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基板生产用间隔纸搬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9115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玻璃基板生产用间隔纸搬运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公开涉及玻璃基板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玻璃基板生产用间隔纸搬运车。



背景技术:

玻璃基板包装过程中,自动上纸系统与取玻璃基板机器人轮流交替运转将玻璃基板和间隔纸相继放置在A型架上保存,间隔纸放置在托盘中,托盘设置在纸台组件上,当一个托盘没纸或者出现卡纸问题时,取纸机器人将从另一个托盘取纸,这时,需要一人先将空托盘抽出搭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凳子上,然后,再由两名工人抓住间隔纸的四角将间隔纸从其存放区域搬运至上纸机。由于工人的长距离搬运间隔纸很容易发生间隔纸摆放不齐、边角折叠、撕裂等状况进而导致取纸机器人取纸失误、包装折纸等状况,影响正常包装生产,增加工人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玻璃基板生产用间隔纸搬运车,该搬运车能够避免人工搬运间隔纸时出现折叠、撕裂、摆放不齐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玻璃基板生产用间隔纸搬运车,所述间隔纸放置在托盘上,所述搬运车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车轮,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托盘滑入或滑出所述本体的导轨。

可选地,所述本体上具有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侧壁,所述导轨包括分别固定在该两个侧壁上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该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以分别用于引导所述托盘的两侧边缘。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分别为对向布置的L型导轨。

可选地,所述本体包括呈矩形结构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支撑架,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顶部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

可选地,所述底座为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包括构成所述矩形结构的四个边梁,以及呈十字形连接在四个边梁之间的中心梁。

可选地,所述搬运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顶部的把手,所述底座的后端沿竖直向上延伸有第二支撑架,该第二支撑架高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以形成所述把手。

可选地,所述把手上安装有橡胶保护套。

可选地,所述导轨为沿高度方向间隔布设的多组,以对应不同高度的不同所述托盘。

可选地,所述本体的底面呈矩形结构,所述车轮为四个万向轮,该四个万向轮分别形成在所述矩形结构底部的四个直角处。

可选地,所述本体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只需要操作人员将纸放在托盘上,在通过搬运车的运输,即能够实现间隔纸的运输。一方面,通过搬运车将间隔纸搬运至自动上纸机,有效的避免了人工搬运间隔纸时导致的间隔纸边角折叠、撕裂、摆放不齐等问题;另一方面,搬运车本体底部的车轮使搬运车移动更轻便、快捷,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间隔纸搬运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间隔纸托盘放置在搬运车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间隔纸 2 托盘

3 本体 31 底座

32 第一支撑架 33 第一导轨

34 第二导轨 35 把手

36 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本公开中,未做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高度方向”通常是在本公开提供的搬运车在正常工作时定义的,具体地指说明书附图1中Z的方向,以及其他相应附图的图面方向为基准的上、下,而“宽度方向”是同时垂直高度方向和搬运车正常运行的前后方向的方向,具体地可以指说明书附图1中X的方向。

如图2所示,本公开提供的玻璃基板生产用间隔纸搬运车,间隔纸1放置在托盘2上,搬运车包括本体3,本体3的底部设置有车轮36,本体3上设置有用于引导托盘2滑入或滑出本体3的导轨。在间隔纸存放区域,操作人员将间隔纸装满托盘后,手动将承载有间隔纸的托盘沿导轨推上搬运车,通过搬运车将间隔纸搬运至自动上纸机以供取纸机器人从托盘中取纸,取纸机器人将从托盘取下的纸放置在每层玻璃基板之间,这样,通过使用本公开提供的间隔纸搬运车有效的避免了人工搬运间隔纸时导致的间隔纸边角折叠、撕裂、摆放不齐等问题;另一方面,搬运车本体底部的车轮使搬运车移动更加轻便、快捷,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具体地,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体3上具有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侧壁,这里,“宽度方向”即为附图1中所示的坐标X的方向,导轨包括分别固定在该两个侧壁上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33和第二导轨34,该第一导轨33和第二导轨34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以分别用于引导托盘2的两侧边缘,第一导轨33和第二导轨34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分别固定在本体3的两个侧壁上。托盘2的两侧底部设置有可沿第一导轨33和第二导轨34滑动的滚轮(图中未示出),这样,一方面,通过滚轮可以更为方便地将托盘2滑入或滑出间隔纸搬运车本体3,另一方面,采用这种滚轮与导轨配合使用的结构形式使用方便、磨损小、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另外,第一导轨33和第二导轨34可以分别形成为对向布置的L型导轨,两个L型导轨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根据托盘2底部两侧滚轮之间的距离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以保证托盘2顺利地在导轨上滑动。采用两个对向布置的L型导轨可以在保证托盘在导轨上顺利滑动的基础上,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等优点。

如图1和2所示,在另外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体3包括呈矩形结构的底座,底座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支撑架32,两个第一支撑架32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导轨33和第二导轨34。两个竖直方向的第一支撑架31均形成为矩形框架结构,这样,可以使得间隔纸搬运车的重量减轻,移动更加快速,间接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这里,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自动上纸机可能具有多个处于不同高度的托盘,设置在自动上纸机上层的托盘距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故可以通过在第一支撑架32的顶部分别设置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以实现自动上纸机上层的托盘滑入或滑出间隔纸搬运车的导轨。

如图1和2所示,一方面,为了节省材料,底座31可以形成为框架结构,包括构成矩形结构的四个边梁,以及呈十字形连接在四个边梁之间的中心梁,这里,框架结构与中心梁之间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具有加工方便、结构稳定等优点;另一方面,底座31形成为框架结构可以减轻间隔纸搬运车自身的重量,从而使间隔纸搬运车移动更加轻便、快捷。

如图1和2所示,本公开中,搬运车还包括设置在本体3顶部的把手35,底座31的后端沿竖直向上延伸有第二支撑架,该第二支撑架高与第一支撑架以形成把手。这样,操作人员握持本体3顶部的把手35可以更为方便地将搬运车推至自动上纸机以方便取纸机器人取纸,不仅缩短了操作人员与间隔纸接触的时间,而且保证了玻璃基板生产工序的正常进行,间接地提高了产品品质以及生产效率;另外,把手35上可以安装有橡胶保护套,一方面,可以保证操作人员在推动间隔纸搬运车的过程中把手不会划伤操作人员的手,以保证安全生产;另一方面,橡胶保护套还能够提高操作人员手握把手35的舒适性,增大摩擦力以便于握紧,从而保证操作人员顺利地将间隔纸搬运车自动上纸机。

本公开中,导轨可以设置为沿高度方向间隔布设的多组,以对应不同高度的不同托盘,图2中详细示出了间隔纸搬运车上设置了两组间隔布置的导轨。在实际工作中,自动上纸机通常具有两个处于不同高度的托盘,相应地,间隔纸搬运车上可以设置两组间隔布置的导轨,保证两个托盘在上下两组导轨上滑入或者滑出,这样,自动上纸机上的取纸机器人在从托盘取纸的过程中,当其中一个托盘没纸或者出现取纸失误等问题时,取纸机器人可以从另一个托盘取纸,以保证生产工序的正常运行。另外,多组导轨的具体高度和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对此,本公开不作具体限制。

如图1和2所示,本公开提供的间隔纸搬运车的本体底面呈矩形结构,车轮36为四个万向轮,该四个万向轮分别形成在矩形结构底部的四个直角处,这样,搬运车的底部设置的四个万向轮使搬运车在移动的过程中更轻便快捷,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量,保证工人的生产安全

本公开中,间隔纸搬运车的主体3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不锈钢材料制成的间隔纸搬运车具有耐腐蚀、耐高温、较高的强度和硬度等优点。

综上,本公开提供的玻璃基板生产用间隔纸搬运车,一方面,该间隔纸搬运车安装加工方便、简单实用、易于维护,有效的避免了人工搬运间隔纸时导致的间隔纸边角折叠、撕裂、摆放不齐等状况,间接地提高了玻璃基板的产品品质,另一方面,搬运车的底部设置的万向轮使间隔纸搬运车移动更轻便快捷,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量,保证工人的生产安全,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本公开提供的搬运车构思巧妙,结构新颖,且容易实现、适用范围广,故此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