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后刹车的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6797阅读:7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后刹车的电动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双后刹车的电动车。



背景技术:

电动车即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把闸把等操纵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2013年“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创新高峰论坛”数据显示,中国电动自行车截止2013年保有量突破2亿辆,而一直处在争议之中的电动自行车“新国标”也将出台。新国标预计将在电动自行车行业掀起一场大的变革。

传统电动车是单后刹或一前一后刹。单后刹容易造成紧急状态时,在慌乱的情况下,手没有捏到刹车,从而容易导致事故发生。一前一后刹容易造成紧急状态时,在慌乱的情况下先刹到前轮,从而容易造成翻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后刹车的电动车,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电动车安全性能不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双后刹车的电动车,包括有本体、左刹车器、右刹车器、左刹车片、右刹车片、左刹把以及右刹把;该本体包括有车架、前轮、后轮和电机,该前轮和后轮安装于车架上,电机的两侧均通过支架安装于车架上,后轮位于设电机上;该左刹车器和右刹车器分别设置于两支架上,该左刹车片和右刹车片分别固定于电机的左右两侧,左刹车片和右刹车片分别位于左刹车器和右刹车器的内侧,该左刹把和右刹把分别设置于车架之前侧的左右两边,左刹把通过左刹车线连接左刹车器,右刹把通过右刹车线连接右刹车器。

优选的,所述左刹车器和右刹车器均分别通过多个螺丝与支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左刹车片和右刹车片均分别通过多个螺丝与电机固定连接,再通过轴和螺丝与支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设置有左刹车器、右刹车器、左刹车片和右刹车片,利用左刹把和右刹把分别控制左刹车器和右刹车器进行控制,均可对后轮进行刹车,遇到紧急情况,无论是双手同时或单手捏紧左刹把还右刹把,都会最终作用到后轮,不会捏不到刹车,也杜绝因刹车而出现翻车的现象,安全性能更好。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本体 11、车架

12、前轮 13、后轮

14、电机 15、支架

21、左刹车器 22、右刹车器

23、左刹车片 24、右刹车片

25、左刹把 26、右刹把

27、左刹车线 28、右刹车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本体10、左刹车器21、右刹车器22、左刹车片23、右刹车片24、左刹把25以及右刹把26。

该本体10包括有车架11、前轮12、后轮13和电机14,该前轮12和后轮13安装于车架11上,电机14的两侧均通过支架15安装于车架11上,后轮13位于设电机14上,电机14带动后轮13转动。

该左刹车器21和右刹车器22分别设置于两支架15上,该左刹车片23和右刹车片24分别固定于电机14的左右两侧,左刹车片23和右刹车片24分别位于左刹车器21和右刹车器22的内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刹车器21和右刹车器22均分别通过多个螺丝与支架15固定连接,所述左刹车片23和右刹车片24均分别通过多个螺丝与电机14固定连接,再通过轴和螺丝与支架15连接。

该左刹把25和右刹把26分别设置于车架11之前侧的左右两边,左刹把25通过左刹车线27连接左刹车器21,右刹把26通过右刹车线28连接右刹车器22。

骑行状态下,遇到情况时常要将速度降下来,有时缓慢减速,有时需要立即将速度降为0,这时左右手同时或单手或一前一后捏紧左刹把25或右刹把26,通过左刹车线27或右刹车线28拉紧左刹车器21或右刹车器22,然后夹紧左刹车片23或右刹车片24,通过摩擦力使左刹车片23或右刹车片24转速降低或停止转动,带动电机14减速转动或停止转动,从而使车速下减慢或降为0。

在高速骑行时,遇到紧急情况,无论是双手同时或单手捏紧左刹把25/右刹把26,都会最终作用到后轮13,使后轮13减速同时电机14断电,动力停止,速度降为0,这样避免如果刹车时先作用到前轮12,而后轮13速度没有降下来,造成车前翻的风险,这个对小型车是最容易发生的。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是:通过设置有左刹车器、右刹车器、左刹车片和右刹车片,利用左刹把和右刹把分别控制左刹车器和右刹车器进行控制,均可对后轮进行刹车,遇到紧急情况,无论是双手同时或单手捏紧左刹把还右刹把,都会最终作用到后轮,不会捏不到刹车,也杜绝因刹车而出现翻车的现象,安全性能更好。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