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及车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9862发布日期:2019-03-16 01:0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及车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轮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及车轮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车轮装置轮的刹车是采用脚踏刹车或手动刹车的方式,通过扳动刹车片,让车轮装置轮子处于卡死刹车状态。它的问题在于:需要对刹车机构进行操作才能实现刹车,不能自动刹车。以至于容易发生忘记刹车而导致事故发生。

车轮装置轮的另一种刹车是采用热感或红外感应等电动自动刹车的方式,即利用位于推车把手上的热感或红外感应控制刹车。它的问题在于:必须感应到推车人的热感或红外感应,才能控制车轮装置刹车与否。当车轮装置自带的电池电量耗尽,就不能自动刹车;存在安全隐患且不便使用。

因此,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及车轮装置,以通过采用机械的方式自动刹车,从而提高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及车轮装置,通过采用机械的方式自动刹车以提高安全性能。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包括拉力轴承、第二轮架拉力载体、斥力组件、主体架和转轮架;

所述第二轮架拉力载体的一端与所述拉力轴承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卡头;

所述转轮架沿自身的周向设置有至少一个轮架限位槽;所述卡头能够与所述轮架限位槽卡接;

所述斥力组件与所述第二轮架拉力载体相对设置,且所述斥力组件具有令所述卡头卡接在所述轮架限位槽的运动趋势;

所述转轮架与所述主体架可转动连接,所述斥力组件和所述卡头设置在所述主体架的内部,所述拉力轴承设置在所述主体架的内部或者外部;

拉动所述拉力轴承,以使所述第二轮架拉力载体随所述拉力轴承移动,继而以使所述卡头远离所述轮架限位槽。

可选地,所述的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包括第一轮架拉力载体;

所述第一轮架拉力载体与所述第二轮架拉力载体通过所述拉力轴承连接;

拉动所述第一轮架拉力载体,以使所述第二轮架拉力载体随所述拉力轴承移动,继而以使所述卡头远离所述轮架限位槽。

可选地,所述斥力组件包括互斥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远离所述第二磁铁的一端与所述主体架抵接,所述第二磁铁远离所述第一磁铁的一端与所述卡头抵接;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之间的斥力具有令所述卡头卡接在所述轮架限位槽的运动趋势;

或者,所述斥力组件包括套接在所述第二轮架拉力载体上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主体架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卡头抵接;所述弹簧具有令所述卡头卡接在所述轮架限位槽的运动趋势。

可选地,所述拉力轴承设置在所述主体架的内部时,所述第一轮架拉力载体上套接有所述斥力组件;所述斥力组件具有令所述拉力轴承朝向所述转轮架运动的趋势。

可选地,所述主体架内部枢接有用于改变所述第二轮架拉力载体延伸方向的转动支撑件;所述转动支撑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轮架拉力载体配合的转动支撑槽;

所述斥力组件设置在所述转动支撑件与所述卡头之间。

可选地,所述的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包括固定架;所述主体架可转动的套接在所述固定架上;

所述拉力轴承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内部,所述第二轮架拉力载体的一端伸入所述固定架与所述拉力轴承连接。

可选地,沿所述固定架的轴向,所述固定架包括相对应的顶部和底部;

所述固定架的底部通过空心螺钉连接所述主体架;所述空心螺钉具有沿自身轴向延伸的空心螺钉通孔,所述第二轮架拉力载体穿过所述空心螺钉通孔与所述拉力轴承连接;

所述固定架内设置有与所述空心螺钉螺接的螺母,或者所述固定架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空心螺钉螺接的螺纹孔。

可选地,所述空心螺钉的螺帽与所述主体架之间设置有平面推力轴承,和/或,所述固定架的底部与所述主体架之间设置有平面推力轴承;

可选地,所述固定架的顶部与所述主体架之间设置有轴承。

可选地,沿所述固定架的轴向,所述固定架包括相对应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固定架的顶部与所述主体架的顶部配合;

所述主体架的外部连接有万向转动调节动作件;所述主体架具有插接所述万向转动调节动作件的主体架万向止转孔;所述固定架的顶部具有能够与所述主体架万向止转孔对应的固定架万向止转孔;

沿所述固定架的轴向,所述万向转动调节动作件能够往复移动,以使所述万向转动调节动作件插入或者远离所述固定架万向止转孔。

可选地,所述主体架的外部固定设置有万向转动固定上部和万向转动固定下部;沿所述固定架的轴向,所述万向转动固定上部设置在所述主体架的顶部与所述万向转动固定下部之间;

所述万向转动调节动作件固定设置有万向动作件磁吸部;沿所述固定架的轴向,所述万向转动固定上部、所述万向动作件磁吸部和所述万向转动固定下部依次设置;所述万向转动固定上部、所述万向动作件磁吸部和所述万向转动固定下部的内部均设置有磁铁,且相邻的两个磁铁相互吸引;

所述万向转动调节动作件沿所述主体架移动时,在磁吸力的作用下以使所述万向动作件磁吸部与所述万向转动固定上部连接,而令所述万向转动调节动作件插入所述固定架万向止转孔,或者,在磁吸力的作用下以使所述万向动作件磁吸部与所述万向转动固定下部连接,而令所述万向转动调节动作件远离所述固定架万向止转孔。

可选地,所述拉力轴承用于连接第一拉力载体和第二拉力载体;

所述第一拉力载体为所述第一轮架拉力载体,所述第二拉力载体为所述第二轮架拉力载体;或者,所述第一拉力载体为所述第二轮架拉力载体,所述第二拉力载体为所述第一轮架拉力载体;

所述拉力轴承包括壳体和径向转矩隔离组件;

所述第一拉力载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拉力限位头;

所述壳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拉力载体,所述壳体的与第一端相对应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拉力载体;

所述径向转矩隔离组件包括第一转盘;

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壳内空腔;所述壳体的第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壳内空腔连通的第一壳体孔;所述第一拉力限位头和所述第一转盘设置在所述壳内空腔内,且所述第一转盘套在所述第一拉力载体上;所述第一拉力限位头能够利用所述第一转盘抵接所述壳体;

所述第一拉力载体远离所述第一拉力限位头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壳体孔并伸出所述壳体;

所述第一转盘设置有与所述壳体抵接的多个转动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拉力限位头与所述第一转盘之间设置有第一隔垫;

所述第一隔垫的一面设置有呈环形的第一隔垫槽;

所述第一转盘的多个转动体与所述第一隔垫槽配合连接,且所述第一转盘的多个转动体能够绕所述第一转盘的轴线在所述第一隔垫槽转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转盘为平面推力轴承;

所述平面推力轴承包括保持架和多个转动体;多个转动体通过保持架抵接所述壳体。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第二端设置有与所述壳内空腔连通的第二壳体孔;

所述第二拉力载体的一端设置有位于所述壳内空腔内的第二拉力限位头;所述第二拉力载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壳体孔并伸出所述壳体;所述第二拉力限位头能够抵接所述壳体。

可选地,所述壳体设置有与所述壳内空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

所述第一转盘的直径和所述第一拉力限位头的直径均小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口径;

所述第二拉力限位头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口径。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

所述第一壳体部与所述第二壳体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壳体部与所述第二壳体部形成所述壳内空腔;

所述第一壳体部远离所述第二壳体部的一端为所述壳体的第一端;

所述第二壳体部远离所述第一壳体部的一端为所述壳体的第二端。

可选地,所述第二拉力载体与所述壳体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和/或,所示第一拉力限位头设置有呈环形的限位头凹槽;所述第一转盘的多个转动体与所述限位头凹槽配合连接,且所述第一转盘的多个转动体能够绕所述第一转盘的轴线在所述限位头凹槽转动。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车轮装置,包括车轮和所述的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

所述车轮与所述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的转轮架连接,且所述转轮架与所述车轮同步转动。

本发明提供的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及车轮装置,通过斥力组件具有令卡头卡接在轮架限位槽的运动趋势,以在不操作拉力轴承时,转轮架处于卡死的状态,进而使与转轮架同步转动的车轮处于卡死的状态,也即车轮处于自动刹车状态;当拉动拉力轴承时,第二轮架拉力载体随拉力轴承移动,继而克服斥力组件的力以使卡头随第二轮架拉力载体移动并远离轮架限位槽,以使转轮架处于自由转动状态,也即车轮处于自由转动状态。拉动拉力轴承可通过其他拉力载体拉动,通过拉力轴承可减少或者基本消除其他拉力载体与第二轮架拉力载体的径向转矩,降低卡头移动阻力,便于卡头卡接或者远离轮架限位槽。该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通过机械的方式实现在不受力的状态下自动刹车,受拉力的状态下能够自由转动,提高了具有与转轮架同步转动车轮的婴儿车、购物车等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1至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和车轮的六种结构剖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和车轮的立体图;

图1-8和图1-9为图1-7所示的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和车轮的两种状态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图1-10为图1-7所示的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和车轮的爆炸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拉力轴承的第一种结构的第一视角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所示的拉力轴承的组装结构剖视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拉力轴承的第一种结构的第二视角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3所示的拉力轴承的组装结构剖视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拉力轴承的第一种结构的剖视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拉力轴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拉力轴承的第二种结构的第一视角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拉力轴承的第二种结构的第二视角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拉力轴承的第二种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拉力轴承在承受拉力时的自动平衡示意图;

图5-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拉力轴承的第一转盘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拉力轴承的第一转盘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6-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拉力轴承的第一隔垫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2为图6-1所示的第一隔垫的结构剖视图;

图6-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拉力轴承的第一隔垫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6-4为图6-3所示的第一隔垫的结构剖视图;

图7-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拉力轴承的第三种结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7-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拉力轴承的第三种结构的组装结构剖视图;

图7-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拉力轴承的第三种结构的剖视图;

图8-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体架与万向转动调节动作件的结构图;

图8-2为图8-1所示的主体架与万向转动调节动作件的爆炸图;

图8-3和图8-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架、主体架与万向转动调节动作件的两种状态示意图;

图8-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关于转动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架和主体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2为图9-1所示的固定架和主体架的爆炸图;

图10-1和图10-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的第一种组装图;

图10-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的第二种组装图;

图10-4和图10-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的两种状态图;

图11-1和图1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拉力源的两种状态示意图。

图标:100-拉力轴承;110-第一拉力载体;111-第一拉力限位头;112-限位头凹槽;120-第二拉力载体;121-第二拉力限位头;130-壳体;131-第一壳体孔;132-第二壳体孔;133-第一开口;134-第二开口;135-第一壳体部;136-第二壳体部;140-第一转盘;141-滚针;142-滚珠;150-第一隔垫;151-第一隔垫槽;

210-斥力组件;211-第一磁铁;212-第二磁铁;213-弹簧;220-主体架;221-轴承;222-转动支撑腔室盖板;223-万向转动固定上部;224-万向转动固定下部;230-转轮架;231-轮架限位槽;240-卡头;250-转动支撑件;260-固定架;261-空心螺钉;262-平面推力轴承;270-万向转动调节动作件;271-万向动作件磁吸部;

300-车轮;400-车架;410-把手复位弹性元件;420-把手;510-第一轮架拉力载体;520-第二轮架拉力载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参见图1-1至图10-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

其中,图1-1至图1-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和车轮的六种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1、图1-3、图1-4至图1-6为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的刹车状态图,图1-2为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正常行驶状态图,也即第一轮架拉力载体受到拉力;图1-1和图1-2示出了两组斥力组件,图1-3至图1-6示出了一组斥力组件;图1-1至图1-3、图1-5和图1-6示出的斥力组件为磁铁,图1-4示出的斥力组件位弹簧;图1-1至图1-5示出的拉力轴承位于主体架内部,图1-6示出的拉力轴承位于主体架外部。图1-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和车轮的立体图,图1-8为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的刹车状态图,图1-9为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正常行驶状态图,图1-10为图1-7所示的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和车轮的爆炸图;图1-8所示箭头为斥力组件的斥力方向,图1-9为车轮转动方向。

图2-1至图2-5、图3-1至图3-3和图7-1至图7-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拉力轴承的三种结构示意图;为了更加清楚的显示结构,图2-1和图2-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拉力轴承的第一种结构的两个视角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2为图2-1所示的拉力轴承的组装结构剖视图,图2-4为图2-3所示的拉力轴承的组装结构剖视图,图2-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拉力轴承的第一种结构的剖视图;图3-1和图3-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拉力轴承的第二种结构的两个视角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拉力轴承的第二种结构的剖视图;图7-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拉力轴承的第三种结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7-2为图7-1的拉力轴承的组装结构剖视图,图7-3为图7-1的拉力轴承的剖视图;其中,图2-1至图2-4、图3-1、图3-2、图7-1和图7-2所示的箭头方向为第一拉力载体或第二拉力载体组装方向。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拉力轴承在承受拉力时的自动平衡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为第一拉力载体或第二拉力载体受到的拉力方向。图5-1和图5-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拉力轴承的第一转盘的两种结构示意图;图6-1和图6-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拉力轴承的第一隔垫的两种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2为图6-1所示的第一隔垫的结构剖视图,图6-4为图6-3所示的第一隔垫的结构剖视图。图2-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拉力轴承的分体式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主体架与万向转动调节动作件的结构图,图8-2为图8-1所示的主体架与万向转动调节动作件的爆炸图;图8-3所示为万向转动调节动作件未锁死固定架与主体架,以使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为万向轮轮架;图8-4所示为万向转动调节动作件锁死固定架与主体架,以使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为定向轮轮架;图8-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关于转动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架和主体架的结构示意图;图9-2为图9-1所示的固定架和主体架的爆炸图;图10-1和图10-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的第一种组装图;图10-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的第二种组装图,图10-4和图10-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的两种状态图。

参见图1-1至图10-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适用于具有轮子的超市购物车、婴儿车等。

该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包括拉力轴承100、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斥力组件210、主体架220和用于与车轮300同步转动的转轮架230;可选地,该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包括第一轮架拉力载体510。

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的一端与拉力轴承100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卡头240。可选地,第一轮架拉力载体510与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通过拉力轴承100连接;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远离拉力轴承100的一端连接有卡头240。

转轮架230沿自身的周向设置有至少一个轮架限位槽231;卡头240能够与轮架限位槽231卡接;可选地,轮架限位槽231的数量为多个,例如为2个、3个或4个等等;可选地,多个轮架限位槽231沿转轮架230的周向均匀设置。

斥力组件210与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相对设置;且斥力组件210具有令卡头240卡接在轮架限位槽231的运动趋势,以使第一轮架拉力载体510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限制转轮架230在主体架220内转动;可选地,斥力组件210套接在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上;可选地,斥力组件210设置在与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位置相对的主体架220的内部。

转轮架230与主体架220可转动连接,斥力组件210和卡头240设置在主体架220的内部,拉力轴承100设置在主体架220的内部或者外部;

拉动第一轮架拉力载体510以使拉力轴承100随第一轮架拉力载体510移动,或者拉动拉力轴承100,进而使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随拉力轴承100移动,继而克服斥力组件210的力以使卡头240随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移动并远离轮架限位槽231,实现转轮架230在主体架220内转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通过斥力组件210具有令卡头240卡接在轮架限位槽231的运动趋势,以在不操作拉力轴承100时,转轮架230处于卡死的状态,进而使与转轮架230同步转动的车轮300处于卡死的状态,也即车轮300处于自动刹车状态;当拉动拉力轴承100时,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随拉力轴承100移动,继而克服斥力组件210的力以使卡头240随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移动并远离轮架限位槽231,以使转轮架230处于自由转动状态,也即车轮300处于自由转动状态。拉动拉力轴承可通过其他拉力载体拉动,通过拉力轴承100减少或者基本消除其他拉力载体与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的径向转矩,降低卡头240移动阻力,便于卡头240卡接或者远离轮架限位槽231。该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通过机械的方式实现在不受力的状态下自动刹车,受拉力的状态下能够自由转动,提高了具有与转轮架230同步转动车轮300的婴儿车、购物车等安全性能。

参见图1-1至图1-3、图10-1和图10-2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斥力组件210包括互斥的第一磁铁211和第二磁铁212;第一磁铁211远离第二磁铁212的一端与主体架220抵接,第二磁铁212远离第一磁铁211的一端与卡头240抵接;第一磁铁211与第二磁铁212之间的斥力具有令卡头240卡接在轮架限位槽231的运动趋势。通过互斥的第一磁铁211和第二磁铁212,以实现卡头240具有卡接在轮架限位槽231的运动趋势,进而实现车轮300自动刹车;通过拉动第一轮架拉力载体510,克服第一磁铁211和第二磁铁212之间的互斥力,以实现卡头240远离轮架限位槽231,进而实现车轮300能够自由转动。可选地,第二磁铁212与卡头240固定连接;可选地,卡头240设置有容纳第二磁铁212的容纳槽,以便于固定连接第二磁铁212。可选地,主体架220设置有容纳第一磁铁211的容纳槽,以便于抵接第一磁铁211。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斥力组件210不限于上述的磁铁组件,还可以为弹簧。例如,参见图1-4所示,斥力组件210包括套接在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上的弹簧231;弹簧231的一端与主体架220抵接,另一端与卡头240抵接;弹簧231具有令卡头240卡接在轮架限位槽231的运动趋势。通过弹簧231,以实现卡头240具有卡接在轮架限位槽231的运动趋势,进而实现车轮300自动刹车;通过拉动第一轮架拉力载体510,克服弹簧231的弹性力,以实现卡头240远离轮架限位槽231,进而实现车轮300能够自由转动。可选地,弹簧231与卡头240固定连接;可选地,卡头240设置有容纳部分弹簧231的容纳槽,以便于抵接或者固定连接弹簧231。可选地,主体架220设置有容纳部分弹簧231的容纳槽,以便于抵接弹簧231。

参见图1-1、图1-2、图10-1和图10-2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拉力轴承100设置在主体架220的内部时,第一轮架拉力载体510上套接有斥力组件210;斥力组件210具有令拉力轴承100朝向转轮架230运动的趋势,进而使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具有朝向转轮架230运动的趋势,以分担与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相对设置的斥力组件210负荷,有助于降低第一轮架拉力载体与第一轮架拉力载体的线管之间的摩擦力。通过第一轮架拉力载体510上套接的斥力组件210,进一步便于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在不受力的状态下自动刹车,提高了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自动刹车的稳定性能。

可选地,第一轮架拉力载体510上套接的斥力组件210可以为上述的磁铁组件或弹簧。

参见图1-7至图1-10、图8-5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主体架220内部枢接有用于改变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延伸方向的转动支撑件250;转动支撑件250设置有与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配合的转动支撑槽;通过转动支撑槽以便于转动支撑件250卡接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以改变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的延伸方向,进而改变第一轮架拉力载体510拉动卡头240的力的方向。利用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拉动转动支撑件250,把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动作时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的滑动摩擦变成轴承的转动,实现了拉力的精确控制的同时,降低拉线损耗,提高了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使用寿命。

可选地,套接在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上的斥力组件210设置在转动支撑件250与卡头240之间。

可选地,参见图8-5所示,转动支撑件250通过轴承221与主体架220枢接,通过轴承221以提高转动支撑件250转动的灵活性,以及降低转动支撑件转动的摩擦力。

可选地,主体架220设置有转动支撑腔室,转动支撑件250的枢接轴与轴承221设置在转动支撑腔室内;可选的,主体架220设置有扣盖转动支撑腔室的转动支撑腔室盖板222,以使转动支撑腔室形成密闭的腔室,防止灰尘、虫蚁进入转动支撑腔室。

参见图8-1至图8-5以及图9-1至图9-2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包括固定架260;主体架220可转动的套接在固定架260上;

拉力轴承100设置在固定架260的内部,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的一端伸入固定架260与拉力轴承100连接。将固定架260固定在婴儿车、购物车等车辆上时,通过主体架220与固定架260可转动连接,以使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成为万向轮的轮架。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通过固定架260、主体架220和拉力轴承100等,可通过拉力轴承100减少或者基本消除第一轮架拉力载体510与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的径向转矩,可降低卡头240移动阻力,便于卡头240卡接或者远离轮架限位槽231,进而减少或者基本消除万向转动对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自动刹车、自由转动状态的影响,以使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的自动刹车与自由转动状态可以灵活改变。

参见图1-8、图1-9、图9-1至图10-5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沿固定架260的轴向,固定架260包括相对应的顶部和底部;

固定架260的底部通过空心螺钉261连接主体架220;空心螺钉261具有沿自身轴向延伸的空心螺钉通孔,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穿过空心螺钉通孔与拉力轴承100连接。

可选地,固定架260内设置有与空心螺钉261螺接的螺母,或者固定架260的底部设置有与空心螺钉261螺接的螺纹孔。

可选地,空心螺钉261的螺帽与主体架220之间设置有平面推力轴承262,以通过平面推力轴承262隔离固定架260和主体架220之间的径向转矩;和/或,固定架260的底部与主体架220之间设置有平面推力轴承262,该平面推力轴承262主要起到承重作用。也即,空心螺钉261的螺帽与主体架220之间设置有平面推力轴承262;或者固定架260的底部与主体架220之间设置有平面推力轴承262;或者空心螺钉261的螺帽与主体架220之间设置有平面推力轴承262,以及固定架260的底部与主体架220之间设置有平面推力轴承262。

可选地,固定架260的顶部与主体架220之间设置有轴承,以减少固定架260与主体架220在转动时的摩擦力。

参见图8-1至图8-4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沿固定架260的轴向,固定架260包括相对应的顶部和底部;固定架260的顶部与主体架220的顶部配合;

主体架220的外部连接有万向转动调节动作件270;主体架220具有插接万向转动调节动作件270的主体架万向止转孔;固定架260的顶部具有能够与主体架万向止转孔对应的固定架万向止转孔;

沿固定架260的轴向,万向转动调节动作件270能够往复移动。其中,万向转动调节动作件270往复移动的方向可以为沿主体架220的方向,也可以为与主体架220方向呈夹角的方向。

可选地,沿固定架260的轴向,万向转动调节动作件270能够沿主体架220往复移动,以使万向转动调节动作件270插入或者远离固定架万向止转孔。将万向转动调节动作件270插入固定架万向止转孔,以使固定架260与主体架220之间不能转动连接,以使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为定向轮的轮架;将万向转动调节动作件270远离固定架万向止转孔,以使固定架260与主体架220之间可以转动连接,以使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为万向轮的轮架。图8-1所示的箭头为万向转动调节动作件270往复移动的方向。

可选地,主体架220的外部固定设置有万向转动固定上部223和万向转动固定下部224;沿固定架260的轴向,万向转动固定上部223设置在主体架220的顶部与万向转动固定下部224之间;

万向转动调节动作件270固定设置有万向动作件磁吸部271;沿固定架260的轴向,万向转动固定上部223、万向动作件磁吸部271和万向转动固定下部224依次设置;万向转动固定上部223、万向动作件磁吸部271和万向转动固定下部224的内部均设置有磁铁,且相邻的两个磁铁相互吸引;也即;万向转动固定上部223内部的磁铁和万向动作件磁吸部271内部的磁铁相互吸引,万向转动固定下部224内部的磁铁和万向动作件磁吸部271内部的磁铁相互吸引。

万向转动调节动作件270沿主体架220移动时,在磁吸力的作用下以使万向动作件磁吸部271与万向转动固定上部223连接,而令万向转动调节动作件270插入固定架万向止转孔,以使固定架260与主体架220之间不能转动连接,以使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为定向轮的轮架;或者,在磁吸力的作用下以使万向动作件磁吸部271与万向转动固定下部224连接,而令万向转动调节动作件270远离固定架万向止转孔,以使固定架260与主体架220之间可以转动连接,以使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为万向轮的轮架。

本实施例所述拉力轴承100,可有效减小摩擦,例如将两个拉力载体之间的拉力接续起来的同时,利用滚珠或滚针降低拉力载体间的径向转动阈值,使拉力载体仅需要很小的径向转矩就能由静止状态变为以拉力方向为转轴的径向转动状态。所述拉力轴承100能防止拉力载体发生扭结现象,从而避免造成拉力畸变、受拉物体位移增大、拉力载体结构损坏等问题。

参见图2-1至图7-3所示,拉力轴承100用于连接第一拉力载体110和第二拉力载体120;

第一拉力载体110为第一轮架拉力载体510,第二拉力载体120为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或者,第一拉力载体110为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第二拉力载体120为第一轮架拉力载体510;也即,拉力轴承100在使用时没有方向限制。

参见图2-1至图7-3所示,可选地,拉力轴承100连接第一拉力载体110和第二拉力载体120,该拉力轴承100包括壳体130和径向转矩隔离组件;

壳体130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第一拉力载体110,壳体130的与第一端相对应的第二端用于连接第二拉力载体120;可选地,第一拉力载体110的轴线与第二拉力载体120的轴线重合;也即沿第一拉力载体110的轴线,壳体130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径向转矩隔离组件包括第一转盘140;第一转盘140外套在第一拉力载体110上,也即第一拉力载体110穿过第一转盘140。

壳体130内部设置有壳内空腔;壳体130的第一端设置有与壳内空腔连通的第一壳体孔131;

第一拉力载体1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拉力限位头111;第一拉力限位头111和第一转盘140设置在壳内空腔内;第一拉力载体110远离第一拉力限位头111的一端穿过第一壳体孔131并伸出壳体130,也即第一拉力载体110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壳体孔131并伸出壳体130;例如,第一拉力载体110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转盘140和第一壳体孔131,并伸出壳体130;第一拉力限位头111能够通过、利用第一转盘140抵接壳体130;可选地,第一转盘140具有穿接第一拉力载体110的第一转盘通孔;可选地,第一转盘通孔的轴线与第一转盘140的轴线重合。可选地,沿第一转盘140的径向,第一拉力限位头111的直径大于第一转盘通孔的直径。可选地,沿第一转盘140的径向,第一转盘140的直径大于第一壳体孔131的直径。

第一转盘140设置有与壳体130抵接的多个转动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拉力轴承100,通过壳体130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拉力载体110,其第二端连接第二拉力载体120,第一拉力载体110的第一拉力限位头111和第一转盘140设置在壳体130内部的壳内空腔内,且第一转盘140与壳体130通过多个转动体连接,以使第一拉力载体110和第二拉力载体120之间的拉力接续起来的同时,利用转动体有效减小摩擦、降低第一拉力载体110和第二拉力载体120之间的径向转动阈值,使第一拉力载体110和第二拉力载体120仅需要很小的径向转矩就能由静止状态变为以拉力方向为转轴的径向转动状态,还可以有效防止第一拉力载体110和第二拉力载体120发生扭结现象,进而有效避免拉力畸变、受拉物体位移增大、拉力载体结构损坏等问题。

参见图2-1至图7-3所示,壳体130的第一端连接有第一拉力载体110,壳体130的与第一端相对应的第二端连接有第二拉力载体120;第一拉力载体110的轴线与第二拉力载体120的轴线重合;也即沿第一拉力载体110的轴线,壳体130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径向转矩隔离组件包括第一转盘140;

壳体130内部设置有壳内空腔;壳体130的第一端设置有与壳内空腔连通的第一壳体孔131;

第一拉力载体1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拉力限位头111;第一拉力限位头111和第一转盘140设置在壳内空腔内;第一拉力载体110远离第一拉力限位头111的一端穿过第一壳体孔131并伸出壳体130,也即第一拉力载体110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壳体孔131并伸出壳体130;例如,第一拉力载体110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转盘140和第一壳体孔131,并伸出壳体130;第一拉力限位头111能够通过第一转盘140抵接壳体130。

第一转盘140设置有与壳体130抵接的多个转动体。

可选地,第一拉力载体110和第二拉力载体120为传导拉力的物体;可选地,第一拉力载体110和第二拉力载体120分别为绳、线或棒等;可选地,第一拉力载体110和第二拉力载体120的材质相同或者不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拉力轴承100,其结构简单,安装便捷,能够便捷、有效地将第一拉力载体110和第二拉力载体120这两个拉力载体的连接方式由间隙配合改为滚动配合,极大降低了拉力载体间的转动阈值,消除或者基本消除扭结现象;还可以达到消除拉力系统中过大径向转矩、精确传导拉力、延长拉力系统整体使用寿命的目的。

参见图4所示,图中从左至右三个拉力轴承100示意了拉力轴承100在承受拉力的时候,会自动以径向为轴,旋转至拉力轴承100的轴向于拉力方向重叠的过程。如图4所示,第一拉力载体110和第二拉力载体120的作用点分别位于拉力轴承100的两端;因此拉力轴承100在承受拉力时,会自动平衡到轴向与拉力方向重叠的状态。

参见图5-1和图5-2所示,可选地,第一转盘140的转动体为滚针141或滚珠142,或者其他滚动体;其中,滚针的轴向沿转盘的径向设置。也可以理解为第一转盘140为滚针转盘或滚珠转盘,或者其他滚动体转盘。

参见图3-3所示,可选地,第一拉力限位头111设置有呈环形的限位头凹槽112;第一转盘140的多个转动体与限位头凹槽112配合连接,且第一转盘140的多个转动体能够绕第一转盘140的轴线在限位头凹槽112转动。通过限位头凹槽112,以便于第一转盘140的多个转动体更好的转动。

可选地,第一转盘140的转动体为滚针141,第一隔垫槽151径向截面为矩形。可选地,第一转盘140的转动体为滚珠,第一隔垫槽151径向截面为弧形。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拉力限位头111可以与第一转盘140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隔垫令第一拉力限位头111可以与第一转盘140间接连接。

可选地,参见图2-1至图2-5所示,第一拉力限位头111与第一转盘140之间设置有第一隔垫150。通过第一隔垫150以便于第一拉力限位头111与第一转盘140之间更好的连接,进而便于第一拉力载体110作用于第一拉力限位头111的力作用于第一转盘140。

可选地,沿垂直于第一拉力载体110的轴线方向,第一隔垫150的截面积不小于第一转盘140的多个转动体形成的圆的面积;可以理解为第一隔垫150能够覆盖第一转盘140的多个转动体,以使第一隔垫150的截面积足够的大。

参见图6-1至图6-4所示,可选地,第一隔垫150的一面设置有呈环形的第一隔垫槽151;

第一转盘140的多个转动体与第一隔垫槽151配合连接,且第一转盘140的多个转动体能够绕第一转盘140的轴线在第一隔垫槽151转动。通过第一隔垫槽151,以便于第一转盘140的多个转动体更好的转动。

可选地,第一转盘140的转动体为滚针141,第一隔垫槽151径向截面为矩形,如图6-1和图6-2。

可选地,第一转盘140的转动体为滚珠,第一隔垫槽151径向截面为弧形,如图6-3和图6-4。

参见图2-5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隔垫150与第一拉力限位头111的配合面为锥面或者球面。通过锥面或者球面配合,以提高第一隔垫150与第一拉力限位头111的配合精度。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二拉力载体120与壳体130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例如,第二拉力载体120直接固定在壳体130上。

参见图2-1至图3-3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壳体130内部设置有壳内空腔;壳体130的第二端设置有与壳内空腔连通的第二壳体孔132;可选地,壳内空腔可以为一个孔,也可以为两个孔;可选地,壳内空腔包括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一壳体孔131与第二空腔连通,第二壳体孔132与第二空腔连通;可选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互不连通。

第二拉力载体12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拉力限位头121;第二拉力限位头121设置在壳内空腔内,第二拉力载体120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壳体孔132并伸出壳体130;第二拉力限位头121能够抵接壳体130。可选地,沿第二壳体孔132的径向,第二拉力限位头121的直径大于第二壳体孔132的直径。通过第二拉力载体120设置的第二拉力限位头121与壳体130配合,以进一步有效降低第一拉力载体110和第二拉力载体120之间的转动阈值,使两个拉力载体仅需要非常小的转矩就能径向旋转,通过两个拉力载体自由的径向旋转,阻断径向转矩在两个拉力载体间传导;进而达到消除拉力系统中过大径向转矩、精确传导拉力、延长拉力系统整体使用寿命的目的。

参见图2-5和图3-3所示,可选地,壳体130与第二拉力限位头121的配合面为锥面或者球面;通过锥面或者球面配合,以提高壳体130与第二拉力限位头121的配合精度。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径向转矩隔离组件包括位于壳内空腔内的第二转盘(图中未显示);

第二拉力载体120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转盘和第二壳体孔132,并伸出壳体130;第二拉力限位头121通过第二转盘抵接壳体130;

第二转盘设置有与壳体130抵接的多个转动体。通过第二转盘和与壳体130抵接的多个转动体,以进一步有效降低第一拉力载体110和第二拉力载体120之间的转动阈值,使两个拉力载体仅需要非常小的转矩就能径向旋转,通过两个拉力载体自由的径向旋转,阻断径向转矩在两个拉力载体间传导;进而达到消除拉力系统中过大径向转矩、精确传导拉力、延长拉力系统整体使用寿命的目的。

可选地,第二转盘的转动体可以与第一转盘140的转动体相同或者不同。第二转盘的转动体可以为滚针或滚珠,或者其他滚动体;其中,滚针的轴向沿转盘的径向设置。也可以理解为第二转盘为滚针转盘或滚珠转盘,或者其他滚动体转盘。

可选地,第二转盘具有穿接第二拉力载体120的第二转盘通孔;可选地,第二转盘通孔的轴线与第二转盘的轴线重合。可选地,沿第二转盘的径向,第二拉力限位头121的直径大于第二转盘通孔的直径。可选地,沿第二转盘的径向,第二转盘的直径大于第二壳体孔132的直径。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沿垂直于第一拉力载体110的轴线,壳体130设置有与壳内空腔连通的第一开口133和第二开口134;第一开口133和第二开口134位于壳体13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例如,壳体130设置有与第一空腔连通的第一开口133和与第二空腔连通的第二开口134。通过第一开口133和第二开口134,以便于简化拉力轴承100的结构,以便于拉力轴承100的生产加工。

可选地,第一转盘140的直径和第一拉力限位头111的直径均小于第一开口133的口径。

可选地,第二拉力限位头121的直径小于第二开口134的口径。

可选地,第一开口133和第二开口134的朝向不同。

参见图2-6所示,可选地,壳体130包括第一壳体部135和第二壳体部136;

第一壳体部135与第二壳体部136固定连接,且第一壳体部135与第二壳体部136形成壳内空腔;可选地,第一壳体部135与第二壳体部136通过螺纹连接、焊接或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

第一壳体部135远离第二壳体部136的一端为壳体130的第一端;也即第一壳体部135远离第二壳体部136的一端用于连接第一拉力载体110。

第二壳体部136远离第一壳体部135的一端为壳体130的第二端;也即第二壳体部136远离第一壳体部135的一端用于连接第二拉力载体120。可选地,第二壳体部136与第二拉力载体120固定连接;例如第二壳体部136与第二拉力载体120一体成型。

可选地,第一壳体部135设置有第一壳体孔131。

可选地,第二壳体部136设置有第二壳体孔132。可选地,第二拉力载体120的一端设置有位于壳内空腔内的第二拉力限位头121,第二拉力载体120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壳体孔132并伸出壳体130。

参见图7-1和图7-3所示,可选地,第一转盘为平面推力轴承;平面推力轴承包括保持架和多个转动体;多个转动体通过保持架抵接壳体130,也即,多个转动体通过保持架间接抵接壳体130。通过第一转盘为平面推力轴承,以使在很小的空间下可获得很高的轴向载荷和高的刚度。

可选地,第二转盘为平面推力轴承。

本实施例所述的拉力轴承100,并不限于带限位头的拉绳适用,不限于拉力载体穿入拉力轴承100的方向、方式及顺序。任何能够承受拉力的物体,凡利用基于平面推力轴承等转盘的自平衡式拉力套为拉力的传导,且利用平面推力轴承等转盘传导拉力系统轴向拉力的,具备了受拉力时自平衡特性的装置,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可选地,参见图10-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的安装方法,第一轮架拉力载体510与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通过拉力轴承100连接,第一轮架拉力载体510外套有斥力组件210,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外套有斥力组件210和卡头240,其中,第一磁铁211、第二磁铁212和卡头240依次设置在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上,卡头240远离第二磁铁212一面设置有用于容纳拉力限位头的卡槽;调节拉力限位头在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上的位置之后,令拉力限位头固定在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并形成图10-2所示的结构,之后将多余的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减掉。

可选地,参见图10-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的安装方法,还可以为卡头240具有卡槽;第一轮架拉力载体510外套的斥力组件210、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外套的斥力组件210安装好之后,调节拉力限位头在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上的位置并令拉力限位头固定在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上,之后令卡头240卡接在第二轮架拉力载体520上。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轮装置,包括车轮300和上述的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

车轮300与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的转轮架230连接,且转轮架230与车轮300同步转动,以使车轮300可以相对于固定架处于自由转动状态或者刹车状态。

本实施例所公开的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的技术特征也适用于该车轮装置,本实施例已公开的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的技术特征不再重复描述。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轮装置具有上述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的优点,本实施例所公开的所述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的优点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本实施例所述的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和所述的车轮装置的拉力可以有多种来源。比如图11-1和图11-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拉力源的两种状态示意图;参见图11-1和图11-2所示,把手420枢接在车架400上;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的固定架260与车架400固定连接;第一轮架拉力载体510与把手420的一端连接,通过作用把手420另一端,以使把手420的一端绕枢接轴转动,进而第一轮架拉力载体510随之被拉动,以将车轮300由刹车状态改变为可以相对于固定架处于自由转动状态。可选的,把手420与车架400之间设置有令把手420恢复原始状态的把手复位弹性元件410,以使作用在把手420的作用力撤回后,把手420可以恢复原始状态。车架例如应用在婴儿车上,推车人只需手轻放在把手上,把手就会拉动第一轮架拉力载体,使车轮装置不刹车;这个过程描述为:如图11-2所示,推车人手放在把手上时,婴儿车不刹车,婴儿车可移动;如图11-1所示,推车人手离开把手,拉力控制的自动刹车轮架失去拉力,把手在把手复位弹性元件410的作用下复位,第一轮架拉力载体复位,自动刹车。可选地,在婴儿车上合适的位置安装分线器,就能实现把手处的拉力传递至各个车轮,实现所有车轮同时控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