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瓶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6693阅读:737来源:国知局
气瓶钳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废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废旧气瓶进行夹持处理的气瓶钳。



背景技术:

基于固体废弃物处理中的焚烧要求,废弃后的气瓶均需投入回转窑内焚烧,因部分气瓶内可能存在未用完的可燃压缩气体,这些残余的可燃压缩气体具有很强的膨胀性,在焚烧时受热膨胀会导致气瓶发生小型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力将会影响到回转窑内耐火砖之间的结构稳定性,甚至于对耐火砖造成损坏。

故需在气瓶投入回转窑之前对气瓶进行安全处理,以将瓶内的气体安全排出。目前通常是通过瓶阀装卸机对瓶阀的安全阀进行卸压排气,中国发明专利(CN 102729212 A)就公开了一种气动瓶阀装卸机,包括输送机架、气瓶夹紧装置、瓶阀装卸装置、夹具定位装置及气路系统;输送机架上方设置有气瓶夹紧装置,气瓶进入输送机架后,经人工调整确保瓶阀对准安装在夹具定位装置上的瓶阀装卸装置后,由气瓶夹紧装置夹紧气瓶,由瓶阀装卸装置对气瓶装卸;气瓶夹紧装置、瓶阀装卸装置受到气路系统实行气动控制。本实用新型采用气源驱动,不仅安全可靠、设备使用寿命长,而且夹具纵横位置可调,定位方便,在尺寸上能适用各种规格的气瓶,额定输出扭矩大小可调,扭矩控制精度较高,装卸阀困难时可增大输出扭矩,适用范围更广。

这种装卸机仅方便对新气瓶的安全阀进行操作,而旧气瓶由于锈蚀作用,大多数的安全阀会失效,而不便对气瓶内的压缩气体进行有效卸压,且这种装卸机的结构复杂、造价高,作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用性高、对气瓶内的压缩空气卸压方便的气瓶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气瓶钳,包括两铰接在一起钳体,钳体上铰接点一侧为钳口部,另一侧为手柄部,两钳口部之间形成用于夹持气瓶的夹口,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钳体上设有伸入到夹口内的戳头,戳头用于刺穿气瓶壁体。一般情况下,在进行作业时,钳体要先于戳头与瓶体相接触。在进行作业时,要实现钳体先于戳头与瓶体相接触,通过戳头与钳体之间的设置方式,即固定式和活动式设置之分,以及戳头与钳体之间的结构设置,使得在完全张开钳口后,戳头完全缩进到钳体内部,而在继续使夹口缩小时,戳头的外端部继续压向气瓶,使得刺穿气瓶壁体,实现气瓶内部的卸压。戳头的外端被设置成尖锐状,戳头可以是不锈钢材质,一般优选合金材料制成。本气瓶钳主要是用于对薄壁气瓶的壁体进行刺穿卸压。

进一步地,两钳体上分别设有一活动杆,活动杆铰接在钳体上,两活动杆的内端部铰接在一起,该内端部靠近两钳体铰接点位置处,并位于两钳体铰接点的一侧,戳头设置在活动杆上。通过设置所述的活动杆,而形成双杠杆结构,使得在对气瓶作业时,显得省力轻便。

进一步地,一钳体包括两平行设置的联接片,两联接片之间具有间隔,活动杆通过枢轴铰接在该间隔内,枢轴的两端分别联接在两联接片上。通过两间隔设置的联接片,而在钳口部中形成间隔,便于装配活动杆,使得活动杆的运动灵活性好,结构简单,本气瓶钳轻便。

进一步地,两联接片之间设有隔管,固定螺栓穿过联接片和隔管而使得两联接片间隔固定在一起。在完成装配后,隔管的两端分别与联接片的内侧面相抵靠,通过隔管的设置,而使得两联接片之间形成间隔,结构简单,便于装配。

进一步地,两联接片之间设有套接在枢轴上的衬套,枢轴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压帽上一体成型有联接套,联接套穿过一联接片而螺纹连接在枢轴的另一端,联接套和衬套分列在活动杆的相对两侧。通过衬套和联接套的设置,用于对活动杆在枢轴上的轴向位置进行限定,使得活动杆在枢轴上的轴向位置稳定性好,便于活动杆在枢轴上的动作。

进一步地,两活动杆的长度有差别,长活动杆的中部位置铰接在一钳体,短活动杆的外端铰接在另一钳体上,戳头设在长活动杆外端的侧面上。相应地,戳头为一只,且戳头设置在长活动杆上,便于戳头的受力,使得戳头能够很好地刺穿气瓶壁体。

进一步地,钳口部和活动杆均呈弧形。这能够很好地适应大多数气瓶为圆形的形状,便于钳口部对气瓶的夹持。

进一步地,手柄部包括联接块,联接块插接固定在两联接片之间,联接块的外侧设有柄体。联接块一般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联接片的固定,块状的联接块很好地适应了两联接片之间的间隔要求,联接块与联接片之间的联接牢固性好。

进一步地,柄体上套接固定有加力杆。通过加力杆的设置,使得在对气瓶作业时省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作为一种对废气瓶作业的夹钳,结构简单、造价低,自身重量较轻,体积小,适用的工作场合较广。气瓶钳可以在抓取气瓶时将气瓶外壳刺破,释放瓶内压缩气体,在废气瓶回炉时,不会产生爆炸,提高了回收作业的安全性。气瓶钳的钳口部设置活动式的活动杆,且在作业过程中,钳口部先于戳头与气瓶壁体相接触,在实现对气瓶的稳定夹持后,再对气瓶的壁体进行刺破,本气瓶钳的工作稳定性好,能够保证戳头对气瓶外壳充分刺破。

附图说明

图1为气瓶钳装配爆炸图。

图2为气瓶钳中联接片、活动杆和戳头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带有加力杆的气瓶钳的结构图。

图4为气瓶钳的工作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见图中,本气瓶钳的主体结构类似于各类钳具,结构包括两铰接在一起钳体17。钳体17上铰接点的一侧为钳口部,另一侧为手柄部。两钳口部之间形成用于夹持气瓶15的夹口13,手柄部用于在作业时的受力,而使夹口13夹紧气瓶15。在一钳体17上设有伸入到夹口13内的戳头12,夹口13在夹持气瓶15后,戳头12用于刺穿气瓶15壁体。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钳体17先与瓶体相接触,然后戳头12的外端部顶压瓶体,最终使戳头12刺破气瓶15壁体。在完全张开钳口后,戳头12完全缩进到钳体17内部,而在继续使夹口13缩小时,戳头12的外端部继续压向气瓶15,使得刺穿气瓶15壁体,实现气瓶15内部的卸压。戳头12的外端被设置成尖锐状,戳头12可以是不锈钢材质,一般优选合金材料制成,硬度较硬。

戳头12活动地设置在钳体17上,具体是通过在钳体17上分别设有一活动杆,活动杆铰接在钳体17上,两活动杆的内端部铰接在一起,该内端部靠近两钳体17铰接点位置处,并位于两钳体17铰接点的一侧,戳头12设置在活动杆上。从而使得在本气瓶钳上形成双杠杆结构,且双杠杆结构处于连动状态。

钳体17本身为分体式结构,一钳体17包括两平行设置的联接片8,两联接片8之间具有间隔,活动杆通过枢轴5铰接在该间隔内,枢轴5的两端分别联接在两联接片8上。两联接片8之间的间隔是由所设的隔管1而形成的,隔管1的两端抵靠在联接片8的内侧面上,固定螺栓2穿过联接片8和隔管1而使得两联接片8间隔固定在一起。为适应气瓶15圆形的形状,钳口部和活动杆均呈弧形。

两钳体17通过一联接管16而铰接在一起,联接管16设置在一钳体17的两片联接片8之间,联接管16的两端通过穿过该两片联接片8的并帽而固定在钳体17上,另一钳体17间隙地穿过该两片联接片8,并间隙地套接在联接管16上,联接管16为两钳体17提供铰接支撑。

为便于对活动杆在枢轴5上的轴向定位,两联接片8之间设有套接在枢轴5上的衬套7,枢轴5为双头螺杆,枢轴5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压帽3上一体成型有联接套4,联接套4穿过一联接片8而螺纹连接在枢轴5的另一端,联接套4和衬套7分列在活动杆的相对两侧。通过衬套7和联接套4的设置,而使得活动杆轴向稳定地位于枢轴5上。

两活动杆的长度有差别,长度较长的活动杆为长活动杆11,长活动杆11的中部位置铰接在一钳体17;长度较短的活动杆为短活动杆6,短活动杆6的外端铰接在另一钳体17上,戳头12设在长活动杆11外端的侧面上。而且,长活动杆11上,以枢轴5为基准,设置有戳头12的一侧的长度要小于另一侧的长度,保证了在打开夹口13后,戳头12能够完全缩进到钳体17内,且便于戳头12稳定地刺穿气瓶15的壁体。

手柄部包括联接块9,联接块9插接在两联接片8之间,联接块9与联接片8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而固定在一起,联接块9的外侧设有柄体10,图中显示联接块9与柄体10之间为凹凸结构配合联接固定。柄体10作为受力件,而钳口部和活动杆作为执行件,使得夹口13变大或缩小。

为便于对本气瓶钳进行施力,柄体10上套接固定有加力杆14,加力杆14的长度在满足作业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长,加力杆14的长度至少要长于钳体17的长度。

本气瓶钳主要是用于对薄壁气瓶15的壁体进行刺穿卸压,钳体17与气瓶15相接触后,继续通过加力杆14让夹口13进一步收缩,弧形的钳口部的外端相接触后,夹口13不会继续变小,在此过程中,两活动杆作相应的连动,而带动戳头12缓慢地刺向气瓶15的壁体,并把气瓶15的壁体刺穿,气瓶15内的压缩气体会随着钳体17的松开而自气瓶15壁体的戳破处逸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