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卸料省力的防倒独轮推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413340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卸料省力的防倒独轮推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卸料省力的防倒独轮推车。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由于施工环境以及地形的原因,一般大型、快速的转运设备无法派上用场,此时,手推车成为了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运输工具,尤其是独轮推车,由于其只需一个轮子触地,对建筑施工地形的适应能力更强,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目前,独轮推车一般是将所需的施工原料或者建筑垃圾由一个地方转运至另一个地方,到达目的地后,抬起车把,使车斗外翻,车斗内的施工原料或者建筑垃圾从车斗中倒出,完成卸料,这个过程中,由于施工原料或者建筑垃圾较重,加上车架本身的重量,导致整个卸料过程十分费力,而且由于车把抬起的幅度较大,导致车斗内的施工原料或者建筑垃圾重心突变,从而可能致使车斗以及整个推车侧翻,不仅影响卸料,而且还可能导致操作人员受伤。另外,独轮车对平衡感要求较高,当在推动小车的过程中出现道路不平或者推车上货物的重心不稳时,容易导致推车倾斜,而推车操作人员若对这种倾斜趋势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导致推车倾翻,不仅致使推车上的货物散落,突然倾倒的小车由于车的动作幅度较大,容易对推车人员造成伤害,尤其是建筑工地上,地形复杂,且运送的东西往往较重,因此,急需一种安全性、可靠性较高的运送小车来保证施工安全、顺利地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卸料省力的防倒独轮推车,解决目前的独轮推车卸料费力、不方便,且容易导致推车侧翻,影响卸料,甚至致使操作人员受伤的问题,另外还解决目前建筑工地上的运送小车无法适应复杂的地形,导致推车在运送货物的过程中容易导致倾翻,造成货物散落,甚至是对推车人员带来伤害的问题。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卸料省力的防倒独轮推车,包括车板、车斗、独轮、支撑杆以及车把,车斗位于车板的上方,独轮通过轮板固定在车板的下方,支撑杆和车把固定于车板的同一端,还包括用于实现车斗在车板上来回运动的滑动装置、用于固定车斗的锁定装置以及设置在车板两侧的防倒装置,所述防倒装置能够实现向下打开以及朝车板底部方向收起。本方案中,插入装置能够牢牢地插入到泥土里,同时又便于拔出,在斜坡上实现推车牢靠固定的基础上,方便再次启动推车;在独轮推车运输施工原料或建筑垃圾的过程中,锁定装置将车斗固定在车板上,即车斗与车板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运动,当达到卸料目的地后,相对于传统需猛抬车把的方式,本方案只需要将车把向上抬起一定的高度,使车板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然后打开锁定装置,使车斗在滑动装置的作用下运动到车板的前端,并突然停止在前端,在自身惯性的作用下,车斗前翻,完成卸料,整个过程快速、省力。发明人通过大量试验发现,传统的卸料方式需要将车把抬高,使车板向前倾斜60度左右才能使车斗内的物体完全到处,由于抬起的幅度较大,因此比较费力,同时整个过程中的稳定性不能得到保证;而本方案只需要将车把抬起使车板向前倾斜30~40度左右,然后松开锁定装置,使车斗沿着车板滑动,并产生突然的停止,通过其惯性来达到轻松卸料的目的,相比传统方式,操作更省力,更可靠,效率也更高,不易发生侧翻,安全性更高。本方案中,防倒装置能够实现向下打开以及朝车板底部方向收起,当防倒装置向下打开后,能够对位置更低的一方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减缓这种倾斜趋势,并对倾斜的部分起到支撑作用,方便操作人员有更多的时候来调整小车的重心位置,避免货物散落,同时也避免小车直接倾翻之后对操作人员造成身体上的伤害。防倒装置收起后,与普通的推车无异,即不会影响推车的正常使用。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动装置包括设置在车板上的导向滑槽以及设置在车斗底部的导轮,导轮与导向滑槽相配合。在导向滑槽和导轮的作用下,车斗可沿着车板来回运动,当车斗突然停止后,由于惯性的原因,以车斗的前端为支点,车斗的后端向上运动,车斗的后端的导轮从导向滑槽中脱离,整个车斗实现前翻,本方案的滑动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和实现。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锁定装置包括锁舌、第一弹簧、拉绳以及压条,导向滑槽的槽壁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由内往外依次是第一弹簧、锁舌,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锁舌上,另一端固定在安装孔的孔底,拉绳的一端穿过第一弹簧后固定在锁舌上,第一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拉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压条上,压条活动固定在车把上;所述导轮设有中心轴,中心轴的两端设有与锁舌的形状相匹配的卡孔,且卡孔与锁舌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在本方案中,当车斗位于初始位置时,锁定装置将导轮卡柱,具体地,由于此时没有外力施加给压条,锁舌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向外弹出,并伸入中心轴的卡孔内,实现对导轮位置的锁定;当独轮推车到达卸料目的地后,抬起车把至所需的大概高度,然后握压压条,压条通过拉绳拉动锁舌向安装孔内运动,锁舌从中心轴的卡孔内拔出,导轮脱离锁舌的控制后,沿着倾斜的导向滑槽向车板的前端运动,当车斗运动到车板的前端后,由于车斗前端的导轮刚好能起到转动支点的作用,因此,在惯性的作用下,整个车斗以车斗前端的导轮为支点,向前翻转,实现卸料,整个卸料快速、平稳;完成卸料后,下压车把,车斗在导轮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由于锁舌与门锁结构类似,与关门的原理一样,导轮直接将锁舌压入安装孔中,导轮到位后,锁舌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弹出,并插入到导轮中心轴的卡孔内,实现导轮的锁定,等待下次卸料。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向滑槽远离车把的一端设有与导轮的形状相配合的弧形挡板,弧形挡板的下端固定在导向滑槽的上沿,弧形挡板的上端朝靠近车把的方向延伸。当车斗前端的导轮沿着导向滑槽运动到车板的前端时,弧形挡板既起到辅助导向滑槽使导轮停止运动的作用,同时还能与导向滑槽一起,起到半包住车斗前端的导轮的作用,使车斗的前翻动作更稳定、可靠。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辅助板和若干第二弹簧,所述辅助板与车板远离车把的一端铰接,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辅助板的下方,另一端固定在车板上。当车斗在惯性的作用下准备前翻的时候,辅助板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同样具有向车板前端翻转的运动趋势,此时,可适当降低车把抬起的高度,即车斗只需一定的速度,在配合辅助板给予的作用力,可轻松实现车斗前翻,完成卸料,从而能够更加省力,由于,在同样实现车斗前翻的基础上,本方案能够进一步降低车把抬起的高度,也就是说,相比传统的方式,车斗的高度差变化进一步减小,车斗内的物体的重心变化相对更小,从而使得整个卸料更平稳,而通过试验发现,本方案只需要20~25度即可轻松实现车斗的前翻,同时不易发生侧翻,安全性更高。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若干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车斗的底部,另一端固定在辅助板上。在第三弹簧的作用下,当车斗完成卸料后,第三弹簧和第二弹簧均处于拉伸状态,由于卸料后,只剩车斗的重量,因此,只需稍微放下车把,车斗即可在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的作用下,实现回翻,而且,在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的作用下,能够对车斗的回翻起到缓冲作用,一来能够减小车斗与车板之间的碰撞力,使操作更安全,二来可以减小车斗和车板之间发出的噪音。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倒装置包括支撑部分和控制部分,所述支撑部分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铰接在车板上与小车运动方向平行的侧边上;所述控制部分包括电源、电磁铁、倾角测量装置、铁块、比较器以及继电器,所述电源对倾角测量装置和电磁铁供电,倾角测量装置的输出端接比较器的其中一个输入端,比较器的另外一个输入端接一个预设电压信号,比较器的输出端接继电器的一端,继电器的另一端接地,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串接在电磁铁所在的回路中,电源、电磁铁、倾角测量装置、比较器以及继电器均设置于车板内,所述铁块设置在支撑板上,支撑板与车板相贴时,铁块与电磁铁相贴,所述支撑板与车板的铰接处内设有扭簧。在本方案中,倾角测量装置用于实时测量车板的倾角,当车板处于水平状态时,电磁铁带电并吸住支撑板上的铁块,支撑板处于收起状态;当车板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倾斜时,倾角测量装置对倾斜角度进行检测,并输出该倾斜角度对应的电压至比较器,比较器将接收到电压与预设电压信号进行大小比较,当接收到的电压小于预设电压信号时,比较器输出低电平,继电器不通电,常闭触点处于闭合状态,电磁铁带电工作,将支撑板吸住;当接收到的电压大于预设电压信号时,比较器输出高电平,继电器通电,常闭触点处于断开状态,电磁铁失电,将支撑板失去电磁铁的吸附力而向下打开,对车体起到支撑、缓冲倾斜的作用,避免车体整个倾翻而导致车体动作变化幅度大对推车人造成伤害。本方案中,若比较器输出的高电平不足以使继电器工作时,可在继电器与比较器之间增加电压或电流放大器。另外,倾角测量装置输出的电压信号越大,说明倾角越大,而预设的电压信号可根据需要而定,该预设电压信号用于与倾角测量装置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出车板的倾角是否超过警戒值,比如倾角的警戒值为30度,则预设电压信号对应的是倾角测量装置测出倾角为30度时输出的电压信号,然后在此基础上,倾角测量装置每次输出的电压信号与该预设电压信号进行对比,判断车板是否已经倾斜超过30度,若没有,则不打开支撑板,否则,打开支撑板,整个操作能够极大地降低车体倾翻的可能性,使小车在运送货物的过程更可靠,从而也间接对推车人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当倾斜解除后,车板恢复到水平状态,电磁铁重新带电工作,用手推动支撑板向上收起,支撑板上的铁块与电磁铁吸合在一起,实现支撑板的收起,不影响推车在不倾斜状态时的正常使用。本方案中,扭簧能使支撑板始终有一个向下打开的趋势,当电磁铁失电之后,支撑板能够迅速向下打开,第一时间对车体起到支撑作用,使车体快速止住倾斜,给推车人更多调整的时间。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倾角测量装置为倾角传感器或陀螺仪。倾角传感器和陀螺仪作为倾角测量装置,可实时地对车板的倾斜情况进行测量,并对应输出电压信号,从而为支撑板的打开与否提供依据。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卡条,车板上设有与卡条对应的卡孔,当支撑板向下完全打开后,卡条的自由端插入到卡孔内。本方案通过设置卡条,能够有效地增强支撑板打开后的支撑稳固性,当支撑板向下打开后,卡条顺势插入到车板上对应的卡孔内,卡孔将卡条牢牢顶住,同时,在扭簧的作用下,使支撑板能够与车板保持在支撑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