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气瓶运移小车及气瓶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1066发布日期:2019-08-07 01:43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气瓶运移小车及气瓶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气瓶运移小车及气瓶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建筑钢结构工程越来越多,施工现场涉及对钢材大量的焊接、气体切割,施工过程中需要将使用的二氧化碳、氧气、乙炔等储气瓶进行频繁运输。单个储气瓶约重60kg,人力运输非常困难,需采用运输辅助设备实现对水平通道及坡道的往返运输,以提高施工效率。

施工现场各个角落均可能存在施工焊接或气体切割,而目前对施工现场气瓶运输大多利用现有运土推车或人力搬抬对气瓶进行转运。这种用运土推车运送气瓶至少存在下述缺点:

(1)在装瓶、卸瓶过程中需对气瓶逐一扶正,腾空等工作内容,易与周围接触物产生冲击力,费时费力,安全隐患较大,极易造成人身及气瓶本身伤害;

(2)施工场地差、现场坡度较大时,对气瓶无较好临时固定措施,钢瓶晃动时,潜在危险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气瓶运移小车及气瓶运输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气瓶运输费时费力且不便捷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携式气瓶运移小车,用于运输气瓶,所述便携式气瓶运移小车包括:

用于对所述气瓶进行限位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框架和用于卡接所述气瓶的第一气瓶抱箍;所述第一气瓶抱箍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定位框架连接;

用于支撑所述气瓶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框架、至少两个轮子以及用于卡接所述气瓶的第二气瓶抱箍;所述第二气瓶抱箍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框架连接,所述轮子可转动地与所述支撑框架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框架包括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把手、所述第二把手,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把手、所述第二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把手包括第一握杆和第一直杆,所述第一握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杆的一端呈角度的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把手包括第二握杆和第二直杆,所述第二握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直杆的一端呈角度的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把手与所述第二把手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气瓶抱箍处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气瓶抱箍的两端与所述定位框架的相对两侧螺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框架包括第一竖向杆、第二竖向杆以及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竖向杆、所述第二竖向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气瓶抱箍的两端与所述支撑框架的相对两侧螺接,所述第二气瓶抱箍处于所述横杆和所述轮子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竖向杆与所述第二竖向杆平行间隔设置。

一种气瓶运输装置,所述气瓶运输装置包括以上所述的便携式气瓶运移小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装置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气瓶运移小车,用于运输气瓶,其包括用于对气瓶进行限位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框架和用于卡接气瓶的第一气瓶抱箍;其中,第一气瓶抱箍的两端分别与定位框架连接,定位框架包括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用于支撑气瓶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框架、两个轮子以及用于卡接气瓶的第二气瓶抱箍;第二气瓶抱箍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框架连接,轮子可转动地与支撑框架连接;因此,当将气瓶的上部分卡接固定在第一气瓶抱箍中,将其下部分卡接固定在第二气瓶抱箍中,然后将第一气瓶抱箍通过铰链固定安装在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上,将第二气瓶抱箍通过铰链固定安装在第一竖向杆和第二竖向杆上,进而将气瓶固定在便携式气瓶运移小车上,推动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便可以对气瓶运移,运输便捷且稳固安全。同时,第一把手包括第一握杆和第一直杆,第一握杆的一端与第一直杆的一端呈角度的铰接,第二把手包括第二握杆和第二直杆,第二握杆的一端与第二直杆的一端呈角度的铰接;因此,当推移该小车时,运输人员可以根据需求对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的弯曲度进行调节,进而用来适用于不同的运输人员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提供一种气瓶运输装置,该气瓶运输装置具有上述的便携式气瓶运移小车,具有结构简单且使用便捷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气瓶运移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气瓶运移小车的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位组件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组件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标:1-便携式气瓶运移小车;2-定位组件;3-定位框架;4-第一气瓶抱箍;5-支撑组件;6-支撑框架;7-轮子;8-第二气瓶抱箍;9-第一把手;10-第二把手;11-第一连接杆;12-第二连接杆;13-第一握杆;14-第一直杆;17-第一竖向杆;18-第二竖向杆;19-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展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在气瓶运输装置,其包括便携式气瓶运移小车1,该便携式气瓶运移小车1用于运移气瓶。

该便携式气瓶运移小车1的具体结构如下文所阐述。

请参照图1,配合参照图2和图3,该便携式气瓶运移小车1用于运输气瓶,其包括用于对气瓶进行限位的定位组件2和用于支撑气瓶的支撑组件5,该支撑组件5用于对气瓶进行支撑和滚动运移,定位组件2用于对气瓶进行固定限位,以此能够推动该气瓶进行运移。

请参照图4,配合参照图1和图3,定位组件2包括定位框架3和用于卡接气瓶的第一气瓶抱箍4,第一气瓶抱箍4的两端分别与定位框架3的两个相对的侧杆连接。

其中,定位框架3包括第一把手9、第二把手10、第一连接杆11以及第二连接杆12;第一连接杆1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把手9、第二把手10,第二连接杆1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把手9、第二把手10。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连接杆11的两端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分别与第一把手9和第二把手10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或者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可拆卸的连接,其并不仅仅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把手9包括第一握杆13和第一直杆14,第一握杆13的一端与第一直杆14的一端呈角度的铰接;其中,第一握杆13和第一直杆14之间的角度范围为0°~180°,二者之间可以根据不同的运输人员的需求进行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把手10包括第二握杆和第二直杆,第二握杆的一端与第二直杆的一端呈角度的铰接;其中,第二握杆和第二直杆之间的角度范围为0°~180°,二者之间可以根据不同的运输人员的需求进行调节。

因此,当推移该小车时,运输人员可以根据需求对第一把手9和第二把手10的弯曲度进行调节,进而用来适用于不同的运输人员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把手9与第二把手10平行间隔设置,第一连接杆11与第二连接杆12平行间隔设置,第一气瓶抱箍4处于第一连接杆11和第二连接杆12之间;而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把手9与第二把手10之间可以交叉设置,或者以二者所在的直线的延长线相交的方式进行设置;第一连接杆11与第二连接杆12之间可以交叉设置,或者以二者所在的直线的延长线相交的方式进行设置;并不仅仅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位置设置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瓶抱箍4的两端分别通过铰链与第一直杆14、第二直杆连接;并且,第一直杆14、第二直杆上均预埋有丝牙螺母,通过将拧紧螺栓旋进丝牙螺母中将铰链分别与第一直杆14、第二直杆螺接。

请参照图1,配合参照图5和图6,支撑组件5包括支撑框架6、轮轴、两个轮子7以及用于卡接气瓶的第二气瓶抱箍8;第二气瓶抱箍8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框架6连接,轮轴安装在支撑框架6上,轮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有轮子7。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框架6包括第一竖向杆17、第二竖向杆18以及横杆19;横杆19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竖向杆17、第二竖向杆18,第一竖向杆17的一端焊接在轮轴上,第二竖向杆18的一端焊接在轮轴上,轮轴与横杆19平行间隔设置。

第二气瓶抱箍8的两端分别通过铰链安装在第一竖向杆17、第二竖向杆18上,并且第一竖向杆17、第二竖向杆18上均预埋有丝牙螺母,通过将拧紧螺栓旋进丝牙螺母中将铰链分别与第一竖向杆17、第二竖向杆18螺接。

因此,当将气瓶的上部分卡接固定在第一气瓶抱箍4中,将其下部分卡接固定在第二气瓶抱箍8中,然后将第一气瓶抱箍4通过铰链固定安装在第一把手9和第二把手10上,将第二气瓶抱箍8通过铰链固定安装在第一竖向杆17和第二竖向杆18上,进而将气瓶固定在便携式气瓶运移小车1上,推动第一把手9和第二把手10便可以对气瓶运移,运输便捷且稳固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气瓶抱箍8处于横杆19和轮子7之间,该种设置方式使得气瓶能够更加稳固的固定安装在支撑框架6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竖向杆17与第二竖向杆18平行间隔设置,该种设置方式使得支撑框架6能够对气瓶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并且使得运移人员能够更加方便的运移。

综上所述可知,该装置包括用于对气瓶进行限位的定位组件2,定位组件2包括定位框架3和用于卡接气瓶的第一气瓶抱箍4;其中,第一气瓶抱箍4的两端分别与定位框架3连接,定位框架3包括第一把手9、第二把手10、第一连接杆11以及第二连接杆12;第一连接杆1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把手9、第二把手10,第二连接杆1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把手9、第二把手10;用于支撑气瓶的支撑组件5,支撑组件5包括支撑框架6、两个轮子7以及用于卡接气瓶的第二气瓶抱箍8;第二气瓶抱箍8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框架6连接,轮子7可转动地与支撑框架6连接;因此,当将气瓶的上部分卡接固定在第一气瓶抱箍4中,将其下部分卡接固定在第二气瓶抱箍8中,然后将第一气瓶抱箍4通过铰链固定安装在第一把手9和第二把手10上,将第二气瓶抱箍8通过铰链固定安装在第一竖向杆17和第二竖向杆18上,进而将气瓶固定在便携式气瓶运移小车1上,推动第一把手9和第二把手10便可以对气瓶运移,运输便捷且稳固安全。同时,第一把手9包括第一握杆13和第一直杆14,第一握杆13的一端与第一直杆14的一端呈角度的铰接,第二把手10包括第二握杆和第二直杆,第二握杆的一端与第二直杆的一端呈角度的铰接;因此,当推移该小车时,运输人员可以根据需求对第一把手9和第二把手10的弯曲度进行调节,进而用来适用于不同的运输人员的需求。该气瓶运输装置具有上述的便携式气瓶运移小车1,具有结构简单且使用便捷的特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