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婴儿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7828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婴儿推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婴儿推车,包括U型扶手、扶手折叠装置、靠背支撑杆、连杆折叠装置、婴儿座椅组件、安全带固定组件、座椅调整组件、踏板、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所述连杆折叠装置上连接有肩带;该便携式婴儿推车利用婴儿推车上的扶手折叠装置进行第一次折叠,然后再利用连杆折叠装置把整个婴儿推车进行第二次折叠,弧形卡板紧扣后轮连接杆,再利用与连杆折叠装置连接的肩带背起,可随时随地的使用,非常方便,且结构简单,储存空间小。
【专利说明】一种便携式婴儿推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婴儿推车。

【背景技术】
[0002]婴儿车是一种为婴儿户外活动提供便利而设计的交通工具车,一般I到2岁的孩子乘坐的是婴儿车,婴儿车会给孩子的智力发育带来一定的好处,增加孩子的头脑发育,所以现有的家庭都有一辆到两辆的婴儿车,它是宝宝最喜爱的散步交通工具,然而根据婴儿的年龄增长和使用用途,婴儿车又可以分成很多种类。
[0003]目前市场上的婴儿推车一般包括安装有提兜或车篮或座位的车架,车架的前侧底部和后侧底部安装有前轮装置和后轮装置,车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侧车架以及连接在两个侧车架之间的多个横杆,每个侧车架包括有前轮支架、后轮支架和推把杆,车架可以在展开使用时锁定,这种婴儿车具有可折叠的功能,但市面上大多数婴儿推车的折叠效果不是很理想,只是把部分结构进行折叠,折叠的结构比较复杂,操作起来也比较麻烦,甚至上楼梯时,还需要抬着婴儿车上楼,非常不便,且外出时,一般把婴儿推车放在车的后座或者后备箱内,占用的空间很大,移动也不方便,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折叠方便、储存空间小,折叠后可用肩膀背着的便携式婴儿推车。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婴儿推车,包括U型扶手,及和U型扶手连接的扶手折叠装置,及和扶手折叠装置连接的靠背支撑杆,及和靠背支撑杆连接的连杆折叠装置,及与连杆折叠装置上方连接的婴儿座椅组件,及设置在婴儿座椅组件上的安全带固定组件和座椅调整组件,及设置在连杆折叠装置前端、处于婴儿座椅组件下侧的踏板,及处于连杆折叠装置前端并与其连接的前轮组件,及处于连杆折叠装置后端并与其连接的后轮组件,所述连杆折叠装置上连接有肩带。
[0006]作为优选,所述连杆折叠装置包括靠背支撑杆、及与靠背支撑杆连接的扶手杆、及与扶手杆连接的主体连杆、前轮支撑杆和座椅前轴,及和主体连杆连接的后轮支撑杆,及和后轮支撑杆连接的连接座,及和连接座连接的网兜连接杆。
[0007]作为优选,所述两侧连接座之间设置有提手轴,所述后轮支撑杆下端连接有后轮支架,所述两侧主连接杆之间连接有坐板,所述坐板下表面连接有脱扣组件和弧形卡板,所述前轮支撑杆下端连接有前轮支架,所述连接座内设置有锁紧销轴。
[0008]作为优选,所述脱扣组件包括脱扣板,及设置在脱扣板上的脱扣拉板,及设置在脱扣拉板上的脱扣按钮,及与脱扣板一端连接的夹扣,及设置在脱扣板一侧的连接座。
[0009]作为优选,所述婴儿座椅组件为一睡篮,所述睡篮包括设置在坐板的上方、且与连接座活动连接的睡篮支撑板,及设置在连接座两侧的第二斗篷旋转扣,及套在睡篮支撑板上的睡篮布袋,及设置在睡篮布袋上方的垫背,及和垫背四周连接的睡被,及设置在垫背上表面的枕头,及设置在睡被一侧、且与第二斗篷旋转扣连接的遮挡蓬,所述垫背和睡被之间设置有拉链,所述睡篮布袋两端与两侧的扶手折叠装置相连接。
[0010]作为优选,所述安全带固定组件包括左安全带固定扣,及与左安全带固定扣相对设置的右安全带固定扣,及与左安全带固定扣和右安全带固定扣相紧扣的安全带固定座,所述扶手折叠装置上设置有扶手折叠按钮和第一斗篷旋转扣。
[0011]作为优选,所述婴儿座椅组件上设置有供家长观察的天窗,所述婴儿座椅组件内设置有靠板,所述座椅调整组件包括和婴儿座椅组件后端连接、用于调整靠板角度的调整带,及和调整带连接、用于调整调整带长度的调整扣。
[0012]作为优选,所述后轮组件包括后轮连接杆,及和后轮连接杆连接的后轮支撑杆,及设置在后轮连接杆上端、处于后轮支撑杆右侧活动连接的刹车踏板机构,及贯穿后轮支撑杆、且与刹车踏板机构连接的刹车杆,及和后轮支撑杆孔轴配合的车轮,及设置在车轮内侧圆周上的卡齿,所述后轮支撑杆与后轮支架相连接。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携式婴儿推车利用婴儿推车上的扶手折叠装置进行第一次折叠,然后再利用连杆折叠装置把整个婴儿推车进行第二次折叠,弧形卡板紧扣后轮连接杆,再利用与连杆折叠装置连接的肩带背起,可随时随地的使用,非常方便,且结构简单,储存空间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连杆折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脱扣组件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后轮组件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安全带固定组件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扶手折叠装置使用时的示意图;
[0022]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0023]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手轴与连接座连接的示意图;
[0024]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在折叠时的示意图;
[0025]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座椅调整组件与婴儿座椅组件连接的示意图;
[0026]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在折叠时的立体图;
[0027]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在折叠时中睡篮支撑板与连接座连接时的示意图;
[0028]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在折叠时的主视图;
[0029]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睡篮布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31]实施例一
[0032]参阅图1至图11所示,一种便携式婴儿推车,包括U型扶手1,及和U型扶手I连接的扶手折叠装置5,及和扶手折叠装置5连接的靠背支撑杆8,及和靠背支撑杆8连接的连杆折叠装置4,及与连杆折叠装置4上方连接的婴儿座椅组件7,及设置在婴儿座椅组件7上的安全带固定组件6和座椅调整组件,及设置在连杆折叠装置4前端、处于婴儿座椅组件7下侧的踏板2,及处于连杆折叠装置4前端并与其连接的前轮组件9,及处于连杆折叠装置4后端并与其连接的后轮组件3,所述连杆折叠装置4上连接有肩带(未图示)。
[0033]所述连杆折叠装置4包括靠背支撑杆49、及与靠背支撑杆49连接的扶手杆48、及与扶手杆48连接的主体连杆47、前轮支撑杆45和座椅前轴46,及和主体连杆47连接的后轮支撑杆410,及和后轮支撑杆410连接的连接座414,及和连接座414连接的网兜连接杆42。所述两侧连接座414之间设置有提手轴412,所述后轮支撑杆410下端连接有后轮支架411,所述两侧主连接杆47之间连接有坐板413,所述坐板413下表面连接有脱扣组件44和弧形卡板43,所述前轮支撑杆45下端连接有前轮支架41,所述连接座414内设置有锁紧销轴(未图示)。所述脱扣组件44包括脱扣板442,及设置在脱扣板442上的脱扣拉板445,及设置在脱扣拉板445上的脱扣按钮443,及与脱扣板442 —端连接的夹扣441,及设置在脱扣板442 —侧的连接座414。所述安全带固定组件6包括左安全带固定扣61,及与左安全带固定扣61相对设置的右安全带固定扣62,及与左安全带固定扣61和右安全带固定扣62相紧扣的安全带固定座63,所述扶手折叠装置5上设置有扶手折叠按钮51和第一斗篷旋转扣52。所述婴儿座椅组件7上设置有供家长观察的天窗71,所述婴儿座椅组件7内设置有靠板(未图示),所述座椅调整组件包括和婴儿座椅组件7后端连接、用于调整靠板角度的调整带17,及和调整带连接、用于调整调整带17长度的调整扣18。所述后轮组件3包括后轮连接杆35,及和后轮连接杆35连接的后轮支撑杆31,及设置在后轮连接杆35上端、处于后轮支撑杆31右侧活动连接的刹车踏板机构36,及贯穿后轮支撑杆31、且与刹车踏板机构36连接的刹车杆32,及和后轮支撑杆31孔轴配合的车轮33,及设置在车轮33内侧圆周上的卡齿34,所述后轮支撑杆31与后轮支架411相连接。
[0034]实施例二
[0035]如图11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婴儿座椅组件7为一睡篮,所述睡篮包括设置在坐板413的上方、且与连接座414活动连接的睡篮支撑板12,及设置在连接座414两侧的第二斗篷旋转扣13,及套在睡篮支撑板12上的睡篮布袋16,及设置在睡篮布袋16上方的垫背15,及和垫背15四周连接的睡被10,及设置在垫背15上表面的枕头14,及设置在睡被10—侧、且与第二斗篷旋转扣13连接的遮挡蓬11,所述垫背15和睡被10之间设置有拉链(未图示),所述睡篮布袋16两端与两侧的扶手折叠装置5相连接。
[0036]使用实施例二的折叠式婴儿推车适用于I到2岁之间的婴儿,因为年龄比较小不适合坐在座椅上,一般都是谁在睡篮中,既安全又舒适。
[0037]便携式婴儿推车在使用时,包括以下步骤:
[0038]I )、当折叠式婴儿推车需要折叠时,首先通过用手按下扶手折叠装置5上的扶手折叠按钮51,然后把U型扶手2和婴儿座椅组件7的上半部分一同向下折叠,通过婴儿的实际需要调整扣18来改变调整带17的长度,同时,改变调整带17的长度可以调整靠板的角度,使婴儿坐在婴儿座椅组件7上更加的舒适;
[0039]2)、再用手按下脱扣按钮443,然后拉动脱扣拉板445,使夹扣441与连接座414内设置的锁紧销轴分离;
[0040]3)、再用手握住提手轴412,使后轮支撑杆410和前轮支撑杆45向内侧伸缩靠拢,其中靠背支撑杆49、扶手杆48、后轮支撑杆410和主体连杆47为一组曲柄摇杆机构,靠背支撑杆49、扶手杆48、网兜连接杆42和前轮支撑杆45为第二组为曲柄摇杆机构,拉动提手轴412时,两组曲柄摇杆机构各自进行折叠,最后使后轮连接杆35与弧形卡板43紧扣;
[0041]4)、折叠后的婴儿推车再利用设置在连杆折叠装置4上的肩带背在肩膀上,方便携带,放在车的后备箱内也不会占用很大的空间;
[0042]5)、当使用时,拨开弧形卡板43,并与后轮连接杆35分离,只要手握住U型扶手1,然后向上一提,整个连杆折叠装置4展开,同时,带动U型扶手I和婴儿座椅组件7的上半部分同时进行张开,车体展开完毕,非常方便。
[004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携式婴儿推车利用婴儿推车上的扶手折叠装置进行第一次折叠,然后再利用连杆折叠装置把整个婴儿推车进行第二次折叠,弧形卡板紧扣后轮连接杆,再利用与连杆折叠装置连接的肩带背起,可随时随地的使用,非常方便,且结构简单,储存空间小。
[00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便携式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扶手,及和U型扶手连接的扶手折叠装置,及和扶手折叠装置连接的靠背支撑杆,及和靠背支撑杆连接的连杆折叠装置,及与连杆折叠装置上方连接的婴儿座椅组件,及设置在婴儿座椅组件上的安全带固定组件和座椅调整组件,及设置在连杆折叠装置前端、处于婴儿座椅组件下侧的踏板,及处于连杆折叠装置前端并与其连接的前轮组件,及处于连杆折叠装置后端并与其连接的后轮组件,所述连杆折叠装置上连接有肩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折叠装置包括靠背支撑杆、及与靠背支撑杆连接的扶手杆、及与扶手杆连接的主体连杆、前轮支撑杆和座椅前轴,及和主体连杆连接的后轮支撑杆,及和后轮支撑杆连接的连接座,及和连接座连接的网兜连接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连接座之间设置有提手轴,所述后轮支撑杆下端连接有后轮支架,所述两侧主连接杆之间连接有坐板,所述坐板下表面连接有脱扣组件和弧形卡板,所述前轮支撑杆下端连接有前轮支架,所述连接座内设置有锁紧销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组件包括脱扣板,及设置在脱扣板上的脱扣拉板,及设置在脱扣拉板上的脱扣按钮,及与脱扣板一端连接的夹扣,及设置在脱扣板一侧的连接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座椅组件为一睡篮,所述睡篮包括设置在坐板的上方、且与连接座活动连接的睡篮支撑板,及设置在连接座两侧的第二斗篷旋转扣,及套在睡篮支撑板上的睡篮布袋,及设置在睡篮布袋上方的垫背,及和垫背四周连接的睡被,及设置在垫背上表面的枕头,及设置在睡被一侧、且与第二斗篷旋转扣连接的遮挡蓬,所述垫背和睡被之间设置有拉链,所述睡篮布袋两端与两侧的扶手折叠装置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固定组件包括左安全带固定扣,及与左安全带固定扣相对设置的右安全带固定扣,及与左安全带固定扣和右安全带固定扣相紧扣的安全带固定座,所述扶手折叠装置上设置有扶手折叠按钮和第一斗篷旋转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座椅组件上设置有供家长观察的天窗,所述婴儿座椅组件内设置有靠板,所述座椅调整组件包括和婴儿座椅组件后端连接、用于调整靠板角度的调整带,及和调整带连接、用于调整调整带长度的调整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组件包括后轮连接杆,及和后轮连接杆连接的后轮支撑杆,及设置在后轮连接杆上端、处于后轮支撑杆右侧活动连接的刹车踏板机构,及贯穿后轮支撑杆、且与刹车踏板机构连接的刹车杆,及和后轮支撑杆孔轴配合的车轮,及设置在车轮内侧圆周上的卡齿,所述后轮支撑杆与后轮支架相连接。
【文档编号】B62B9/00GK204150090SQ201420411464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4日
【发明者】沈卓 申请人:胡震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