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术鞍具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0631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马术鞍具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术鞍具箱。



背景技术:

马术是从古代生产和战争中演化而来,因此,对于古老的中华民族来说,马具用品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兵马俑博物馆中就已经可以看到古代马具的精品。目前比较统一的说法是,马蹬是中国人发明的,它出现在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马蹬的发明,大大提高了人类驾驭和使用马的能力。而现代马术传入中国后,西方现代的马术用品也随之传了进来。现代马术用品,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供马使用的,一类是供骑手使用的。供马使用的用品主要有:马鞍、笼头、衔铁、马衣、低头革和缰绳等;供人使用的用品主要为:头盔、马靴、马裤和马鞭等骑士用品类。马术鞍具是人驾驭马的时候,为了更方便地控制马匹,所使用的一些辅助器物。

目前,市场上并未出现专门用于存放马术鞍具的装置,而马术鞍具大都是直接放在地上或专门的桌子上,存放和用起来都比较杂乱不整齐,用起来十分不方便,有时不是及时找到属于自己的马术鞍具,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麻烦,有时找马术鞍具都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同样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不便,因此,继续一种专门用于存放马术鞍具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便于移动的马术鞍具箱。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马术鞍具箱,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顶部的上盖,所述箱体前端面设置有左推拉门和右推拉门,所述箱体左侧外端面上部设置有多个第一挂钩,所述箱体左侧外端面下部设置有鞍具架,所述箱体右侧外端面上部设置有多个第二挂钩,所述箱体右侧外端面下部设置有脚踏,所述脚踏由钢管弯折形成且脚踏的形状为U型,所述箱体内部后侧壁左侧和右侧上部均设置有伸缩架,所述伸缩架包括固定柱、套管以及挂靠部,所述固定柱与所述箱体后侧壁垂直固定设置,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固定柱上,且沿固定柱前后移动,所述挂靠部设置在所述套管的侧部,且挂靠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箱体内部后侧壁中间位置竖直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垂直设置有多个金属杆,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多个万向轮。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第一挂钩为2~5个第一挂钩,分别均匀设置在所述箱体左侧外端面的上部,且位于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鞍具架包括转轴和支撑架,所述转轴竖直设置在所述箱体左侧外端面,且上下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左侧外端面设置的上固定圆环和下固定圆环中,可在上固定圆环和下固定圆环中转动,所述支撑架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由水平部、第一倾斜部、圆环部以及第二倾斜部首尾相连组成,所述第一倾斜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45度,所述第二倾斜部与所述转轴之间的夹角为45~60度。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为一体成型且由钢管构成,所述水平部右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端且位于所述上固定圆环下方,所述第二倾斜部右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下端且位于所述下固定圆环上方。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第二挂钩为2~5个第二挂钩,分别均匀设置在所述箱体右侧外端面的上部,且位于一条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术鞍具箱,其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顶部的上盖,所述箱体前端面设置有左推拉门和右推拉门,所述箱体左侧外端面上部设置有多个第一挂钩,所述箱体左侧外端面下部设置有鞍具架,所述箱体右侧外端面上部设置有多个第二挂钩,所述箱体右侧外端面下部设置有脚踏,所述脚踏由钢管弯折形成且脚踏的形状为U型,所述箱体内部后侧壁左侧和右侧上部均设置伸缩架,所述伸缩架包括固定柱、套管以及挂靠部,所述固定柱与所述箱体后侧壁垂直固定设置,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固定柱上,且套管沿固定柱前后移动,所述挂靠部设置在所述套管的侧部,且挂靠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箱体内部后侧壁中间位置竖直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垂直设置有多个金属杆,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多个万向轮,上述马术鞍具箱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便于移动,可对马术鞍具进行分类整理,使用方便,能在短时间内找、到相应的马术鞍具,同时通过设置在箱体底部设置有多个万向轮,使用者拉着拉手,即可快捷的移动该马术鞍具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马术鞍具箱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马术鞍具箱去掉左推拉门和右推拉门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马术鞍具箱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马术鞍具箱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马术鞍具箱中鞍具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马术鞍具箱中伸缩架的主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马术鞍具箱中伸缩架的侧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马术鞍具箱,包括箱体100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100顶部的上盖200,所述箱体100前端面设置有左推拉门101和右推拉门102,所述箱体100左侧外端面上部设置有多个第一挂钩104,所述箱体100左侧外端面下部设置有鞍具架103,所述箱体100右侧外端面上部设置有多个第二挂钩108,所述箱体100右侧外端面下部设置有脚踏109,所述脚踏109由钢管弯折形成且脚踏109的形状为U型,所述箱体100内部后侧壁左侧和右侧上部均设置有伸缩架114,所述伸缩架114包括固定柱1141、套管1142以及挂靠部1143,所述固定柱1141与所述箱体100后侧壁垂直固定设置,该固定柱可为方形钢管,所述套管1142套设在所述固定柱1141上,且抽拉该套管1142沿固定柱1141前后移动从而实现伸缩,所述挂靠部1143设置在所述套管1142的侧部,且挂靠部的数量为多个,上述挂靠部1143可为挂钩,使用时将套管拉出,将水勒缰挂靠在挂靠部1143上,挂好之后再将套管沿固定柱1141推回即收缩在箱体内部,使用便捷且使用方便,提高了用户体验,同时,左右两侧的伸缩架相对设置,即左侧的伸缩架中的挂靠部远离所述箱体的左侧壁,右侧的伸缩架中的挂靠部远离所述箱体的右侧壁,方便从挂靠部上存或取水勒缰;所述箱体100后侧壁中间位置竖直设置有安装板111,所述安装板11上设置有多个金属杆110,所述箱体100底部设置有多个万向轮106;上述马术鞍具箱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便于移动,可对马术鞍具进行分类整理,使用方便,能在短时间内找、到相应的马术鞍具,同时通过设置在箱体底部设置有多个万向轮,使用者通过箱体左侧外端面设置的第一拉手107或箱体右侧外端面设置的第二拉手105,即可实现快捷移动该移动马术鞍具箱的目的;另外,箱体顶部设置有上盖,可当餐桌或书桌使用,功能多样。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多个所述第一挂钩104为2~5个第一挂钩,分别均匀设置在所述箱体左侧外端面的上部,且位于一条直线上。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鞍具架103包括转轴1031和支撑架,所述转轴1031竖直设置在所述箱体100左侧外端面,且上下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100左侧外端面设置的上固定圆环115和下固定圆环116中,所述转轴1031可在上固定圆环115和下固定圆环116中转动,所述支撑架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1031上,在鞍具架不使用的时候,可以将其往左转动90°收起来,使用的时候再向右转动90°,使其与所述箱体100左侧壁相垂直即可,操作方便且安全可靠。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箱盖200四周的外边缘均包覆有防撞条(图中未示出),且所述防撞条为橡胶防撞条,可有效避免该支撑架或箱体碰到外部的操作者,安全可靠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架由水平部1032、第一倾斜部1033、圆环部1034以及第二倾斜部1035尾相连组成,所述第一倾斜部103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45度,所述第二倾斜部1035与所述转轴1031之间的夹角为45~60度。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架为一体成型且由钢管构成,所述水平部1032右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1031上端且位于所述上固定圆环115下方,所述第二倾斜部1035右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下端且位于所述下固定圆环上方。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多个所述第二挂钩108为2~5个第二挂钩,分别均匀设置在所述箱体100右侧外端面的上部,且位于一条直线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