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三轮摩托车扭杆式前悬挂的摇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轮摩托车悬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三轮摩托车扭杆式前悬挂的
摇臂装置。
背景技术:
三轮摩托车前轮的悬挂安装通常是在前叉设置带有减振弹簧的左、右前减振器,前轮位于左、右前减振器之间,通过轴连接在前减振器的下端,由此使前减振器成为前轮和车体之间的弹性连接件。前减振器和前叉一道支承车体的重量,吸收道路对车辆的冲击,衰减振动,缓冲车辆有关部件的受力,使车辆的使用寿命能够延长,并实现骑乘的舒适性和操纵的稳定性。目前的前减振器常用的大致有三类:一是无阻尼器的前减振器,其结构是将压缩弹簧套在减振器柱上,然后一并装在前叉的减振器筒内,通过压缩弹簧在外力冲击作用下的伸缩,来吸收冲击和振动。二是内弹簧式前减振器,其结构是将压缩弹簧装在内减振筒中,在外减振筒中设置活塞杆,内减振筒插入外减振筒中,活塞杆上的活塞环抵住压缩弹簧,内减振筒与外减振筒之间设有单向阀,活塞杆上设有使阻尼油通过的小孔,但前轮受冲击而使外减振筒上行时,减振器中的阻尼油经过单向阀和活塞杆上的小孔向上流动,在阻尼力不大时,外减振筒继续上行,使压缩弹簧压缩,当外减振筒内的空间越来越小时,阻尼增大,可防止外减振筒与内减振筒相撞击;当外减振筒因压缩弹簧的回复力而下行时,阻尼油因单向阀关闭而只能从活塞杆上的小孔流过,形成较大阻尼,能衰减压缩弹簧的振动。三是外弹簧式前减振器,外弹簧式减振器与内弹簧式前减振器本质上无多大区别,只是压缩弹簧设置在减振器外面。采用上述三类减振器安装在前叉上构成承载车体的支撑件和前轮转向控制件,因此对作为减振的压缩弹簧的要求较高,如果压缩弹簧比较软,其减振效果较好,驾驶感觉较为舒适,但抗冲击能力较差;如果压缩弹簧比较硬,其抗冲击能力增强,但减振效果不够好,驾驶的舒适性又较差。并且这些减振器都属于直筒式减振器,安装在前叉上其防撞能力和承载力相对较差,不能满足通常以载货为主的三轮摩托车的需要。另外,公开号为CN201647036U的《一种`可调节外减震弹簧预压力的三轮摩托车前减震总成》公开了一种摩托车的前减震结构的技术方案,方向柱与上、下连接板配合连接,两根左右对称的前叉上部为圆柱,下部为向前弯曲的圆管,上部圆柱与下部圆管紧配合,两根前叉上部的圆柱与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配合连接,在前叉上部圆柱与下部圆管的配合部位设有加强环,两根前叉的下端分别与两根摇臂的一端连接。两副可调节外减震弹簧预压力的减震器的上端,分别与设在前叉下部圆管弯曲处的呈三角形的上支承座连接,下端与下支承座连接,下支承座与前轮装配套固定连接,前轮装配套与摇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两副可调节外减震弹簧预压力的减震器的下端部分别设有一调节环,调节环的上端与外减震弹簧的下端紧贴,调节环下端的阶梯状锯齿与减震器下端部的限位块对应卡合。这种三轮摩托车前减震总成的减震器仍然是直筒式减振器,其采用的弹簧仍然是压缩弹簧,而这种结构的前减震总成,承载车体的支撑件仍然是外减震弹簧,因此与前三类减振器相同,同样存在对压缩弹簧的要求较高问题。并且当采用直筒式减振器时,车身重量依靠压缩弹簧支撑,这种压缩弹簧都相对较硬,压缩弹簧在外力冲击下的频繁振动明显,故减振效果也就相对较差。而这种直筒式减振器的结构也相对复杂,对压缩弹簧的要求较高,减振器的制作成本也相对较高,同时还存在承载力相对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三轮摩托车扭杆式前悬挂的摇臂装置。它通过在前轮左右侧对称设置两个摇臂,两摇臂前端支撑于前轮轴,两摇臂的后端与设置在三轮摩托车前叉的两个向下延伸且向后弯曲的后支撑管之间的扭杆弹簧减振器的扭杆弹簧自由端周向固定,并通过扭杆弹簧自由端与两个后支撑管下端的安装支座铰接,能够在车轮后方设置扭杆弹簧减振器,使前悬挂既能够承受重载,又能提高减振效果,并使摇臂的装配方便,便于维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前轮轴,两个摇臂对称设置在前轮左右侧,两摇臂的前端支撑于前轮轴的两端,摇臂的长度大于前轮半径,两摇臂的后端分别与三轮摩托车前叉对称设置的两个向下延伸且向后弯曲的后支撑管下端铰接,所述两个后支撑管下端各焊接有安装支座,安装支座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两壁对称设置通孔,一扭杆弹簧减振器设置于两个后支撑管下端的安装支座之间,两摇臂后端分别位于两个后支撑管的安装支座的开口槽中与扭杆弹簧减振器上扭杆弹簧的自由端周向固定,且通过扭杆弹簧的自由端与安装支座上的通孔铰接。所述摇臂的前端设有 向左右延伸的端头套,一轴孔贯穿该端头套左右,用于安装前轮轴,摇臂的后端设置一个贯穿左右的花键孔,用于周向固定扭杆弹簧减振器的扭杆弹簧。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在前轮左右侧对称设置两个摇臂,两摇臂的前端支撑于前轮轴的两端,摇臂的长度大于前轮半径,两摇臂的后端分别与三轮摩托车前叉对称设置的两个向下延伸且向后弯曲的后支撑管下端铰接,这样能够合理的利用两摇臂之间安装车轮的宽度空间将扭杆弹簧减振器设置在前轮后方,通过扭杆弹簧减振器实现前悬挂的减振,使前悬挂既能够承受重载,又能提高减振效果,行车驾驶更具舒适性。同时,由于采用两摇臂的后端与设置在三轮摩托车前叉的两个向下延伸且向后弯曲的后支撑管之间的扭杆弹簧减振器的扭杆弹簧自由端周向固定,并通过扭杆弹簧自由端与两个后支撑管下端的安装支座铰接,使摇臂装置的结构简单,摇臂的装配方便,便于维修。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B向视图;图3为图1的A-A向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摇臂装置的工作状态图。附图中,I为前叉,2为后支撑管,3为安装支座,3a为开口槽,4为扭杆弹簧,4a为左弹性扭杆,4b为右弹性扭杆,4c为花键段,4e为方头,5为摇臂,5a为端头套,6为前轮轴,7为前轮,8为限位座,9为橡胶头,10为螺母,12为扭杆弹簧减振器,13为扭杆中央固定装置,14a为左套管,14b为右套管,16为定位螺栓,17为前阻尼器,19为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一种三轮摩托车扭杆式前悬挂的摇臂装置,包括前轮轴6,两个摇臂5对称设置在前轮7左右侧,两摇臂5的前端支撑于前轮轴6的两端。前轮轴6可以与摇臂上设置的轴孔间隙配合,也可以与摇臂上设置的轴孔过度配合,并用螺母10轴定位固定,使摇臂5与前轮轴6的装配方便、容易。为增强摇臂5与前轮轴6配合连接的强度和保证装配的同轴度,本实施例在摇臂5的前端设有向左右延伸的端头套5a,一轴孔贯穿该端头套5a左右,用于安装前轮轴6。所述摇臂5的长度大于前轮7半径。两摇臂5的后端分别与三轮摩托车前叉I对称设置的两个向下延伸且向后弯曲的后支撑管2下端铰接。为防止铰接窜动保证强度,所述两个后支撑管2下端各焊接有安装支座3,安装支座3设有开口槽3a,所述开口槽3a的两壁对称设置通孔,一扭杆弹簧减振器12设置于两个后支撑管2下端的安装支座3之间,两摇臂5后端分别位于两个后支撑管2的安装支座3的开口槽3a中与扭杆弹簧减振器12上扭杆弹簧4的自由端周向固定,且通过扭杆弹簧4的自由端与安装支座3上的通孔铰接。本实施例的摇臂5与扭杆弹簧4的周向固定采用花键连接,摇臂5的后端设置一个贯穿左右的花键孔,用于周向固定扭杆弹簧减振器12的扭杆弹簧4。为装配方便,所述摇臂5后端的花键孔设置开口 19,花键孔开口 19处设有与花键孔相割的螺栓孔,扭杆弹簧4端部设置花键段4c,该花键段4c上设有定位环槽,扭杆弹簧4端部的花键段4c插入摇臂5开口花键孔,用定位螺栓16紧固在螺栓孔中卡住定位环槽并使摇臂抱紧扭杆弹簧形成周向固定和轴向定位(如图4所示)。当然摇臂5与扭杆弹簧4的周向固定也可采用方孔与方头配合的周向固定连接,或者采用紧键连接固定。本实施例的所述扭杆弹簧减振器12包括横支撑套管、扭杆弹簧4和扭杆中央固定装置13,所述横支撑套包括左套管14a、右套管14b两部分,扭杆弹簧4采用左弹性扭杆4a和右弹性扭杆4b两根扭杆,扭杆中央固定装置13位于左、右套管14a、14b之间,左、右套管14a、14b —端与位于中间的扭杆中央固定装置13焊接固定,所述扭杆中央固定装置13设有轴向贯穿的方孔,所述左、右弹性扭杆4a、4b的一端设为方头4e,两根弹性扭杆的方头相向插入扭杆中央固定装置13的方孔中,分别与扭杆中央固定装置13周向固定连接,以增强周向固定强度,即使在强大的扭矩作用下也不会损坏。左、右套管14a、14b分别与左、右弹性扭杆4a、4b形成空套,所述左、右套管14a、14b的另一端设有法兰盘14c,通过多个螺栓与后支撑管2的安装支座3连接固定,使横支撑套管横向支撑在两个后支撑管2之间,固定两后支撑管2的间隔距离,并使扭杆中央固定装置13不能转动。所述左、右弹性扭杆4a、4b的另一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与后支撑管2上安装支座3上的通孔空套配合。弹性扭杆的自由端上设有花键段4c,通过花键段4c与位于安装支座3开口槽3a中的摇臂后端花键配合,花键段4c上设有定位环槽,并通过定位螺栓16卡在定位环槽中形成轴定位,防止弹性扭杆窜动。本实用新型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除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外,还可以在所述左、右后支撑管2的弯曲部与前轮轴6之间分别铰接左、右前阻尼器17,设置前阻尼器17作用主要在于通过前阻尼器17减缓 摇臂5的摇动速度,进一步消耗冲击能量,同时还能作为副支撑限制前轮7的摆动。参见图4,,采用本实用新型三轮摩托车扭杆式前悬挂的摇臂装置的三轮摩托车行驶时,前轮7在冲击振动下产生上下跳动带动摇臂5上下摇动,摇臂5将振动冲击力转换为扭矩传递给扭杆弹簧减振器的扭杆弹簧4,通过扭杆弹簧减振器的扭杆弹簧4的扭动实现减振。由于前阻尼器17的设置,前轮7的振动冲击力通过摇臂5传递给前阻尼器17,迫使前阻尼器17压缩,在阻尼器的压缩行程过程中,振动冲击能量逐渐衰减,而摇臂的上行运动减弱,能够降低前轮7的冲击振动频率,消耗摇臂上行的冲击能量,同时还能使前阻尼器17作为前叉的副支撑限制前轮7的摆动。当扭杆式前悬挂装置在承受重载时,摇臂5的上行与限位座8的缓冲橡胶头9接触,使缓冲橡胶头9受压变形实现缓冲,同时前阻尼器17压缩,使振动冲击能量逐渐衰减,能够有效限制摇臂向扭杆弹簧减振器传递过大扭矩,保证摇臂传递的扭矩在扭杆弹簧减振器的扭杆弹簧的弹性变形区内,防止扭杆弹簧在外力作用下进入塑性变形区 致使弹性失效。
权利要求1.一种三轮摩托车扭杆式前悬挂的摇臂装置,包括前轮轴,其特征在于:两个摇臂对称设置在前轮左右侧,两摇臂的前端支撑于前轮轴的两端,摇臂的长度大于前轮半径,两摇臂的后端分别与三轮摩托车前叉对称设置的两个向下延伸且向后弯曲的后支撑管下端铰接,所述两个后支撑管下端各焊接有安装支座,安装支座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两壁对称设置通孔,一扭杆弹簧减振器设置于两个后支撑管下端的安装支座之间,两摇臂后端分别位于两个后支撑管的安装支座的开口槽中与扭杆弹簧减振器上扭杆弹簧的自由端周向固定,且通过扭杆弹簧的自由端与安装支座上的通孔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摩托车扭杆式前悬挂的摇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的前端设有向左右延伸的端头套,一轴孔贯穿该端头套左右,用于安装前轮轴,摇臂的后端设置一个贯穿左右 的花键孔,用于周向固定扭杆弹簧减振器的扭杆弹簧。
专利摘要一种三轮摩托车扭杆式前悬挂的摇臂装置,包括前轮轴,两个摇臂对称设置在前轮左右侧,两摇臂的前端支撑于前轮轴的两端,摇臂的长度大于前轮半径,两摇臂的后端分别与三轮摩托车前叉对称设置的两个向下延伸且向后弯曲的后支撑管下端铰接,所述两个后支撑管下端各焊接有安装支座,安装支座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两壁对称设置通孔,一扭杆弹簧减振器设置于两个后支撑管下端的安装支座之间,两摇臂后端分别位于两个后支撑管的安装支座的开口槽中与扭杆弹簧减振器上扭杆弹簧的自由端周向固定,且通过扭杆弹簧的自由端与安装支座上的通孔铰接。它使前悬挂既能够承受重载,又能提高减振效果,并使摇臂的装配方便,便于维修。
文档编号B62K25/12GK203142935SQ20132015192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9日
发明者代茂军, 冯孝奎, 段理君 申请人:重庆宗申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