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后围组件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1015发布日期:2018-08-29 00:50阅读:6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身后围组件和车辆。



背景技术:

在传统车身后部结构中,侧围外板与后围板、地板总成合拼焊接,其中侧围外板内部轮罩与流水槽之间需设计出一定的空间,方便焊钳进出,因此对后悬长度有一定的要求,限制了汽车造型的多样性,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身后围组件,该车身后围组件不仅焊接固定方便,而且车身后围组件的结构更紧凑。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身后围组件,包括:侧围外板;轮罩,所述轮罩包括轮罩外板和与所述轮罩外板固定的轮罩内板,所述轮罩外板与所述轮罩内板的后部间隔开,所述轮罩外板与所述侧围外板固定;流水槽板,所述流水槽板固定在所述侧围外板的内侧;流水槽延伸板,所述流水槽延伸板固定在所述流水槽板的下端,所述流水槽延伸板与所述侧围外板固定,并且所述流水槽延伸板还与所述轮罩外板和所述轮罩内板的后部敞开端固定以封闭所述轮罩外板和所述轮罩内板的后部敞开端。

进一步,所述侧围外板具有侧围外板后翻边,所述流水槽延伸板具有延伸板外翻边,所述延伸板外翻边搭接在所述侧围外板后翻边的内表面并固定。

进一步,所述轮罩外板的后部具有轮罩外板后翻边,所述轮罩内板的后部具有轮罩内板后翻边,所述轮罩外板后翻边与所述轮罩内板后翻边分别与所述流水槽延伸板固定。

进一步,所述轮罩外板后翻边和所述轮罩内板后翻边处在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所述轮罩内板后翻边和所述轮罩外板后翻边间隔开以形成后部开口,所述流水槽延伸板封闭所述后部开口。

进一步,所述流水槽延伸板与所述轮罩内板后翻边和所述轮罩外板后翻边的焊接固定方向沿车辆纵向。

进一步,所述侧围外板的内表面焊接固定有C柱总成,所述流水槽板与所述C柱总成固定。

进一步,所述车身后围组件还包括:后围板,所述后围板与所述C柱总成的下端固定,且所述后围板还与所述轮罩内板固定。

进一步,所述轮罩外板后翻边从所述轮罩外板的后侧沿向车内延伸,所述轮罩内板后翻边从所述轮罩内板的后侧沿向车内延伸。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身后围组件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身后围组件,该车身后围组件的轮罩后部为敞开式结构,且流水槽板的下端连接有流水槽延伸板,流水槽延伸板有封闭固定后部敞开端,再加之,轮罩与侧围外板固定,流水槽延伸板与侧围外板固定,由此,使整个车身后围组件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不仅焊接固定方便,而且车身后围组件的结构更紧凑,强度更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身后围组件,该车辆的车身后围组件结构更紧凑,强度更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后围组件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后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沿A-A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车身后围组件,1-侧围外板,2-轮罩,21-轮罩外板,22-轮罩内板,3-流水槽板,4-流水槽延伸板,11-侧围外板后翻边,41-延伸板外翻边,211-轮罩外板后翻边,221-轮罩内板后翻边,5-后部开口,6-C柱总成,7-后围板,8-后地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后围组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后围组件100可以包括:侧围外板1、轮罩2、流水槽板3和流水槽延伸板4。

如图1-图3所示。轮罩2包括轮罩外板21和与轮罩外板21固定的轮罩内板22,轮罩外板21与轮罩内板22的后部间隔开,轮罩外板21与侧围外板1固定。其中,轮罩外板21与轮罩内板22的前部和上部相连接固定,而轮罩外板21与轮罩内板22的后部间隔开。

参照图1,流水槽板3固定在侧围外板1的内侧。具体地,流水槽板3可将流入车辆内的水沿槽体排出车外,可防止车身钣金在雨水的作用下过早锈蚀,有效的保护车辆。

结合图1-图3所示实施例,流水槽延伸板4固定在流水槽板3的下端,流水槽延伸板4与侧围外板1固定,并且流水槽延伸板4还与轮罩外板21和轮罩内板22的后部敞开端固定以封闭轮罩外板21和轮罩内板22的后部敞开端。

由此,使流水槽板3、侧围外板1和轮罩2形成一个紧凑的整体结构,可使强度更大,而且由于流水槽板3下端连接有流水槽延伸板4,而流水槽延伸板4又与轮罩外板21和轮罩内板22的后部敞开端固定并封闭了后部敞开端,这样流水槽板3与轮罩2的搭接焊接更方便,可直接将流水槽延伸板4与后部敞开端进行焊接固定即可。同时,通过这种全新的后部固定方式,可以省掉现有焊钳进出的预留间隙,改善了对后悬长度的影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后围组件100,该车身后围组件100的轮罩2后部为敞开式结构,且流水槽板3的下端连接有流水槽延伸板4,流水槽延伸板4有封闭固定后部敞开端,再加之,轮罩2与侧围外板1固定,流水槽延伸板4与侧围外板1固定,由此,使整个车身后围组件100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不仅焊接固定方便,而且车身后围组件100的结构更紧凑,强度更大。

如图1和图3所示,侧围外板1具有侧围外板后翻边11,流水槽延伸板4具有延伸板外翻边41,延伸板外翻边41搭接在侧围外板后翻边11的内表面并固定。

具体而言,侧围外板后翻边11与延伸板外翻边41搭接焊接固定,由此,将侧围外板1与流水槽焊接固定在一起,并且由于延伸板外翻边41搭接在侧围外板后翻边11的内表面,可将流水槽完全的封闭在侧围外板1的内侧,从而有效地保护延伸板外翻边41及流水槽板3。

结合图1-图3所示实施例,轮罩外板21的后部具有轮罩外板后翻边211,轮罩内板22的后部具有轮罩内板后翻边221,轮罩外板后翻边211与轮罩内板后翻边221分别与流水槽延伸板4固定。通过将轮罩外板后翻边211与轮罩内板后翻边221与流水槽延伸板4进行焊接固定,实现了流水槽延伸板4封闭轮罩外板21和轮罩内板22的后部敞开端的目的,使轮罩2与流水槽板3形成一个紧凑的整体。

进一步,轮罩外板后翻边211和轮罩内板后翻边221处在同一平面内。由此,不仅节省布置空间,而且由于轮罩外板后翻边211和轮罩内板后翻边221处在同一平面内,便于轮罩2与流水槽延伸板4的焊接固定。

再进一步,轮罩内板后翻边221和轮罩外板后翻边211间隔开以形成后部开口5,流水槽延伸板4封闭后部开口5。流水槽延伸板4与轮罩内板后翻边221和轮罩外板后翻边211的焊接固定方向沿车辆纵向。

传统车辆的轮罩外板21与轮罩内板22后部为封闭焊接固定的,流水槽板3与轮罩2只得在侧部焊接,因此需在侧围外板1与后围板7之间预留出可供焊钳进出的焊接空间,这就使得车身后围组件100的长度受到了限制,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轮罩外板21与轮罩内板22的后部敞开,形成后部开口5,而在流水槽板3下部连接流水槽延伸板4以封闭后部开口5并与轮罩2进行固定,因此可使流水槽延伸板4与轮罩内板后翻边221和轮罩外板后翻边211可沿车辆纵向方向进行焊接,由此,不仅焊接方便,而且不需要预留焊接空间,可使车身后围组件100的整体结构更紧凑且长度不受限制。

参照图1和图2,侧围外板1的内表面焊接固定有C柱总成6,流水槽板3与C柱总成6固定。由此,将侧围外板1、流水槽板3和C柱总成6焊接固定在一起,使车身后围组件100的整体结构更紧凑牢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车身后围组件100还包括:后围板7,后围板7与C柱总成6的下端固定,且后围板7还与轮罩内板22固定。由此,将轮罩2和C柱总成6与后围板7焊接固定在一起,间接的也将侧围外板1和流水槽板3与后围板7固定在一起,因此所有部件都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紧凑牢靠的车身后围组件100,最后车身后围组件100焊接在后地板8上,以完成车身后围组件100的固定。

如图1和图3所示,轮罩外板后翻边211从轮罩外板21的后侧沿向车内延伸,轮罩内板后翻边221从轮罩内板22的后侧沿向车内延伸。由此,以实现轮罩外板后翻边211和轮罩内板后翻边221可与流水槽延伸板4沿车辆纵向方向进行焊接,使焊接更方便,避免预留焊接空间对车身后围组件100的整体结构造成的影响。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车身后围组件100。对于车辆的其它构造例如变速器、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均已为现有技术且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因此这里对于车辆的其它构造不做详细说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