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1036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转向器穿设车辆的前围板与驾驶室内的转向盘相连,为防止车辆外部的水、灰尘等通过发动机舱进入驾驶室,转向器在车辆的前围板处设有密封结构。相关技术中,转向器在车辆的前围板处的密封结构由橡胶胶塞和金属卡圈组成,橡胶胶塞套在转向器外,在装配该密封结构时,需要将橡胶胶塞按压在前围板处,同时将金属卡圈与前围板卡接,实现转向器在前围板处的密封。

由于上述方案的金属卡圈需要与前围板卡接,该密封结构需要在车辆的副车架与车身的合装过程中完成装配,当副车架与车身的合装过程存在安装误差时,易使防尘罩装配错位,金属卡圈无法顺利与前围板卡接,导致转向器在前围板处密封不良,同时提高了密封结构的装配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转向器在前围板处密封性能的车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包括前围板、转向器、柔性体和定位环,所述前围板上设置有环形翻边,所述转向器穿设所述环形翻边,所述转向器上设置有转向器定位部,所述柔性体夹设在所述环形翻边与所述转向器之间,所述定位环与所述转向器定位部配合以使所述定位环对所述柔性体止抵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翻边和所述柔性体均为圆台形。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翻边的锥度与所述柔性体的锥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体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超出所述环形翻边。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翻边和所述柔性体中的每一个均构造为小径段位于下面且大径段位于上面,所述转向器定位部位于所述柔性体的上表面之上,所述定位环止抵在所述柔性体的上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体在常态下的外围直径是所述环形翻边的内孔直径的1.5-2倍。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体为发泡橡胶体。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器定位部为环形定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环包括环体和设置在所述环体内周面上的卡脚,所述卡脚卡接在所述环形定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卡脚上设置有防脱钩。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具有以下优势:

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令定位环与转向器定位部配合,无需使定位环与前围板卡接,由此可以在副车架与车身合装过程中,在驾驶室内使转向器与前围板密封,从而副车架与车身合装过程的安装误差不会影响转向器与前围板密封性能,转向器可以与前围板顺利完成密封,且减小了转向器与前围板的装配难度。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将柔性体在常态下的外围直径设为环形翻边的内孔直径的1.5-2倍,柔性体卡在环形翻边的内孔中时处于压缩状态,柔性体与前围板贴合更紧密,由此提高了转向器与前围板之间的密封性。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在定位环上的环体内周面设置卡脚,且在卡脚上设置防脱钩,可以加强定位环与转向器定位部的连接强度,进而便于柔性体定位并牢固卡在环形翻边的内孔中。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辆在转向器与前围板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辆在转向器与前围板连接处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前围板在与转向器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柔性体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定位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车辆,1-转向器,11-转向器定位部,2-柔性体,3-定位环,31-环体,32-卡脚,321-防脱钩,4-前围板,41-环形翻边,42-内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下面参考图1-图5并结合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

如图1-图5所示,车辆100可以包括前围板4、转向器1、柔性体2和定位环3,前围板4可以将驾驶室与发动机舱隔开,前围板4上可以设置有环形翻边41,环形翻边41内可以设有内孔2,内孔2可以贯穿前围板4使驾驶室与发动机舱连接,从而转向器1可以穿设环形翻边41的内孔2至驾驶室,环形翻边41可以环绕内孔2的边缘周向设置,环形翻边41可以朝向发动机舱的一侧延伸。

如图2所示,转向器1上可以设置有转向器定位部11,转向器定位部11可以位于转向器1穿设内孔2的位置附近,柔性体2可以夹设在环形翻边41与转向器1之间,即柔性体2可以与环形翻边41接触,环形翻边41有助于柔性体2在内孔2处与前围板4固定,由此柔性体2可以封堵环形翻边41的内孔2与转向器1之间的空隙,进而车辆100外部的水、灰尘等无法通过内孔2由发动机舱进入驾驶室。

当柔性体2夹设在环形翻边41与转向器1之间时,定位环3可以与转向器定位部11配合,以使定位环3对柔性体2止抵定位,即保证柔性体2不会从环形翻边41处脱落,从而进一步保证柔性体2对驾驶室的密封性。

在副车架与车身合装过程中,可以先将转向器1穿设内孔2,再将柔性体2架设在环形翻边41与转向器1之间,进而将定位环3与转向器定位部11配合,由此实现了转向器1与前围板4之间的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通过令定位环3与转向器定位部11配合,无需使定位环3与前围板4卡接,由此可以在副车架与车身合装过程中,在驾驶室内使转向器1与前围板4密封,从而副车架与车身合装过程的安装误差不会影响转向器1与前围板4密封性能,转向器1可以与前围板4顺利完成密封,且减小了转向器1与前围板4的装配难度。

优选地,如图1-图4所示,环形翻边41和柔性体2均可以为圆台形,即环形翻边41与柔性体2朝向驾驶室的一端的半径均可以与朝向发动机舱的一端的半径不同。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柔性体2的安装过程是在驾驶室内完成,即柔性体2从驾驶室的一侧塞入内孔2内,为便于将柔性体2塞入内孔2,环形翻边41形成的内孔2朝向驾驶室一端的孔径可以大于朝向发动机舱一端的孔径,柔性体2朝向驾驶室一端的孔径也可以大于朝向发动机舱一端的孔径。

进一步地,环形翻边41的锥度可以与柔性体2的锥度相同,即圆台形的环形翻边41从驾驶室一端向发动机舱一端的孔径的变化趋势可以与柔性体2从驾驶室一端向发动机舱一端的直径的变化趋势相同,由此柔性体2可以更紧密地与环形翻边41贴合,进而提高了柔性体2对驾驶室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柔性体2可以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超出环形翻边41,可以理解的是,柔性体2的厚度可以大于环形翻边41的厚度,从而柔性体2可以充分封堵环形翻边41的内孔2与转向器1之间的空隙,防止车辆100外部的水、灰尘等通过内孔2由发动机舱进入驾驶室。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环形翻边41和柔性体2中的每一个均构造均可以为小径段位于下面且大径段位于上面,转向器定位部11可以位于柔性体2的上表面之上,定位环3可以止抵在柔性体2的上表面上。

可以理解的是,环形翻边41和柔性体2朝向发动机舱的一端均可以为小径段,环形翻边41和柔性体2朝向驾驶室的一端均可以为大径段,由于大径段不易在环形翻边41内向小径段移动,而小径段容易在环形翻边41内向大径段移动。

因此,在柔性体2夹设在环形翻边41的内孔2与转向器1之间时,转向器定位部11可以位于柔性体2的大径段的上端面处,进而配合在转向器定位部11的定位环3可以止抵在大径段的上端面,防止柔性体2从环形翻边41脱离。

具体地,柔性体2在常态下的外围直径可以是环形翻边41的内孔2直径的1.5-2倍,由此在柔性体2架设在环形翻边41的内孔2与转向器1之间时,柔性体2处于压缩状态,进而柔性体2与前围板4贴合更紧密,由此提高了转向器1与前围板4之间的密封性。

具体地,柔性体2为发泡橡胶体,进而柔性体2可以具有较大的压缩性,进而柔性体2可以严密地封堵环形翻边41的内孔2与转向器1之间的空隙。

具体地,如图2所示,转向器定位部11可以为环形定位槽,在一些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定位环3可以包括环体31和设置在环体31内周面上的卡脚32,卡脚32可以卡接在环形定位槽内,从而使定位环3牢固地卡接在环形定位槽内,环体31进而可以止抵柔性体2,以防止柔性体2从环形翻边41脱离。

更加具体地,如图5所示,卡脚32上可以设置有防脱钩321,防脱钩321可以在卡脚32的内侧的自由端部朝上设置,防脱钩321可以使定位环3与转向器定位部11卡接更牢固。

具体地,定位环3可以为塑料件,由此可以减小车辆100在行驶中震动而导致定位环3与前围板4撞击发出的声音,提升车辆100的NVH性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