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的电池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08131发布日期:2019-08-10 00:37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电动车的电池盒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有关一种电动车的电池盒结构,尤其指一种可便利电动车提取电池,以及可使电池盒及电池大型化的电动车的电池盒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车1于供驾驶人搁脚用的脚踏板11下方设置一容置空间12,如图一所示,该容置空间12内收纳有供该电动车1动力电源的电池13。

如图1、2所示,该电池13系被收纳于一电池盒14内;该电池13具有一定重量与体积,且该电动车1须要保持一定的距地高度,因此该电池13连同电池盒14一般系以横放的方式被收纳于该脚踏板11下方的容置空间12内,为让该脚踏板11保持一定的支撑强度以供驾驶人脚的搁置,因此该脚踏板11与该容置空间12之间设有补强件15,藉由该补强件15的设置来提升该脚踏板11的支撑强度。

上述习用的电池盒14固然可供该电池13的收纳;然而,该电池13需要维修、更换或抽出另行充电时,驾驶人必须要将该脚踏板11及该补强件15予以卸除后,再将原横置的该电池盒14予以扳起竖立,亦即将该电池盒14扳成与该容置空间12成直立状,驾驶人再将收纳于该电池盒14内的电池13予以提取。此一先拆卸该脚踏板11及该补强件15后,再将该电池盒14予以扳起竖立动作来提取该电池13,一方面会拆卸该脚踏板11及该补强件15造成了工程上的繁杂,另一方面受到该容置空间12与该电池盒14外周的空隙过小而受到严重阻碍,同时因该电池盒14内的电池13具备相当重的重量,从而更造成该电池盒14欲予以扳起竖立动作的困难。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电动车的电池盒结构,来便利电动车的电池的提取,已为电动车业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欲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的电池盒结构,藉此可克服习用电动车电池盒的电池提取不便利的缺失。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此,本发明第一项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的电池盒结构,该电动车至少具有一车架单元及一车体盖单元;该车架单元具有朝车体后方延设有脚踏管,该脚踏管系为左右一对设置的左脚踏管及右脚踏管;该车体盖单元至少具有可遮蔽该左脚踏管、右脚踏管的脚踏板;该车架单元上轴支有一收纳有电池的电池盒,该电池盒的二侧设有支轴,该电池盒藉由该支轴以车体左右方向的被轴支于该车架单元上,藉此该电池盒可被以该支轴为转动中心,以车体前后方向旋转至开启位置或收纳位置。

为此,本发明第二项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的电池盒结构,该电池盒的一侧设有一开启装置,该开启装置具有一动力单元及一可被该动力单元所带动的被动件;该动力单元系设于该脚踏管上,该被动件系设于该电池盒的外周一侧上。

为此,本发明第三项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的电池盒结构,其中,该动力单元具有一动力马达部及一传动部,该被动件与该传动部相啮合。

为此,本发明第四项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的电池盒结构,该被动件系为一弧形齿条。

为此,本发明第五项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的电池盒结构,该左脚踏管设有一左轴支部,该右脚踏管设有该右轴支部,该左轴支部与右轴支部可供该电池盒的支轴轴支。

为此,本发明第六项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的电池盒结构,电池盒的支轴的系位于该电池盒沿车体前后方向的电池盒中心线上方。

为此,本发明第七项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的电池盒结构,该开启装置的动力电源系由一第二电池所供应。

为此,本发明第八项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的电池盒结构,该车架单元上更设有乘座部;该车体盖单元更具有设于该脚踏板下方的底盖,该电池盒被收纳于该左脚踏管、右脚踏管、脚踏板与底盖所界定的容置空间后,该电池盒后部至少有一部分系较该乘座部前缘投影更朝车体后方延设。

为此,本发明第九项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的电池盒结构,该车架单元更具有一上升部,该上升部设有一横管;该车体盖单元更具有设于该脚踏板下方的底盖,该电池盒被收纳于该左脚踏管、右脚踏管、脚踏板与底盖所界定的容置空间后,由俯视观视,该电池盒后部至少有一部分系与该横管重叠。

为此,本发明第十项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的电池盒结构,该车架单元设有乘座部,该车体盖单元具有中央车体盖;该乘座部的前端下方设有中央车体盖,该电池盒被收纳于该左脚踏管、右脚踏管、脚踏板与底盖所界定的容置空间后,该电池盒后部至少有一部分系较该中央车体盖更朝车体后方延设。

为此,本发明第十一项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的电池盒结构,该车体盖单元更具有设于该脚踏板下方的底盖,该脚踏板具一中央脚踏板及一周边脚踏板;该底盖具有一中央底盖及一周边底盖;该中央脚踏板系锁设于该电池盒上侧面,该中央底盖系设于该电池盒下侧面;该电池盒上侧面的该中央脚踏板及锁设于该电池盒下侧面的该中央底盖,系与该电池盒同步的被开启,当该电池盒与地面略成直角方式被开启时,该电池盒的后端朝地面穿出该周边底盖的下端缘。

为此,本发明第十二项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的电池盒结构,该车架单元上具有左右一对设置的侧车架部,该车架单元的侧车架部上设有一置物箱,该电池盒系以车体左右方向轴支的方式被轴支于该车架单元的侧车架部上,并被收纳于该置物箱内。

为此,本发明第十三项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的电池盒结构,该左脚踏管、右脚踏管、脚踏板与底盖可界定出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收纳该电池盒。

为此,本发明第十四项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的电池盒结构,该车架单元具有上升部,该车架单元的上升部朝车体后方凸设有一支撑架,该电池盒系以车体左右方向轴支的方式被轴支于该支撑架上。

为此,本发明第十五项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的电池盒结构,该车架单元具有一头管,该车架单元的头管朝车体前方凸设有一固定架,该电池盒系以车体左右方向轴支的方式被轴支于该固定架上。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藉由第一项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该电池盒可被以该支轴为转动中心,以车体前后方向被旋转至开启位置或收纳位置,进而可便利该电池自该电池盒中提取。

本发明藉由第二项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可便利该开启装置的安装。

本发明藉由第三项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来确保该开启装置的开启效果。

本发明藉由第四项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来提升该开启装置作动的确实性。

本发明藉由第五项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可便利该电池盒的枢设。

本发明藉由第六项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可便利该电池盒的开启。

本发明藉由第七项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可确保该开启装置电源的稳定性。

本发明藉由第八项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可避免该电池盒大型化后与其他部品产生干扰,进而更可提升该电池盒的使用效果。

本发明藉由第九项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可避免该电池盒大型化后与其他部品产生干扰,进而更可提升该电池盒的使用效果。

本发明藉由第十项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可避免该电池盒大型化后与其他部品产生干扰,进而更可提升该电池盒的使用效果。

本发明藉由第十一项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能便利驾驶人将该电池自该电池盒中抽出,同时可避免该电池盒大型化后与其他部品产生干扰,进而更可提升该电池盒的使用效果。

本发明藉由第十二项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可充分利用该电动车的空间,同时更可使被收纳于该电池盒内的电池具有遮蔽性。

本发明藉由第十三项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可充分利用该电动车的空间,同时更可使被收纳于该电池盒内的电池具有遮蔽性。

本发明藉由第十四项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可充分利用该电动车的空间,同时更可使被收纳于该电池盒内的电池具有遮蔽性。

本发明藉由第十五项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可充分利用该电动车的空间,同时更可使被收纳于该电池盒内的电池具有遮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习知电动车电池盒的示意图。

图2是习知电动车电池盒提取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电动车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电动车的电池盒设置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电动车的电池盒设置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电动车的脚踏板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电动车的底盖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电池盒与开启装置示意图。

图9是图八的开启动作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电动车电池盒的开启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电动车电池盒配置的另一实施例。

图12是本发明电动车电池盒配置的又一实施例。

图13是本发明电动车电池盒配置的再一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易于了解本发明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3、4、6、7所示,本发明的电动车的电池盒结构,该电动车2的车架单元21的前方设置有一头管22,该头管22上方设有一转向机构221,该转向机构221的下方连接前叉单元(前避震器)23,该前叉单元23的下方枢设有前轮24,该车架单元21由该头管22朝车体后方延设有一主管211,该主管211朝车体更后方延设有脚踏管,该脚踏管系为左右一对设置的左脚踏管212及右脚踏管213,该左脚踏管212及右脚踏管213朝车体后方设有左右一对的后车架214,该后车架214具有上升部2141与侧车架部2142,该上升部2141之间设有一横管2141a,该后车架214的后下方设有一后轮25,该后轮25的一侧设有一驱动马达3,该驱动马达3驱动该后轮25,藉此来令该电动车2前进;该转向机构221的后方且于该后轮25上方设置有乘座部26,该乘座部26与该转向机构221保持有间距;该电动车2的外周设有车体盖单元27,该车体盖单元27具有包覆该转向机构221的车头盖271,设于该车头盖271下方并包覆车体前端的前车体盖272,以及设于该前车体盖272后方的遮膝罩273,设于该转向机构221与该乘座部26之间下方的脚踏板274,该脚踏板274下方设置有一底盖275,该电动车2于该乘座部26下方的二侧设有侧车体盖276,该乘座部26的前端下方设有中央车体盖277,该乘座部26的下方设有一置物箱28,该置物箱28的上方系被该乘座部26所遮蔽;该电动车2的动力来源,本发明的附图系以驱动马达3驱动该后轮25来举例说明,实务上本发明的电动车2亦可以前置马达透过驱动链条或皮带来驱动该后轮25,抑或以马达和传动箱构成驱动机构来驱动该后轮25,因此本发明的后轮25的驱动方式并不局限于驱动马达3,特此先予以陈明。

如图3、4、5、6、7所示,该脚踏板274可形成一搁脚部29,该搁脚部29可供骑乘者搁脚用,该脚踏板274具有一中央脚踏板2741及绕设于该中央脚踏板2741的周边脚踏板2742;该底盖275具有一中央底盖2751及一绕设于该中央底盖2751的周边底盖2752;该脚踏板274与该底盖275,以及该左脚踏管212及右脚踏管213可界定出一容置空间a,该容置空间a内收纳着电池4,该电池4电性连接该驱动马达3,藉此可提供电源给该驱动马达3来驱动该后轮25转动;藉此可藉由设于转向机构221上的控制装置(图中未绘出),来令该驱动马达3启动而来驱动该后轮25转动,进而来使该电动车2行驶。

如图3、4、5、6、7、8所示,该电池4系被收纳于一电池盒5内,该电池盒5系以朝该电动车2车体前后方向,被收纳于该左脚踏管212及右脚踏管213所界定出一容置空间a内,该左脚踏管212设有一左轴支部2121,该右脚踏管213设有一右轴支部2131;更明确的说,该电池盒5二侧朝车体左右方向凸设有支轴51,该设于该电池盒5二侧的支轴51系位于该电池盒5沿车体前后方向的电池盒中心线5a的上方,藉此该电池盒5藉由该支轴51以车体左右方向被轴支于该左脚踏管212左轴支部2121及该右脚踏管213的右轴支部2131上;该电池盒5的上侧面锁着该中央脚踏板2741,该电池盒5的下侧面锁设着该中央底盖2751;该电池盒5的之一侧设有一开启装置6。

如图4、5、6、7、8、9所示,该开启装置6具有一动力单元61及一可被该动力单元61所带动的被动件62;该动力单元61系被锁设于该右脚踏管213朝下延设的锁定架2132上,该动力单元61具有一动力马达部611及一传动部612;该被动件62系为一齿形构件,更明确的说,系为一弧形齿条,该被动件62系锁设于该电池盒5的一侧,图中系以右侧来举例说明,该被动件62系与该动力单元61的传动部612啮合;该开启装置6的动力电源系由设于该置物箱28前端下方的第二电池41所供应,另该转向机构221上设置一可控制该开启装置6作动的控制掣(图中未绘出),藉此可藉由该控制掣来使该开启装置6作动,进而来使该电池盒5以该支轴51为转动中心,而朝车体前后方向被旋转至开启位置或收纳位置,并且以与地面略成直角方式被开启,俾能便利驾驶人将该电池4自该电池盒5中抽出。该开启装置6系可以设于该电池盒5的左侧或右侧,即该开启装置6可设于该左脚踏管212或右脚踏管213上,本发明的实施例系以右脚踏管213来举例说明,并不以此来局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该电池盒5以轴支方式被收纳于该搁脚部29下方的该容置空间a内后,该电池盒5的后部至少有一部分系朝该乘座部26的前端投影更朝该电动车2的车体后方延设,藉此可令该电池盒5的收纳有效的利用该电动车2的空间,进而可使该电池盒5及被该电池盒5收纳的该电池4大型化。

如图4所示,该电池盒5以轴支方式被收纳于该搁脚部29下方的该容置空间a内后,该电池盒5的后部至少有一部分系朝该中央车体盖277更朝该电动车2的车体后方延设,藉此可令该电池盒5的收纳有效的利用该电动车2的空间,进而可使该电池盒5及被该电池盒5收纳的该电池4大型化。

如图5所示,该电池盒5以轴支方式被收纳于该搁脚部29下方的该容置空间a内后,由俯视来看,该电池盒5的后部至少有一部分与该横管2141a成重叠状,藉此可令该电池盒5的收纳有效的利用该电动车2的空间,进而可使该电池盒5及被该电池盒5收纳的该电池4大型化。

如图10所示,该电池盒5以轴支方式被收纳于该搁脚部29下方的该容置空间a内,当该电池盒5被该开启装置6开启后,该电池盒6的前端系由车体前方朝车体后方移动,该电池盒5的后端则系以由车体后方朝车体前方移动,同时锁设于该电池盒5上侧面的该中央脚踏板2741及锁设于该电池盒5下侧面的该中央底盖2751,系与该电池盒5同步的被开启,最后该电池盒5系与地面略成直角方式被开启着,此同时该电池盒5的后端(下端)朝地面穿出该周边底盖2752的下端缘,藉此能便利驾驶人将该电池4自该电池盒5中抽出,同时可避免该电池盒5大型化后与其他部品产生干扰,进而更可提升该电池盒5的使用效果。

如图11所示,本发明于实施时,该电池盒5进一步的可被以左右轴支方式设于该车架单元21的左右一对后车架214的侧车架部2142上,更明确说,该电池盒5系被轴支于该置物箱28内,藉此可充分利用该电动车2的空间,同时更可使被收纳于该电池盒5内的电池4具有遮蔽性。

如图12所示,本发明于实施时,该车架单元21的左右一对后车架214的上升部2141朝车体后方凸设一支撑架2143,该支撑架2143可供该电池盒5以左右轴支方式设置,而供应该开启装置6动力电源的该第二电池41则被收纳于该搁脚部29内,藉此可充分利用该电动车2的空间,同时更可使被收纳于该电池盒5内的电池4具有遮蔽性。

如图13所示,本发明于实施时,该车架单元21的头管22的前方设置一固定架222,该固定架222可供该电池盒5以左右轴支方式设置,藉此可充分利用该电动车2的空间,同时更可使被收纳于该电池盒5内的电池4具有遮蔽性。

本发明的主要功效在于,藉由该电池盒5的二侧设有支轴51,该电池盒5藉由该支轴51以车体左右方向的被轴支于被轴支于该车架单元21上,藉此该电池盒5可被以该支轴51为转动中心,以车体前后方向被旋转至开启位置或收纳位置,进而可便利该电池4自该电池盒5中提取。

本发明的第二功效在于,藉由该电池盒5的一侧设有一开启装置6,该开启装置6具有一动力单元61及一可被该动力单元61所带动的被动件62;该动力单元61系设于该右脚踏管213上,该被动件62系设于该电池盒5的外周一侧上,藉此可便利该开启装置6的安装。

本发明的第三功效在于,藉由该动力单元61具有一动力马达部611及一传动部612,该被动件62与该传动部612相啮合,藉此来确保该开启装置6的开启与收纳效果。

本发明的第四功效在于,藉由该被动件62系为一弧形齿条,藉此来提升该开启装置6作动的确实性。

本发明的第五功效在于,藉由该左脚踏管212设有一左轴支部2121,该右脚踏管213设有该右轴支部2131,该左轴支部2121与右轴支部2131可供该电池盒5的支轴51轴支,藉此可便利该电池盒5的枢设。

本发明的第六功效在于,藉由电池盒5的支轴51系位于该电池盒5沿车体前后方向的电池盒中心线5a上方,藉此可便利该电池盒5的开启与收纳。

本发明的第七功效在于,藉由该开启装置6的动力电源系由一第二电池41所供应,藉此可确保该开启装置6电源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第八功效在于,藉由该车体盖单元27更具有设于该脚踏板274下方的底盖275,该电池盒5被收纳于该左脚踏管212、右脚踏管213、脚踏板274与底盖275所界定的容置空间a后,该电池盒5的后部至少有一部分系较该乘座部26前缘投影更朝车体后方延设,藉此可避免该电池盒5大型化后与其他部品产生干扰,进而更可提升该电池盒5的使用效果。

本发明的第九功效在于,藉由该车架单元21的上升部2141设有一横管2141a;该车体盖单元27更具有设于该脚踏板274下方的底盖275;该电池盒5被收纳于该左脚踏管212、右脚踏管213、脚踏板274与底盖275所界定的容置空间a后,由俯视观视,该电池盒5的后部至少有一部分系与该横管2141a重叠,藉此可避免该电池盒5大型化后与其他部品产生干扰,进而更可提升该电池盒5的使用效果。

本发明的第十功效在于,藉由该乘座部26的前端下方设有中央车体盖277,该电池盒5被收纳于该左脚踏管212、右脚踏管213、脚踏板274与底盖275所界定的容置空间a后,该电池盒5的后部至少有一部分系较该中央车体盖277更朝车体后方延设,藉此可避免该电池盒5大型化后与其他部品产生干扰,进而更可提升该电池盒5的使用效果。

本发明的第十一功效在于,藉由该车体盖单元27更具有设于该脚踏板274下方的底盖275,该脚踏板274具一中央脚踏板2741及一周边脚踏板2742;该底盖275具有一中央底盖2751及一周边底盖2752;该中央脚踏板2741系锁设于该电池盒5上侧面,该中央底盖2751系设于该电池盒5下侧面;该电池盒5上侧面的该中央脚踏板2741及锁设于该电池盒5下侧面的该中央底盖2751,系与该电池盒5同步的被开启,当该电池盒5与地面略成直角方式被开启时,该电池盒5的后端朝地面穿出该周边底盖2572的下端缘,藉此能便利驾驶人将该电池4自该电池盒5中抽出,同时可避免该电池盒5大型化后与其他部品产生干扰,进而更可提升该电池盒5的使用效果。

本发明的第十二功效在于,藉由该车架单元21的侧车架部2142上设有一置物箱28,该电池盒5系以车体左右方向轴支的方式被轴支于该车架单元21的侧车架部2142上,并被收纳于该置物箱28内;藉此可充分利用该电动车2的空间,同时更可使被收纳于该电池盒5内的电池4具有遮蔽性。

本发明的第十三功效在于,藉由该左脚踏管212、右脚踏管213、脚踏板274与底盖275可界定出一容置空间a,该容置空间a内收纳该电池盒5,藉此可充分利用该电动车2的空间,同时更可使被收纳于该电池盒5内的电池4具有遮蔽性。

本发明的第十四功效在于,藉由该车架单元21的上升部2141朝车体后方凸设有一支撑架2143,该电池盒5系以车体左右方向轴支的方式被轴支于该支撑架2143上,藉此可充分利用该电动车2的空间,同时更可使被收纳于该电池盒5内的电池4具有遮蔽性。

本发明的第十五功效在于,藉由该车架单元21的头管22朝车体前方凸设有一固定架222,该电池盒5系以车体左右方向轴支的方式被轴支于该固定架222上,藉此可充分利用该电动车2的空间,同时更可使被收纳于该电池盒5内的电池4具有遮蔽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藉由上述的结构,可改善习知的缺失并达到所诉求的目的,确实已较习用者增进功效,显已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及创造性的要件,爰依法提出发明的申请。

附图标记列表

1电动车

11脚踏板

12容置空间

13电池

14电池盒

15补强件

2电动车

21车架单元

211主管

212左脚踏管2121左轴支部

213右脚踏管2131右轴支部

2132锁定架

214后车架

2141上升部2141a横管

2142侧车架部2143支撑架

22头管

221转向机构222固定架

23前叉单元

24前轮

25后轮

26乘座部

27车体盖单元

271车头盖272前车体盖

273遮膝罩

274脚踏板

2741中央脚踏板2742周边脚踏板

275底盖

2751中央底盖2752周边底盖

276侧车体盖277中央车体盖

28置物箱

29搁脚部

3驱动马达

4电池

41第二电池

5电池盒

51支轴

5a电池盒中心线

6开启装置

61动力单元

611动力马达部612传动部

62被动件

a容置空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