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用作卧推架的锻炼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5950发布日期:2018-08-10 22:2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锻炼车结构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可用作卧推架的锻炼车。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交通越来越拥挤,以及汽车尾气排放量的日益增多,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轻便及环保的交通工具。代步车由于其携带方便、环保等诸多优点,逐渐成为人们短途出行首选代步工具。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加快,特别是的一线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人们会使用代步车作为代步工具,但是目前的代步车功能简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常规锻炼车车体可拆卸的安装卧推架结构的可用作卧推架的锻炼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可用作卧推架的锻炼车,所述锻炼车包括车体和与所述车体可拆卸连接的卧推架结构,包括:

举重支撑部,所述举重支撑部用于支撑使用者的身体,所述举重支撑部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举重支撑部包括支撑坐具和与所述支撑坐具固定连接的支撑椅背,所述支撑坐具按照预设的倾斜角度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支撑坐具与所述支撑椅背之间的夹角按照预设角度设置;

承重架,所述承重架用于承重举重用的器材。

优选的,所述车体上设置有沿所述锻炼车的直线行进方向的移动导槽,所述举重支撑部设置有对应所述移动导槽的容纳开口。通过容纳开口将移动导槽插入,举重支撑部可灵活的沿着车体移动,便于使用者调整举重支撑部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承重架包括承重架主体用于所述承重架主体与所述车体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承重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车体螺纹连接。这里是承重架的具体设置。连接杆与车体螺纹连接简单方便、取材广泛、加工难度低。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车体连接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车体与所述连接杆连接的位置设置在所述支撑椅背的下方,所述车体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承重架与所述车体通过螺丝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实现连接。这里是连接杆与车体螺纹连接的具体设置。

优选的,所述承重架包括承重架主体用于所述承重架主体与所述车体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承重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车体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车体连接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车体与所述连接杆连接的位置设置在所述支撑椅背的下方,所述车体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承重架与所述车体通过螺丝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实现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倾斜方向与所述支撑椅背平行。对于固定设置的举重支撑部,连接杆的倾斜方向与支撑椅背平行,承重架合理的位置设置,外观整洁,不占用空间。

优选的,所述承重架主体包括承重柱和设置在所述承重柱两侧的托架,所述承重柱的中部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承重柱设置在所述支撑椅背的下方,所述托架在所述承重柱上竖直设置。这里是承重架主体的具体设置,托架开口设置在支撑椅背的上方,不占用空间,方便使用者完成取放配重的动作。

优选的,所述托架的一端与所述承重柱固定连接,所述托架的另一端上设置有一矩形开口。矩形设置在举重用的器材放上后两侧的直角可避免出现打滑产生晃动,保障安全,同时矩形开设方便、节省成本。

优选的,所述车体还包括车轮,所述锻炼车还包括控制所述车轮运动的定位件。定位件保障安全,便于使用者在作某些运动时锻炼车保持固定不动。

本实用新型由于卧推架结构的设置使用者可以利用此在举重支撑部起到支撑作用下使用放置于承重架上的举重用的器材进行举重锻炼,卧推架结构与锻炼车的车体可拆卸连接,结合原有锻炼车设置使用方便,给使用者以乐趣和更多样的体验。举重支撑部承受使用者的重量,保持重心平衡,支撑坐具和支撑椅背固定连接适于使用者利用此进行长期的针对性的举重锻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锻炼车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锻炼车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锻炼车的结构示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锻炼车的侧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锻炼车拆下卧推架结构后的示意图。

其中:其中:1、车体;11、车轮;2、举重支撑部;21、支撑坐具;22、支撑椅背;3、承重架;31、承重柱;32、托架;33、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所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代表性的,并且是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并且不应当被解释成仅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不意图限制示例性实施例。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所指,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项”还意图包括复数。还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规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下面参考图1至图5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用作卧推架的锻炼车的示意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4所示,所述锻炼车包括车体1和与所述车体1可拆卸连接的卧推架结构,包括:举重支撑部2,所述举重支撑部2用于支撑使用者的身体;承重架3,所述承重架3用于承重举重用的器材。卧推架结构的设置使用者可以利用此在举重支撑部2起到支撑作用下使用放置于承重架3上的举重用的器材进行举重锻炼,卧推架结构与锻炼车的车体1可拆卸连接,结合原有锻炼车设置使用方便,给使用者以乐趣和更多样的体验。其中,举重支撑部2和承重架3按照使用者作举重动作的需求设置相对位置。

具体的,所述举重支撑部2设置在所述车体1上,所述举重支撑部2包括支撑坐具21和与所述支撑坐具21固定连接的支撑椅背22,所述支撑坐具21按照预设的倾斜角度设置在所述车体1上,所述支撑坐具21与所述支撑椅背22之间的夹角按照预设角度设置。举重支撑部2承受使用者的重量,保持重心平衡,支撑坐具21和支撑椅背22固定连接适于使用者利用此进行长期的针对性的举重锻炼。支撑坐具21和支撑椅背22可一体成型设置。

具体的,所述承重架3包括承重架3主体用于所述承重架3主体与所述车体1连接的连接杆33,所述连接杆33的一端与所述承重架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33的另一端与所述车体1螺纹连接。连接杆33与车体1螺纹连接简单方便、取材广泛、加工难度低。承重架3主体和连接杆33可以一体成型设置。所述连接杆33与所述车体1连接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车体1与所述连接杆33连接的位置设置在所述支撑椅背22的下方,所述车体1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承重架3与所述车体1通过螺丝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实现连接。所述承重架3主体包括承重柱31和设置在所述承重柱31两侧的托架32,所述承重柱31的中部与所述连接杆33固定连接,所述承重柱31设置在所述支撑椅背22的下方,所述托架32在所述承重柱31上竖直设置。托架32开口设置在支撑椅背22的上方,不占用空间,方便使用者完成取放配重的动作。所述托架32的一端与所述承重柱31固定连接,所述托架32的另一端上设置有一矩形开口。矩形设置在举重用的器材放上后两侧的直角可避免出现打滑产生晃动,保障安全,同时矩形开设方便、节省成本。

具体的,所述车体1还包括车轮11,所述锻炼车还包括控制所述车轮11运动的定位件。定位件保障安全,便于使用者在作某些运动时锻炼车保持固定不动。锻炼车需要做常规功能使用时可以将卧推架结构拆除,在安装上例如扶手等部件,如图5所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如图1-4所示,所述锻炼车包括车体1和与所述车体1可拆卸连接的卧推架结构,包括:举重支撑部2,所述举重支撑部2用于支撑使用者的身体;承重架3,所述承重架3用于承重举重用的器材。卧推架结构的设置使用者可以利用此在举重支撑部2起到支撑作用下使用放置于承重架3上的举重用的器材进行举重锻炼,卧推架结构与锻炼车的车体1可拆卸连接,结合原有锻炼车设置使用方便,给使用者以乐趣和更多样的体验。其中,举重支撑部2和承重架3按照使用者作举重动作的需求设置相对位置。

具体的,所述举重支撑部2设置在所述车体1上,所述举重支撑部2括支撑坐具21、第一旋转轴和与所述支撑坐具21通过所述第一旋转轴连接的支撑椅背22,所述举重支撑部2还包括控制所述支撑坐具21与所述支撑椅背22之间的夹角的定位件。通过第一旋转轴可转动的支撑椅背22可给予使用者的支撑,方便支撑使用者的背部。支撑坐具21也可相对车体1转动。

具体的,所述承重架3包括承重架3主体用于所述承重架3主体与所述车体1连接的连接杆33,所述连接杆33的一端与所述承重架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33的另一端与所述车体1螺纹连接。连接杆33与车体1螺纹连接简单方便、取材广泛、加工难度低。承重架3主体和连接杆33可以一体成型设置。所述连接杆33与所述车体1连接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车体1与所述连接杆33连接的位置设置在所述支撑椅背22的下方,所述车体1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承重架3与所述车体1通过螺丝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实现连接。所述承重架3主体包括承重柱31和设置在所述承重柱31两侧的托架32,所述承重柱31的中部与所述连接杆33固定连接,所述承重柱31设置在所述支撑椅背22的下方,所述托架32在所述承重柱31上竖直设置。托架32开口设置在支撑椅背22的上方,不占用空间,方便使用者完成取放配重的动作。所述托架32的一端与所述承重柱31固定连接,所述托架32的另一端上设置有一矩形开口。矩形设置在举重用的器材放上后两侧的直角可避免出现打滑产生晃动,保障安全,同时矩形开设方便、节省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如图1-4所示,所述锻炼车包括车体1和与所述车体1可拆卸连接的卧推架结构,包括:举重支撑部2,所述举重支撑部2用于支撑使用者的身体;承重架3,所述承重架3用于承重举重用的器材。卧推架结构的设置使用者可以利用此在举重支撑部2起到支撑作用下使用放置于承重架3上的举重用的器材进行举重锻炼,卧推架结构与锻炼车的车体1可拆卸连接,结合原有锻炼车设置使用方便,给使用者以乐趣和更多样的体验。其中,举重支撑部2和承重架3按照使用者作举重动作的需求设置相对位置。

具体的,所述举重支撑部2设置在所述车体1上,所述举重支撑部2包括支撑坐具21和与所述支撑坐具21固定连接的支撑椅背22,所述支撑坐具21按照预设的倾斜角度设置在所述车体1上,所述支撑坐具21与所述支撑椅背22之间的夹角按照预设角度设置。举重支撑部2承受使用者的重量,保持重心平衡,支撑坐具21和支撑椅背22固定连接适于使用者利用此进行长期的针对性的举重锻炼。支撑坐具21和支撑椅背22可一体成型设置。所述车体1上设置有沿所述锻炼车的直线行进方向的移动导槽,所述举重支撑部2设置有对应所述移动导槽的容纳开口。通过容纳开口将移动导槽插入,举重支撑部2可灵活的沿着车体1移动,便于使用者调整举重支撑部2的位置。

具体的,所述承重架3包括承重架3主体用于所述承重架3主体与所述车体1连接的连接杆33,所述连接杆33的一端与所述承重架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33的另一端与所述车体1螺纹连接。连接杆33与车体1螺纹连接简单方便、取材广泛、加工难度低。承重架3主体和连接杆33可以一体成型设置。所述连接杆33与所述车体1连接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车体1与所述连接杆33连接的位置设置在所述支撑椅背22的下方,所述车体1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承重架3与所述车体1通过螺丝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实现连接。所述承重架3主体包括承重柱31和设置在所述承重柱31两侧的托架32,所述承重柱31的中部与所述连接杆33固定连接,所述承重柱31设置在所述支撑椅背22的下方,所述托架32在所述承重柱31上竖直设置。托架32开口设置在支撑椅背22的上方,不占用空间,方便使用者完成取放配重的动作。所述托架32的一端与所述承重柱31固定连接,所述托架32的另一端上设置有一矩形开口。矩形设置在举重用的器材放上后两侧的直角可避免出现打滑产生晃动,保障安全,同时矩形开设方便、节省成本。所述连接杆33的倾斜方向与所述支撑椅背22平行。对于固定设置的举重支撑部2,连接杆33的倾斜方向与支撑椅背22平行,承重架3合理的位置设置,外观整洁,不占用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如图1-4所示,所述锻炼车包括车体1和与所述车体1可拆卸连接的卧推架结构,包括:举重支撑部2,所述举重支撑部2用于支撑使用者的身体;承重架3,所述承重架3用于承重举重用的器材。卧推架结构的设置使用者可以利用此在举重支撑部2起到支撑作用下使用放置于承重架3上的举重用的器材进行举重锻炼,卧推架结构与锻炼车的车体1可拆卸连接,结合原有锻炼车设置使用方便,给使用者以乐趣和更多样的体验。其中,举重支撑部2和承重架3按照使用者作举重动作的需求设置相对位置。

具体的,所述举重支撑部2设置在所述车体1上,所述举重支撑部2括支撑坐具21、第一旋转轴和与所述支撑坐具21通过所述第一旋转轴连接的支撑椅背22,所述举重支撑部2还包括控制所述支撑坐具21与所述支撑椅背22之间的夹角的定位件。通过第一旋转轴可转动的支撑椅背22可给予使用者的支撑,方便支撑使用者的背部。支撑坐具21也可相对车体1转动。所述车体1上设置有沿所述锻炼车的直线行进方向的移动导槽,所述举重支撑部2设置有对应所述移动导槽的容纳开口。通过容纳开口将移动导槽插入,举重支撑部2可灵活的沿着车体1移动,便于使用者调整举重支撑部2的位置。

具体的,所述承重架3包括承重架3主体用于所述承重架3主体与所述车体1连接的连接杆33,所述连接杆33的一端与所述承重架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33的另一端与所述车体1螺纹连接。连接杆33与车体1螺纹连接简单方便、取材广泛、加工难度低。承重架3主体和连接杆33可以一体成型设置。所述连接杆33与所述车体1连接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车体1与所述连接杆33连接的位置设置在所述支撑椅背22的下方,所述车体1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承重架3与所述车体1通过螺丝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实现连接。所述承重架3主体包括承重柱31和设置在所述承重柱31两侧的托架32,所述承重柱31的中部与所述连接杆33固定连接,所述承重柱31设置在所述支撑椅背22的下方,所述托架32在所述承重柱31上竖直设置。托架32开口设置在支撑椅背22的上方,不占用空间,方便使用者完成取放配重的动作。所述托架32的一端与所述承重柱31固定连接,所述托架32的另一端上设置有一矩形开口。矩形设置在举重用的器材放上后两侧的直角可避免出现打滑产生晃动,保障安全,同时矩形开设方便、节省成本。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