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防护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2638阅读:2313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防护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辅助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摩托车防护杠。



背景技术:

现在社会上摩托车品牌繁多(尤其是二轮摩托车)、燃油摩托、电动摩托、电动助力车等穿行在城市大街小巷和乡间的公路便道,成了人们的一种简捷的运载工具。但是这些二轮摩托车都没有一种方便有效的防倒装置。摩托车起步时,须用脚来支撑一边,在城市街道上,一遇红灯,也得一脚垫地,在人、车拥挤地段,车速减慢时还得车、脚并用,脚一点一点地随车慢行。驾乘者总觉不方便,尤其是搭载1~2人或车载重物,更要小心行事,不注意就要倒下去。这时驾乘人员不再是简单的一脚点地而是一脚强力支撑了。

人们常骑的摩托车一般为两轮装置,在雨水、冰、雪路面行驶时,因路滑容易摔倒。目前用于摩托车上的撑子长短固定,不可调节,主要在停放车时起支撑作用,在骑车时,将撑子支起。这样,人们骑摩托车在光滑路面行驶时容易摔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倒、防滑和防撞的摩托车防护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摩托车防护杠,所述摩托车防护杠包括防护架、四个减震杆、传动组件、两个万向轮、两个定滑轮、扭簧以及踏板,所述防护架包括两组联动杆、两根连接杆,所述两组联动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四个减震杆活动连接,使其减震杆可相对所述联动杆转动,所述位于联动杆第一端的两个减震杆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固定,所述位于联动杆第二端的两个减震杆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固定,所述两根连接杆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固定架和第二轴承固定架固定在车体上,所述传动组件与其中一根连接杆连接,所述位于联动杆第一端的两个减震杆与两个万向轮固定,所述位于联动杆第二端的两个减震杆与两个定滑轮固定,所述踏板固定在车体上且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扭簧设在第一轴承固定架与传动组件之间使其连接杆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一个链轮和链条,所述链轮固定在其中一根连接杆上,所述链条的一端与链轮固定,所述链条的另一端固定在踏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踏板包括踏板本体和设在踏板本体下方的弧形链轮,弧形链轮与所述链条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摩托车防护杠还包括紧急制动器,所述联动杆上设有容纳孔,所述减震杆上设有与容纳孔配合的凹槽,所述紧急制动器包括制动杆、压缩弹簧、制动绳、导向轮、制动座和握把,制动座 安装在车体上,握把通过轴与制动座铰接,所述制动绳一端连在握把上,所述制动绳的另一端通过导向轮后与所述制动杆的固定,所述导向轮固定在所述联动杆上,所述压缩弹簧与制动杆设在所述容纳孔内,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制动杆相抵触,所述制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容纳孔的端部相抵触。

进一步的,所述摩托车防护杠还包括四组限位组件,所述四组限位组件分别固定在两组联动杆的两端并用于限制减震杆转动。

进一步的,每组限位组件包括两个限位柱,所述两个限位柱均固定在所述联动杆的一端,且所述两个限位柱位于不同水平面上。

进一步的,每组联动杆为一根联动杆。

进一步的,每组联动杆包括至少两根联动杆。

进一步的,所述每组联动杆还包括至少一根防护柱,所述防护柱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在两根联动杆上。

进一步的,两个联动杆其中一端的两个减震杆之间的距离与摩托车把手的长度之差小于15cm,所述减震杆的高度小于1.5m。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杆上设有反光标识。

本发明摩托车防护杆通过踩踏踏板,踏板通过传动组件使其减震杆转动,减震杆上设有滑轮,且车体一端的两个减震杆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在车体上,车体两端的两个减震杆之间通过联动杆连接,在需要时可踩踏踏板使其减震杆下方,让减震杆上的滑轮与地面接触,如此相当于给摩托车增加了四个轮子,如此可防止摩托车滑倒;且联动杆与减震杆之间形成一个防护架,可以防止在意外事件中人身体与其 它物体碰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摩托车防护杠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摩托车防护杠在摩托车上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踏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紧急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摩托车防护杠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摩托车防护杠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摩托车防护杠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防护架1、四个减震杆2、传动组件3、两个万向轮71、两个定滑轮72、扭簧5、踏板4、紧急制动器8和四组限位组件。所述防护架1包括两组联动杆、两根连接杆12,所述两组联动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四个减震杆2活动连接,使其减震杆2可相对所述联动杆11转动,所述位于联动杆11第一端的两个减震杆2之间通过连接杆12连接固定,所述位于联动杆11第二端的两个减震杆2之间通过连接杆 12连接固定,所述两根连接杆12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固定架75和第二轴承固定架76固定在车体9上,且所述传动组件3与其中一根连接杆12连接,所述位于联动杆11第一端的两个减震杆2与两个万向轮71固定,所述位于联动杆11第二端的两个减震杆2与两个定滑轮72固定。所述踏板4固定在车体9的换挡踏板上且与所述传动组件3连接,所述扭簧5设在第一轴承固定架75与传动组件3之间使其连接杆12复位,确保在一般情况下,使用后踏板4连接杆12可复位,连接杆12复位,从而使其减震杆2复位,即回收。所述紧急制动器8在紧急情况下使用,在紧急情况下使其减震杆2与所述联动杆11固定在一个固定位置。所述四组限位组件分别固定在两组联动杆的两端并用于限制减震杆2转动。

所述第一轴承固定架75包括轴承和第一固定架,第一固定架上设有轴承孔,所述轴承固定在所述轴承孔内。所述第二轴承固定架76包括轴承和第二固定架,第二固定架上设有轴承孔,所述轴承固定在所述轴承孔内。

如图3所示,所述传动组件3包括一个链轮31和链条32,链轮31固定在其中一根连接杆12上,所述链条32的一端与链轮31固定,所述链条32的另一端固定在踏板4上。所述链轮31的一侧设有固定柱311,所述扭簧5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柱311上,所述扭簧5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轴承固定架75上。

请参考图4,所述踏板4包括踏板本体41和设在踏板本体41下方的弧形链轮42,弧形链轮42与所述链条32连接。所述弧形链轮 42的一侧设有固定柱421,固定柱421通过轴承固定在车体9的换挡踏板上。

如图5所示,所述联动杆11上设有容纳孔,所述减震杆2上设有与容纳孔配合的凹槽,所述紧急制动器8包括制动杆81、压缩弹簧82、制动绳83、导向轮84、制动座和握把,制动座安装在车体9上,握把通过轴与制动座铰接,所述制动绳83一端连在握把上,所述制动绳83的另一端通过导向轮84后与所述制动杆81的固定,所述导向轮84固定在所述联动杆11上,所述压缩弹簧82与制动杆81设在所述容纳孔内,所述压缩弹簧82的一端与所述制动杆81相抵触,所述制动杆81的另一端与所述容纳孔的端部相抵触。一般情况下,制动杆81被压在容纳孔内并将压缩弹簧82压缩;紧急情况下,将踏板4使劲踩,将其减震杆2下放,从而使制动杆81部分进入减震杆2上的凹槽,当危险接触后,通过压握把使其拉动制动绳83,制动绳83拉动制动杆81回位,压缩弹簧82被再次压缩,在扭簧5的作用下减震杆2回收。所述制动座和握把为摩托车的前刹的制动座和握把,即制动绳83的一端固定在摩托车前刹连接,与前刹一起动作。

如图6所示,每组限位组件包括两个限位柱6,所述两个限位柱6均固定在所述联动杆11的一端,且所述两个限位柱6位于不同水平面上,可防止减震杆2转动过位。

每组联动杆包括一根联动杆11,降低人身体在意外事件中受伤的几率。

两个联动杆11其中一端的两个减震杆2之间的距离与摩托车把 手的长度之差小于15cm。所述减震杆2的高度小于1.5m。确保在行驶过程中摩托车防护杠不妨碍其它行驶的车辆或人。所述减震杆2上设有反光标识,起到警示作用。

使用时,通过踩踏踏板4,踏板4转动带动链条32移动,因链轮31固定在连接杆12上,连接杆12通过第一转轴固定架75或第二轴承固定架76固定在车体9上,同时减震杆2与连接杆12固定,所以链条32带动链轮31转动时,减震杆2跟着链轮31转动,最终使其减震杆2上的万向轮71或定滑轮72与地面接触,即将减震杆2下放,如此可防止滑倒。无需使用减震杆2上的万向轮71或定滑轮72时,将踏板4松开即可,连接杆12在扭簧5的作用下复位,从而带动减震杆2回收。在弯道上使用时,不能将减震杆2和联动杆11锁死,如此可根据弯道状况来确保靠近弯道内侧的减震杆2上的定滑轮72或万向轮71始终触地,如此可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实施2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每组联动杆的结构不同,其余部分均相同。每组联动杆包括两根联动杆11。

实施例3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每组联动杆的结构不同,其余部分均相同。每组联动杆包括两根联动杆11和四根防护柱15,所述防护柱15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固定在两根联动杆11上,使其防护柱15的两端可相对两根联动杆11转动,如此在收放防护架1的时候防护柱15可跟随联动杆11转动,不妨碍防护架1收放。 增设防护柱15增强防护杠的防撞强度。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每组联动杆可根据需求安装一根或者多根防护柱15。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