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的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1020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的童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童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的童车。



背景技术:

童车已经是一种婴幼儿出行必备的工具,使用者在追求童车的稳固、安全的基本要求之外,越来越重视童车的体积小、轻便、可折叠,可以减少其占用的体积,从而大大方便出行和携带。

现有童车的折叠关节一般包括前支架组件、后支架组件以及推杆组件,折叠收拢时大多通过下压推杆组件使其收拢于前支架组件或后支架组件的一侧,而后支架组件或前支架组件则通过其与推杆组件之间的连动组件实现同步收拢,但是这类现有车架折叠后的体积依然挺大,并且现有童车在折叠后,容易自动展开,不方便放置,在展开后容易误碰开关将其折叠,这样使用时会产生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的童车,其具有折叠体积小,便于放置,并能够保证折叠和展开后结构牢靠不松动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可折叠的童车,包括前轮装置、连接于前轮装置中部的后轮装置以及一端与前轮装置顶端连接,另一端连接于后轮装置上部的推动装置,所述前轮装置与后轮装置之间连接有座垫装置,所述后轮装置底部设置有刹车装置,所述推动装置上设置有折叠控制装置,所述推动装置包括把手和第一连接杆,把手与第一连接杆之间通过第一折叠架连接,所述前轮装置包括第二连接杆和用于连接前轮的前轮连接杆,所述后轮装置包括用于连接后轮的后轮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前轮连接杆以及后轮连接杆通过三通折叠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把手之间通过第二折叠架连接,所述折叠控制装置包括设置于把手上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连接有折叠按钮,折叠按钮连接有拉线,拉线连接有折叠杆,折叠杆一端配合穿设于所述第一折叠架内,所述折叠按钮上纵向连接有锁紧按钮。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折叠按钮设于前壳和后壳之间,所述锁紧按钮穿过后壳与折叠按钮的上端中部连接,所述折叠按钮的上端两侧均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穿设有便于拉线移动的滚轮。

其中,所述折叠杆包括杆体,杆体上端设有便于与拉线连接卡孔,杆体下端设有插接扣,所述第一折叠架包括左架板和右架板,左架板与右架板通过连接轴铰接,所述左架板和右架板上设有与所述插接扣配合插接的插孔。

其中,所述三通折叠架包括三通壳体,三通壳体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后轮连接杆,其余两端分别与所述前轮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铰接。

其中,所述第二折叠架包括连接于第一连接杆上端的外架板和与把手上的中间架板,所述中间架板内壁配合连接有用于开合遮阳罩的调节板。

其中,所述座垫装置包括两根横向座垫杆和连接在两根横向座垫杆后部上的纵向连接板,所述横向座垫杆前端连接有可调节的桌板,所述横向座垫杆后端连接有护栏,所述横向座垫杆中部通过连接套与第二连接杆连接,连接套与护栏之间连接有第一弧形支撑板,所述横向座垫杆后端与第一连接杆之间连接有第二弧形支撑板,所述护栏与第二弧形支撑板铰接。

其中,所述桌板包括分别套设于两根横向座垫杆前端的调节扣,所述调节扣设有至少两个卡位,所述两调节扣之间穿设有调节轴,所述调节轴上活动连接有可调节的板体,所述板体与调节扣之间配合连接有调节开关。

其中,所述护栏包括与两根横向座垫杆后端的连接的两根支撑杆,两根支撑杆上端均连接有下连接扣,下连接扣上端配合连接有上连接扣,上连接扣上端连接有连接头,两连接头之间连接有护栏杆。

其中,所述前轮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杆之间通过折叠支撑板连接,所述折叠支撑板包括一端连接于前轮连接杆的前折叠支撑板和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杆的后折叠支撑板,所述前折叠支撑板与后折叠支撑板之间铰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折叠时,先按下锁紧按钮使折叠按钮解锁,之后按下折叠按钮通过拉线将折叠杆从第一折叠架内拉出,之后将把手向上扳再向下压,使把手、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前轮连接杆向后轮连接杆方向折叠,同时护栏向桌板方向折叠,整体折叠后折叠体积小,便于放置,折叠到位后松开锁紧按钮将折叠按钮锁紧,展开时,先按下锁紧按钮使折叠按钮解锁,之后按下折叠按钮通过拉动把手,使把手、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前轮连接杆与后轮连接杆分开,使折叠杆插入第一折叠架内,完全展开到位后,锁紧按钮回位锁紧折叠按钮,这样能够保证折叠和展开后结构牢靠不松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可折叠的童车,包括前轮装置、连接于前轮装置中部的后轮装置以及一端与前轮装置顶端连接,另一端连接于后轮装置上部的推动装置,所述前轮装置与后轮装置之间连接有座垫装置,所述后轮装置底部设置有刹车装置,所述推动装置上设置有折叠控制装置,所述推动装置包括把手1和第一连接杆2,把手1与第一连接杆2之间通过第一折叠架3连接,所述前轮装置包括第二连接杆4和用于连接前轮的前轮连接杆5,所述后轮装置包括用于连接后轮的后轮连接杆6,所述第二连接杆4、前轮连接杆5以及后轮连接杆6通过三通折叠架7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4与把手1之间通过第二折叠架8连接,所述折叠控制装置包括设置于把手1上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连接有折叠按钮9,折叠按钮9连接有拉线10,拉线10连接有折叠杆11,折叠杆11一端配合穿设于所述第一折叠架3内,所述折叠按钮9上纵向连接有锁紧按钮12,所述把手1、第一连接杆2、第二连接杆4、前轮连接杆5、后轮连接杆6、第一折叠架3、三通折叠架7、第二折叠架8、前轮以及后轮均对称设有两个,折叠和展开时同时动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前壳13和后壳14,所述折叠按钮9设于前壳13和后壳14之间,所述锁紧按钮12穿过后壳14与折叠按钮9的上端中部连接,所述折叠按钮9的上端两侧均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穿设有便于拉线10移动的滚轮15,所述折叠按钮9包括本体,本体上部中间位置开设有便于锁紧按钮12卡接的锁紧槽,所述连接轴连接在锁紧槽的两侧,所述折叠按钮9与前壳13和后壳14之间以及锁紧按钮12与后壳14之间均设有弹簧,便于复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折叠杆11包括杆体,杆体上端设有便于与拉线10连接卡孔16,杆体下端设有插接扣17,所述第一折叠架3包括左架板18和右架板19,左架板18与右架板19通过连接轴铰接,所述左架板18和右架板19上设有与所述插接扣17配合插接的插孔20,所述拉线10一端卡接在锁紧槽内,另一端卡接在所述折叠杆11的卡孔16内,折叠时,当折叠杆11通过拉线10从左架板18和右架板19内拉出后,左架板18和右架板19与折叠杆11脱离连接,这样使把手1和第一折叠杆11转动折叠。

本实施例中,所述三通折叠架7包括三通壳体,三通壳体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后轮连接杆6,其余两端分别与所述前轮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4铰接,所述前轮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4与所述三通壳体连接的一端均设有连接头36,所述连接头36穿于三通壳体内与三通壳体铰接,便于将前轮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4往后轮连接杆6方向折叠。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折叠架8包括连接于第一连接杆2上端的外架板21和与把手1上的中间架板22,所述中间架板22内壁配合连接有用于开合遮阳罩的调节板23,所述外架板21和中间架板22配合铰接,所述调节板23与中间架板22连接的一端设有若干卡槽,所述中间架板22开设有与卡槽配合连接的卡凸,通过卡凸与不同卡槽之间的配合卡接,可实现遮阳罩的调节,使用时,当把手1和第一折叠杆11转动折叠或展开时,驱动外架板21和中间架板22转动,同时带动三通壳体与前轮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4转动折叠或展开。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轮连接杆5与第一连接杆2之间通过折叠支撑板连接,所述折叠支撑板包括一端连接于前轮连接杆5的前折叠支撑板38和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杆2的后折叠支撑板39,所述前折叠支撑板38与后折叠支撑板39之间铰接,所述前折叠支撑板38与后折叠支撑板39的配合连接便于前轮连接杆5和第一连接杆2折叠连接和展开支撑。

实施例二,所述座垫装置包括两根横向座垫杆24和连接在两根横向座垫杆24后部上的纵向连接板,所述横向座垫杆24前端连接有可调节的桌板,所述横向座垫杆24后端连接有护栏,所述横向座垫杆24中部通过连接套25与第二连接杆4连接,连接套25与护栏之间连接有第一弧形支撑板26,所述连接套25一端与第二连接杆4固定连接,另一端套设于横向座垫杆24内,所述横向座垫杆24后端与第一连接杆2之间连接有第二弧形支撑板27,所述护栏与第二弧形支撑板27铰接,在第一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4折叠或展开时,通过连接套25在横向座垫杆24内移动以及第一弧形支撑板26和第二弧形支撑板27的配合联动,使桌板和护栏实现折叠或展开。

本实施例中,所述桌板包括分别套设于两根横向座垫杆24前端的调节扣28,所述调节扣28设有至少两个卡位29,所述两调节扣28之间穿设有调节轴30,所述调节轴30上活动连接有可调节的板体31,所述板体31与调节扣28之间配合连接有调节开关32,通过所述调节开关32和调节扣28的不同卡位29配合连接,可实现对板体31角度的调节。

本实施例中,所述护栏包括与两根横向座垫杆24后端的连接的两根支撑杆33,两根支撑杆33上端均连接有下连接扣34,下连接扣34上端配合连接有上连接扣35,上连接扣35上端连接有连接头36,两连接头36之间连接有护栏杆37,所述下连接扣34设有与上连接扣35扣接的锁扣,上连接扣35开设有锁孔,通过下连接扣34与上连接扣35的连接和分开,可实现连接头36和护栏杆37与支撑杆33之间的连接和分离,便于抱起和保护儿童。

本实施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折叠时,先按下锁紧按钮12使折叠按钮9解锁,之后按下折叠按钮9通过拉线10将折叠杆11从第一折叠架3内拉出,之后将把手1向上扳再向下压,使第一折叠架3带动把手1和第一连接杆2折叠,使第二折叠架8带动第二连接杆4折叠,使三通折叠架7带动前轮支撑杆33和前轮折叠,第一连接杆2折、第二连接杆4、前轮连接杆5在折叠的同时,通过连接套25、第一弧形支撑板26和第二弧形支撑板27,使护栏向桌板方向折叠,折叠到位后松开锁紧按钮12将折叠按钮9锁紧,展开时,先按下锁紧按钮12使折叠按钮9解锁,之后按下折叠按钮9通过拉动把手1,使第一折叠架3、第二折叠架8、三通折叠架7,将把手1、第一连接杆2、第二连接杆4、前轮连接杆5与后轮连接杆6分开,使折叠杆11插入第一折叠架3内,完全展开到位后,锁紧按钮12回位锁紧折叠按钮9,使整车结构固定。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