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重半挂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7387发布日期:2018-07-17 23:50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挂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耐重半挂车。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运输工具不断发展,半挂车是现代运输业中应用相当广泛地一种运输工具。一般情况下,当半挂车在行驶时,半挂车的前端可与牵引车相连以被其支撑且牵引拖动,当半挂车不行驶时可将半挂车的前端与牵引车脱挂,并放置在相应位置。

然而,市面上的半挂车的后端的不耐重,即半挂车的后端无法承载重物,使得整个半挂车无法运输更多的货物,用户使用体验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重半挂车,其后端可承载重物,使得整个半挂车耐重,可运输更多的货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耐重半挂车,包括:支撑底座;设置在支撑底座的前端的两侧的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设置在支撑底座的中部的两侧的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设置在支撑底座的后端底部的两侧的第三支撑脚和第四支撑脚;其中,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铰接设置在支撑底座的中部的两侧,第三支撑脚和第四支撑脚铰接设置在支撑底座的后端底部的两侧,且第三支撑脚设有第一卡置部,第四支撑脚设有第二卡置部,支撑底座的后端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卡置第一卡置部的第一收容部和用于卡置第二卡置部的第二收容部。

其中,第一支撑脚包括铰接设置在支撑底座的中部的一侧的第一旋转杆以及可伸缩设置在第一旋转杆内的第一伸缩柱;第二支撑脚包括铰接设置在支撑底座的中部的另一侧的第二旋转杆以及可伸缩设置在第二旋转杆内的第二伸缩柱。

其中,支撑底座的中部的一侧上设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伸缩杆与第一旋转杆连接,以通过第一气缸驱动第一旋转杆旋转;支撑底座的中部的另一侧上设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伸缩杆与第二旋转杆连接,以通过第二气缸驱动第二旋转杆旋转。

其中,第三支撑脚包括铰接设置在支撑底座的后端底部的一侧的第三旋转杆以及可伸缩设置在第三旋转杆内的第三伸缩柱;第四支撑脚包括铰接设置在支撑底座的后端底部的另一侧的第四旋转杆以及可伸缩设置在第四旋转杆内的第四伸缩柱。

其中,第一卡置部设置在第三伸缩柱上,第二卡置部设置在第四伸缩柱上。

其中,第一卡置部包括有第一螺钉,第一收容部包括有用于收容第一螺钉的第一卡孔,第二卡置部包括有第二螺钉,第二收容部包括有用于收容第二螺钉的第二卡孔。

其中,第一卡孔内设有呈环形且用于收容第一螺钉的第一磁体圈,第二卡孔内设有呈环形且用于收容第二螺钉的第二磁体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耐重半挂车包括:支撑底座;设置在支撑底座的前端的两侧的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设置在支撑底座的中部的两侧的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设置在支撑底座的后端底部的两侧的第三支撑脚和第四支撑脚;其中,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铰接设置在支撑底座的中部的两侧,第三支撑脚和第四支撑脚铰接设置在支撑底座的后端底部的两侧,且第三支撑脚设有第一卡置部,第四支撑脚设有第二卡置部,支撑底座的后端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卡置第一卡置部的第一收容部和用于卡置第二卡置部的第二收容部。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耐重半挂车可通过第三支撑脚和第四支撑脚支撑半挂车的后端,使半挂车的后端可承载重物,使得整个半挂车耐重,可运输更多的货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耐重半挂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耐重半挂车的结构示意图。该耐重半挂车包括支撑底座10、第一车轮101、第二车轮、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第三支撑脚和第四支撑脚。

支撑底座10的后端间隔设置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以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缓冲冲击力。

第一车轮101和第二车轮间隔设置在支撑底座10的前端的两侧。

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间隔设置在支撑底座10的中部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铰接设置在支撑底座10的中部的两侧,以使得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可旋转设置在支撑底座10的中部的两侧上。具体地,第一支撑脚铰接设置在支撑底座10的中部的一侧,第二支撑脚铰接设置在支撑底座10的中部的另一侧。

应理解,在需要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支撑支撑底座10的中部时,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旋转放置在地面,以通过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支撑支撑底座10的中部,在不需要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支撑支撑底座10的中部时,可将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旋转离开地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脚包括铰接设置在支撑底座10的中部的一侧的第一旋转杆102以及可伸缩设置在第一旋转杆102内的第一伸缩柱103。进一步的,第一伸缩柱103远离第一旋转杆102的一端设有第一缓冲垫104。

进一步的,支撑底座10的中部的一侧上设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伸缩杆105与第一旋转杆102连接,以通过第一气缸驱动第一旋转杆102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脚包括铰接设置在支撑底座10的中部的另一侧的第二旋转杆以及可伸缩设置在第二旋转杆内的第二伸缩柱。进一步的,第二伸缩柱远离第二旋转杆的一端设有第二缓冲垫。

进一步的,支撑底座10的中部的另一侧上设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伸缩杆与第二旋转杆连接,以通过第二气缸驱动第二旋转杆旋转。

第三支撑脚和第四支撑脚间隔设置在支撑底座10的后端底部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支撑脚和第四支撑脚铰接设置在支撑底座10的后端底部的两侧。具体地,第三支撑脚铰接设置在支撑底座10的后端底部的一侧,第四支撑脚铰接设置在支撑底座10的后端底部的另一侧。

在需要第三支撑脚和第四支撑脚支撑支撑底座10的后端时,第三支撑脚和第四支撑脚旋转放置在地面,以通过第三支撑脚和第四支撑脚支撑支撑底座10的后端,在不需要第三支撑脚和第四支撑脚支撑支撑底座10的后端时,可将第三支撑脚和第四支撑脚旋转离开地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支撑脚设有第一卡置部109,第四支撑脚设有第二卡置部,支撑底座10的后端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卡置第一卡置部109的第一收容部110和用于卡置第二卡置部的第二收容部,以使得在不需要第三支撑脚和第四支撑脚支撑支撑底座10的后端时,可以通过第一收容部110卡置第三支撑脚,通过第二收容部卡置第四支撑脚。

进一步的,第一卡置部109包括有第一螺钉,第一收容部110包括有用于收容第一螺钉的第一卡孔,而第二卡置部包括有第二螺钉,第二收容部包括有用于收容第二螺钉的第二卡孔。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收容部110设置在第一支撑脚和第三支撑脚之间,第二收容部设置在第二支撑脚和第四支撑脚之间。

优选的,第一卡孔内设有呈环形且用于收容第一螺钉的第一磁体圈,第二卡孔内设有呈环形且用于收容第二螺钉的第二磁体圈。应理解,第一螺钉和第二螺钉由金属铁材料构成,以使得第一螺钉吸附在第一磁体圈内,第二螺钉吸附在第二磁体圈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支撑脚包括铰接设置在支撑底座10的后端底部的一侧的第三旋转杆106以及可伸缩设置在第三旋转杆106内的第三伸缩柱107。进一步的,第三伸缩柱107远离第三旋转杆的一端设有第三缓冲垫108。

应理解,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底座10的后端底部的一侧间隔设置有第一凸出部111和第二凸出部,第三旋转杆106远离第三伸缩柱107的一端铰接设置在第一凸出部111和第二凸出部之间。进一步的,第一凸出部111设有第一通孔,第二凸出部设有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第三旋转杆106远离第三伸缩柱107的一端设有第三通孔,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中穿设有第一转动轴,以使得第三旋转杆106旋转设置在第一凸出部111和第二凸出部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支撑脚包括铰接设置在支撑底座10的后端底部的另一侧的第四旋转杆以及可伸缩设置在第四旋转杆内的第四伸缩柱。进一步的,第四伸缩柱远离第四旋转杆的一端设有第四缓冲垫。

应理解,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底座10的后端底部的另一侧间隔设置有第三凸出部和第四凸出部,第四旋转杆远离第四伸缩柱的一端铰接设置在第三凸出部和第四凸出部之间。进一步的,第三凸出部设有第四通孔,第四凸出部设有与第四通孔对应的第五通孔,第四旋转杆远离第四伸缩柱的一端设有第六通孔,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中穿设有第二转动轴,以使得第四旋转杆旋转设置在第三凸出部和第四凸出部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置部109设置在第三伸缩柱107上,第二卡置部设置在第四伸缩柱上。进一步的,第一卡置部109设置在第三伸缩柱107靠近第一支撑脚的一侧上,第二卡置部设置在第四伸缩柱靠近第二支撑脚的一侧上。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耐重半挂车包括:支撑底座;设置在支撑底座的前端的两侧的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设置在支撑底座的中部的两侧的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设置在支撑底座的后端底部的两侧的第三支撑脚和第四支撑脚;其中,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铰接设置在支撑底座的中部的两侧,第三支撑脚和第四支撑脚铰接设置在支撑底座的后端底部的两侧,且第三支撑脚设有第一卡置部,第四支撑脚设有第二卡置部,支撑底座的后端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卡置第一卡置部的第一收容部和用于卡置第二卡置部的第二收容部。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耐重半挂车可通过第三支撑脚和第四支撑脚支撑半挂车的后端,使半挂车的后端可承载重物,使得整个半挂车耐重,可运输更多的货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