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向盘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7583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向盘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向盘套。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近年来,中国的汽车市场大幅度增长,家庭轿车已经十分普遍。方向盘套带有很强的装饰性,显得更加时尚,又充满绅士风度,手感舒适。因此,近年来方向盘套已经成为了一种汽车标配装备。现有方向盘套多采用平面设计,缝制的过程中采用人字车线进行缝合固定,从而导致方向盘套易于出现褶皱、不均匀、牢固性差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向盘套,采用多包合部拼接以及双线缝合的方式缝制方向盘套,使得方向盘套与方向盘更加贴合,提高了方向盘套的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方向盘套,包括:多个包合部,所有的所述包合部通过缝合线依次连接成一个闭合的环;

所述缝合线包括用于连接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包合部的第一缝合线和用于将任意一个所述包合部的端部与任意一个所述包合部的内部固定的第二缝合线。

进一步的,所述包合部包括包合中面和两个包合边条,两个所述包合边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包合中面的前端和后端通过第三缝合线缝纫连接,所述包合中面前端和后端的端部与所述包合中面的内部通过第四缝合线缝纫连接,所述包合边条前端和后端的端部与所述包合边条的内部通过第五缝合线缝纫连接,包合边条的另一端设有第六缝合线;

任意一个所述包合中面的左端和右端、所述包合边条的左端和右端均与相邻的任意一个述包合中面的左端和右端、所述包合边条的左端和右端通过所述第一缝合线缝纫连接,任意一个所述包合中面左端和右端的端部与所述包合中面的内部通过所述第二缝合线缝纫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缝合线的方向与所述第一缝合线的缝制方向共面;

所述第二缝合线的方向与所述第二缝合线的缝制方向共面;

所述第三缝合线的方向与所述第三缝合线的缝制方向共面;

所述第四缝合线的方向与所述第四缝合线的缝制方向共面;

所述第五缝合线的方向与所述第五缝合线的缝制方向共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缝合线与所述第二缝合线相互平行;

所述第三缝合线、所述第四缝合线与所述第五缝合线相互平行。

进一步的,任意两个所述包合部的连接处设有用于加固的磁性连接件。

进一步的,所述包合部内设有吸水层和吸附层,所述吸水层位于所述吸附层和所述包合部的内壁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吸水层的材质为高吸水性树脂;

所述吸附层的材质为活性碳颗粒或/和纳米光触媒。

进一步的,所述包合部的外壁上均设有按摩颗粒,所述按摩颗粒均匀分布在所述包合部的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方向盘套采用多包合部拼接方式缝制,方向盘套的弧度能够与方向盘的弧度更加匹配,提高了方向盘套与方向盘的贴合度;任意两个包合部采用第一缝合线和第二缝合线的方式双线缝纫连接,在第一缝合线与第二缝合线的共同作用下,提高了包合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得立体成型,与方向盘原结构更 为接近,包合部连接更加紧固,缝制更加简单,使得驾驶更加的舒适,延长了方向盘套的使用寿命,且加工工艺简单。

2、包合部由包合中面和两个包合边条经双线缝合的方式缝制,使得方向盘套呈3D立体效果(3D是three-dimensional,就是三维图形),即3D方向盘套,能够明显区分正反面,安装简单,套在方向盘套上平整服帖,两个包合边条的另一端通过第六缝合线缝纫连接,缝纫方式简单,降低了对缝纫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

包合部的弧度能够与方向盘的弧度更加匹配,提高了包合部与方向盘的贴合度;包合中面和两个包合边条在第三缝合线至第五缝合线的共同作用下,提高了包合中面和两个包合边条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得包合中面和两个包合边条连接更加紧固,延长了方向盘套的使用寿命。

3、任意两个包合部的连接处设有用于加固的磁性连接件,提高了包合部连接的稳定性。

4、包合部内设有吸水层和吸附层,吸水层能够吸附驾驶员手部的汗水,避免了驾驶员因手部湿滑而与方向盘套发生打滑,从而提高了方向盘套的防滑性能,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吸附层还能够对汽车进行除甲醛、除臭、抗污、净化空气等,活性碳颗粒或/和纳米光触媒配合使用,进一步将汽车内的空气吸附分解,保证了汽车内空气的质量。

5、包合部的外壁上设有按摩颗粒,能够对驾驶员的手部进行按摩,缓解了驾驶员手部的疲劳,而且可增加手感和摩擦力,防止手出汗打滑,进而增强车行驶时的反应灵敏度和安全性,减少震动。

6、本实用新型更好的符合汽车方向盘套的需求,立体成型,缝制方便,符合方向盘套内外径,自然收口弯曲,更加服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状态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包合中面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其中:1.包合部、11.包合中面、12.包合边条、2.缝合线、21.第一缝合线、22.第二缝合线、23.第三缝合线、24.第四缝合线、25.第五缝合线、26.第六缝合线、3.磁性连接件、4.吸水层、5.吸附层、6.按摩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给出具体实施例的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定。

参见图1至图3,一种方向盘套,包括:多个包合部1,所有的所述包合部1通过缝合线2依次连接成一个闭合的环;所述缝合线包括用于连接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包合部的第一缝合线21和用于将任意一个所述包合部的端部与任意一个所述包合部的内部固定的第二缝合线22。所述第一缝合线21的方向与所述第一缝合线21的缝制方向共面;所述第二缝合线22的方向与所述第二缝合线22的缝制方向共面;所述第一缝合线21与所述第二缝合线22相互平行。

将任意两个包合部1通过第一缝合线21缝纫连接,再将任意一个包合部的连接端向器所在的包合部1的内侧折叠,并通过第二缝合线31缝合固定。方向盘套采用多包合部拼接以及双线缝合的方式缝制,使得方向盘套与方向盘更加贴合,提高了包合部1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得包合部1连接更加紧固,延长了方向盘套的使用寿命。

也可以在每个包合部的两端分别设置两个第一缝合线21和两个第二缝合线22,第一缝合线21和第二缝合线22一一对应,第一缝合线21与第二缝合 线22相互平行,将任意一个所述包合部1的第一缝合线21与其相邻的所述包合部1的第二缝合线22进行缝合。

进一步的,所述包合部1包括包合中面11和两个包合边条12,两个所述包合边条1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包合中面11的前端和后端通过第三缝合线23缝纫连接,所述包合中面11前端和后端的端部与所述包合中面11的内部通过第四缝合线24缝纫连接,所述包合边条12前端和后端的端部与所述包合边条12的内部通过第五缝合线25缝纫连接,包合边条12的另一端设有第六缝合线26;

任意一个所述包合中面11的左端和右端、所述包合边条12的左端和右端均与相邻的任意一个述包合中面11的左端和右端、所述包合边条12的左端和右端通过所述第一缝合线21缝纫连接,任意一个所述包合中面11左端和右端的端部与所述包合中面11的内部通过所述第二缝合线22缝纫连接。

所述第三缝合线23的方向与所述第三缝合线23的缝制方向共面;

所述第四缝合线24的方向与所述第四缝合线24的缝制方向共面;

所述第五缝合线25的方向与所述第五缝合线25的缝制方向共面;

所述第三缝合线23、所述第四缝合线24与所述第五缝合线25相互平行。

将包合中面11和包合边条12通过第三缝合线23缝合,再将包合中面11和包合边条12的连接端向包合中面11的内侧折叠,并通过第四缝合线24缝合固定;包合边条12和包合中面11的连接端向包合边条12的内侧折叠,并通过第五缝合线25缝合固定。提高了包合部1与方向盘的贴合度,使得包合中面11和两个包合边条12连接更加紧固。

将本实施例的方向盘套套在方向盘上,将两个包合边条12的另一端通过第六缝合线26缝纫连接,从而将方向盘套固定在方向盘上。由于本实施例采用多包合部拼接以及双线缝合的方式缝制,方向盘套的弧度能够与方向盘的弧度匹 配,使得方向盘套与方向盘更加贴合,双线缝合的缝合方式提高了方向盘套的牢固性,从而使得方向盘套能够与方向盘完全贴合,不会产生空隙以及褶皱,更加美观。

参见图2和图3,任意两个所述包合部的连接处设有用于加固的磁性连接件3。磁性连接件3设于第一缝合线21上。磁性连接件3包括设于一个包合部1的磁铁或铁,和设于相邻的包合部1的铁或磁铁。磁性连接的方式增强了包合部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参见图3,所述包合部1内设有吸水层4和吸附层5,所述吸水层4位于所述吸附层5和所述包合部1的内壁之间。

吸水层4的材质为高吸水性树脂,吸水层4能够吸附驾驶员手部的汗水,吸附层5的材质为活性碳颗粒或/和纳米光触媒,可以单独使用活性碳颗粒或者纳米光触媒,也可以将活性碳颗粒和纳米光触媒混合使用,能够对汽车进行除甲醛、除臭、抗污、净化空气等,活性碳颗粒或/和纳米光触媒配合使用,进一步将汽车内的空气吸附分解,保证了汽车内空气的质量。

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手部产生的汗水会被吸水层4吸附,保证了驾驶员手部干燥,避免了驾驶员因手部湿滑而与方向盘套发生打滑,从而提高了方向盘套的防滑性能,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所述包合部1的外壁上均设有按摩颗粒6,所述按摩颗粒6均匀分布在所述包合部1的外壁上。

按摩颗粒6能够对驾驶员的手部进行按摩,缓解了驾驶员手部的疲劳,而且可增加手感和摩擦力,防止手出汗打滑,进而增强车行驶时的反应灵敏度和安全性,减少震动。按摩颗粒6采用橡胶材质,按摩颗粒6为椭圆柱形,圆台形或圆锥形,柔软舒适、不会对驾驶员的手部造成伤害,

其中,包合部1由皮质材料制成,材料更加舒服,提高了方向盘套的舒适度。可以采用任何材料制作,包括真皮、超纤、皮革、聚氨酯、聚氯乙烯、橡胶、大豆纤维、羊皮、猪皮、硅胶、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交联聚乙烯发泡、乳胶、聚氟乙烯、聚苯乙烯、碳纤维、涤纶、尼龙、聚丙烯、维纶、各种材料。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