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稳固的折叠式遮阳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4578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装稳固的折叠式遮阳棚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遮阳棚,具体是用于摩托车或电动车的一种安装稳固的折叠式遮阳棚。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下,摩托车或电动二轮自行车大部分没有车顶棚,骑行者往往是暴露于空气中,对于阴雨天气或者太阳光紫外线强烈的情况下,骑行者容易被雨水淋湿或晒伤;有部分电动车安装了简易车棚,由于安装不可靠不牢固,棚布不易拆装,在风大的情况下,停放骑行都不安全,容易被强风吹倒;有部分电动车安装了连接于车把上的折叠伞,由于安装位置是在需要随时旋转的车把上,伞体会随车把旋转而旋转,在道路凹凸不平或风力作用下,受力不均匀,影响骑行者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稳固的折叠式遮阳棚,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装稳固的折叠式遮阳棚,包括折叠伞布、伞布支架、所述折叠伞布安装在所述伞布支架上,所述伞布支架包括折叠伞杆、套在所述折叠伞杆上且与其滑动连接的支撑杆塑件和支撑拉杆塑件和固定在所述折叠伞杆上端的支撑横梁塑件,还包括数量和位置相对应的支撑横梁、支撑拉杆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横梁一端与所述支撑横梁塑件铰接,其另一端设置有防扎眼塑件钩,所述支撑拉杆一端与所述支撑拉杆塑件铰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横梁的中段铰接,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所述支撑杆塑件铰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横梁的内段铰接,还包括伞体套管,所述伞体套管一端通过折叠伞杆与所述伞布支架相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固定装置,并通过所述固定装置与车体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伞布支架或者折叠伞布的外端设置有防扎眼塑件钩。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装置为金属冲压紧固件和组合式紧固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在前方的所述支撑横梁上设置有防风弹性拉绳,其端部设置有车把挂钩。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伞体套管上设置有手轮顶丝和销钉。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金属冲压件包括带有开口的圆环柱,所述圆环柱的开口处两端面均设置有延长部,所述延长部上设置有第一紧固孔,或者,所述金属冲压件包括形状和结构完全相同的上部冲压件和下部冲压件,所述上部冲压件和下部冲压件均包括位于中部的单弧部和位于所述单弧部两侧的平直部,所述平直部上均设置有两个相对于竖直方向中线位置对称第二紧固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组合式紧固件包括中间杆和位于所述中间杆两侧的侧杆,所述中间杆两侧固定有三通连接件,所述中间杆的上下两端通过三通连接件固定有水平杆,所述水平杆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有三通连接件,且通过三通连接件与所述侧杆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拉杆塑件包括下支撑拉杆塑件和上支撑拉杆塑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折叠伞杆包括前折叠伞杆和后折叠伞杆,所述支撑杆塑件包括位于所述前折叠伞杆上的前支撑杆塑件和位于所述后折叠伞杆上的后支撑杆塑件,所述支撑拉杆塑件包括位于所述前折叠伞杆上的前支撑拉杆塑件和位于所述后折叠伞杆上的后支撑拉杆塑件,所述支撑横梁塑件包括位于所述前折叠伞杆上的前支撑横梁塑件和位于所述后折叠伞杆上的后支撑横梁塑件,所述前折叠伞杆和所述后折叠伞杆通过双弯冲压紧固件相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双弯冲压坚固件包括形状和结构完全相同的上部双弧冲压件和下部双弧冲压件,所述上部冲压件和下部冲压件均包括位于中部的平直部和位于所述平直部两侧的单弧部,所述平直部上均设置有两个相对于竖直方向中线位置对称第三紧固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能够为骑行者遮阳挡雨,避免骑行者被雨水淋湿或晒伤,在停车后或者风大时,可以将棚布折叠收起,保证停放及骑行安全,安全性高。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合理、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安装牢固,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安装稳固的折叠式遮阳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伞布支架顶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安装稳固的折叠式遮阳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伞布支架顶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三安装稳固的折叠式遮阳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四安装稳固的折叠式遮阳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金属冲压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金属冲压件的另一种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金属冲压件的另一种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双弯冲压坚固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双弯冲压坚固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五安装稳固的折叠式遮阳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组合式冲压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三通连接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三通连接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安装稳固的折叠式遮阳棚,

包括折叠伞布1、伞布支架、所述折叠伞布1安装在所述伞布支架上,所述伞布支架或者折叠伞布1的外端设置有防扎眼塑件钩2,所述防扎眼塑件钩2为套接在伞骨端部的圆弧形的塑件装置,所述防扎眼塑件钩2可以设置也可以不设置,同时,可以在每个伞骨端部设置,也可以在其中的几个伞骨端部设置,本实施例附图中为在每个伞骨端部设置。

所述伞布支架包括折叠伞杆11、套在所述折叠伞杆11上且与其滑动连接的支撑杆塑件12和支撑拉杆塑件、固定在所述折叠伞杆11上端的支撑横梁塑件16和设置在所述折叠伞杆11顶端的螺母盖17,所述支撑拉杆塑件包括下支撑拉杆塑件14和上支撑拉杆塑件15

还包括数量和位置相对应的支撑横梁4、支撑拉杆3和支撑杆13,所述支撑横梁4一端与所述支撑横梁塑件16铰接,其另一端设置有防扎眼塑件钩2,所述支撑拉杆3一端与所述支撑拉杆塑件铰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横梁4的中段铰接,位于所述折叠伞杆11前方的所述支撑拉杆3与所述下支撑拉杆塑件14铰接,位于所述折叠伞杆11后方的所述支撑拉杆3与所述上支撑拉杆塑件15铰接,所述支撑杆13一端与所述支撑杆塑件12铰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横梁4的内段铰接,

在前方的所述支撑横梁4上设置有防风弹性拉绳5,其端部设置有车把挂钩6,用于挂在车把上增加折叠伞布1的防风性能,

还包括伞体套管8,所述伞体套管8呈L形,其竖直段上端为套管,所述伞布支架通过所述折叠伞杆11插接在所述伞体套管8的竖直段上,并通过所述伞体套管8上的手轮顶丝10和销钉9固定在所述伞体套管8上,其水平段的外端固定设置有金属冲压紧固件7(可以采用焊接形式),所述伞体套管8通过所述金属冲压紧固件7固定在车体鞍座竖管上,从而将所述折叠伞布1固定在车体上方,保证折叠伞布1不会随车把旋转而旋转,保障了骑行者的安全,

同时,通过旋松手轮顶丝10和拔出销钉9,折叠伞杆11就能沿所述伞体套管8上下移动,以调节折叠伞杆11的高度,进而调节折叠伞布1的高度,调节至合适高度后,旋紧手轮顶丝10和插入销钉9,就能将折叠伞杆11锁紧在L形伞体套管8上。

所述金属冲压件7可以采用如下两种形式,本实施例一的示意图中采用的是形式一作为示例:

形式一,请参阅图7:所述金属冲压件7包括带有开口的圆环柱101,所述圆环柱101的开口处两端面均设置有延长部102,所述延长部102上设置有第一紧固孔103。

形式二,请参阅图8、图9:所述金属冲压件7包括形状和结构完全相同的上部冲压件201和下部冲压件202,所述上部冲压件201和下部冲压件202均包括位于中部的单弧部和位于所述单弧部两侧的平直部,所述平直部上均设置有两个相对于竖直方向中线位置对称第二紧固孔203。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安装稳固的折叠式遮阳棚,

包括折叠伞布1、伞布支架、所述折叠伞布1安装在所述伞布支架上,所述伞布支架或者折叠伞布1的外端设置有防扎眼塑件钩2,所述防扎眼塑件钩2为套接在伞骨端部的圆弧形的塑件装置,所述防扎眼塑件钩2可以设置也可以不设置,同时,可以在每个伞骨端部设置,也可以在其中的几个伞骨端部设置,本实施例附图中为不设置所述防扎眼塑件钩2。

所述伞布支架包括折叠伞杆、套在所述折叠伞杆上且与其滑动连接的支撑杆塑件和支撑拉杆塑件、固定在所述折叠伞杆上端的支撑横梁塑件,所述折叠伞杆包括前折叠伞杆21和后折叠伞杆22,所述支撑杆塑件包括位于所述前折叠伞杆21上的前支撑杆塑件23和位于所述后折叠伞杆22上的后支撑杆塑件24,所述支撑拉杆塑件包括位于所述前折叠伞杆21上的前支撑拉杆塑件25和位于所述后折叠伞杆22上的后支撑拉杆塑件26,所述支撑横梁塑件包括位于所述前折叠伞杆21上的前支撑横梁塑件27和位于所述后折叠伞杆22上的后支撑横梁塑件28,所述前折叠伞杆21和所述后折叠伞杆22通过双弯冲压紧固件29相固定,

请参阅图10、图11,所述双弯冲压坚固件29包括形状和结构完全相同的上部双弧冲压件301和下部双弧冲压件302,所述上部冲压件201和下部冲压件202均包括位于中部的平直部和位于所述平直部两侧的单弧部,所述平直部上均设置有两个相对于竖直方向中线位置对称第三紧固孔303。

还包括数量和位置相对应的支撑横梁4、支撑拉杆3和支撑杆13,位于所述前折叠伞杆21前方的所述支撑横梁4一端与所述前支撑横梁塑件27铰接,其另一端设置有防扎眼塑件钩2,位于所述前折叠伞杆22后方的所述支撑横梁4一端与所述后支撑横梁塑件28铰接,其另一端设置有防扎眼塑件钩2,位于所述前折叠伞杆21前方的所述支撑拉杆3一端与所述前支撑拉杆塑件25铰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横梁4的中段铰接,位于所述后折叠伞杆22后方的所述支撑拉杆3一端与所述后支撑拉杆塑件26铰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横梁4的中段铰接,位于所述前折叠伞杆21前方的所述支撑拉杆3一端与所述前支撑拉杆塑件23铰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横梁4的内段铰接,位于所述后折叠伞杆22后方的所述支撑拉杆3一端与所述后支撑拉杆塑件24铰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横梁4的内段铰接。

在前方的所述支撑横梁4上设置有防风弹性拉绳5,其端部设置有车把挂钩6,用于挂在车把上增加折叠伞布1的防风性能,

还包括伞体套管8,所述伞体套管8呈L形,其竖直段上端为套管,所述伞布支架通过所述折叠伞杆11插接在所述伞体套管8的竖直段上,并通过所述伞体套管8上的手轮顶丝10和销钉9固定在所述伞体套管8上,其水平段的外端固定设置有金属冲压紧固件7(可以采用焊接形式),所述伞体套管8通过所述金属冲压紧固件7固定在车体鞍座竖管上,从而将所述折叠伞布1固定在车体上方,保证折叠伞布1不会随车把旋转而旋转,保障了骑行者的安全,

同时,通过旋松手轮顶丝10和拔出销钉9,折叠伞杆11就能沿所述伞体套管8上下移动,以调节折叠伞杆11的高度,进而调节折叠伞布1的高度,调节至合适高度后,旋紧手轮顶丝10和插入销钉9,就能将折叠伞杆11锁紧在L形伞体套管8上。

请参阅图7、图8、图9,所述金属冲压件7可以采用形式一和形式二两种形式,其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本实施例二的示意图中采用的是形式二作为示例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安装稳固的折叠式遮阳棚,与实施例一相比,除了伞体套管8之外,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伞体套管8包括L形固定杆31和竖直套管30,所述L形固定杆31与所述竖直套管30通过所述双弯冲压坚固件29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10、图11,所述双弯冲压坚固件29包括形状和结构完全相同的上部双弧冲压件301和下部双弧冲压件302,所述上部冲压件201和下部冲压件202均包括位于中部的平直部和位于所述平直部两侧的单弧部,所述平直部上均设置有两个相对于竖直方向中线位置对称第三紧固孔303。

所述伞布支架通过所述折叠伞杆11插接在所述竖直套管30上,并通过所述竖直套管30上的手轮顶丝10和销钉9固定在所述L形固定杆31上,L形固定杆31的外端固定设置有金属冲压紧固件7(可以采用焊接形式),所述L形固定杆31通过所述金属冲压紧固件7固定在车体鞍座竖管上,从而将所述折叠伞布1固定在车体上方,保证折叠伞布1不会随车把旋转而旋转,保障了骑行者的安全,

同时,通过旋松手轮顶丝10和拔出销钉9,折叠伞杆11就能沿所述竖直套管30上下移动,以调节折叠伞杆11的高度,进而调节折叠伞布1的高度,调节至合适高度后,旋紧手轮顶丝10和插入销钉9,就能将折叠伞杆11锁紧在伞体套管8上。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安装稳固的折叠式遮阳棚,与实施例二相比,除了伞体套管8之外,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二相同,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伞体套管8包括L形固定杆31和竖直套管30,所述L形固定杆31与所述竖直套管30通过所述双弯冲压坚固件29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10、图11,所述双弯冲压坚固件29包括形状和结构完全相同的上部双弧冲压件301和下部双弧冲压件302,所述上部冲压件201和下部冲压件202均包括位于中部的平直部和位于所述平直部两侧的单弧部,所述平直部上均设置有两个相对于竖直方向中线位置对称第三紧固孔303。

所述伞布支架通过所述折叠伞杆11插接在所述竖直套管30上,并通过所述竖直套管30上的手轮顶丝10和销钉9固定在所述L形固定杆31上,L形固定杆31的外端固定设置有金属冲压紧固件7(可以采用焊接形式),所述L形固定杆31通过所述金属冲压紧固件7固定在车体鞍座竖管上,从而将所述折叠伞布1固定在车体上方,保证折叠伞布1不会随车把旋转而旋转,保障了骑行者的安全,

同时,通过旋松手轮顶丝10和拔出销钉9,折叠伞杆11就能沿所述竖直套管30上下移动,以调节折叠伞杆11的高度,进而调节折叠伞布1的高度,调节至合适高度后,旋紧手轮顶丝10和插入销钉9,就能将折叠伞杆11锁紧在伞体套管8上。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12、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安装稳固的折叠式遮阳棚,

包括折叠伞布1、伞布支架、所述折叠伞布1安装在所述伞布支架上,所述伞布支架或者折叠伞布1的外端设置有防扎眼塑件钩2,所述防扎眼塑件钩2为套接在伞骨端部的圆弧形的塑件装置,所述防扎眼塑件钩2可以设置也可以不设置,同时,可以在每个伞骨端部设置,也可以在其中的几个伞骨端部设置,本实施例附图中为在前端两个伞骨端部设置。

所述伞布支架包括折叠伞杆11、套在所述折叠伞杆11上且与其滑动连接的支撑杆塑件12和支撑拉杆塑件、固定在所述折叠伞杆11上端的支撑横梁塑件16和设置在所述折叠伞杆11顶端的螺母盖17,所述支撑拉杆塑件包括下支撑拉杆塑件14和上支撑拉杆塑件15

还包括数量和位置相对应的支撑横梁4、支撑拉杆3和支撑杆13,所述支撑横梁4一端与所述支撑横梁塑件16铰接,其另一端设置有防扎眼塑件钩2,所述支撑拉杆3一端与所述支撑拉杆塑件铰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横梁4的中段铰接,位于所述折叠伞杆11前方的所述支撑拉杆3与所述下支撑拉杆塑件14铰接,位于所述折叠伞杆11后方的所述支撑拉杆3与所述上支撑拉杆塑件15铰接,所述支撑杆13一端与所述支撑杆塑件12铰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横梁4的内段铰接,

在前方的所述支撑横梁4上设置有防风弹性拉绳5,其端部设置有车把挂钩6,用于挂在车把上增加折叠伞布1的防风性能,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伞体套管为竖直套管30,

请参阅图13至图15,所述组合式固定件包括中间杆31和位于所述中间杆31两侧的侧杆32,所述中间杆31两侧固定有三通连接件33,所述中间杆31的上下两端通过三通连接件33固定有水平杆34,所述水平杆34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有三通连接件33,且通过三通连接件33与所述侧杆32固定连接,

所述伞布支架通过所述折叠伞杆11插接在所述竖直套管30上,并通过所述竖直套管30上的手轮顶丝10和销钉9固定在所述竖直套管30上,竖直套管30通过上下设置的两个双弯冲压件固件29固定在组合式固定件的中间杆31上,组合式固定件两侧的侧杆32和驾驶员座椅的两侧把手通过上下设置所述双弯冲压坚固件29固定连接,侧杆32的形状与两侧把手的形状相匹配,从而将所述折叠伞布1固定在车体上方,保证折叠伞布1不会随车把旋转而旋转,保障了骑行者的安全,

同时,通过旋松手轮顶丝10和拔出销钉9,折叠伞杆11就能沿所述竖直套管30上下移动,以调节折叠伞杆11的高度,进而调节折叠伞布1的高度,调节至合适高度后,旋紧手轮顶丝10和插入销钉9,就能将折叠伞杆11锁紧在伞体套管8上。

请参阅图10、图11,所述双弯冲压坚固件29包括形状和结构完全相同的上部双弧冲压件301和下部双弧冲压件302,所述上部冲压件201和下部冲压件202均包括位于中部的平直部和位于所述平直部两侧的单弧部,所述平直部上均设置有两个相对于竖直方向中线位置对称第三紧固孔303。

本实用新型能够为骑行者遮阳挡雨,避免骑行者被雨水淋湿或晒伤,在停车后或者风大时,可以将棚布折叠收起,保证停放及骑行安全,安全性高。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合理、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安装牢固,实用性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