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1119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前低后高倾斜的立管、主梁、尾管、前斜管、托架、主撑管和后斜管,主梁的前端与立管的上部焊接,主梁的后端与左右主撑管上端焊接,左右主撑管上端还分别与左右纵向尾管前端焊接,主撑管下端与托架后端焊接,托架前端与前斜管下端焊接,前斜管上端与立管下部焊接,在每一尾管中部与主撑管下部之间连接有后斜管,在左右两根主撑管中部之间焊接有水平的前横管,主梁的后端向下延伸,形成加强段,所述加强段的下端与前横管的中部焊接固定。上述结构通过前横管和主梁加强段对车架结构进行加强,使车架更加结实、牢固、可靠,显著地减小了震动,大大地提高了乘用舒适性和安全性。
【专利说明】
摩托车车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讲,特别涉及一种结构强度高的摩托车车架。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铃木系列的摩托车车架主要包括立管、主梁、尾管、前斜管、托架、主撑管和后斜管,其中立管前低后高倾斜布置,主梁的前端与立管的上部固定,主梁的后端与左右两根主撑管的上端固定,左右两根主撑管上端还分别与左右两根纵向尾管的前端固定,所述主撑管的下端与托架的后端固定,所述托架的前端与前斜管的下端固定,所述前斜管前高后低倾斜布置,该前斜管的上端与立管的下部固定,在每一所述尾管的中部与主撑管的下部之间还连接有后斜管。
[0003]上述结构,使用中主撑管的前方安装有发动机,主撑管和后斜管对整车其主要支撑作用,所以主撑管与主梁之间的连接对整车的结构强度起着重要作用。而主梁与主撑管之间的连接仅仅是主梁后端与主撑管上端,其强度不够,行驶中车架震动较大,不仅舒适性低而且降低了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的摩托车车架。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立管、主梁、尾管、前斜管、托架、主撑管和后斜管,其中立管前低后高倾斜布置,主梁的前端与立管的上部焊接,主梁的后端与左右两根主撑管的上端焊接,左右两根主撑管上端还分别与左右两根纵向尾管的前端焊接,所述主撑管的下端与托架的后端焊接,所述托架的前端与前斜管的下端焊接,所述前斜管前高后低倾斜布置,该前斜管的上端与立管的下部焊接,在每一所述尾管的中部与主撑管的下部之间还连接有后斜管,其特征在于:在左右两根主撑管中部之间焊接有水平的前横管,所述主梁的后端向下延伸,形成加强段,所述加强段的下端与前横管的中部焊接固定。
[0006]采用上述结构,在左右主撑管之间焊接前横管,将主梁的后端向下延伸形成与前横管固定的加强段,这样前横管一方面对左右两边的主撑管进行支撑,另一方面与主梁向下延伸的加强段连接,增加了主撑管与主梁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在前横管与左右两主撑管的上部之间形成三角形,在主梁加强段与前横管和主撑管的对应段之间也形成三角形,这样多个结构牢靠的三角形使车架的结构更加结实、牢固、可靠,显著地提高了车架整体的强度,减小了震动,大大地提高了乘用舒适性和安全性。
[0007]所述主梁由外径46-50mm的焊管弯折而成,该焊管的壁厚为1.5-2.5mm。采用这种焊管构成主梁,比常用的规格大,主梁更加粗壮、结实,从而使车架也更加结实、牢固。
[0008]每一所述主撑管均由上倾斜段、中倾斜段和下倾斜段构成,其中上倾斜段的上端与主梁焊接固定,上倾斜段的下端向外倾斜,并且上倾斜段的下端与中倾斜段的上端一体相连,所述中倾斜段前高后低倾斜布置,中倾斜段的下端与下倾斜段的上端一体相连,所述下倾斜段前低后高倾斜布置,下倾斜段的下端与托架的后端焊接固定。主撑管的这种造型加宽了左右主撑管之间的距离,使整车更加宽大、结实;并且下倾斜段前低后高倾斜布置,便于对发动机的安装进行让位。
[0009]在所述主撑管的下部前侧设有竖向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后边与中倾斜段下部前侧和下倾斜段前侧焊接,该安装板的下端与托架的后端焊接。安装板的设置不仅可用于安装平叉轴,而且对主撑管中倾斜段与下倾斜段之间的弯折进行支撑加强,进一步提高了车架的强度。
[0010]所述安装板的厚度为5.5-6.5mm,在所述安装板的中部开有圆孔,在圆孔内固定有同轴的衬套。安装板的强度更高,对主撑管的支撑加强作用更强,有利于提高车架的强度。并且,较厚的安装板便于固定衬套,圆孔内衬套的设置有利于控制平叉轴的同轴度。
[0011]所述后斜管前低后高倾斜布置,在所述后斜管与主撑管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紧靠主撑管和后斜管下部的外侧焊接固定,所述第一加强板上部和下部的相应边沿向内弯折形成翻边。加强板的设置,对主撑管下端与后斜管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行加强,有利于提高车架的结构强度,使车架更加结实可靠。
[0012]在所述主梁、前斜管和立管三者所形成的夹角区域内设置有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上边与主梁焊接,第二加强板的前端与立管焊接,第二加强板的下边与前斜管焊接。第二加强版的设置对主梁、前斜管和立管三者所形成的夹角区域进行加强,有利于提高车架的强度,使车架更加结实、牢固、可靠。
[0013]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左右主撑管之间焊接前横管,将主梁的后端向下延伸形成与前横管固定的加强段,从而通过前横管和主梁加强段对车架结构进行加强,使车架更加结实、牢固、可靠,显著地减小了震动,大大地提高了乘用舒适性和安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0016]图中标记如下:立管1、主梁2、加强段2a、尾管3、前斜管4、托架5、安装板6、衬套
7、前横管8、主撑管9、上倾斜段9a、中倾斜段%、下倾斜段9c、第一加强板10、过孔10a、后斜管11和第二加强板12。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之下”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是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的高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之下”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0018]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
[001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立管1、主梁2、尾管3、前斜管4、托架5、主撑管9和后斜管11。其中,立管I前低后高倾斜布置,主梁2的前端与立管I的上部焊接,主梁2的后端与左右两根主撑管9的上端焊接,左右两根主撑管9上端还分别与左右两根纵向尾管3的前端焊接,所述主撑管9的下端与托架5的后端焊接,所述托架5的前端与前斜管4的下端焊接,所述前斜管4前高后低倾斜布置,该前斜管4的上端与立管I的下部焊接,在每一所述尾管3的中部与主撑管9的下部之间还连接有后斜管11。在左右两根主撑管9中部之间焊接有水平的前横管8。所述主梁2的后端向下延伸,形成加强段2a,所述加强段2a的下端与前横管8的中部焊接固定。所述主梁2由外径46-50mm的焊管弯折而成,该焊管的壁厚为1.5-2.5_。本实施例优选主梁2焊管的外径为48_,壁厚为2_。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一所述主撑管9均由上倾斜段9a、中倾斜段9b和下倾斜段9c构成,其中上倾斜段9a的上端与主梁2焊接固定,上倾斜段9a的下端向外倾斜,并且上倾斜段9a的下端与中倾斜段9b的上端一体相连,所述中倾斜段9b前高后低倾斜布置,中倾斜段9b的下端与下倾斜段9c的上端一体相连,所述下倾斜段9c前低后高倾斜布置,下倾斜段9c的下端与托架5的后端焊接固定。在所述主撑管9的下部前侧设有竖向的安装板6,所述安装板6的后边与中倾斜段9b下部前侧和下倾斜段9c前侧焊接,该安装板6的下端与托架5的后端焊接。所述安装板6的厚度为5.5-6.5mm,本实施例优选所述安装板6厚6mm。在所述安装板6的中部开有圆孔,在圆孔内固定有同轴的衬套7。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后斜管11前低后高倾斜布置,在所述后斜管11与主撑管9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板10,所述第一加强板10紧靠主撑管9和后斜管11下部的外侧焊接固定,所述第一加强板10上部和下部的相应边沿向内弯折形成翻边。在第一加强板10上开有三角形的过孔10a,该过孔1a位于主撑管9与后斜管11之间,过孔1a的孔沿向内弯折形成翻边。过孔和过孔孔沿翻边的设置,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加强板的强度。在所述主梁2前斜管4和立管I三者所形成的夹角区域内设置有第二加强板12,所述第二加强板12的上边与主梁2焊接,第二加强板12的前端与立管I焊接,第二加强板12的下边与前斜管4焊接。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立管(1)、主梁(2)、尾管(3)、前斜管(4)、托架(5)、主撑管(9)和后斜管(11),其中立管(I)前低后高倾斜布置,主梁(2)的前端与立管(I)的上部焊接,主梁(2)的后端与左右两根主撑管(9)的上端焊接,左右两根主撑管(9)上端还分别与左右两根纵向尾管(3)的前端焊接,所述主撑管(9)的下端与托架(5)的后端焊接,所述托架(5)的前端与前斜管(4)的下端焊接,所述前斜管(4)前高后低倾斜布置,该前斜管(4)的上端与立管(I)的下部焊接,在每一所述尾管(3)的中部与主撑管(9)的下部之间还连接有后斜管(11),其特征在于:在左右两根主撑管(9)中部之间焊接有水平的前横管(8),所述主梁(2)的后端向下延伸,形成加强段(2a),所述加强段(2a)的下端与前横管(8)的中部焊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2)由外径46-50_的焊管弯折而成,该焊管的壁厚为1.5-2.5_。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主撑管(9)均由上倾斜段(9a)、中倾斜段(9b)和下倾斜段(9c)构成,其中上倾斜段(9a)的上端与主梁(2)焊接固定,上倾斜段(9a)的下端向外倾斜,并且上倾斜段(9a)的下端与中倾斜段(9b)的上端一体相连,所述中倾斜段(%)前高后低倾斜布置,中倾斜段(9b)的下端与下倾斜段(9c)的上端一体相连,所述下倾斜段(9c)前低后高倾斜布置,下倾斜段(9c)的下端与托架(5)的后端焊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撑管(9)的下部前侧设有竖向的安装板(6),所述安装板(6)的后边与中倾斜段(9b)下部前侧和下倾斜段(9c)前侧焊接,该安装板(6)的下端与托架(5)的后端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6)的厚度为5.5-6.5mm,在所述安装板(6)的中部开有圆孔,在圆孔内固定有同轴的衬套(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斜管(11)前低后高倾斜布置,在所述后斜管(11)与主撑管(9)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板(10),所述第一加强板(10)紧靠主撑管(9)和后斜管(11)下部的外侧焊接固定,所述第一加强板(10)上部和下部的相应边沿向内弯折形成翻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梁(2)、前斜管(4)和立管(I)三者所形成的夹角区域内设置有第二加强板(12),所述第二加强板(12)的上边与主梁(2)焊接,第二加强板(12)的前端与立管(I)焊接,第二加强板(12)的下边与前斜管(4)焊接。
【文档编号】B62K11/02GK204250251SQ201420652729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4日
【发明者】伍毅, 曾宪富, 杜忠毅 申请人:重庆银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