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涂料桶搬运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0624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搬运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改进型涂料桶搬运工具。



背景技术:

涂料是涂覆在被保护或被装饰的物体表面,并能与被涂物形成牢固附着的连续薄膜,通常是以树脂、或油、或乳液为主,添加或不添加颜料、填料,添加相应助剂,用有机溶剂或水配制而成的粘稠液体,而涂料通常盛放在涂料桶中,而涂料桶在盛满涂料后非常重。

目前对盛装有涂料的涂料桶进行搬运时,主要采用人工搬运和手推车搬运,采用人员搬运不但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降低了涂料桶的搬运效率;而现有的手推车包括一主支撑梁,在主支撑梁的两端分别设有底部主支撑和手柄,在搬运涂料桶时,将涂料桶的下端放置在底部主支撑上,然后再将涂料桶的侧部倾斜的压接在主支撑梁上,采用现有的手推车对涂料桶进行搬运时,手推车的主支撑梁在涂料桶的压力下极易折弯,降低了手推车的使用寿命,从而给涂料桶的搬运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不便。

然而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发者有必要研制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但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提高了涂料桶的搬运效率,便于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操作和使用寿命长的改进型涂料桶搬运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但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提高了涂料桶的搬运效率,便于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操作和使用寿命长的改进型涂料桶搬运工具。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改进型涂料桶搬运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涂料桶的侧面相贴合用于支撑其侧部的支撑板,在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主支撑梁,在所述主支撑梁的一端设有用于支撑涂料桶的底部的支撑脚,在所述主支撑梁的另一端设有手柄,在所述主支撑梁靠近支撑脚的一端上设有定向轮,在所述主支撑梁的中部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设置在主支撑梁上,在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设有转向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用于防止涂料桶在其上部进行滑动的防滑锁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包括与涂料桶的侧面相贴合用于支撑其侧部的支撑板,在支撑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主支撑梁,在搬运涂料桶时,通过设置在主支撑梁下端的支撑脚铲入至涂料桶的底部,操作人员能够轻松的将涂料桶搬运至适当的位置,采用此种不但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提高了涂料桶的搬运效率,便于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所示,图中给出的一种改进型涂料桶搬运工具,包括与涂料桶的侧面相贴合用于支撑其侧部的支撑板100。

在支撑板100的两侧分别设有主支撑梁200、300,在主支撑梁200、300的一端设有用于支撑涂料桶的底部的支撑脚210、310,在主支撑梁200、300的另一端设有手柄220、320。

在搬运涂料桶时,将支撑脚铲210、310入至涂料桶的底部,然后轻轻下压手柄220、320,从而使涂料桶的侧部紧紧的贴合在支撑板100上,能够较为方便的将涂料桶搬运至适当的位置。

在主支撑梁200、300靠近支撑脚210、310的一端上设有定向轮240、340,在主支撑梁200、300的中部设有支撑杆230、330,支撑杆230、330的上端设置在主支撑梁200、300上,在支撑杆230、330的下端设有转向轮231、331,定向轮240、340中心与转向轮231、331中心的连线与主支撑梁之间的夹角为40-50°,在本实施例中定向轮240、340中心与转向轮231、331中心的连线与主支撑梁200、300之间的夹角为45°。

在支撑板100上设有防滑锁扣400,防滑锁扣400能够有效的防止涂料桶在支撑板100上发生滑动,确保了涂料桶在支撑板100上的稳定性能,有效的提高了该搬运工具的实用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与涂料桶的侧面相贴合用于支撑其侧部的支撑板,在支撑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主支撑梁,在搬运涂料桶时,通过设置在主支撑梁下端的支撑脚铲入至涂料桶的底部,操作人员能够轻松的将涂料桶搬运至适当的位置,采用此种不但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提高了涂料桶的搬运效率,便于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操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