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平衡板的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6352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用于自平衡板的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总体上涉及电动个人运输设备。特别地,下面涉及用于自平衡板的附件。



背景技术:

自平衡板在工业中是众所周知的。然而,这种自平衡板需要相当大的力气和技巧用于骑乘者在骑行这种板时安全地平衡自己。另外,不稳定性是固有的并因而需要闭环反馈控制系统以保持平衡。这意味着,在任何时候,如果控制力不足,骑乘者可以容易地从车辆掉落。这可能是下述原因造成的结果:车辆故障或驾驶员提供极端的、不足的或过度的输入,比如,将导致超出车辆能力或骑乘者在自平衡板上自平衡的能力的输出(比如,期望轮转矩或速度)的倾斜角度。在任一情况下,如果维持平衡所需的输出不能实现,骑乘者可能掉落,从而潜在地导致自己或他人受伤或者导财产损失。当骑乘者掉落时,由于站立的使用者相距地面的高度致使身体受伤的风险较高。在许多已经记录在案的事故中,骑乘者从自平衡板掉落而导致受伤,受伤范围从不严重的擦伤一直到骨折和脑震荡。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自平衡板的附件,该自平衡板包括具有两个横向脚踏板端部的脚踏板,每个横向脚踏板端部联接至马达,该马达响应于横向脚踏板端部相对于水平面的取向对轮进行驱动,脚踏板具有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在骑乘者处于脚踏板上的骑乘位置时被触发。附件包括:底盘;至少一个行进表面接触元件,所述至少一个行进表面接触元件在板的第一纵向端部近侧被联接以便于底盘在行进表面上行进;座椅,该座椅联接至底盘且构造成对骑乘者进行支承;接合结构,该接合结构以可释放的方式接合自平衡板且不触发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至少一个传感器触发元件,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触发元件能够相对于接合结构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致动,在第一位置中,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触发元件不触发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在第二位置中,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触发元件触发至少一个传感器;以及至少一个控制构件,所述至少一个控制构件联接至接合结构和至少一个传感器触发元件中的至少一者并对接合结构和至少一个传感器触发元件中的至少一者进行致动,以对横向脚踏板端部相对于水平面的取向进行控制。

至少一个传感器触发元件可以经由就坐在座椅的顶部的骑乘者从第一位置致动到第二位置。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座椅悬架结构,该座椅悬架结构将座椅从接合结构悬置。座椅悬架结构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螺旋形盘簧。

座椅可以经由铰链枢转地联接至底盘。

至少一个传感器触发元件可以联接至接合结构并且当附件联接至板且座椅未被骑乘者占用时悬置于脚踏板的上方。

至少一个传感器触发元件可以相对于座椅固定到位。至少一个传感器触发元件可以包括可压缩构件。可压缩构件可以包括挠性弧形材料。挠性弧形材料可以包括橡胶带。

当附件联接至自平衡板时,接合结构可以接合脚踏板。至少一个控制构件可以相对于接合结构固定到位。

控制构件可以相对于至少一个传感器触发元件固定。

接合结构能够以可释放的方式紧固至自平衡板。

至少一个传感器触发元件可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手动地可致动。

至少一个传感器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

至少一个传感器可以包括光传感器。

行进表面接触元件可以包括轮。

附图说明

现将仅通过示例的方式参照附图以更好地理解本文描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和更清楚地示出各种实施方式是如何实施的,在附图中:

图1是一种自平衡板的立体图;

图2A是根据实施方式的图1的自平衡板的附件的俯视图;

图2B是图2A的附件的侧视图;

图2C是图2A的附件沿着线2C-2C截取的截面图;

图2D是图2A的附件沿着线2D-2D截取的截面图;

图2E是图2A的附件的后视图;

图2F是图2A的附件的后视立体图;

图2G是图2A的附件的另一后视立体图;

图3A是图2A的附件紧固至图1的自平衡板的俯视图;

图3B是图2A的附件紧固至图1的自平衡板的侧视图;

图3C是图3A的附件和自平衡板沿着线3C-3C截取的截面图;

图3D是图3A的附件和自平衡板沿着线3D-3D截取的截面图;

图3E是图2A的附件紧固至图1的自平衡板的后视图;

图3F是图2A的附件紧固至图1的自平衡板的后视立体图;

图3G是图2A的附件紧固至图1的自平衡板的另一后视立体图;

图4A是图2A的附件紧固至图1的自平衡板在座椅朝向自平衡板偏压之后的俯视图;

图4B是图2A的附件紧固至图1的自平衡板在座椅朝向自平衡板偏压之后的侧视图;

图4C是图4A的附件和自平衡板在座椅朝向自平衡板偏压之后沿着线4C-4C截取的截面图;

图4D是图4A的附件和自平衡板沿着线4D-4D截取的截面图;

图4E是图2A的附件紧固至图1的自平衡板在座椅朝向自平衡板偏压之后的后视图;

图4F是图2A的附件紧固至图1的自平衡板在座椅朝向自平衡板偏压之后的后视立体图;

图4G是图2A的附件紧固至图1的自平衡板在座椅朝向自平衡板偏压之后的另一后视立体图;

图5A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定位在图1的自平衡板的顶部的附件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其中,传感器接合垫悬置于自平衡板的传感器上方;

图5B是图5A的附件的一部分定位在图1的自平衡板的顶部的局部剖视图,其中,传感器接合垫被推入与自平衡板的传感器相接触;

图6A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附件对准以接合图1的自平衡板的后视图;

图6B是图6A的附件在与图1的自平衡板接合之后的后视图;以及

图6C是图6A的附件紧固至图1的自平衡板在骑乘者位于附件的座椅中时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简要及清楚地说明,在认为适当的情况下,附图标记可以重复使用在附图中以指示相应或类似的元件。另外,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本文描述的实施方式的全面理解。然而,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文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详细描述公知方法、过程和组件,以免混淆本文描述的实施方式。此外,本说明书不被认为是限制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说明,否则在本说明书使用的各种术语可以被阅读并理解如下:如全文所使用的“或”是“包括性的”,如全文书写“和/或”一样;如全文所使用的所用的单数冠词和代词包括其复数形式,并且反之亦然;类似地,性别代词包括其对应代词,使得代词不应当被理解为限制本文所描述的任何单一性别的使用、实现,完成等;“示例性”应当理解为“说明性”或“举例的”并且不一定比另一些实施方式“优选”。对术语的进一步定义可以在本文列出;如从阅读本说明书将会理解,这些术语可以应用于这些术语的先前及随后实例。

提供了一种用于自平衡板的附件。自平衡板包括具有两个横向脚踏板端部的脚踏板。每个横向脚踏板端部联接至马达,该马达响应于横向脚踏板端部相对于水平面的取向对轮进行驱动。脚踏板具有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在骑乘者在脚踏板上处于骑乘位置时被触发。附件包括:底盘;至少一个行进表面接触元件,所述至少一个行进表面接触元件在底盘的第一纵向端部近侧被联接,以便于底盘在行进表面之上行进;以及座椅,该座椅联接至底盘且构造成对骑乘者进行支承。接合结构以可释放的方式接合自平衡板且不触发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至少一个传感器触发元件能够相对于接合结构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致动,在第一位置中,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触发元件不触发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在第二位置中,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触发元件触发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至少一个控制构件联接并致动接合结构和至少一个传感器触发元件中的至少一者以对横向脚踏板端部相对于水平面的取向进行控制。

附件的设计使得在自平衡板没人骑乘时能够将附件联接至自平衡板,其中,至少一个传感器触发元件处于第一位置而不触发脚踏板的传感器(多个传感器),使得自平衡板可以切断马达的电源。由骑乘者被动地通过就坐在附件的座椅中或主动地比如经由骑乘者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手动运动而对至少一个传感器触发元件进行致动使得自平衡板能够经由传感器(多个传感器)检测骑乘者的存在,并且因此,使得自平衡板能够对马达提供动力以开始操作。在完成附件及所联接的自平衡板的操作时,骑乘者然后可以根据具体设计比如通过站起来简单地从附件提升自身或者将至少一个传感器触发元件手动地返回到第一位置来使自平衡板检测到不存在骑乘者,并因而切断马达的电源。

图1中示出了自平衡板10。自平衡板10具有跨越在两个轮12之间的平台11。平台11的脚踏板13使得骑乘者能够站立在脚踏板13上。脚踏板13是大致平面的且可以由在骑乘者的脚与平台11之间提供牵引力的材料进行制成和/或织构。脚踏板13具有邻近于轮12的两个横向脚踏板端部14、前脚踏板边缘15和后脚踏板边缘16。前脚踏板边缘15和后脚踏板边缘16表示平台11的前后表面与脚踏板13之间的相交部分。

在各个横向脚踏板端部14近侧的马达对与其邻近的轮提供动力。每个马达被操作成当自平衡板直立时使邻近的轮12基于横向脚踏板端部14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pitch)而旋转。在一些情况下,平台11可以分成两个平台半部,所述两个平台半部可以相对于彼此围绕大致同轴或至少大致平行于轮12的旋转轴线的轴线进行枢转。在这种情况下,横向脚踏板端部14的取向可以经由陀螺仪、加速度计等来确定。在另一些情况下,平台11可以构造成允许平台11弯曲,由此使得一个横向脚踏板端部14由于平台上的扭转力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独立于另一横向脚踏板端部14枢转。横向脚踏板端部14之间的枢转可以使用应变计等来确定。

脚踏板13具有靠近横向脚踏板端部14的两个压力传感器区域17,以经由位于脚踏板13的表面下方的压力传感器来检测压力比如骑乘者的重量。这些压力传感器区域17中的一个压力传感器区域或两个压力传感器区域被触发来对马达提供动力,以便在检测到阈值压力时对自平衡板10的轮12进行驱动,阈值压力被解释为与骑乘者站立在脚踏板13的顶部相对应。此外,自平衡板10不断电直到阈值压力不再经由压力传感器区域17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为止;也就是说,压力传感器不再被触发。

围绕每个轮12的轮挡板18禁止骑乘者在操作自平衡板10时与轮12相接触。

如果在操作时两个横向脚踏板端部14以类似的方式沿一个方向倾斜(pitched),则两个相邻的马达将以相似的速度在该方向上驱动自平衡板,从而导致自平衡板沿该方向移动。替代性地,如果两个横向脚踏板端部14以不同的方式沿相同方向倾斜,则马达将在该大致方向上驱动自平衡板,并且邻近于更倾斜的横向脚踏板端部14的马达将更快速地操作与其相关联的轮12,从而导致自平衡板10沿该方向转动。如果一个横向脚踏板端部14沿一个方向倾斜,并且另一个横向脚踏板端部14以类似的方式沿相反方向倾斜,则马达将使轮沿相反的两个方向旋转,从而导致自平衡板10在其位置处旋转。

图2A至图2G中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用于图1的自平衡板10的附件20。附件20用于通过将传统的自平衡板有效地转换成电动卡丁自平衡板来同时增强自平衡板的安全性和乐趣,当骑乘电动卡丁自平衡板时,通常使骑乘者的重心降低。附件20包括底盘24,底盘24在前纵向端部30处具有前横杆28。从前横杆28向后延伸有两个平行的纵向延伸管32,并且两个平行的纵向延伸管32滑动地接纳在两个平行的伸缩纵向管36内且能够经由锁定旋钮40锁定在多个位置处。两个伸缩纵向管36在底盘24的后纵向端部46处邻接于后横杆44。前横杆28、纵向延伸管32、伸缩纵向管36和后横杆44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比如铝或钢制成。前横杆28经由焊接或其他合适的方法紧固至纵向延伸管32。类似地,伸缩纵向管36经由焊接或其他合适的方法紧固至后横杆44。

两个脚搁置部48紧固至前横杆28的相对的两个端部。脚搁置部48提供了安置骑乘者的脚的位置,使得骑乘者的脚不会在行进表面上拖动,并且骑乘者的脚可以固定就位或进行旋转。无论是在附件20紧固至自平衡板10或从自平衡板10拆卸的情况下,脚搁置部48可以在不被骑乘时承载附件20。此外,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搁脚部48可以包括脚后跟搁置部以防止骑乘者的脚后跟在行进表面上滑移。前轮组件52枢转地联接至前横杆28,以使得前轮组件52能够围绕前轮枢转轴线FP旋转,其在附件20直立时大致竖向地对齐。

附件20具有能够以可释放的方式接合自平衡板10的接合结构。特别地,接合结构包括一对脚踏板接合元件56,一对脚踏板接合元件56中的各个脚踏板接合元件均枢转地联接至后横杆44的横向端部,以使得脚踏板接合元件72绕控制枢转轴线CP枢转。脚踏板接合元件56包括被枢转支架58跨越的一对纵向端盖57。

枢转通孔横向地通过枢转支架58中的每个枢转支架并且接纳从后横杆44的横向端部延伸的枢转螺栓,从而使得枢转支架58能够相对于后横杆44枢转。

每个纵向端盖57具有接合表面60,该接合表面60构造成与脚踏板13在横向脚踏板端部14中邻近于前脚踏板边缘15和后脚踏板边缘16的一个横向脚踏板端部近侧相接触。接合表面60由弹性可压缩材料比如橡胶制成,以与自平衡板10的脚踏板13在脚踏板13的横向脚踏板端部14近侧接合。横向延伸的唇部64从每个纵向端盖57向下延伸并跨越各个纵向端盖57的横向宽度。跨越各个脚踏板接合元件56的纵向端盖57的接合表面60之间存在界面间隙68。束带70在各个端部处紧固至脚踏板接合元件56的上表面。束带(cinch strap)70由耐用的挠性材料比如钩环织物或尼龙制成且可以在脚踏板接合元件56的两端处或从脚踏板接合元件56的两端放出、拉入和未固定。

从每个枢转支架58向上和向前延伸有控制杆72。在每个控制杆72的远端处设置有把手76。

座椅板80经由铰链84联接至底盘24。座椅板80由刚性材料比如金属构成且通过比如紧固件或焊接而紧固至铰链84。铰链84是任何合适类型的铰链比如钢琴铰链。座椅板80经由铰链84绕邻近其前部的轴线枢转。座椅88经由任何合适装置比如紧固件并特别是螺母和螺栓被紧固或固定至座椅板80。座椅88被设计成在骑乘者操作已组合的附件20及自平衡板10时使人骑乘者舒适地保持在就座位置中。座椅88可以是由塑料等制成的基本模制座椅且可以设置有垫料,以使骑乘者的体验更加愉快并保护骑乘者在不太平稳的行进表面行进时免受震动。座椅88可以尽可能低地安装以降低重心的高度。这也使得骑乘者更接近地面,从而减少了骑乘者在掉落的情况下受伤的机会。

呈螺旋形盘簧92形式的座椅悬架结构在座椅88未被骑乘者占用时悬置座椅板80防止枢转朝向底盘24。螺旋形盘簧92提供足够的抗压缩性以将座椅板80维持在向上枢转的位置中,而当骑乘者就坐在座椅88中时将螺旋形盘簧92完全压缩。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悬架结构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个螺旋形盘簧。两个或更多个螺旋形盘簧可以横向地间隔开以在座椅板向下枢转时对座椅板进行支承并减少座椅板的横向倾翻。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悬架结构比如可压缩橡胶元件、弹簧片等。此外,从座椅板80或底盘24可以突出有两个或更多个间隔元件比如带螺纹的螺栓以在骑乘者就坐在座椅88中并克服螺旋形盘簧92的抵抗力的情况下座椅板80向下枢转时抵接座椅板80和底座24中的另一者。间隔元件是可调节的,以使得能够调节座椅板80在底盘24上的最低点位置。

呈弹性的厚橡胶带96形式的传感器触发元件在其各个端部处紧固至座椅板80的邻近界面间隙68的底侧,并且传感器触发元件由形成朝向底盘24延伸的挠性弧形材料。橡胶带96是可压缩的但抗弯曲。可以采用稍微柔软的其他合适的材料替代橡胶。

设置控制构件用以控制横向脚踏板端部14的取向。在该实施方式中,控制构件是控制杆72,控制杆72经由其枢转支架58联接至各个脚踏板接合元件56。控制杆72通常由钢或铝构成并以焊接或其他方式紧固至枢转支架58。安装在控制杆72上的控制把手76使骑乘者能够抓握并操纵控制杆72。

图3A至图3G示出了接合自平衡板10的附件20。为了使附件20接合自平衡板10,束带70中的每个束带70在其一个端部处未固定。纵向端盖57的接合表面60与自平衡板10的横向脚踏板端部14对齐并安置在横向脚踏板端部14上。附件20设计成使得接合元件56定位在自平衡板10的轮12近侧。纵向端盖57的横向延伸的唇部64接合平台11的前后脚踏板边缘15、16中相应的一者,以抑制接合元件56相对于脚踏板13的运动。一旦定位在自平衡板10上,束带70中的每个束带70的松动端部围绕平台11的底部拉动并重新固定至接合元件56并被拧紧以将附件20大致固定至自平衡板10。

位于每个接合元件56的接合表面60之间的界面间隙68至少跨越自平衡板10的压力传感器区域17。因此,当附件20接合自平衡板10时,附件20的接合结构不触发压力传感器。

由于座椅88上没有放置重量,螺旋形盘簧92将座椅板80悬置于升高位置中,如图所示。在该位置中,紧固至座椅板80的橡胶带96保持在第一位置中,在第一位置中,橡胶带96升高远离脚踏板13。因此,橡胶带96也不触发脚踏板13的传感器。

还可以根据需要为骑乘者调整附件20的各个方面。例如,可以通过使锁定旋钮40松开、将纵向延伸管32从伸缩纵向管36进一步拉出或通过将纵向延伸管32进一步滑入伸缩纵向管36中来调整从座椅88至脚搁置部48的距离以适应骑乘者的高度或偏好。可以对附件的其他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尺寸和/或具有不同偏好的骑乘者。

图4A至图4G示出了紧固至自平衡板10的附件20,其中,就坐在座椅(未示出)的顶部的骑乘者的重量克服了由螺旋形盘簧92提供的抵抗力,从而导致座椅板80向下朝向自平衡板10的底盘24和脚踏板13枢转。因此,紧固至座椅板80的橡胶带96移动到第二位置中,在第二位置中,橡胶带96被推入与横向脚踏板端部14相接触。当橡胶带96接触脚踏板13并压靠在脚踏板13上时,橡胶带96通过对与橡胶带96对齐的脚踏板13的压力传感器区域17施加力来抵抗变形。橡胶带96的抵抗力被选择成使得橡胶带96对压力传感器区域17施加足够的力并因而对压力传感器施加足够的力,使得由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超过所需阈值压力,由此触发压力传感器。因此,自平衡板10为马达提供动力。

为了对已组合的附件20及自平衡板10进行操作,骑乘者可以手动地使控制杆72枢转并因而使与控制杆72固定地联接的接合元件56枢转。接合元件56的枢转迫使相应的横向脚踏板端部14枢转。由于每个横向脚踏板端部14相对于水平面的取向通过自平衡板10转换以产生用于相应马达的指令,骑乘者可以因而对每个轮12的旋转进行控制,并且因而对自平衡板10及所接合的附件20进行控制。

橡胶带96通过座椅88的顶部的骑乘者的重量牢固地保持与脚踏板13的压力传感器区域17相接触。

骑乘者可以使紧固有附件20的自平衡板10的任一轮12沿向前或向后方向加速。这通过使用相应的控制杆72来使横向脚踏板端部14枢转实现。控制杆72相对于底盘24自由地枢转。使控制杆72沿一个方向枢转通过与控制杆72在横向脚踏板端部14上进行枢转的方向相对应的控制脚108的纵向端部的力和通过束带70的张力对相应的横向脚踏板端部14施加扭转力。

控制杆72可以沿向前或向后方向枢转。使两个控制杆72以相同的程度并沿相同的方向枢转则导致轮12沿控制杆72枢转的方向加速或减速。因而,骑乘者可以选择在向前方向或向后方向上加速或减速、或停止。

此外,骑乘者可以选择使每个控制杆72枢转到不同角度以引起轮12的速度差,由此导致已组合的自平衡板10及固定至自平衡板10的附件20随着轮12行进而转动。如果一个控制杆72枢转以使相应的横向脚踏板端部14沿一个方向枢转了一角度布置并且如果另一个控制杆72枢转以使另一横向脚踏板端部14沿相反的方向枢转了相同的角度布置,则骑乘者甚至可以使自平衡板10及固定至自平衡板10的附件20在单一位置中旋转。

附件20可以通过将每个束带70的至少一个端部释放而从自平衡板10移除。

如应当理解的是,座椅可以经由其他合适构型比如线性悬架被悬置。

图5A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附件的接合自平衡板10的接合结构的剖视图。在这种情况下,接合结构包括一对脚踏板接合元件100,每个脚踏板接合元件100均枢转地联接至到附件的底盘,使得脚踏板接合元件100绕大致平行于自平衡板10的轮12的旋转轴线的控制枢转轴线枢转。每个纵向端盖57具有两个横向延伸的唇部104,两个横向延伸的唇部104从纵向端盖57的各个纵向端部向下延伸。两个接合表面108位于接合元件的邻近于横向延伸的唇部104的底侧上。接合表面108由弹性可压缩材料比如橡胶制成,以在脚踏板13的横向脚踏板端部14近侧接合自平衡板10的脚踏板13。

界面间隙112跨越在每个脚踏板接合元件100的接合表面108之间,并且当脚踏板接合元件100以可释放的方式接合自平衡板10时,界面间隙112至少大致跨越对应的横向脚踏板端部14的压力传感器区域17。束带116在各个端部处紧固至脚踏板接合元件100的上表面。束带116由耐用的挠性材料比如钩环织物或尼龙制成且可以从脚踏板接合元件100的两端处或两端放出、拉入和未紧固。为了将附件紧固至自平衡板10,束带116在一个端部处与脚踏板接合元件100的主体未紧固且在自平衡板10的平台11下方环绕并重新紧固至脚踏板接合元件100的主体并被拧紧。

脚踏板接合元件100中具有凹部,其中,凹部中定位有呈柱塞120形式的传感器触发元件。柱塞120具有板部分124、轴部分128以及突起132,其中,板部分124在附件接合无动力的自平衡板10时大致水平地延伸,轴部分128从板部分124竖向地延伸,并且突起132从轴部分128的上端部纵向地延伸。突起132位于悬架凹部136内。悬架构件140呈螺旋形盘簧的形式且定位在突起132与悬架凹部136的底部之间以悬置柱塞120。支柱144从附件的底盘横向地延伸且枢转地穿过轴部分148的上端部,并在脚踏板接合部分100的两侧通过脚踏板接合元件100的主壳体中的竖向长形狭槽136。因而,附件的底盘、座椅等的后部的重量搁置在支柱144上。悬架构件140足以抵抗压缩,使得当附件的座椅无人时支柱144的向下的力不足以将悬架构件140压缩超过图5A中示出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柱塞120处于第一位置并不能通过超过阈值压力而触发自平衡板10的脚踏板13中的至少一个传感器。

控制杆152固定至脚踏板接合元件100,以使脚踏板接合元件100绕从附件的底盘延伸的支柱144枢转。

图5B示出了当骑乘者就坐在附件的座椅中时柱塞120的位置。骑乘者的重量由支柱144承受,支柱144现以足够的力向下支承在柱塞120上以使突起132压缩悬架构件140。因此,板部分124移动至所示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中,柱塞120触发自平衡板10的脚踏板13中的压力传感器。

图6A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用于与自平衡板10一起使用的附件200。附件包括具有后横杆204的底盘。呈控制鞋(control shoe)208形式的一对传感器触发元件联接至后横梁204,以使得一对传感器触发元件绕大致上平行于自平衡板10的轮12的旋转轴线的轴线CP枢转。控制杆212从控制鞋208向上且向前延伸。

从附件200的底盘的底侧大致竖向延伸的悬架支柱216接纳在呈中央板搁置部220形式的接合结构的顶部的孔(未示出)内。沿着中央板搁置部220的底侧设置有橡胶或其他合适的接合表面。螺旋形盘簧(未示出)使底盘相对于中央板搁置部220悬置。中央板搁置部220构造成配装并搁置在自平衡板10的中央窄部18上。轮组件222紧固至附件200的底盘的前端部。座椅224紧固在底盘的顶部。

图6B示出了与自平衡板10接合的附件200。中央板搁置部220位于自平衡板10的中央窄部18的顶部上。悬架支柱216与中央板搁置部220之间的螺旋形盘簧足以抵抗压缩,使得底盘和控制鞋208维持悬置于脚踏板13上方的第一位置中,在第一位置中,控制鞋不触发自平衡板10的压力传感器区域17的压力传感器。

图6C示出了当骑乘者228就坐在座椅224中时与自平衡板10接合的附件200。骑乘者228的附加重量足以克服螺旋形盘簧对其压缩的抵抗力,由此使控制鞋208移动以在第二位置中与自平衡板10的压力传感器区域17接合。附件200和骑乘者228的重量的一部分由控制脚(control feet)208传递到自平衡板10的压力传感器区域17。该部分重量至少部分地由螺旋形盘簧的抵抗力控制,该螺旋形盘簧将底盘悬置于中央板搁置部220的顶部上。螺旋形盘簧的抵抗力被选择为使得足够的重量被传递到压力传感器区域17以超过阈值压力,由此触发传感器。因此,马达被提供动力,由此使得骑乘者能够经由附件200操作自平衡车辆10。

当骑乘者从座椅224起立时,螺旋形盘簧的抵抗力足以向上迫压底盘及所联接的控制脚208,使得控制脚208不再触发压力传感器区域17中的压力传感器,由此允许其被断电。

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控制杆来对自平衡板的横向脚踏板端部的取向进行控制,但也可以为此目的采用其他控制构件。

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接合结构使得附件能够紧固至自平衡板,但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附件可以与自平衡板接触而不紧固至自平衡板,从而至少部分地依靠附件及附加乘客的重量来维持附件与自平衡板接合。

可以为附件采用其他类型的行进表面接触元件以便于底盘在除了轮之外的行进表面上行进。例如,附件可以装配有可以在室内地板、草地、雪地等上使用的雪橇滑行装置。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附件上可以布置有坦克导轨。

控制杆(多个控制杆)的长度和取向可以被制成能够以各种方式调节,比如,控制杆从枢转支架延伸的角度(角位置)、控制杆远离竖向轴线横向延伸的角度等。

附件可以被制成以适应各种形状和尺寸的自平衡板。

更复杂的踏板或脚带可以用于进一步固定骑乘者。

自平衡板的压力传感器区域或多个区域可以具有任何尺寸和形状。接合结构的接合表面(多个接合表面)可以相应地设计成接合自平衡板的除了传感器区域(多个区域)之外的多个区域。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自平衡板可以具有其他类型的传感器比如光学(例如,光电)传感器、红外接近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以检测脚踏板的顶部上骑乘者的存在。例如,第一组光传感器可以定位在脚踏板上,并且第二组光传感器可以定位在自平衡板上的在使用期间预期将不受阻挡的另一个位置上,比如轮挡板的顶部。在检测经由第二组传感器接收到的光与经由第一组传感器接收到的光相比的阈值差时,自平衡板可以被视为骑乘者定位在脚踏板上且覆盖第一组光传感器而第二组光传感器未被覆盖。

在另一示例中,可以使用脚踏板上的红外接近传感器。当使用者将脚放在脚踏板上时,通常会触发红外接近传感器,从而作用以反射由传感器发射的红外线。当与本文描述的附件结合使用时,这种传感器将在骑乘者就坐在座椅中且带接合脚踏板并阻挡传感器时由带96触发。替代性地,杆或板可以被提供以替代带且将被向下带到接近脚踏板而不与脚踏板接触并足以靠近传感器以触发传感器。

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还有更多的替代实施方式和修改是可能的,并且上述示例仅是为了说明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受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