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姿折叠滑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3861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俯姿折叠滑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力驱动车,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俯姿折叠滑车,包括轮子、车架、滑车主体和增设的助蹬护鞋器,所述车架包括手柄、止动装置、支撑杆I、支撑杆II、与手柄连接的支撑杆IV、支撑杆VIII,所述滑车主体包括支撑组件和摆杆组件,滑车主体通过定位夹活动连接在支撑杆II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代步方式与娱乐、健身方式,适用人群广泛,使用安全舒适方便,折叠体积小、启动快、适于远行,适合在路面、冰面、雪面和水面使用,构造简单的滑行代步工具。
【专利说明】俯姿折叠滑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力驱动车,具体涉及一种俯姿折叠滑车。
【背景技术】
[0002]本实用新型作出以前,滑板和旱冰鞋简单轻便、价格便宜,但是速度较慢,对地面状况要求高,并且不适合远行;对于人力驱动的自行车来说,不足之处是在雪地和冰面的使用艰难,适于实用的体积的自行车,其缩小的幅度较小,并且,随着体积的减小,使行进速度与骑行舒适度会明显下降。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行进、运动方式与使用姿态,折叠体积小,启动快,适于远行,适合在路面、冰面、雪面和水面使用的滑行代步工具,使用安全方便,构造简单的俯姿折叠滑车。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俯姿折叠滑车,包括轮子、车架、滑车主体和增设的助蹬护鞋器,所述车架包括手柄、止动装置、支撑杆1、支撑杆I1、与手柄连接的支撑杆IV、支撑杆VIII,其中,支撑杆IV的一端与轮子连接,支撑杆IV的另一端与支撑杆VIII连接,支撑杆IV的中部通过轴套与支撑杆II的一端连接,支撑杆II的另一端与支撑杆I连接,支撑杆I的另一端与轮子连接,所述滑车主体包括支撑组件和摆杆组件,滑车主体通过定位火活动连接在支撑杆II上。
[0006]其中,所述支撑组件由支撑杆V、支撑杆V1、支撑杆VI1、髋托带组成,其中,支撑杆V的上端与摆杆组件连接,下端通过螺栓与定位火连接,定位火与支撑杆VII活动连接,后底座连接在支撑杆V的上部,其中,支撑杆VI包括两根支杆、L形托架、U形件、轴、扭转弹簧,其中,U形件的一端通过轴分别与两根支杆的顶端活动连接,扭转弹簧和U形件的另一端穿在L形托架的中轴上,两根支杆的下端设有可相互啮合的齿轮,两根支杆与支撑杆VII之间通过接头连接,所述接头的两部分之间由螺栓连接,支撑杆VII的下部与活动连接在支撑杆II上的定位夹连接,所述髋托带的两端与支撑杆VI的顶端的L形托架连接。
[0007]其中,所述摆杆组件由运动状态调节装置、摆杆、连杆、托件、滑轮、绳、脚蹬组成,其中,脚蹬由底板,活动底板,提板,轴,扭转弹簧组成,其中,活动底板和扭转弹簧通过轴与底板连接,提板下端与底板侧边连接而形成η形,提板的上面设有孔,其中,运动状态调节装置与摆杆连接,摆杆的另一端与连杆连接,所述连杆包括两根杆,两根杆之间以轴活动连接,其中,一根杆为可伸缩杆,连杆的可伸缩杆的一端与托件和绳连接,托件穿过脚蹬上的孔与脚蹬连接,绳穿过摆杆上的滑轮与运动状态调节装置连接。
[0008]其中,所述运动状态调节装置由超越提拉器、伞齿行星轮、传动件、支撑架、固定架、主轴和圆弧外罩组成,所述伞齿行星轮是由行星齿轮的外环与伞齿叠合而成,外侧的伞齿行星轮通过连杆与摆杆连接,内外侧的伞齿行星轮的中心齿轮的一面,分别连接有外层传动轴套和内层传动轴套,外层传动轴套位于内层传动轴套的外部,其中,主轴的一端位于内层传动轴套的内部,另一端与固定架连接,其中,固定架的一面与支撑架连接,圆弧外罩连接在支撑架和固定架的上面,其中,传动件包括轴和伞齿,其中,轴的中部设有孔,内层传动轴套穿过轴中部的孔,轴固定连接在伞齿行星轮之间的固定架处,伞齿连接在轴的两端,并且与伞齿行星轮上的伞齿啮合。
[0009]其中,所述超越提拉器包括定向传动组件和从动调节杆,其中,定向传动组件包括垫圈、从动定向传动件和两个星轮,其中,垫圈位于两个星轮之间,两个星轮分别与外层传动轴套和内层传动轴套的一端连接,其中,从动定向传动件的外壁上设有突件,从动定向传动件位于两个星轮的外部,所述从动调节杆的内部的一端连接有弹簧,弹簧另一端与球节连接,绳穿过从动调节杆上的绳固定孔与球节连接,从动调节杆通过轴套与主轴活动连接。
[0010]其中,所述运动状态调节装置由超越提拉器、行星齿轮、轴套、支撑架、固定架、主轴和圆弧外罩组成,其中,轴套包括内层传动轴套和外层传动轴套,行星齿轮的外环和外层传动轴套通过连杆与摆杆连接,所述行星齿轮上的轴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架上,行星齿轮的中心齿轮的一面与内层传动轴套连接,外层传动轴套位于内层传动轴套的外部,其中,主轴的一端位于内层传动轴套的内部,另一端与固定架连接,其中,固定架的一面与支撑架连接,圆弧外罩连接在支撑架和固定架的上面,其中,所述超越提拉器的从动调节杆连接在定向传动组件的从动定向传动件的外壁上,所述轴套上配备有齿轮组件,齿轮组件包括三个齿轮,位于轴套上的两个齿轮同时和第三个齿轮啮合。
[0011]其中,所述运动状态调节装置由摆杆、绳、滑轮、动滑轮、扭转弹簧、三角形卡件、单向凸轮、镰刀形锁件、主轴、固定架、动滑轮支架、圆弧外罩组成,所述单向凸轮由从动定向传动件、滚柱和星轮组成,单向凸轮与动滑轮固定在同一个轴上,并且单向凸轮位于动滑轮支架的外侧,动滑轮位于动滑轮支架的内侧,所述圆弧外罩连接在固定架上,固定架通过支杆连接头与支撑杆V的顶端连接,所述动滑轮支架通过主轴连接在固定架的内侧,主轴穿过摆杆的上部,将摆杆活动连接在动滑轮支架的内侧,其中,镰刀形锁件的长端的底面设有锯齿形凹槽,镰刀形锁件的短端由轴活动连接在动滑轮支架的顶端,所述扭转弹簧套在主轴上,扭转弹簧的一端连接在动滑轮支架上,另一端连接于固定架上,所述绳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架的绳固定孔,绳的另一端绕过滑轮固定在连杆的可伸缩杆上,所述三角形卡件位于摆杆的顶端。
[0012]其中,所述运动状态调节装置由固定架、支撑架、齿轮、滑轮、单向滑轮、齿轮状态控制卡件、绳、扭转弹簧、圆弧外罩、支撑板、上主轴、下主轴、弹簧片组成,所述单向滑轮由定向离合器嵌入滑轮构成,所述支撑板连接在支撑架的两端,上主轴的一端穿过支撑板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上,支撑板的外边缘与圆弧外罩连接,固定架的上部和齿轮活动套在支撑架两端的上主轴上,其中,齿轮位于固定架的内侧,所述下主轴将齿轮、单向滑轮、扭转弹簧依次穿在固定架的中部的内侧,其中,齿轮固定连接在下主轴上,扭转弹簧的一端连接在单向滑轮上,扭转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固定架上,滑轮装在固定架下部,齿轮状态控制卡件以轴活动连接在支撑板上,所述弹簧片为扇形薄片,弹簧片上设有轴孔,并且弹簧片的一端被均匀切割成同半径、紧靠的小扇片,弹簧片连接在固定架的弧形上沿上,其中,固定架的下端与摆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绳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单向滑轮上。
[0013]其中,所述增设的车架包括滑板、减震件、手柄、止动装置、支撑杆1、支撑杆I1、支撑杆II1、与手柄连接的支撑杆IV、用于支撑人体肩部的支撑杆VIII和定位夹,所述定位夹通过轴和螺栓活动连接在支撑杆II上,其中,支撑杆II与支撑杆I连接,支撑杆I的另一端与滑板连接,支撑杆IV的一端与支撑杆VIII活动连接,支撑杆IV的中部通过轴套与支撑杆II连接,支撑杆IV的另一端与支撑杆III的一端连接,支撑杆III的另一端分别经过减震件与滑板连接,所述支撑杆III为两根支杆,所述止动装置包括刹车片、扭转弹簧和绳,其中,刹车片的一端为钩状,刹车片另一端活动连接在支撑杆I的下部,扭转弹簧位于刹车片和支撑杆I之间,所述绳的一端与手柄连接,另一端与刹车片连接,所述车架配备有脚蹬式滑板,所述脚蹬式滑板包括滑板、活动底板、底板、轴、提板和带子,其中,滑板上设有孔,滑板的下面与活动底板连接,其中,底板的上面设有带子和提板,提板上设有系带孔,底板的下面为楔形,底板的前端通过轴活动连接在滑板的上面。
[0014]其中,所述助蹬护鞋器包括底板,活动底板、提板、轴、固定架、扭转弹簧、轮子、止动件和带子组成,其中,活动底板和扭转弹簧通过轴与底板连接,其中,提板上设有系带孔,提板下端与底板侧边连接,其中,固定架的一端通过轴与轮子连接,另一端连接在活动底板上,所述止动件固定在活动底板的上面,所述带子的一端连接在底板的侧面。
[0015]由于采取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6]1.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脚对地面的作用力完成后,能轻松顺利地回到预备状态,省力舒适;
[0017]2.本实用新型启动速度快,行进速度快;
[0018]3.本实用新型折叠体积小,更为轻便,且能适于实用;
[0019]4.本实用新型能提供新的行进、运动方式与使用姿态,形成新的娱乐方式,健身方式;
[0020]5.本实用新型适于远行,适合在路面、冰面、雪面和水面使用;
[0021]6.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成本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止动装置示意图;
[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扶手示意图;
[0025]图4为本实用新型扶手与外套件连接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杆II与支撑杆IV连接示意图;
[0027]图6为本实用新型脚蹬的侧视示意图;
[0028]图7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杆VIII的放大示意图;
[0029]图8本实用新型支撑杆I与支撑杆II连接示意图;
[0030]图9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杆I1、支撑杆V、支撑杆V1、支撑杆VII之间连接示意图;
[0031]图10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杆VI与接头连接示意图;
[0032]图11为本实用新型螺栓示意图;
[0033]图12、图1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杆V1、L形托架、髋托带、U形件连接示意图;
[0034]图14为本实用新型摆杆组件实施例1的侧视示意图;
[0035]图15为本实用新型摆杆组件实施例1的运动状态调节装置侧视示意图;[0036]图16为本实用新型摆杆组件实施例1的运动状态调节装置俯视示意图;
[0037]图17为本实用新型传动件示意图;
[0038]图18为本实用新型超越提拉器侧视示意图;
[0039]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定向传动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0040]图20为本实用新型超越提拉器前视示意图;
[0041]图21为本实用新型摆杆组件实施例2的侧视示意图;
[0042]图22为本实用新型摆杆组件实施例2的运动状态调节装置侧视示意图;
[0043]图23为本实用新型摆杆组件实施例3的侧视示意图;
[0044]图24为本实用新型摆杆组件实施例3的运动状态调节装置侧视示意图;
[0045]图25为本实用新型摆杆组件实施例4的侧视示意图;
[0046]图26为本实用新型弹簧片示意图;
[0047]图27为本实用新型摆杆组件实施例4的运动状态调节装置侧视示意图;
[0048]图28为本实用新型摆杆组件实施例5的侧视示意图;
[0049]图29为本实用新型摆杆组件实施例5的固定架俯视视示意图;
[0050]图30为本实用新型增设的车架示意图;
[0051]图31为本实用新型助蹬护鞋器示意图;
[0052]图32为本实用新型配备的脚蹬式滑板的示意图。
[0053]图中:1、支撑杆I ;2、支撑杆II ;3、支撑杆III ;4、支撑杆IV ;5、支撑杆V ;6、支撑杆VI ;7、支撑杆VII ;8、支撑杆VIII ;9、手柄;10、止动装置;11、滚柱;12、摆杆;13、托件;
14、后底座;15、圆弧外罩;16、肩托;17、支杆;18、接头;19、托架;20、支撑架;21、轮子;22、刹车片;23、扭转弹簧;24、外套件;25、螺杆;26、连杆;27、轴套;28、轴承;29、加强筋;30、带子;31、齿轮;32、止动件;33、U形固定件;34、伞齿行星轮;35、减震件;36、棒状螺帽;37、超越提拉器;38、螺栓;39、支撑板;40、传动件;41、L形托架;42、支杆连接头;43、U形件;44、轴;45、齿轮状态控制卡件;46、弹簧;47、孔;48、提板;49、活动底板;50、滑轮固定架;
51、绳固定孔;52、固定架;53、底板;54、单向凸轮;55、动滑轮;56、滑轮;57、上主轴;58、三角形卡件;59、镰刀形锁件;60、弹簧片;61、动滑轮支架;62、主轴;63、从动定向传动件;64、髋托带;65、单向滑轮;66、绳;67、下主轴;68、滑板;69、系带孔;70、伞齿;71、从动调节杆;72、定位夹;73、星轮;74、球节;75、突件;76、内层传动轴套;77、外层传动轴套;78、行星齿轮;79、齿轮组件;80、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54]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55]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俯姿折叠滑车,包括轮子21、车架、滑车主体,所述车架包括手柄9、止动装置10、支撑杆I1、支撑杆112、与手柄9连接的支撑杆IV4、支撑杆VII18,其中,支撑杆IV4的一端与轮子21连接,支撑杆IV4的另一端与支撑杆VII18连接,支撑杆IV4的中部与支撑杆112的一端连接,支撑杆112的另一端与支撑杆Il连接,支撑杆Il的另一端与轮子21连接,所述滑车主体包括支撑组件和摆杆组件,滑车主体通过定位夹72活动连接在支撑杆112上。
[0056]现将【具体实施方式】说明如下:[0057]一、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的止动装置10由刹车片22、弹簧46、绳66组成,其中,刹车片22通过轴44与支撑杆Il活动连接,弹簧46连接在刹车片22和支撑杆Il之间,绳66的一端与刹车片22连接,另一端与手柄9连接。
[0058]二、参见图3、图4,本实用新型的扶手由手柄9、外套件24、托架19、轴44、弹簧片60组成,外套件24套在支撑杆IV4上,弹簧片60的一端与托架19连接,另一端与手柄9的凹槽接触,手柄9呈三角状的一端的壁上设有条形孔,轴44穿过手柄9上的条形孔将手柄连接在托架19内部,可实现手柄9随外套件24在支撑杆IV4上移动和固定。
[0059]三、参见图5,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杆112与支撑杆IV4的连接是由支撑杆112与支撑杆IV4上的轴套27之间的活动连接组成的,以保证支撑杆112与支撑杆IV4之间的折叠,其中,在支撑杆112的端部设有加强筋29。
[0060]四、参见图1、图9、图10、图12、图13,本实用新型支撑组件由支撑杆V5、支撑杆VI6、支撑杆VII7、髋托带64组成,其中,支撑杆V5的上端与摆杆组件连接,下端通过螺栓38与定位夹72连接,定位火72与支撑杆VII7活动连接,后底座14连接在支撑杆V5的上部,其中,支撑杆VI6包括两根支杆17、L形托架41、U形件43、轴44、扭转弹簧23,其中,U形件43的一端通过轴44分别与两根支杆17的顶端活动连接,扭转弹簧23和U形件43的另一端穿在L形托架41的中轴上,两根支杆17的下端设有可相互啮合的齿轮31,两根支杆17与支撑杆VII7之间通过接头18连接,所述接头18的两部分之间由螺栓38连接,支撑杆VII7的下部与活动连接在支撑杆112上的定位夹72连接,所述髋托带64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杆VI6的顶端的L形托架41连接。
[0061]五、参见图6,本实用新型脚蹬由底板53,活动底板49,提板48,轴44,扭转弹簧23组成,其中,活动底板49、扭转弹簧23经轴44与底板53连接,提板48的下端与底板53的侧边连接而形成η形,提板48上面的孔47与托件13连接。
[0062]六、参见图1、图7,本实用新型支撑杆VIII8由三个支杆17、两个齿轮31、U形固定件33、止动件32、轴和肩托16组成,其中,U形固定件33下端与一根支杆17连接,其余两根支杆17的一端与齿轮3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肩托16连接,齿轮31通过轴44连接在U形固定件33内,止动件32用于插在U形固定件33与两个齿轮31之间。
[0063]七、参见图8,本实用新型支撑杆Il与支撑杆112的连接:支撑杆Il的一端通过轴44活动连接在支撑杆112的一端,其中,弹簧46连接在支撑杆Il和支撑杆112之间。
[0064]八、参见图1、图14、图21、图23、图25、图28,本实用新型摆杆组件由运动状态调节装置、摆杆12、连杆26、托件13、滑轮56、绳66、脚蹬组成,其中,运动状态调节装置与摆杆12连接,摆杆12的另一端与连杆26连接,所述连杆26包括两根杆,两根杆之间以轴44活动连接,其中,一根杆为可伸缩杆,连杆26的可伸缩杆的一端与托件13和绳66连接,托件13穿过脚蹬上的孔47与脚蹬连接,绳66穿过摆杆12上的滑轮56与运动状态调节装置连接。
[0065]九、参见图11,本实用新型螺栓38由棒状螺帽36、螺杆25组成。
[0066]十、参见图14、图15、图16、图17,本实用新型运动状态调节装置实施例1由超越提拉器37、伞齿行星轮34、传动件40、支撑架20、固定架52、主轴62和圆弧外罩15组成,所述伞齿行星轮34是由行星齿轮78的外环与伞齿70叠合而成,外侧的伞齿行星轮34通过连杆26与摆杆12连接,内外侧的伞齿行星轮34的中心齿轮31的一面,分别连接有外层传动轴套77和内层传动轴套76,外层传动轴套77位于内层传动轴套76的外部,其中,主轴62的一端位于内层传动轴套76的内部,另一端与固定架52连接,其中,固定架52的一面与支撑架20连接,圆弧外罩15连接在支撑架20和固定架52的上面,其中,传动件40包括轴44和伞齿70,其中,轴44的中部设有孔47,内层传动轴套76穿过轴44中部的孔47,轴44固定连接在伞齿行星轮34之间的固定架52处,伞齿70连接在轴44的两端,并且与伞齿行星轮34上的伞齿70啮合 。
[0067]十一、参见图18、图19、图20,本实用新型超越提拉器37包括定向传动组件和从动调节杆71,其中,定向传动组件包括垫圈80、从动定向传动件63和两个星轮73,其中,垫圈80位于两个星轮73之间,两个星轮73分别与外层传动轴套77和内层传动轴套76的一端连接,其中,从动定向传动件63的外壁上设有突件75,从动定向传动件63位于两个星轮73的外部,所述从动调节杆71的内部的一端连接有弹簧46,弹簧46另一端与球节74连接,绳66穿过从动调节杆71上的绳固定孔51与球节74连接,从动调节杆71通过轴套27与主轴62活动连接。
[0068]十二、参见图21、图22、图23、图24,本实用新型运动状态调节装置实施例2由超越提拉器37、行星齿轮78、轴套27、支撑架20、固定架52、主轴62和圆弧外罩15组成,其中,轴套27包括内层传动轴套76和外层传动轴套77,行星齿轮78的外环和外层传动轴套77通过连杆26与摆杆12连接,所述行星齿轮78上的轴44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架20上,行星齿轮78的中心齿轮31的一面与内层传动轴套76连接,外层传动轴套77位于内层传动轴套76的外部,其中,主轴62的一端位于内层传动轴套76的内部,另一端与固定架52连接,其中,固定架52的一面与支撑架20连接,圆弧外罩15连接在支撑架20和固定架52的上面,其中,所述超越提拉器37的从动调节杆71连接在定向传动组件的从动定向传动件63的外壁上,所述轴套27上配备有齿轮组件79,齿轮组件79包括三个齿轮31,位于轴套27上的两个齿轮31同时和第三个齿轮31啮合。
[0069]十三、参见图19、图28、图29,本实用新型运动状态调节装置实施例3由摆杆12、滑轮56、动滑轮55、扭转弹簧23、三角形卡件58、单向凸轮54、镰刀形锁件59、主轴62、固定架52、动滑轮支架61、圆弧外罩15组成,所述单向凸轮54由从动定向传动件63、滚柱11和星轮73组成,单向凸轮54与动滑轮55固定在同一个轴上,并且单向凸轮54位于动滑轮支架61的外侧,动滑轮55位于动滑轮支架61的内侧,所述圆弧外罩15连接在固定架52上,固定架52通过支杆连接头42与支撑杆V5的顶端连接,所述动滑轮支架61通过主轴62连接在固定架52的内侧,主轴62穿过摆杆12的上部,将摆杆12活动连接在动滑轮支架61的内侧,其中,镰刀形锁件59的长端的底面设有锯齿形凹槽,镰刀形锁件59的短端由轴活动连接在动滑轮支架61的顶端,所述扭转弹簧23套在主轴62上,扭转弹簧23的一端连接在动滑轮支架61上,另一端连接于固定架52上,所述三角形卡件58位于摆杆12的顶端。
[0070]十四、参见图25、图26、图27,本实用新型运动状态调节装置实施例4由固定架
52、支撑架20、齿轮31、滑轮56、单向滑轮65、齿轮状态控制卡件45、扭转弹簧23、圆弧外罩
15、支撑板39、上主轴57、下主轴67、弹簧片60组成,所述单向滑轮65由定向离合器嵌入滑轮56构成,所述支撑板39连接在支撑架20的两端,上主轴57的一端穿过支撑板39固定连接在支撑架20上,支撑板39的外边缘与圆弧外罩15连接,固定架52的上部和齿轮31活动套在支撑架20两端的上主轴57上,其中,齿轮31位于固定架52的内侧,所述下主轴67将齿轮31、单向滑轮65、扭转弹簧23依次穿在固定架52的中部的内侧,其中,齿轮31固定连接在下主轴67上,扭转弹簧23的一端连接在单向滑轮65上,扭转弹簧23的另一端固定于固定架52上,滑轮56装在固定架52下部,齿轮状态控制卡件45以轴44活动连接在支撑板39上,所述弹簧片60为扇形薄片,弹簧片60上设有孔47,并且弹簧片60的一端被均匀切割成同半径、紧靠的小扇片,弹簧片60连接在固定架52的弧形上沿上,其中,固定架52的下端与摆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绳6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单向滑轮65上。
[0071]十五、参见图30,本实用新型增设的车架包括滑板68、减震件35、手柄9、止动装置
10、支撑杆I1、支撑杆112、支撑杆1113、与手柄9连接的支撑杆IV4、用于支撑人体肩部的支撑杆VIII8和定位火72,所述定位夹72通过轴和螺栓38活动连接在支撑杆112上,其中,支撑杆Π2与支撑杆Il连接,支撑杆Il的另一端与滑板68连接,支撑杆IV4的一端与支撑杆VIII8活动连接,支撑杆IV4的中部通过轴套27与支撑杆112连接,支撑杆IV4的另一端与支撑杆ΠΙ3的一端连接,支撑杆III3的另一端分别经过减震件35与滑板68连接,所述支撑杆III3为两根支杆,所述止动装置10包括刹车片22、扭转弹簧23和绳66,其中,刹车片22的一端为钩状,刹车片22另一端活动连接在支撑杆Il的下部,扭转弹簧23位于刹车片22和支撑杆Il之间,所述绳66的一端与手柄9连接,另一端与刹车片22连接。
[0072]十六、参见图31,本实用新型助蹬护鞋器包括底板53,活动底板49、提板48、轴44、固定架52、扭转弹簧23、轮子21、止动件32和带子30组成,其中,活动底板49和扭转弹簧23通过轴44与底板53连接,其中,提板48上设有系带孔69,提板48下端与底板53侧边连接,其中,固定架52通过轴一端与轮子21连接,另一端连接在活动底板49上,所述止动件32固定在活动底板49的上面,所述带子30的一端连接在底板53的侧面。
[0073]十七、参见图32,本实用新型配备的脚蹬式滑板包括滑板68、活动底板49、底板
53、轴44、提板48和带子30,其中,滑板68上设有孔47,滑板68的下面与活动底板49连接,其中,底板53的上面设有带子30和提板48,提板48上设有系带孔69,底板53的下面为楔形,底板53的前端通过轴44活动连接在滑板68的上面。
[0074]十八、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人体以俯姿的形式位于滑车的支撑组件上,其中,主要的支撑是支撑杆VI6的两根支杆经过髋托带64对人体髋部前侧两突起部位的支撑,并且经后底座保证在舒适位置得以固定,从而能正常顺畅使用,使用时以脚的后蹬产生的反作用力为动力,通过调节装置使得脚可以轻松收回。
[0075]本实用新型的摆杆组件既起到支撑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协调作用,其中:
[0076]摆杆组件实施例1的协调原理:调好支撑组件的高度和绳66在连杆26上的位置,由于从动调节杆内的弹簧46的作用,绳66 —直被拉紧,脚蹬一直贴着鞋底,腿从后蹬末态到回摆的过程中,位于固定架52上的滑轮56与位于摆杆12上的滑轮56之间的距离增大,同时,由于摆杆12摆动带动伞齿行星轮34的外环逆时针转动,使得超越提拉器37顺时针转动,从动调节杆71将绳收,从而拉起连杆26使脚蹬抬起,脚抬离地面,当回摆至设定位置,即此时超越提拉器37转至右侧的水平位置,一旦超越提拉器37转过了该设定位置,由于脚的重力作用于脚蹬进而通过连杆26拉动绳66,使得从动调节杆71快速下转释放绳66,脚回落地面便可后蹬获得动力,在后蹬过程中,摆杆12后摆从而带动超越提拉器37继续顺时针转动,当后蹬至接近末态时,超越提拉器37已经转至绳66完全释放的位置,继续后蹬时,定向传动组件推着从动调节杆71开始远离固定架52上的滑轮56,绳66又开始收起,从而使得脚离开地面,当再次回摆又会重复上述过程。摆杆组件实施例2、实施例3的协调原理与实施例1相似。
[0077]摆杆组件实施例4的协调原理:调好绳66在连杆26上的位置,当腿部伸至达到运动末期时,齿轮状态控制卡件45在扭转弹簧23作用下,顶端已经与固定架52上部的齿轮31啮合,使固定架52上部的齿轮31止动,随腿部弯曲、摆杆前摆,位于固定架52中部的齿轮31在固定架52上部的齿轮31上滚动而逆向转动,此时,与固定架52中部的齿轮31同轴的单向滑轮65处于卡定状态,单向滑轮65随固定架52中部的齿轮31 —起逆向转动,将绳66缠绕而收紧,从而将连杆26拉起而使脚提离地面向前回摆至预备态,同时,固定架52上部的弹簧片60,逆时针后摆至齿轮状态控制卡件45的作用区域,当后蹬时,摆杆12顺时针后摆,此时上齿轮31还是在止动状态,固定架52中部的齿轮31在固定架52上部的齿轮31上顺时针滚动,绳66被逐渐释放,脚逐渐向下向后运动,此时,绳66—直被拉紧,同时,弹簧片60顺向转动,当弹簧片60掀起齿轮状态控制卡件45时,固定架52上部的齿轮31可自由转动,此时,绳66随单向滑轮65的快速转动而释放,从而使脚随脚蹬快速着地后蹬获得动力,当绳66放的过多时,由于此期间单向滑轮65处于缠绕绳66的逆转可动状态,在扭转弹簧23作用下松动的绳66被拉紧,当腿伸至末态时又开始重复此过程。
[0078]摆杆组件实施例5的协调原理:由于扭转弹簧23的作用,绳66 —直被拉紧,脚蹬一直贴着鞋底,当腿部伸至达到运动末期的同时,摆杆12上端的三角形卡件58与镰刀形锁件59接触,由于摆杆12上端的三角形卡件58与镰刀形锁件59处于单向锁定态,从而使摆杆12上端的三角形卡件58通过带动镰刀形锁件59,而带动动滑轮支架61远离固定架52的绳固定孔51的一边,拉动绳66而带动脚蹬和托件13随连杆26上移,从而使脚上移,当发力登出时,摆杆12随腿部的后摆,使三角形卡件58与镰刀形锁件59同时顺时针转动,绳66逐渐释放从而使脚逐渐向下向后移动,此时,在绳66磨察力作用下,单向凸轮54跟随动滑轮55逆时针转动,当单向凸轮54抨挤镰刀形锁件59的短端导致另一端的翘起,使三角形卡件58与镰刀形锁件59解锁,同时,由于动滑轮55 —直受绳66的拉力,此时,随动滑轮支架61的快速顺时针摆动,绳66快速释放,从而,脚随脚蹬快随着地完成后蹬获得前进动力。
[0079]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权利要求】
1.一种俯姿折叠滑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轮子、车架、滑车主体和增设的助蹬护鞋器,所述车架包括手柄、止动装置、支撑杆1、支撑杆I1、与手柄连接的支撑杆IV、支撑杆VIII,其中,支撑杆IV的一端与轮子连接,支撑杆IV的另一端与支撑杆VIII连接,支撑杆IV的中部通过轴套与支撑杆II的一端连接,支撑杆II的另一端与支撑杆I连接,支撑杆I的另一端与轮子连接,所述滑车主体包括支撑组件和摆杆组件,滑车主体通过定位夹活动连接在支撑杆II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俯姿折叠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由支撑杆V、支撑杆V1、支撑杆VI1、髋托带组成,其中,支撑杆V的上端与摆杆组件连接,下端通过螺栓与定位火连接,定位夹与支撑杆VII活动连接,后底座连接在支撑杆V的上部,其中,支撑杆VI包括两根支杆、L形托架、U形件、轴、扭转弹簧,其中,U形件的一端通过轴分别与两根支杆的顶端活动连接,扭转弹簧和U形件的另一端穿在L形托架的中轴上,两根支杆的下端设有可相互啮合的齿轮,两根支杆与支撑杆VII之间通过接头连接,所述接头的两部分之间由螺栓连接,支撑杆VII的下部与活动连接在支撑杆II上的定位火连接,所述髋托带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杆VI的顶端的L形托架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俯姿折叠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杆组件由运动状态调节装置、摆杆、连杆、托件、滑轮、绳、脚蹬组成,其中,脚蹬由底板,活动底板,提板,轴,扭转弹簧组成,其中,活动底板和扭转弹簧通过轴与底板连接,提板下端与底板侧边连接而形成η形,提板的上面设有孔,其中,运动状态调节装置与摆杆连接,摆杆的另一端与连杆连接,所述连杆包括两根杆,两根杆之间以轴活动连接,其中,一根杆为可伸缩杆,连杆的可伸缩杆的一端与托件和绳连接,托件穿过脚蹬上的孔与脚蹬连接,绳穿过摆杆上的滑轮与运动状态调节装置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俯姿折叠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状态调节装置由超越提拉器、伞齿行星轮、传动件、支撑架、固定架、主轴和圆弧外罩组成,所述伞齿行星轮是由行星齿轮的外环与伞齿叠合而成,外侧的伞齿行星轮通过连杆与摆杆连接,内外侧的伞齿行星轮的中心齿轮的一面,分别连接有外层传动轴套和内层传动轴套,外层传动轴套位于内层传动轴套的外部,其中,主轴的一端位于内层传动轴套的内部,另一端与固定架连接,其中,固定架的一面与支撑架连接,圆弧外罩连接在支撑架和固定架的上面,其中,传动件包括轴和伞齿,其中,轴的中部设有孔,内层传动轴套穿过轴中部的孔,轴固定连接在伞齿行星轮之间的固定架处,伞齿连接在轴的两端,并且与伞齿行星轮上的伞齿啮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俯姿折叠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越提拉器包括定向传动组件和从动调节杆,其中,定向传动组件包括垫圈、从动定向传动件和两个星轮,其中,垫圈位于两个星轮之间,两个星轮分别与外层传动轴套和内层传动轴套的一端连接,其中,从动定向传动件的外壁上设有突件,从动定向传动件位于两个星轮的外部,所述从动调节杆的内部的一端连接有弹簧,弹簧另一端与球节连接,绳穿过从动调节杆上的绳固定孔与球节连接,从动调节杆通过轴套与主轴活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俯姿折叠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状态调节装置由超越提拉器、行星齿轮、轴套、支撑架、固定架、主轴和圆弧外罩组成,其中,轴套包括内层传动轴套和外层传动轴套,行星齿轮的外环和外层传动轴套通过连杆与摆杆连接,所述行星齿轮上的轴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架上,行星齿轮的中心齿轮的一面与内层传动轴套连接,外层传动轴套位于内层传动轴套的外部,其中,主轴的一端位于内层传动轴套的内部,另一端与固定架连接,其中,固定架的一面与支撑架连接,圆弧外罩连接在支撑架和固定架的上面,其中,所述超越提拉器的从动调节杆连接在定向传动组件的从动定向传动件的外壁上,所述轴套上配备有齿轮组件,齿轮组件包括三个齿轮,位于轴套上的两个齿轮同时和第三个齿轮啮合 。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俯姿折叠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状态调节装置由摆杆、绳、滑轮、动滑轮、扭转弹簧、三角形卡件、单向凸轮、镰刀形锁件、主轴、固定架、动滑轮支架、圆弧外罩组成,所述单向凸轮由从动定向传动件、滚柱和星轮组成,单向凸轮与动滑轮固定在同一个轴上,并且单向凸轮位于动滑轮支架的外侧,动滑轮位于动滑轮支架的内侧,所述圆弧外罩连接在固定架上,固定架通过支杆连接头与支撑杆V的顶端连接,所述动滑轮支架通过主轴连接在固定架的内侧,主轴穿过摆杆的上部,将摆杆活动连接在动滑轮支架的内侧,其中,镰刀形锁件的长端的底面设有锯齿形凹槽,镰刀形锁件的短端由轴活动连接在动滑轮支架的顶端,所述扭转弹簧套在主轴上,扭转弹簧的一端连接在动滑轮支架上,另一端连接于固定架上,所述绳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架的绳固定孔,绳的另一端绕过滑轮固定在连杆的可伸缩杆上,所述三角形卡件位于摆杆的顶端。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俯姿折叠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状态调节装置由固定架、支撑架、齿轮、滑轮、单向滑轮、齿轮状态控制卡件、绳、扭转弹簧、圆弧外罩、支撑板、上主轴、下主轴、弹簧片组成,所述单向滑轮由定向离合器嵌入滑轮构成,所述支撑板连接在支撑架的两端,上主轴的一端穿过支撑板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上,支撑板的外边缘与圆弧外罩连接,固定架的上部和齿轮活动套在支撑架两端的上主轴上,其中,齿轮位于固定架的内侧,所述下主轴将齿轮、单向滑轮、扭转弹簧依次穿在固定架的中部的内侧,其中,齿轮固定连接在下主轴上,扭转弹簧的一端连接在单向滑轮上,扭转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固定架上,滑轮装在固定架下部,齿轮状态控制卡件以轴活动连接在支撑板上,所述弹簧片为扇形薄片,弹簧片上设有孔,并且弹簧片的一端被均匀切割成同半径、紧靠的小扇片,弹簧片连接在固定架的弧形上沿上,其中,固定架的下端与摆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绳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单向滑轮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俯姿折叠滑车,其特征在于:增设有车架,所述车架包括滑板、减震件、手柄、止动装置、支撑杆1、支撑杆I1、支撑杆II1、与手柄连接的支撑杆IV、用于支撑人体肩部的支撑杆VIII和定位夹,所述定位夹通过轴和螺栓活动连接在支撑杆II上,其中,支撑杆II与支撑杆I连接,支撑杆I的另一端与滑板连接,支撑杆IV的一端与支撑杆VIII活动连接,支撑杆IV的中部通过轴套与支撑杆II连接,支撑杆IV的另一端与支撑杆III的一端连接,支撑杆III的另一端分别经过减震件与滑板连接,所述支撑杆III为两根支杆,所述止动装置包括刹车片、扭转弹簧和绳,其中,刹车片的一端为钩状,刹车片另一端活动连接在支撑杆I的下部,扭转弹簧位于刹车片和支撑杆I之间,所述绳的一端与手柄连接,另一端与刹车片连接,所述车架配备有脚蹬式滑板,所述脚蹬式滑板包括滑板、活动底板、底板、轴、提板和带子,其中,滑板上设有孔,滑板的下面与活动底板连接,其中,底板的上面设有带子和提板,提板上设有系带孔,底板的下面为楔形,底板的前端通过轴活动连接在滑板的上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俯姿折叠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增设的助蹬护鞋器包括底板,活动底板、提板、轴、固定架、扭转弹簧、轮子、止动件和带子组成,其中,活动底板和扭转弹簧通过轴与底板连接,其中,提板上设有系带孔,提板下端与底板侧边连接,其中,固定架的一端通过轴与轮子连接,另一端连接在活动底板上,所述止动件固定在活动底板的上面,所述带子的一端连接在底 板的侧面。
【文档编号】B62K15/00GK203391928SQ201320361622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1日
【发明者】陈伟 申请人:陈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