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车油泵摇杆安装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5759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卡车油泵摇杆安装座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卡车油泵摇杆安装座。



背景技术:

目前在卡车市场上,卡车驾驶室翻转油泵摇杆一般放在驾驶室内角落处,没有固定的地方,造成很多问题:1、卡车在行驶过程中,因油泵摇杆放在驾驶室内,在遇到路面状况不良的情况下,容易在驾驶室内跳动和滚动,影响驾驶员的注意力;2、在地面翻转驾驶室时,还要爬到驾驶室内取油泵摇杆,使用很不方便;3、因油泵摇杆随意放在驾驶内,没有固定的地方,很容易丢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方便油泵摇杆安置的卡车油泵摇杆安装座。

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卡车油泵摇杆安装座,它包括安装座本体,所述安装座本体的一端固定有弹性卡夹,另一端设有与安装座本体垂直的摇杆定位销,所述安装座本体上开有螺栓过孔。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本体的另一端还设有与安装座本体垂直的限位销,所述限位销位于摇杆定位销上方,所述限位销和摇杆定位销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卡车油泵摇杆的直径。

具体的,所述安装座本体包括第一安装座板,所述第一安装座板包括第一竖直板,所述第一竖直板的一端顶部固定连接有水平板,所述弹性卡夹固定于水平板上,所述螺栓过孔开设于第一竖直板的下部;所述第一竖直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竖直板成一整体的第二安装座板,所述第二安装座板包括与第一竖直板连接、向水平板倾斜的斜向板,所述斜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竖直板,所述限位销和摇杆定位销均设置于第二竖直板上。

具体的,所述弹性卡夹包括与水平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卡夹底板,所述卡夹底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与卡夹底板垂直的卡爪,所述卡爪的中部向外侧凸起形成与卡车油泵摇杆的外圆配合的半圆形圈,所述卡爪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朝向卡爪外侧的水平稳定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竖直板的下部开有至少两个螺栓过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弹性卡夹和摇杆定位销的结构确定油泵摇杆在安装座上的位置,安装座可安装于驾驶室或车头,油泵摇杆不会在驾驶室内滚动,提高了驾驶员的满意度和行驶安全性。使用非常方便,随时就可以取到,不容易丢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安装座与卡车油泵摇杆配合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安装座与卡车油泵摇杆配合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弹性卡夹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弹性卡夹的左视图;

其中,1—安装座本体(1.1—第一安装座板,1.2—第二安装座板),2—弹性卡夹(2.1—卡夹底板,2.2—卡爪),3—摇杆定位销,4—螺栓过孔,5—限位销,6—卡车油泵摇杆,7—第一竖直板,8—水平板,9—斜向板,10—第二竖直板,11—螺栓,12—水平稳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的卡车油泵摇杆安装座,包括安装座本体1,安装座本体1的一端固定有弹性卡夹2,另一端设有与安装座本体1垂直的摇杆定位销3,安装座本体1上开有螺栓过孔4。安装座本体1的另一端还设有与安装座本体1垂直的限位销5,限位销5位于摇杆定位销3上方,限位销5和摇杆定位销3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卡车油泵摇杆6的直径。安装座本体1包括第一安装座板1.1,第一安装座板1.1包括第一竖直板7,第一竖直板7的一端顶部固定连接有水平板8,弹性卡夹2固定于水平板8上,螺栓过孔4开设于第一竖直板7的下部,第一竖直板7的下部开有两个螺栓过孔4。第一竖直板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竖直板7成一整体的第二安装座板1.2,第二安装座板1.2包括与第一竖直板1.1连接、向水平板8倾斜的斜向板9,斜向板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竖直板10,限位销5和摇杆定位销3均设置于第二竖直板10上,摇杆定位销3穿过第二竖直板10,头部焊接固定于第二竖直板10上。

如图3—4所示,弹性卡夹2包括与水平板8通过螺栓11固定连接的卡夹底板2.1,卡夹底板2.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与卡夹底板2.1垂直的卡爪2.2,卡爪2.2的中部向外侧凸起形成与卡车油泵摇杆6的外圆配合的半圆形圈,卡爪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朝向卡爪2.2外侧的水平稳定板12。

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座本体通过两个螺栓过孔4与车身相连接,弹性卡夹2可以紧紧卡住卡车油泵摇杆6的外圆,限位销5的结构,使卡车油泵摇杆6在向上取出时,避免碰撞车身,起保护作用,摇杆定位销3的结构可防止卡车油泵摇杆6径向窜动和轴向窜动,起到固定和定位的作用。取出卡车油泵摇杆6时,先将卡车油泵摇杆6的后端向上抬起,脱离弹性卡夹2,再将卡车油泵摇杆6向前取出,使其脱离摇杆定位销3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