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倒置式前减振器及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3866发布日期:2019-01-18 19:40阅读:7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倒置式前减振器及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倒置式前减振器及电动车。



背景技术:

现有倒置式前减振器作为电动车、摩托车或其他车辆的一部分,可缓和与衰减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道路凹凸不平受到的冲击和震动,保证行车的平顺性与舒适性。

倒置式前减振器主要由外管、内管、连杆、减震簧及阻尼器等零部件组成,其中,内管内还设有内衬管和导向结构,减震簧设置于导向结构且一端抵接内衬管。

在倒置式前减振器往复运动过程中,内衬管会相对内管管壁运动而使减震簧压缩或复原,但内衬管与内管管壁产生摩擦,会造成减振器内部摩擦增加,从而影响减振器往复运动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在倒置式前减振器往复运动过程中,内衬管相对内管内壁运动产生摩擦,影响减振器往复运动灵活性的问题,提供一种往复运动灵敏的倒置式前减振器及电动车。

一种倒置式前减振器,外管;内管,该内管的下端用于接收振源,该内管的上端从该外管的下端伸入该外管内,该内管与该外管滑动连接;阻尼器,设置于该内管内,该阻尼器包括筒体、均设置于筒体内的活塞及活塞杆,该活塞杆一端与该活塞连接,另一端伸出于该筒体的一端,且与该外管的上端固定连接,该筒体的另一端固定于该内管的下端;衬管结构,设置于该内管内,且一端与该内管的下端抵接;以及减震簧,设置于该连杆,且被预压于该外管的上端与该衬管结构之间。

上述倒置式前减振器,将衬管结构设置于内管,且一端与内管的下端抵接,另一端抵接减震簧,在倒置式前减振器往复运动过程中,衬管结构静止于内管内,相对内管管壁无运动,不与内管管壁产生摩擦,使得倒置式前减振器往复运动灵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衬管结构为中空结构,上述衬管结构套设于上述阻尼器的上述筒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减震簧套设于上述阻尼器的上述筒体及上述连杆,且预压于上述外管的上端与上述衬管结构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衬管结构包括衬管及衬垫,该衬垫的一端与该衬管连接,另一端与上述减震簧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衬垫与上述减震簧抵接的一端的外径大于上述衬管的外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衬管套设于上述衬垫远离上述减震簧的一端,上述衬管与上述衬垫过渡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衬管为钢衬管,上述衬垫为钢衬垫。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衬管沿径向开设有至少一个卸油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倒置式前减振器还包括连接座,该连接座固定于上述外管的上端,上述活塞杆与该连接座固定连接,上述减震簧预压于该连接座与上述衬管结构之间。

一种电动车,包括车体及设置于该车体上的上述倒置式前减振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倒置式前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倒置式前减振器的衬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倒置式前减振器100,包括外管10、内管20、阻尼器30、活塞杆32衬管结构40及减震簧50。

内管20的下端用于接收振源,内管20的上端从外管10的下端伸入外管10内,且与外管10滑动连接,阻尼器30设置于内管20内,阻尼器30包括筒体31、均设置于筒体31内的活塞及活塞杆32,活塞杆32一端与活塞连接,另一端伸出于筒体31的一端,且与外管10的上端固定连接,筒体31的另一端固定于内管20的下端活塞杆32。

衬管结构40设置于内管20内,且一端与内管20的下端抵接,减震簧50设置于活塞杆32,且被预压于外管10的上端与衬管结构40之间。应当理解的,衬管结构40为中空结构。

通过将衬管结构40设置于内管20,且一端抵接于内管20的下端,另一端抵接于减震簧50,在倒置式前减振器100往复运动过程中,衬管结构40静止于内管20内,且相对内管20管壁无运动,不与内管20管壁产生摩擦,使得倒置式前减振器100往复运动灵活。

在一个实施例中,外管10与内管20之间设有滑动衬套70,外管10与内管20之间还设有油封进行密封,可防止油液泄露。

在一个实施例中,倒置式前减振器100还包括连接座80,连接座80固定于外管10的上端,活塞杆32与连接座80固定连接,减震簧50预压于连接座80与衬管结构40之间。活塞杆32使用连接座80抵接减震簧50,使倒置式前减振器100的结构变得简单。

进一步地,连接座80与外管10之间密封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倒置式前减振器100还包括方向柱90,方向柱90与连接座80远离活塞杆32的一端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座80与方向柱90一体成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衬管结构40套设于阻尼器30的筒体31。衬管结构40套设于阻尼器30的筒体31,一方面使衬管结构40定位可靠,另一方便可减少占用内管20的空间,使倒置式前减振器100结构更加集中化及轻量化。

进一步地,减震簧50套设于阻尼器30的筒体31及活塞杆32,且预压于外管10的上端与衬管结构40之间。此设置方式能使减震簧50在被压缩和复原运动过程中更加稳定,另外,也能达到节约空间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衬管结构40包括衬管41及衬垫42,衬垫42的一端与衬管41连接,另一端与减震簧50抵接。在倒置式前减振器100装配完成后,减震簧50被压缩于衬管结构40和外管10上端,而形成一固定的预压量,通过设置衬管结构40包括衬管41及衬垫42,可根据倒置式前减振器100所需减震簧50的预压量的不同,装配对应的沿轴向不同尺寸的衬管41,而不需改变衬垫42的尺寸和整个衬管结构40,有利于节约衬管结构40的制造成本。

如图1和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衬垫42与减震簧50抵接的一端的外径大于或等于减震簧50的外径。此设置可使衬垫42可靠支撑减震簧50,可实现在将衬管结构40顺利安装于内管20。

在一个实施例中,衬垫42与减震簧50抵接的一端的外径大于衬管41的外径。此设置可使衬管结构40安装于内管20时,在径向有一定调节空间,使得安装顺利。

在一个实施例中,衬管41为钢衬管,衬垫42为钢衬垫。

在一个实施例中,衬管41套设于衬垫42远离减震簧50的一端,衬管41与衬垫42过渡配合。此设置的衬管41与衬垫42结构且配合简单。

进一步地,衬垫42可压装至衬套51以实现过渡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衬管结构40沿径向开设有至少一个卸油口411。卸油口411可使存储于衬管结构40内的油液流出于内管20内,或者流进储油腔,以在倒置式前减振器100往复运动过程中,衬管结构40不会受油液影响而静止于内管20内。具体地,卸油口411沿径向开设于衬管41上。

基于上述倒置式前减振器10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动车,包括车体及设置于车体上的上述倒置式前减振器100。

在电动车车体上设置倒置式前减振器100,通过将衬管结构40设置于内筒20,且一端抵接于内管20的下端,另一端抵接于减震簧50。在倒置式前减振器100往复运动过程中,衬管结构40相对内管20管壁无运动,不与内管20管壁产生摩擦,使得倒置式前减振器100往复运动灵活,使得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舒适感好且操纵灵敏。

本实用新型的倒置式前减振器100及电动车,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将衬管结构40设置在内管20的下端,在倒置式前减振器100往复运动,其相对内管20无运动,可使倒置式前减振器100往复运动灵活;

(2)、通过将衬管结构40套设于阻尼器30的筒体31,可使衬管结构40定位可靠且减小其在内管20的占用空间;

(3)、通过将减震簧50套设于阻尼器30的筒体31和活塞杆32,使减震簧50在被压缩和复原运动过程中更加稳定;

(4)、通过设置衬管结构40包括衬管41及衬垫42,可通过改变衬管41沿轴向长度而改变减震簧50的预压量,无需改变衬垫42尺寸。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