者开发出各式各样的折叠购物车,如专利号CN99229075.9,名为折叠推车,其结构包括两底部带有滚轮且十字交叉的支架、关联两支架的上、下两托物架组成,托物架由两U形件端部铰接而成,在托物架上配设有刚性存物筐。该推车主体可以折叠,但存物筐不能折叠,且为分体结构,给存放带来不便,且其所能容纳货物的空间小等不足。而专利号CN201685842U,名为一种折叠推车,具有更大的载物空间,其包括折叠车架和柔性面料,折叠车架包括有底框、扶手U框、连杆、前滚轮和后滚轮,在折叠车架两侧的扶手U框前部各固定有一连接件,连接件与底框后部间连接有一连杆,后滚轮定位在底框后侧;支撑U杆两上端部分别铰接在扶手U框两侧中部、中部各自铰接有滑套,该滑套对应套设在同侧的连杆上,带有前滚轮的支撑U杆底部横杆能支撑着底框前部,底框后部安装有后滚轮;柔性面料加工成筒袋,该筒袋的上、下沿局部分别定位在扶手U框和底框上。本结构中,支撑U杆能绕与扶手U框铰接点往后摆动收折,使得扶手U框、连杆和底框能重叠形成一扁平状结构,可放置于汽车后备箱中,提供人们出行时运送货物之需。但该结构中扶手框着力点前置,而且筒袋后部需通过系带悬挂在扶手框上,造型也不符合审美习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扶手U框后置,筒袋上沿由上沿U框和前沿U框支撑,扶手U框和底框能折叠成扁平结构的折叠推车。本发明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折叠推车,包括折叠车架和柔性面料,折叠车架包括有底框、上沿U框、前沿U框、扶手U框、支撑U框、前滚轮和后滚轮;后滚轮安装在底框后部,前滚轮安装在支撑U框的横梁上,所述支撑U框的横梁能支撑着底框的前部;所述柔性面料加工成筒袋结构,筒袋的下沿定位在底框上;其特征是扶手U框两端分别铰接在底框后部两侧、中部与上沿U框后部两侧铰接;前沿U框和支撑U框两侧中部相互交叉交铰接在一起,前沿U框两端分别铰接在底框中部两侧,支撑U框两端分别铰接在上沿U框前部两端上;所述的铰接均为活动铰接,折叠车架借助各活动铰接点实现打开和收折;所述筒袋的上沿分别定位在上沿U框和前沿U框的横杆上。推车车架中,扶手U框与底框后部的铰接点为打开和收折的中心点,而上沿U框、支撑U框和前沿U框可绕各自的铰接点跟随转动,直至打开到位或收折成扁平状。所述上沿U框中部两侧与底框中部两侧间分别铰接有一连杆,该连杆与底框、上沿U框和扶手U框的局部构成四连杆机构。使得打开和收折过程更加流畅,也能提高折叠车架的刚性强度。所述前沿U框和支撑U框两侧中部交叉交铰接点上方之间分别设有一关联片组,该关联片组由两连接片一端相互铰接而成,两连接片的另一端铰接在前沿U框和支撑U框上;在一连接片的上部设有提手,该提手在两连接片打开后能抵触在另一连接片的上方,形成过盈打开的限位。该关联片组在折叠车架打开到位时,实现定位前沿U框和支撑U框的角度作用,避免推车高速行进时碰到障碍,支撑U框瞬间出现后退的可能。所述支撑U框的一端部上固定有一夹扣,该夹扣在折叠车架收折到位时,可扣住扶手U框,形成折叠车架折叠状态锁住结构。所述底框为闭合的类矩形框,包括一U形框和一短杆,该U形框两端分别通过塑料件与短杆两端固定在一起;在底框内铺设有网格层,用以支撑承载货物。所述后滚轮安装在所述的塑料件上,该后滚轮能相对该塑料件做360℃旋转。既可提高推车转向的便利,又能在推车折叠后提供着地支撑,保护折叠后的推车能稳定站立。所述扶手U框采用两段式结构,包括支撑杆段和U框段,U框段两端通过一连接套活动铰接在支撑杆段上端部,该连接套可保持U框段直立在支撑杆段上和与水平面平行两种状态的定位。两段式结构既可用来调节扶手U框的高度,适应不同人群使用,而且U框段直立状态适合推行,水平折出后更适合牵拉行走。本发明具有设计合理、结构轻巧、打开和折叠操作简便、支撑空间大的特点,其折叠成扁平状,节省收藏空间,也可放置于汽车后备箱中,提供购物和临时性搬运货物之需;本结构中,扶手U框两端直接铰接在底框上,推动力可直接传递给底框,力学分布科学,造型更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再者,以该扶手U框和底框的铰接点为打开和收折的中心,使得操作更为流畅。附图说明:下面结合具体图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图1折叠推车立体示意图图2折叠推车折叠车架立体图图3折叠推车折叠车架侧视图图4折叠推车折叠车架折叠过程立体图图5折叠推车折叠车架折叠过程侧视图图6折叠推车折叠车架折叠状态侧视图图7推车折叠车架立体图其中1—底框11—U形框12—短杆13—塑料件14—网格层15—铰接座2—上沿U框3—前沿U框31—横杆4—扶手U框41—支撑杆段42—U框段43—连接套5—支撑U框51—横梁52—夹扣6—前滚轮7—后滚轮8—连杆9—关联片组91—连接片92—提手100—筒袋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折叠推车,包括有折叠车架和柔性面料,柔性面料加工成筒袋100结构,筒袋100的上、下沿分别系固在折叠车架上;折叠车架收折时,筒袋100的柔性面料自然跟随收起,不妨碍收折和打开的操作。参照图2、图3、图4、图5和图6,种折叠推车,其折叠车架包括有底框1、上沿U框2、前沿U框3、扶手U框4、支撑U框5、前滚轮6和后滚轮7;底框1为闭合的类矩形框,包括一U形框11和一短杆12,该U形框11两端分别通过塑料件13与短杆12两端固定在一起;在底框1内铺设有网格层14,该网格层14可对筒袋100底部形成支撑,以承受货物重量。所述后滚轮7安装在底框1后部,具体地说后滚轮7安装在所述的塑料件13上,该后滚轮7能相对该塑料件13做360℃旋转,以便推车可灵活转弯,且在折叠状态时,可旋转90度,以支撑直立的折叠后推车,如图6所示。所述扶手U框4两端分别铰接在底框1后部两侧、中部与上沿U框2后部两侧铰接;前沿U框3和支撑U框5两侧中部相互交叉交铰接在一起,前沿U框3两端分别铰接在底框1中部两侧,支撑U框5两端分别铰接在上沿U框2前部两端上,支撑U框5的横梁51能支撑着底框1的前部,对底框1进行支撑;所述前滚轮6安装在支撑U框5的横梁51上,与后滚轮7一同对底框1起支撑作用;上述各零件的铰接均为活动铰接,折叠车架借助各活动铰接点实现打开和收折;如图1,所述筒袋100的上沿分别定位在上沿U框2和前沿U框3的横杆31上,筒袋100的下沿定位在底框1上,具体地说采用缝制在筒袋底部边沿的系带或活套,系固或套设在底框1的U形框11和短杆12上;而筒袋100上沿采用活套在上沿U框2和前沿U框的横杆31上,形成前后两段式支撑,尤其是上沿U框2,其前后部分别得到支撑U框5和扶手U框4的支撑,具有良好的刚性结构,对筒袋100上沿形成刚性支撑,不但使筒袋100袋口绷紧,而且在上沿U框2上也可载重。为了使打开和收折操作更为流畅,上沿U框2中部两侧与底框1中部两侧间分别铰接有一连杆8,该连杆8与底框1、上沿U框2和扶手U框4的局部构成四连杆机构,操作时,以该四连杆机构为驱动核心,使得各零件能绕各自铰接点,顺畅转动,实现打开和收折操作。再如图3、图4和图5,前沿U框3和支撑U框5两侧中部交叉交铰接点上方之间分别设有一关联片组9,该关联片组9由两连接片一端相互铰接而成,两连接片的另一端铰接在前沿U框3和支撑U框5上;在一连接片91的上部设有提手92,该提手92在两连接片91打开后能抵触在另一连接片91的上方,形成过盈打开的限位;如图3状态,关联片组9处于向下过盈配合,使得前沿U框3和支撑U框5间的交叉角度被锁住,既可避免前滚轮6碰到障碍物时,支撑U框5不至于往后退缩,而使折叠车架产生收折现象,也可对前沿U框3起到刚性加强作用,前沿U框3的横杆31也能承重。推车车架折叠操作时,只需双手往上提拉两侧的提手92,折叠车架即可出现如图4、图5状态的收折过程,直至如图6的完成收折状态。为了达到收折后的定位或者称之锁住折叠状态,在支撑U框5的一端部上固定有一夹扣52,该夹扣52在折叠车架收折到位时,可扣住扶手U框4,形成折叠车架折叠锁住结构。参照图7,上述实例中的扶手U框4也可以采用两段式结构,也即支撑杆段41和U框段42,U框段42两端通过一连接套43活动铰接在支撑杆段41上端部,该连接套43可保持U框段42直立在支撑杆段41上和与水平面平行两种状态的定位,既可用来调节扶手U框4的高度,适应不同人群使用,而且U框段42直立状态适合推行,水平折出后更适合牵拉行走。图中虚线部分为U框42直立状态,实线U框42为水平状态。上述实例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其中扶手U框4两端部分别铰接在底框1的塑料件13上,所述连杆8和前沿U框3与底框1两侧中部的铰接,是铰接在同一铰接点上,借助底框1中部的铰接座15,来实现同时铰接连杆8和前沿U框3两端部,装配更为简单。为此,扶手U框4与底框1和上沿U框2的铰接点,可根据设计需要前移,连杆8两端的铰接点也可依次前移,使得连杆8上端铰接在支撑U框5与上沿U框2的同一铰接点上,同样可达到简化装配任务,该变形依然属于本专利保护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