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多功能自行车后座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0169发布日期:2018-08-14 19:29阅读:12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的多功能自行车后座架。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用来驮物、载人的工具,后座架是自行车不可或缺的部件。自行车后座架一般由几根钢筋焊接而成,载人时直接让人坐在一个铁架子上,虽然座位较硬,感觉不适,可仍能解决坐车人的徒步之苦;同时人们经常会骑着自行车出行买东西,买的东西较多或东西较大的时候,人们常把东西放到后座架上,带来了很多方便。

但是,现有的自行车后座架存在座位高度不能调节,放东西少和不能放置较大物件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可调节的多功能自行车后座架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的多功能自行车后座架,以解决现有的自行车后座架还存在座位高度不能调节,放东西少和不能放置较大物件的问题。一种可调节的多功能自行车后座架,包括后座架框架,调节装置,置物筐,左调节板,抓手,右调节板,弹簧夹装置,靠背,靠背立柱和靠背立柱盒,所述的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板,调节螺栓和调节钢板,所述的支撑板的上端焊接在后座架框架的左边框的底面的后半部分的位置;所述的调节螺栓的根部焊接在调节钢板的上端位置;所述的调节钢板通过调节螺栓与支撑板连接;所述的置物筐螺钉连接在后座架框架的左边框外侧面;所述的左调节板折页固定在后座架框架的左边框的上表面的位置;所述的抓手焊接在后座架框架的前横边的两端的位置;所述的右调节板折页固定在后座架框架的右边框的上表面的位置;所述的弹簧夹装置包括弹簧夹框架,弹簧和压持框,所述的弹簧夹框架的左边框焊接在后座架框架的左边框的下表面的居中位置,所述的弹簧夹框架的右边框焊接在后座架框架的右边框的下表面的居中位置;所述的弹簧的缠绕部位固定在弹簧夹框架的后横梁上;所述的压持框被弹簧的伸长部位压持在弹簧夹框架的前横梁上;所述的靠背螺钉固定在靠背立柱的顶端位置;所述的靠背立柱销轴连接在后座架框架的尾部横梁的中心位置;所述的靠背立柱盒焊接在后座架框架的背面靠近后端的横梁的居中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板的板面上开有沟槽。

优选的,所述的靠背立柱采用矩形方管,所述的矩形方管的正表面上开有销槽。

优选的,所述的置物筐设置为可折叠式框体。

优选的,所述的后座架框架的左侧边的背面设置有挂钩。

优选的,所述的左调节板和右调节板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一层海绵垫。

优选的,所述的靠背的内表面设置成内凹弧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板的板面上开有沟槽,有利于调整后座架框架的高度。

2.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靠背立柱采用矩形方管,所述的矩形方管的正表面上开有销槽,有利于驮较大物品时将靠背和靠背立柱收回到靠背立柱盒内。

3.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置物筐设置为可折叠式框体,有利于使用置物筐时打开,不用时折叠,节约空间。

4.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后座架框架的左侧边的背面设置有挂钩,有利于后座架框架上物品的捆绑。

5.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左调节板和右调节板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一层海绵垫,有利于改善人们坐硬座不舒服的感觉。

6.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靠背的内表面设置成内凹弧面,有利于提高坐车人后靠时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置物筐侧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弹簧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后座架框架;2、调节装置;21、支撑板;22、调节螺栓;23、调节钢板;3、置物筐;4、左调节板;5、抓手;6、右调节板;7、弹簧夹装置;71、弹簧夹框架;72、弹簧;73、压持框;8、靠背;9、靠背立柱;10、靠背立柱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的多功能自行车后座架,包括后座架框架1,调节装置2,置物筐3,左调节板4,抓手5,右调节板6,弹簧夹装置7,靠背8,靠背立柱9和靠背立柱盒10,所述的调节装置2包括支撑板21,调节螺栓22和调节钢板23,所述的支撑板21的上端焊接在后座架框架1的左边框的底面的后半部分的位置;所述的调节螺栓22的根部焊接在调节钢板23的上端位置;所述的调节钢板23通过调节螺栓22与支撑板21连接;所述的置物筐3螺钉连接在后座架框架1的左边框外侧面;所述的左调节板4折页固定在后座架框架1的左边框的上表面的位置;所述的抓手5焊接在后座架框架1的前横边的两端的位置;所述的右调节板6折页固定在后座架框架1的右边框的上表面的位置;所述的弹簧夹装置7包括弹簧夹框架71,弹簧72和压持框73,所述的弹簧夹框架71的左边框焊接在后座架框架1的左边框的下表面的居中位置,所述的弹簧夹框架71的右边框焊接在后座架框架1的右边框的下表面的居中位置;所述的弹簧72的缠绕部位固定在弹簧夹框架71的后横梁上;所述的压持框73被弹簧72的伸长部位压持在弹簧夹框架71的前横梁上;所述的靠背8螺钉固定在靠背立柱9的顶端位置;所述的靠背立柱9销轴连接在后座架框架1的尾部横梁的中心位置;所述的靠背立柱盒10焊接在后座架框架1的背面靠近后端的横梁的居中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支撑板21的板面上开有沟槽。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靠背立柱9采用矩形方管;所述的矩形方管的正表面上开有销槽。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置物筐3设置为可折叠式框体。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后座架框架1的左侧边的背面设置有挂钩。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左调节板4和右调节板6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一层海绵垫。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靠背8的内表面设置成内凹弧面。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可以通过调节装置2,调节后座架框架1的高低。后座架框架1上坐人时,折叠置物筐3,合上左调节板4和右调节板6,海绵面朝上,把靠背8和靠背立柱9从靠背立柱盒10中拉出,人坐在后座架框架1上;驮大型物件时,打开左调节板4和右调节板6,把靠背8和靠背立柱9收于靠背立柱盒10中,大型物件放置于后座架框架1上,小的东西可放置在置物筐3中。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