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后尾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4027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行车后尾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自行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行车后尾灯。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行车中,自行车尾灯是由互成直角的一些小平面镜组成的,由于光的反射,会把车子、霓虹、路灯等光源发出光反射到司机,使司机能看到前面骑自行车的人,从而避免交通事故。如果骑车人的后面的司机没有开灯或者后面有其他骑车人的时候,现有的尾灯就不能发挥作用。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自行车配件进行改进,使其能够在骑车人使用刹车的时候让尾灯的警示灯亮起,对后面的人发出警报,保证了骑车人的安全。其还存在以下不足:尾灯造型单调,外观简陋;不具备自发光功能,容易与行人或其他非机动车发生碰撞,难以保证人身安全。现代生活中,机动车辆日益增多,公路及建筑物外墙使用大量灯具装饰,其尾灯难以被发现。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体型较大,安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自行车后尾灯,该后尾灯能够自发光和反射光,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具有很好地防盗功能,同时,主体部位、反射器与电池部位分开,在需要更换电池的情况下,无需拆卸后尾灯放射器,使得电池的更换更加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车后尾灯,包括后尾灯主体、电路主板部分、电池和电池仓盖,后尾灯主体与电池仓盖可拆卸连接,电路主板部分固定设于后尾灯主体内部,电池固定设于后尾灯与电池仓盖之间,电池与电路主板部分电连接。

其中,后尾灯主体包括外壳、反射器和底壳,反射器固定设于外壳的后端,外壳下部与底壳固定连接。

其中,电路主板部分包括震动接收器、线路板、闪光灯和光感灯,震动接收器、闪光灯与光感灯分别设于线路板上,震动接收器和光感灯分别与闪光灯电连接,线路板分别与正极铜片和负极铜片电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光感窗,光感窗固定设于外壳外侧,位置与光感灯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后尾灯主体通过防盗螺丝固定设于自行车后挡泥板上。

进一步的,电池仓盖与后尾灯本体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尾灯主体开设卡槽,泥板部位开设滑道,将后尾灯卡在泥板上,通过防盗螺丝使其固定在一起,使得后尾灯具有较强的防盗功能;同时,该后尾灯主体与电池分开,可以在无需拆卸后尾灯主体的同时进行电池的更换;流线型外观设计,可以保护后尾灯不受破坏,对泥板起到保护的作用,延长泥板使用寿命;该后尾灯在满足光感与震感的条件时,自行车后尾灯才会工作,使得在夜晚骑行时更加安全,同时,在夜晚骑行无震动时,后尾灯反射器具有反光的作用,对后面来车仍能起到警示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去掉外壳和反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电池和电池仓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电池仓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后挡泥板2、反射器3、外壳

4、底壳5、闪光灯6、光感灯

7、震动接收器8、光感窗9、线路板

10、电池仓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后尾灯,包括后尾灯主体、电路主板部分、电池5和电池仓盖10,后尾灯主体与电池仓盖10可拆卸连接,且在后尾灯主体与电池仓盖10的连接处安装有密封圈,密封圈的设置能够防止外部的水进入后尾灯内;电路主板部分固定设于后尾灯主体内部,电池5通过正极铜片与负极铜片固定设于后尾灯与电池仓盖10之间,正极铜片与负极铜片分别与电路主板部分电连接,后尾灯主体通过防盗螺丝固定设于自行车后挡泥板1上。该后尾灯主体和电池5分开,使得在需要更换电池5的情况下,无需拆卸后尾灯主体,只需拆卸电池仓盖10即可将电池5拆卸下来,并且电池5固定设于电池仓的内部,使得电池5不会受到雨水等的侵蚀,具有较强的防水功能,并且电池5在采用专用工具的情况下易更换。同时,电路主板部分固定安装于后尾灯主体的内部,且与电池5位于不同的空间,由后尾灯主体部分中的底壳4隔开,采用这种设计,在更换电池5的时候不用拆卸电路主板部分,使得电池5的拆卸更换更加方便,同时延长了电路主板部分的使用寿命。

由上述结构可知,电池5为电路主板部分提供电能,电池5的正负极分别与正极铜片和负极铜片接触,与电路主板部分构成电流回路,对电路主板部分供电,也就是说,电池5是电路板部分和灯珠的动力源,该电池5可以是可充电电池,也可是一次性碱性电池,还可以是其他规格的电池。

后尾灯主体通过防盗螺丝固定安装于自行车后挡泥板1上,在该自行车后挡泥板1上设有滑道,后尾灯主体设有卡槽,该后尾灯主体通过卡槽和滑道卡合在自行车后挡泥板1上,并通过防盗螺丝固定安装在自行车后挡泥板1上,采用此种设计能够防止后尾灯被盗,也能够使得后尾灯更加牢固的安装在自行车后挡泥板1上。该自行车后尾灯,外观设计为流线型,一方面可以保护后尾灯不受破坏,另一方面还起到了保护自行车后挡泥板1的作用,延长泥板使用寿命,同时,此种流线型设计能够减少自行车在骑行车受到的空气、风等阻力,能够有效的延长后尾灯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优化方案,该后尾灯主体包括外壳3、反射器2和底壳4,该外壳3为流线型设计,后端与下部设有开口,反射器2固定设于外壳3的后端,通过超声波焊接在一起;外壳3下部与底壳4固定连接,通过超声波焊接在一起。电路主板部分设置在外壳3与底壳4构成的空间内部。该底壳4远离外壳3的一侧设有与电池5形状相适应的凹槽,用于放置电池5使用,这样能够充分利用空间,且后尾灯的整体结构紧凑,空间得到合理利用,也使得后尾灯整体体积不会过大。

如图2-6所示,该电路主板部分包括震动接收器7、线路板9、闪光灯5和光感灯6,该线路板9预先设有电路,震动接收器7、闪光灯5与光感灯6分别设于线路板9上,通过焊接连接,同时,震动接收器7和光感灯6分别与闪光灯5电连接,线路板9分别与正极铜片和负极铜片电连接,且正极铜片和负极铜片固定安装在底壳4的底部。光感灯6的作用是用于感受透过光感窗8的光线,感受外界的亮度变化,震动接收器7的作用是用于感受自行车在骑行使得震动,当外界的光线明暗度达到光感灯6预设的值时,且震动接收器7接收到震动频率达到预设值时,闪光灯5亮起,若光感灯6接收的外界亮度没有达到预设值,而震动接收器7接收的震动频率达到预设值,闪光灯5不亮;若光感灯6接收的外界亮度达到了预设值,而震动接收器7接收到震动频率达到预设值,闪光灯5不亮;也就是说,只有光感灯6和震动接收器7同时达到预设值,闪光灯5才亮。换句话说,此自行车后尾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满足光感与震感的同时,自行车后尾灯才会工作,使在夜晚骑行时更加安全。此自行车后尾灯,光感的原理主要说的是外界的黑暗程度,当外界光线亮度达到一定的暗度时,同时满足震动条件,后尾灯灯才会工作。

还包括光感窗8,光感窗8固定设于外壳3外侧,位置与光感灯6位置相对应,外界光线能够透过光感窗8进入后尾灯主体内部,感光灯6接收到照射进来的外界光线。该光感窗8做二次成型,直接注塑到外壳3上,采用此种设计方法,使得在自行车骑行时或自行车不慎摔倒时,光感窗8不会由于受到震动而掉落。

此外,该反射器固定安装在外壳3的后端上,能够将线路板9上的闪光灯5的灯光透射出去,也能够在闪光灯5不发光时将照射到自行车的灯光反射出去,这样设计时,在夜晚骑行无震动时,对后面来车时仍能起到警示的作用。

本实例的工作过程:该自行车在骑行时,当外界环境的亮度达到一定的暗度时,且自行车受到震动时,后尾灯发光;若自行车没有受到震动,则后尾灯不会发光;此外,在后尾灯没有发光时,自行车受到后面的灯光的照射,反射器同样会将灯光反射回去,起到警示作用。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尾灯主体开设卡槽,泥板部位开设滑道,将后尾灯卡在泥板上,通过防盗螺丝使其固定在一起,使得后尾灯具有较强的防盗功能;同时,该后尾灯主体与电池分开,可以在无需拆卸后尾灯主体的同时进行电池的更换;流线型外观设计,可以保护后尾灯不收破坏,对泥板起到保护的作用,延长泥板使用寿命;该后尾灯在满足光感与震感的条件时,自行车后尾灯才会工作,使在夜晚骑行时更加安全,同时,在夜晚骑行无震动时,后尾灯反射器具有放光的作用,对后面来车仍能起到警示的作用。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