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井式后置物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7429发布日期:2018-07-17 23:50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摩托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摩托车井式后置物架。



背景技术:

以往摩托车后侧载物架皆以铁架焊接而成,在切料及焊接时,不但费时且不易保证质量。因此,最近有人将载物架以强度较高的铝合金以压铸方式一体成形。此铝合金压铸而成的载物架虽然强度够,但由于其形状复杂,制造时不但模具成本高,且装箱搬运时体积庞大,徒增包装及运输成本。同时,若是载物架需要捆绑东西时,利用绳索进行捆绑时,绳索没有特别固定的地方,很容易打滑,导致东西掉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载物架需要捆绑东西时,利用绳索进行捆绑时,绳索没有特别固定的地方,很容易打滑,导致东西掉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摩托车井式后置物架,包括置物架本体和安装孔,所述置物架本体包括等腰梯形框架和安装板;等腰梯形框架下端开口结构且其中部设有两个相对的第一横向支杆,两个第一横向支杆的末端设有安装孔,第一横向支杆与等腰梯形框架顶端之间设有“井”字形支架;等腰梯形框架顶端设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上设有安装孔;等腰梯形框架下端也设有第二安装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包括置物架本体和安装孔,所述置物架本体包括等腰梯形框架和安装板,这样可以更大程度上节省材料,同时确保整个结构的稳定性。等等腰梯形框架下端开口结构且其中部设有两个相对的第一横向支杆,两个第一横向支杆的末端设有安装孔,第一横向支杆与等腰梯形框架顶端之间设有“井”字形支架。这样可以稳固整个置物架的结构,同时可以保证置物架可以更多的承受重量而不会变形。等腰梯形框架顶端设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上设有安装孔,这样便于整个置物架中部的固定,避免颠簸时发生横向和纵向位移。于此同时,等腰梯形框架下端也设有第二安装板。这样通过第二安装板更好、更稳固的固定整个置物架,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较小的位移。同时整个置物架为框架形结构,这样可以保证整个置物架重量较轻也可以保证载物时可以更好的对绳子进行固定,避免发生位移。

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板为三角形结构,其顶端为圆弧结构,其顶端为圆弧结构且向下延伸。三角形结构较为稳定,顶端倒角可以避免安装时工人发生擦挂受伤。

进一步,所述第二安装板为梯形结构且其向车轴方向延伸,第二安装板安装端设有两个安装孔。可以更大面积的和车架进行接触安装,提高整个置物架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安装孔均为阶梯孔,这样可以一定程度的防止锁紧结构在颠簸过程中产生松动、退丝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摩托车井式后置物架中实施例1中结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摩托车井式后置物架,包括置物架本体和安装孔2,所述置物架本体包括等腰梯形框架1安装板;等腰梯形框架1下端开口结构且其中部设有两个相对的第一横向支杆4,两个第一横向支杆4的末端设有安装孔2,第一横向支杆4与等腰梯形框架1顶端之间设有“井”字形支架7;等腰梯形框架1顶端设有第一安装板5,第一安装板5上设有安装孔2,等腰梯形框架1下端也设有第二安装板6。所述第一安装板5为三角形结构,其顶端为圆弧结构。所述第二安装板6为梯形结构且其向车轴方向延伸,第二安装板6安装端设有两个安装孔2。所述安装孔2均为阶梯孔。

工作时,所述包括置物架本体和安装孔2,所述置物架本体包括等腰梯形框架1安装板,这样可以更大程度上节省材料,同时确保整个结构的稳定性。等腰梯形框架1下端开口结构且其中部设有两个相对的第一横向支杆4,两个第一横向支杆4的末端设有安装孔2,第一横向支杆4与等腰梯形框架1顶端之间设有“井”字形支架7。这样可以稳固整个置物架的结构,同时可以保证置物架可以更多的承受重量而不会变形。等腰梯形框架1顶端设有第一安装板5,第一安装板5上设有安装孔2,这样便于整个置物架中部的固定,避免颠簸时发生横向和纵向位移。于此同时,等腰梯形框架1下端也设有第二安装板6。这样通过第二安装板6更好、更稳固的固定整个置物架,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较小的位移。同时整个置物架为框架形结构,这样可以保证整个置物架重量较轻也可以保证载物时可以更好的对绳子进行固定,避免发生位移。所述第一安装板5为三角形结构,其顶端为圆弧结构,三角形结构较为稳定,顶端倒角可以避免安装时工人发生擦挂受伤。所述第二安装板6为梯形结构且其向车轴方向延伸,第二安装板6安装端设有两个安装孔2。可以更大面积的和车架进行接触安装,提高整个置物架的稳定性。所述安装孔2均为阶梯孔,这样可以一定程度的防止锁紧结构在颠簸过程中产生松动、退丝的现象。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