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2269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推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运输车。



背景技术:

手推车被广泛运用于货物搬运,但是普遍需要借助人力去推动。当货物较多时,人力推动相当费劲,耗时耗力,工作效率较低。特别是上坡路段,更难操控。于是市面上出现了电动手推车,但是结构不合理。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传统的手推车至少存在以下缺点:

结构设计不合理;

使用时,耗时耗力,使用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运输车,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其能够通过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载物件,使第二载物件倾斜,倾斜后的第二载物件更容易被使用者推动。该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时省时省力,整体使用效果较佳。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输车,其包括车本体、载物件、第一作用件、第一连接件、第一驱动件和控制件;

所述载物件包括第一载物件和第二载物件,所述第一载物件和所述第二载物件连接且呈L型,所述第二载物件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车本体;

所述第一作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载物件连接,所述第一作用件位于所述第一载物件的远离所述第二载物件的一侧;

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缸体和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缸体和所述第一作用件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一缸体,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远离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一载物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载物件的远离所述第二载物件的一端;

所述控制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且使所述第一驱动件驱使所述第一载物件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作用件。

具体的,该运输车能够通过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载物件,使第二载物件倾斜,倾斜后的第二载物件更容易被使用者推动。该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时省时省力,整体使用效果较佳。

可选的,所述运输车还包括滑动件,所述滑动件的两端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一作用件,所述第一活塞杆的远离所述第一缸体的一端与所述滑动件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远离所述第一载物件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滑动件。

可选的,所述滑动件的两端均套设有轴承,所述第一作用件的两端向内弯折形成工作槽,所述轴承可滚动的设置于所述工作槽内。

可选的,所述运输车还包括第二作用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二缸体和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缸体和所述第二作用件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二缸体,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二载物件,所述控制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驱动件,且使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载物件转动。

可选的,所述运输车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载物件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的远离所述第二缸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穿设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转孔,所述第二活塞杆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

可选的,所述运输车还包括中间件,所述中间件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车本体,所述中间件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二载物件。

可选的,所述第二载物件设置有支撑条,所述运输车还包括支撑件和第三连接件,所述支撑件呈L型,所述支撑件与所述中间件连接且位于所述中间件的远离所述车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支撑条连接,所述支撑件设置有用于穿设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第二转孔,所述支撑条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支撑件且所述支撑件能够支撑所述支撑条。

可选的,所述车本体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用于抵接所述第二载物件,且使所述第二载物件倾斜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载物件的远离所述第二载物件的一端设置有支撑轮。

可选的,所述运输车还包括驱动轮、驱动电机、蓄电装置和控制器,所述驱动轮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车本体,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车本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转动,所述蓄电装置与所述车本体连接且用于对所述驱动电机供电,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车本体连接且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综上所述,该运输车能够通过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载物件,使第二载物件倾斜,倾斜后的第二载物件更容易被使用者推动。该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时省时省力,整体使用效果较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运输车的第一种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运输车的第二种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运输车的第三种状态时,载物件及其相关部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运输车的第四种状态时,载物件及其相关部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运输车的第四种状态时,载物件及其相关部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运输车中第一作用件及其相关部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运输车中中间件及其相关部件的第一种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运输车中中间件及其相关部件的第二种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标:100-运输车;200-地面;11-车本体;12-载物件;121-第一载物件;1211-第四转孔;122-第二载物件;1221-支撑条;13-第一作用件;131-工作槽;14-第一连接件;141-第三转孔;15-第一驱动件;151-第一缸体;152-第一活塞杆;16-控制件;17-滑动件;171-轴承;18-第二作用件;19-第二驱动件;191-第二缸体;192-第二活塞杆;1921-第一转孔;20-第二连接件;21-中间件;22-支撑件;221-第二转孔;23-第三连接件;24-支撑架;25-支撑轮;26-驱动轮;27-驱动电机;28-蓄电装置;29-控制器;30-前轮;31-扶手;32-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图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输车100,其包括车本体11、载物件12、第一作用件13、第一连接件14、第一驱动件15和控制件16。

载物件12包括第一载物件121和第二载物件122,第一载物件121和第二载物件122连接且呈L型,第二载物件122可转动的连接于车本体11。

第一作用件13的一端与第一载物件121连接,第一作用件13位于第一载物件121的远离第二载物件122的一侧。

第一驱动件15包括第一缸体151和第一活塞杆152,第一缸体151和第一作用件13连接,第一活塞杆152的一端可滑动的连接于第一缸体151,第一活塞杆152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第一连接件14,第一连接件14的远离第一活塞杆152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第一载物件121。

第一连接件14位于第一载物件121的远离第二载物件122的一端。

控制件16用于控制第一驱动件15,且使第一驱动件15驱使第一载物件121靠近或远离第一作用件13。

第一载物件121和第二载物件122可以通过焊接从而实现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两者一体成型。

载物件12呈L型,第一载物件121和第二载物件122之间的空间用于装载货物。

第一作用件13可以是钢板,也可以是钢架,或者其他材质的板或架子。

第一载物件121的靠近第二载物件122的一端设置有第四转孔1211,第一作用件13的末端通过螺栓或者其他的紧固件和第四转孔1211的配合,实现第一作用件13与第一载物件121的连接。

同理,也可以是第一作用件13的末端开设孔,通过螺栓或者其他的紧固件,实现连接关系。

同理,也可以是第一载物件121和第一作用件13均开设有孔,通过螺栓或者其他的紧固件实现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15选用液压千斤顶。液压千斤顶又称油压千斤顶,是一种采用柱塞或液压缸作为刚性顶举件的千斤顶。简单起重设备一般只备有起升机构,用以起升重物。构造简单、重量轻、便于携带,移动方便。

千斤顶有外壳、大活塞、小活塞、扳手、油箱等部件组成。工作原理是扳手往上走带动小活塞向上,油箱里的油通过油管和单向阀门被吸进小活塞下部,扳手往下压时带动小活塞向下,油箱与小活塞下部油路被单向阀门堵上,小活塞下部的油通过内部油路和单向阀门被压进大活塞下部,因杠杆作用小活塞下部压力增大数十倍,大活塞面积又是小活塞面积的数十倍,由手动产生的油压被挤进大活塞,由帕斯卡原理知大小活塞面积比与压力比相同。这样一来,手上的力通过扳手到小活塞上增大了十多倍(暂按15倍),小活塞到大活塞力有增大十多倍(暂按15倍),到大活塞(顶出时伸出的活动部分)力量=15X15=225倍的力量了,假若手上用为20公斤力,就可以产生20X225=4500公斤(4.5吨)的力量。工作原理就是如此。用完后,有一个平时关闭的阀门手动打开,油便挤回油箱。

这里的控制件16可以理解为手动式液压千斤顶的扳手。通过扳手实现控制第一活塞杆152运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扳手手动控制,当然了也可以通过泵实现自动控制。

具体的,该运输车100能够通过第一驱动件15驱动第一载物件121,使第二载物件122倾斜,倾斜后的第二载物件122更容易被使用者推动。该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时省时省力,整体使用效果较佳。

结合图6,可选的,运输车100还包括滑动件17,滑动件17的两端可滑动的连接于第一作用件13,第一活塞杆152的远离第一缸体151的一端与滑动件17的中部连接,第一连接件14的远离第一载物件121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滑动件17。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选用了两个第一连接件14,并且其远离第一载物件1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转孔141,滑动件17通过第三转孔141和第一连接件14实现转动连接。

需要第一载物件121相对靠近或远离第一作用件13时,控制件16控制第一驱动件15,使第一活塞杆152相对于第一缸体151滑动,同时带动滑动件17滑动,滑动件17滑动时,带动第一连接件14转动,从而实现第一载物件121靠近或远离第一作用件13。

可选的,滑动件17的两端均套设有轴承171,第一作用件13的两端向内弯折形成工作槽131,轴承171可滚动的设置于工作槽131内。

通过工作槽131进行限位,轴承171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减少磨损,在工作槽131内可以设置一些限位块,以限制滑动件17滑动的范围,尽量保持在使用者需要的范围之内。

结合图1-图5,可选的,运输车100还包括第二作用件18和第二驱动件19,第二驱动件19包括第二缸体191和第二活塞杆192,第二缸体191和第二作用件18连接,第二活塞杆192的一端可滑动的连接于第二缸体191,第二活塞杆192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第二载物件122,控制件16用于控制第二驱动件19,且使第二驱动件19驱动第二载物件122转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驱动件19的结构也可以选用液压千斤顶,其原理可以参考第一驱动件15。

第一驱动件15和第二驱动件19可以共用一个扳手和油箱,通过独立的油管和阀门的控制,实现单独控制第一驱动件15和第二驱动件19。可以实现整体结构简单化。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载物件122上还可以设置拉簧32,其呈U型,其两端与第二载物件122连接,其中部贴合第二缸体191,通过拉簧32的回复力,使该第二缸体191具有靠近第二载物件122的运动趋势,辅助其复位。

可选的,运输车10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20,第二连接件20与第二载物件122连接,第二活塞杆192的远离第二缸体19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穿设第二连接件20的第一转孔1921,第二活塞杆192可转动的连接于第二连接件20。

第二连接件20呈杆状,其可以与第二载物件122固定连接,也可以转动连接。

第二连接件20和第一转孔1921的配合,可以有效的实现转动连接关系。具体实施时,可以直接选用螺杆,安装拆卸方便。

结合图1、图2、图7和图8,可选的,运输车100还包括中间件21,中间件21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车本体11,中间件21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第二载物件122。

载物件12整体通过中间件21实现和车本体11的转动连接关系,该中间件21的设置,当第一载物件121贴合地面200,也就是说第一载物件121相对于地面200水平放置时,该第二载物件122能够相对于地面200竖直放置,并且该车本体11的前部不会上仰。

在装货或卸货过程中,有两个转动的过程,其中一个是中间件21相对于车本体11转动,其中另一个是载物件12相对于中间件21转动。

可选的,第二载物件122设置有支撑条1221,运输车100还包括支撑件22和第三连接件23,支撑件22呈L型,支撑件22与中间件21连接且位于中间件21的远离车本体11的一端,第三连接件23与支撑条1221连接,支撑件22设置有用于穿设第三连接件23的第二转孔221,支撑条1221可转动的连接于支撑件22且支撑件22能够支撑支撑条1221。

第二载物件122的结构包括支撑条1221和支撑板,支撑板用于抵接货物,支撑条1221位于支撑板的后方。以图1中的相对位置作介绍,该支撑条1221相对靠近车本体11,支撑板相对远离车本体11。

支撑条1221的数量为多个,其纵横交错,形成架子的结构,这样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固定支撑板。

支撑条1221可以选用方形钢管,支撑板可以选用方形钢板,当然了,其也可以选用其他形状或其他材质的结构。

结合图1和图2,可选的,车本体11设置有支撑架24,支撑架24用于抵接第二载物件122,且使第二载物件122倾斜设置。

正常行驶过程中,第二载物件122处于倾斜状态,这样的设置可以方便使用者装货或卸货,省时省力。

可选的,第一载物件121的远离第二载物件122的一端设置有支撑轮25。

支撑轮25可以支撑在地面200上,其可以滚动,方便使用者使用。

可选的,运输车100还包括驱动轮26、驱动电机27、蓄电装置28和控制器29,驱动轮26可转动的连接于车本体11,驱动电机27与车本体11连接用于驱动驱动轮26转动,蓄电装置28与车本体11连接且用于对驱动电机27供电,控制器29与车本体11连接且用于控制驱动电机27。

本实施例中选用手扶式推车作为本体,驱动轮26为后轮,也就是说其前轮30不具有驱动能力,通过扶手31和前轮30连接,实现前轮30的转向作用。当然了,在车本体11的靠近前轮30处还可以设置座椅,使用者在运输过程中可以坐在座椅上。

控制器29可以控制整个车本体11的前进、后退和暂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输车100,运输车100的工作原理是:

图1-图5中展示的结构可以体现出运输车100的不同状态。

当需要装货时,使载物件12处于图3中的状态,此时进行装货作业;

货物装载完毕后,控制件16控制第一驱动件15,使第一活塞杆152相对于第一缸体151滑动,其推动滑动件17滑动,带动第一连接件14相对于滑动件17转动,在滑动的过程中,第一连接件14的长度不变,第一作用件13抵靠在地面200,第一活塞杆152对滑动件17施力,使第一连接件14由相对水平状态转为相对竖直状态,其撑开第一载物件121和第一作用件13,由于第一作用件13不能运动,因此第一载物件121逐渐远离地面200,最终使其处于图4中的状态。

此时控制件16控制第二驱动件19,第二活塞杆192相对于第二缸体191滑动,其驱动第二载物件122相对于中间件21转动,实现整个载物件12运动。控制整个载物件12的倾斜角度,在此过程中,第一载物件121和第一作用件13可以实现完全脱离地面200。

此时可以通过人工操作,将第二载物件122抵靠在支撑架24上,也就是说从图2中的状态转化为图1中的状态。

当通过人工来操作整个过程时,可以通过较小的力,实现第一载物件121脱离地面200,并使第二载物件122由相对竖直逐渐变得相对水平,使用者可以通过较小的力就能实现将第二载物件122抵靠在支撑架24上,并通过车本体11的行走,实现货物的搬运。该结构简单,省时省力,使用效果较佳。

卸货时,可以直接卸货。也可以先通过控制件16控制第二驱动件19,使第二活塞杆192相对第二缸体191滑动,第二缸体191远离第二连接件20,此时第二作用件18相对靠近地面200,人工操作使第二载物件122远离支撑架24,先是第二作用件18抵靠在地面200上,起到第一步支撑。

然后控制件16控制第二驱动件19,使第二活塞杆192相对于第二缸体191滑动,使第一作用件13逐渐靠近地面200并抵靠在地面200上,此时控制件16控制第一驱动件15,使第一活塞杆152相对于第一缸体151滑动,第一连接件14由相对竖直转化为相对水平,第一载物件121逐渐与地面200保持水平,然后进行卸货。

上述的步骤在具体的操作时可以适当调换顺序或者删除部分操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运输方法,通过使用上述提到的运输车100,该运输方法包括:

将第一载物件121靠近地面200,且使第一作用件13抵靠在地面200上;

装载货物后,控制件16控制第一驱动件15;

第一活塞杆152相对于第一缸体151滑动,第一活塞杆152驱动第一载物件121,且使第一载物件121相对于车本体11转动;

第一载物件121远离第一作用件13,且使第二载物件122倾斜;

控制件16控制第二驱动件19,使第二作用件18抵靠在地面200上,第二活塞杆192相对于第二缸体191继续滑动,第二活塞杆192驱动第二载物件122相对于中间件21转动;

使第二载物件122进一步倾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输车100,该运输车100能够通过第一驱动件15驱动第一载物件121,使第二载物件122倾斜,倾斜后的第二载物件122更容易被使用者推动。该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时省时省力,整体使用效果较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