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0656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车,具体是涉及一种多功能婴儿车。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婴儿手推车和儿童餐椅是小孩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市场上提供的婴儿车是专门为婴儿户外活动提供方便的工具车,具有可折叠、易携带和舒适等特点;而儿童餐椅则是一种为儿童方便就餐的吃饭专用椅,具有高度适宜、自带用餐托盘、座椅高度可调节,可自行推行等特点;由于适用场景和使用年龄段的不同,父母往往需要根据孩子不用成长阶段分别购买婴儿车和儿童餐椅,开销大而且占空间。另外,目前可调节高度的儿童餐椅,调节需要手动式调节,费时费力。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型的婴儿车。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婴儿车和儿童餐椅通用性差以及手动式调节餐椅高度费时费力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多功能婴儿车,即可作为婴儿车使用又可作为儿童餐椅使用,通用性强;通过手动调节手柄即可满足调节高度的要求,操作方便,具有工作可靠性高、结构牢固、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婴儿车,包括左侧支撑杆、右侧支撑杆以及连接所述左侧支撑杆和右侧支撑杆的横向支撑杆,所述左侧支撑杆底端设有左侧车前轮,所述右侧支撑杆底端设有右侧车前轮,所述左侧支撑杆上方设有左侧后脚架,所述左侧后脚架底端设有左侧车后轮,所述右侧支撑杆上方设有右侧后脚架,所述右侧后脚架底端设有右侧车后轮;

所述左侧支撑杆上方依次连接有左侧升降套、左侧升降杆和左侧车杆,所述右侧支撑杆上方依次连接有右侧升降套、右侧升降杆和右侧车杆,所述左侧车杆和右侧车杆之间设有座椅;

所述左侧升降杆插入所述左侧升降套中,所述右侧升降杆插入所述右侧升降套中,所述左侧升降套与右侧升降套之间通过传动杆连接,所述传动杆一端设有第一从动轮,所述传动杆另一端设有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位于所述左侧升降套中,所述第二从动轮位于所述右侧升降套中;

所述左侧升降套内设有左侧升降驱动杆、左侧升降螺杆以及与所述左侧升降杆底端连接的左侧升降导向螺帽,所述左侧升降驱动杆顶端设有与所述第一从动轮相啮合的第四从动轮,所述左侧升降驱动杆和左侧升降螺杆之间通过同轴滑动连接,所述左侧升降螺杆和左侧升降导向螺帽之间通过螺纹传动连接;所述右侧升降套内设有右侧升降驱动杆、右侧升降螺杆以及与所述右侧升降杆底端连接的右侧升降导向螺帽,所述右侧升降驱动杆顶端设有与所述第二从动轮相啮合的第三从动轮,所述右侧升降驱动杆和右侧升降螺杆之间通过同轴滑动连接,所述右侧升降螺杆与右侧升降导向螺帽之间通过螺纹传动连接;

所述右侧升降套外侧设有调节手柄,所述调节手柄通过驱动轴与所述右侧升降套连接,所述驱动轴一端设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位于所述右侧升降套内且与所述第三从动轮相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杆一端通过第一轴承与所述右侧升降套连接,所述传动杆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与所述左侧升降套连接,所述驱动轴通过第三轴承与所述右侧升降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从动轮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一组右侧环槽,所述右侧升降套内设有与所述右侧环槽相匹配的右侧凸起,所述第三从动轮转动时所述右侧环槽与所述右侧凸起配合连接;所述第四从动轮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一组左侧环槽,所述左侧升降套内设有与所述左侧环槽相匹配的左侧凸起,所述第四从动轮转动时所述左侧环槽与所述左侧凸起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右侧升降套内设有右侧垫圈,所述右侧垫圈位于所述右侧升降导向螺帽下方,所述右侧升降杆穿过所述右侧垫圈;所述左侧升降套内设有左侧垫圈,所述左侧垫圈位于所述左侧升降导向螺帽下方,所述左侧升降驱动杆穿过所述左侧垫圈。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车杆上方设有左侧车把手,所述右侧车杆上方设有右侧车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上方设有餐盘,所述餐盘两侧均通过螺钉与所述座椅连接,餐盘可拆卸。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一端设有护腿板。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上方设有可伸展车篷,所述可伸展车篷位于所述餐盘上方。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餐盘,餐盘、座椅等组成儿童餐椅,可以通过调节手柄调节座椅高度,满足需求高度,操作方便,工作可靠性高;本实用新型专利通过座椅、可伸展车篷等组成户外婴儿车;本实用新型专利可作为婴儿手推车使用又可作为儿童餐椅使用,通用性强。

2、本实用新型专利结构牢固、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作为婴儿手推车使用时座椅升降调节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作为儿童餐椅使用时座椅升降调节组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b、左侧支撑杆;1c、横向支撑杆;2b、左侧后脚架;3b、左侧车前轮;4b、左侧车后轮;5b、左侧升降套;500b、第四从动轮;501b、左侧升降驱动杆;502b、左侧升降螺杆;503b、左侧升降导向螺帽;504b、左侧环槽;505b、左侧凸起;506b、左侧垫圈;6b、左侧升降杆;8b、左侧车把手;9、调节手柄;10、座椅;11、可伸展车篷;12、护腿板;13、餐盘;14、螺钉;15、传动杆;150b、第二轴承;151b、第一从动轮;150a、第一轴承;151a、第二从动轮;16、驱动轴;160第三轴承;161、主动轮;1a、右侧支撑杆;2a、右侧后脚架;3a、右侧车前轮;4a、右侧车后轮;5a、右侧升降套;500a、第三从动轮;501a、右侧升降驱动杆;502a、右侧升降螺杆;503a、右侧升降导向螺帽;504a、右侧环槽;505a、右侧凸起;506a、右侧垫圈;6a、右侧升降杆;7a、右侧车杆;8a、右侧车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如图1所示的具体结构上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具体轮廓的内与外,“远、近”是指相对于某个部件的远与近。

参照图1,一种多功能婴儿车,包括左侧支撑杆1b、右侧支撑杆1a以及连接所述左侧支撑杆1b和右侧支撑杆1a的横向支撑杆1c,所述左侧支撑杆1b底端设有左侧车前轮3b,所述右侧支撑杆1a底端设有右侧车前轮3a,所述左侧支撑杆1b上方设有左侧后脚架2b,所述左侧后脚架2b底端设有左侧车后轮4b,所述右侧支撑杆1a上方设有右侧后脚架2a,所述右侧后脚架2a底端设有右侧车后轮4a;所述左侧车前轮3b与所述左侧支撑杆1b之间通过连接件一连接,所述连接件一与所述左侧车前轮3b之间通过连接轴一传动连接,所述连接件一与所述左侧支撑杆1b之间通过连接轴二传动连接;所述右侧车前轮3a与所述右侧支撑杆1a之间通过连接件二连接,所述连接件二与所述右侧车前轮3a之间通过连接轴三传动连接,所述连接件二与所述右侧支撑杆1a之间通过连接轴四传动连接;所述左侧车后轮4b与所述左侧后脚架2b之间通过连接件三连接,所述连接件三和所述左侧车后轮4b之间通过第五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件三和所述左侧后脚架2b之间通过第六连接轴连接;所述右侧车后轮4a和所述右侧后脚架2a之间通过连接件四连接,所述连接件四和所述右侧车后轮4a之间通过第七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件四和所述右侧后脚架2a之间通过所述第八连接轴连接;车前轮和车后轮采用万向轮结构,在推车时,婴儿车可以自由选择前进方向,使用灵活方便;

参照图1和图2,所述左侧支撑杆1b上方依次连接有左侧升降套5b、左侧升降杆6b和左侧车杆(图中未标注),所述右侧支撑杆1a上方依次连接有右侧升降套5a、右侧升降杆6a和右侧车杆7a,所述左侧车杆上方设有左侧车把手8b,所述右侧车杆7a上方设有右侧车把手8a,通过把手带动婴儿车运动,所述左侧车杆和右侧车杆7a之间设有座椅10;所述座椅10为带靠背式座椅,便于孩子坐、仰等各种需求;所述左侧升降杆6b插入所述左侧升降套5b中,所述右侧升降杆6a插入所述右侧升降套5a中,所述左侧升降套5b与右侧升降套5a之间通过传动杆15连接,所述传动杆15一端设有第一从动轮151b,所述传动杆15另一端设有第二从动轮151a,所述第一从动轮151b位于所述左侧升降套5b中,所述第二从动轮151a位于所述右侧升降套5a中;所述左侧升降套5b内设有左侧升降驱动杆501b、左侧升降螺杆502b以及与所述左侧升降杆6b底端连接的左侧升降导向螺帽503b,所述左侧升降驱动杆501b顶端设有与所述第一从动轮151b相啮合的第四从动轮500b,所述左侧升降驱动杆501b和左侧升降螺杆502b之间通过同轴滑动连接,所述左侧升降螺杆502b和左侧升降导向螺帽503b之间通过螺纹传动连接;所述右侧升降套5a内设有右侧升降驱动杆501a、右侧升降螺杆502a以及与所述右侧升降杆6a底端连接的右侧升降导向螺帽503a,所述右侧升降驱动杆501a顶端设有与所述第二从动轮151a相啮合的第三从动轮500a,所述右侧升降驱动杆501a和右侧升降螺杆502a之间通过同轴滑动连接,所述右侧升降螺杆502a与右侧升降导向螺帽503a之间通过螺纹传动连接;在所述右侧升降套5a外侧设有调节手柄9,所述调节手柄9通过驱动轴16与所述右侧升降套5a连接,所述驱动轴16一端设有主动轮161,所述主动轮161位于所述右侧升降套5a内且与所述第三从动轮500a相啮合;

当顺时针调节调节手柄9时,驱动轴16带动主动轮161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三从动轮500a与所述主动轮161相啮合并跟着所述主动轮161同步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右侧升降驱动杆501a顺时针转动,所述右侧升降螺杆502a随右侧升降驱动杆501a顺时针同轴转动,同时所述右侧升降导向螺帽503a通过螺纹随着所述右侧升降螺杆502a一起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所述右侧升降杆6a向上移动,并最终使座椅10右侧上升;所述第三从动轮500a与所述主动轮161相啮合并跟着所述主动轮161同步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二从动轮151a与所述第三从动轮500a相啮合并跟着所述第三从动轮500a做顺时针转动,所述传动杆15被带动同时做顺时针转动,从而所述第一从动轮151b被带动做顺时针转动,所述第四从动轮500b与所述第一从动轮151b相啮合并跟着所述第一从动轮151b做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左侧升降驱动杆501b顺时针转动,所述左侧升降螺杆502b随左侧升降驱动杆501b顺时针同轴转动,同时所述左侧升降导向螺帽503b通过螺纹随着所述左侧升降螺杆502b一起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所述左侧升降杆6b向上移动,并最终使座椅10左侧上升,座椅10左侧和右侧按相同的速度同时上升,参照图3,实现任意高度可调节;在所述座椅10上方设有餐盘13,所述餐盘13两侧均通过螺钉14与所述座椅10连接,餐盘为可拆卸式餐盘;通过调节座椅10的高度,安装餐盘,可以当成儿童餐椅使用;

在所述座椅10上方设有可伸展车篷11,所述可伸展车篷11位于所述餐盘13上方,适当调节座椅高度,可作为户外婴儿手推车使用;

优选的,所述传动杆15一端通过第一轴承150a与所述右侧升降套5a连接,所述传动杆15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150b与所述左侧升降套5b连接,所述驱动轴16通过第三轴承160与所述右侧升降套5a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从动轮500a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一组右侧环槽504a,所述右侧升降套5a内设有与所述右侧环槽504a相匹配的右侧凸起505a,所述第三从动轮500a转动时所述右侧环槽504a与所述右侧凸起505a配合连接,右侧凸起505a可转动插接在右侧环槽504a内;所述第四从动轮500b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一组左侧环槽504b,所述左侧升降套5b内设有与所述左侧环槽504b相匹配的左侧凸起505b,所述第四从动轮500b转动时所述左侧环槽504b与所述左侧凸起505b配合连接,左侧凸起505b可转动插接在左侧环槽504b内,进一步提高工作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右侧升降套5a内设有右侧垫圈506a,所述右侧垫圈506a位于所述右侧升降导向螺帽503a下方,所述右侧升降杆6a穿过所述右侧垫圈506a;所述左侧升降套5b内设有左侧垫圈506b,所述左侧垫圈506b位于所述左侧升降导向螺帽503b下方,所述左侧升降驱动杆501b穿过所述左侧垫圈506b;垫圈的采用可以让升降杆稳定地沿其轴心线方向上下升降。

优选的,所述座椅10一端设有护腿板12,便于孩子腿部的放置和保护。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