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半成品中转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4317发布日期:2019-01-22 23:05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陶瓷半成品中转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转车,尤其是一种陶瓷半成品中转车。



背景技术:

陶瓷产品在制作成型后需要运输到喷釉处进行喷釉,由于陶瓷产品易碎且较大,一般需要用中转车进行人工搬运输送。现有的小车都是单层放置,一次性只能放置几个陶瓷半成品,来回运输效率低下,且由于陶瓷半成品比较沉重,搬运过程中比较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陶瓷半成品中转车,能够提高陶瓷搬运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陶瓷半成品中转车,包括可移动底架,可移动底架上从下往上依次设有第一放置板、第二放置板;所述第一放置板滑动设置在可移动底架上且通过嵌入的气缸进行前后驱动,所述第一放置板、第二放置板左右两侧设有多根平行的连杆,连杆两端与第一放置板、第二放置板铰接。

所述可移动底架左右两侧设有凸轮,凸轮上设有向上凸起的抛物线槽,对应的一根连杆中间段上设有滑杆,滑杆滑动设置在抛物线槽内。

所述第一放置板、第二放置板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橡塑海绵。

所述抛物线槽底端内设置弹簧、顶端最高点向下凹陷形成凹槽。

本实用新型一种陶瓷半成品中转车,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采用上下两层放置板,可节省空间,提高运输效率。

2)、通过采用平行四边形或多个平行四边形连杆与上下两层放置板铰接,利用凸轮限制平行四边形连杆运行轨迹,这样可在放料时通过气缸作用将上下两层放置板放置在同一低水平面上,保证放料节省体力,而在运输时也可上升到连杆处于竖直位置,连杆作为支撑和护栏作用,保证运行时的稳定性;另外另一种类似的结构可针对不同高度的半成品进行调节,提高适用范围。

3)、通过设置橡塑海绵,既可减震也可避免擦伤,同时对灰屑等进行收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简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放置板与第二放置板的连接示意图(第一种)。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凸轮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放置板与第二放置板的连接示意图(第二种)。

图中:可移动底架1,第一放置板2,第二放置板3,气缸4,连杆5,凸轮6,抛物线槽7,滑杆8,橡塑海绵9,弹簧10,凹槽11,横梁1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陶瓷半成品中转车,包括可移动底架1,可移动底架1由底部的支撑架体和车轮构成。在支撑架体上从下往上依次设有第一放置板2、第二放置板3,第一放置板2、第二放置板3上用于放置陶瓷半成品。为了提高减震效果,可在第一放置板2、第二放置板3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橡塑海绵9,橡塑海绵9间隔设置也可产生凹槽,方便陶瓷半成品底面的灰落入到该凹槽中。由于上下设置两层放置,这样可提高单位面积内小车的空间利用率,同时也提高运输效率。

为了根据不同高度尺寸的陶瓷半成品进行内空间的调节,可将上下的第一放置板2、第二放置板3左右两侧通过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进行高低调节。下面为两种不同的结构。

第一种:可将第一放置板2滑动设置在可移动底架1上,第一放置板2通过滚轮设置在可移动底架1的滑槽内,可移动底架1上的滑槽前后限位,避免第一放置板2脱离,可移动底架1内嵌入气缸4,气缸4上端面低于第一放置板2下底面,气缸4与第一放置板2连接并进行前后驱动。而第一放置板2、第二放置板3左右两侧设有多根平行的连杆5,连杆5两端与第一放置板2、第二放置板3铰接。在可移动底架1左右两侧设有凸轮6,凸轮6内侧面上设有向上凸起的抛物线槽7,对应的一根连杆5中间段上设有滑杆8(在图2中指左边一根),滑杆8滑动设置在抛物线槽7内。

在需要装运陶瓷半成品时,可通过气缸4伸出驱动,第一放置板2向左移动,使得滑杆8滑入到抛物线槽7最下端,这样第二放置板3也降到最低位置,通过对第一放置板2、第二放置板3及连杆5尺寸的合理的设计可使第一放置板2、第二放置板3均处于移动底架1上。然后将陶瓷半成品依次搬到第一放置板2、第二放置板3上;再通过启动气缸4使得气缸4收缩,第一放置板2向右移动,并带动连杆5上的滑杆8向抛物线槽7高点移动,同时使得第二放置板3逐渐升起,当滑杆8滑到抛物线槽7最高点时,连杆5处于竖直状态,第二放置板3升到最高点。通过该结构,可底面装运,避免抬起消耗体力。

所述抛物线槽7底端内设置弹簧10、顶端最高点向下凹陷形成凹槽11。当向左推动第一放置板2使得第二放置板3下降时,弹簧可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而凹槽11可起到一定的定位和限位作用,保证到达最高点后可保持稳定。

第二种可将第一放置板2滑动设置在可移动底架1上(可移动底架1上的滑动槽前后限位,避免第一放置板2脱离)且通过嵌入的气缸4进行前后驱动。而第一放置板2、第二放置板3左右两侧设有多根平行的连杆5,连杆5两端与第一放置板2、第二放置板3铰接。在可移动底架1左右两侧设有设置横梁12,连杆5中间通过销轴与横梁12铰接。该结构相对于第一种而言更加稳定,开始放半成品时,可将第一放置板2、第二放置板3间距调节到最大,这样留出空间方便先将第一层放满,然后再通过气缸4将第一放置板2向左移动,使得第一放置板2、第二放置板3间距减小,减小到第二放置板3适当与半成品接触,由于第二放置板3下底面也设置有橡塑海绵9,通过该操作可适当压紧半成品,避免晃动摔倒。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