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罩安装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9889发布日期:2019-09-17 20:27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罩安装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轮罩安装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车架与前轮罩之间的距离较远,如果将二者连接,需要对车架的尺寸进行调整,这样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和制作成本,并且,由于雨刮盖板中留有漏液孔,容易使液体四溅入前舱内,损坏车内其他零部件。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轮罩安装结构及汽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问题。

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轮罩安装结构,包括:连接在前轮罩与车架之间的前轮罩内安装板,所述前轮罩内安装板上设置有弧形安装部,所述弧形安装部的弧度与前轮罩 相适配;导流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前轮罩内安装板前侧靠近雨刮盖板的位置,用以将流经雨刮盖板漏液孔的液体引流至地面。

进一步地,上述轮罩安装结构中,所述弧形安装部顶部靠近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用以卡接前轮罩的卡槽。

进一步地,上述轮罩安装结构中,所述弧形安装部靠近车架一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凹设部。

进一步地,上述轮罩安装结构中,所述凹设部两侧向车架方向凸出延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分别用以连接所述前轮罩内安装板与所述车架上的第一待连接部位、第二待连接部位和第三待连接部位。

进一步地,上述轮罩安装结构中,所述弧形安装部的尾端延设有第四连接部,以连接所述前轮罩内安装板与所述车架上的第四待连接部位。

进一步地,上述轮罩安装结构中,所述导流机构靠近前轮罩的一侧设置有第五连接部,以连接所述前轮罩内安装板与所述车架上的第五待连接部位。

进一步地,上述轮罩安装结构中,所述导流机构包括:相互贯通的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其中,所述第一导流通道的进口端与所述雨刮盖板漏液孔相靠近,所述第一导流通道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导流通道的进口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导流通道位于所述第一导流通道下方,且所述第二导流通道的开口端朝向地面。

进一步地,上述轮罩安装结构中,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呈倒棱台状;和/或所述第二导流通道呈正棱台状。

进一步地,上述轮罩安装结构中,所述弧形安装部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前轮罩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罩安装结构,通过在前轮罩内安装板上设置弧形安装部,为轮罩提供安装点,使得前轮罩与车架相连,安装方便快捷且零件数量少,便于后期的BOM管控;进一步的,整个安装结构选用LFT复合材料,强度与车架一致,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降低了制作成本;尤其是,在靠近雨刮盖板的位置设置导流机构,使流经漏液孔的液体通过导流机构流向地面,可以防止液体溅入前舱内而损坏其他零件。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轮罩安装结构。

由于轮罩安装结构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轮罩安装结构的汽车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轮罩安装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轮罩安装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轮罩安装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轮罩安装结构包括:前轮罩内安装板1和导流机构2;其中,前轮罩内安装板1连接在前轮罩与车架之间,前轮罩内安装板1上设置有弧形安装部11,弧形安装部11的弧度与前轮罩相适配;导流机构设置在前轮罩内安装板1前侧靠近雨刮盖板的位置,用以将流经雨刮盖板漏液孔的液体引流至地面。

具体而言,前轮罩内安装板1整体呈弧形,其弧形安装部11的弧度与前轮罩相适配,弧形安装部11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前轮罩安装孔a,可以通过子母扣穿设过各前轮罩安装孔a与前轮罩相连接,弧形安装部11的另一侧与车架之间可以通过螺栓连接。

具体实施时,弧形安装部11顶部靠近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用以卡接前轮罩的卡槽111,具体的,卡槽111可以由第一连接板1111、第二连接板1112和第三连接板1113围设而成;其中,第一连接板1111和第二连接板1112沿弧形安装部11弧面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第三连接板1113连接在第一连接板1111和第二连接板1112的同一端之间,与第三连接板1113相对的一侧(第一连接板1111与第二连接板1112的另一端)为开口结构,弧形安装部11位于该开口结构的两侧设置有翻边结构c。第一连接板1111、第二连接板1112和第三连接板1113可以为方形板、梯形板、三角形板等,优选的,第一连接板1111和第二连接板1112为梯形板,第三连接板1113为矩形板。第三连接板13上开设有车架安装孔b。

进一步的,弧形安装部11靠近车架一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凹设部12。凹设部12上开设有前轮罩安装孔a,以通过子母扣实现前轮罩内安装板与前轮罩的连接。

优选的,凹设部12两侧向车架方向凸出延设有第一连接部13、第二连接部14和第三连接部15,分别用以连接所述前轮罩内安装板1与所述车架上的第一待连接部位(图中未示出)、第二待连接部位(图中未示出)和第三待连接部位(图中未示出)。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部13位于凹设部12远离导流机构2的一侧,其可以由第一连接区域、第二连接区域和两个区域一侧的连接板组成,其中,第一连接区域由三个倾斜面围设成一凹设区域;第二连接区域上开设有一车架安装孔b。第二连接部14为凹设部12靠近导流机构2一侧的凹设区域,其上开设有一车架安装孔b。第三连接部15与第二连接部14倾斜设置,其上开设有2个车架安装孔b。

可以看出,该凹设部12与其两侧的各个连接部相配合,一方面,有利于实现轻量化;另一方面,在实现车架与前轮罩连接的的同时有利于增强整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所述弧形安装部11的尾端(远离导流机构2的一端)延设有第四连接部16,以连接所述前轮罩内安装板1与所述车架上的第四待连接部位(图中未示出)。第四连接部16可以由若干方形板依次弯折而成,其末端的水平板上开设有两个车架安装孔b。

所述导流机构2靠近前轮罩的一侧设置有第五连接部17,以连接所述前轮罩内安装板1与所述车架上的第五待连接部位(图中未示出)。第五连接部17可以为具有一折弯部的折弯板,其上开设有一车架安装孔b。

继续参阅图1,导流机构2可以包括:相互贯通的第一导流通道21和第二导流通道22;其中,所述第一导流通道21的进口端与所述雨刮盖板漏液孔相靠近,所述第一导流通道21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导流通道22的进口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导流通道22位于所述第一导流通道21下方,且所述第二导流通道22的开口端朝向地面。

具体实施时,弧形安装部11上开设有安装孔,以实现导流机构2的安装。第一导流通道21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能与雨刮盖板漏液孔对准接触,以将漏液孔中的液体引流至导流机构2中即可。第二导流通道22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能将流经第一导流通道21的液体引流至导流机构2下方的地面即可。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流通道21呈倒棱台状;和/或所述第二导流通道22呈正棱台状,也就是说,在第一导流通道21与第二导流通道22的连接处形成一缩颈部,以使流经漏液孔的液体快速经导流机构2排出至地面,从而有效避免了,液体流入前舱内,对其他零件造成损坏。

本实施例中,前轮罩内安装板1和导流机构2可以采用长纤维增强热塑性材料(LFT)制成,整个轮罩安装结构的强度与车架一致,并且,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降低了制作成本。

上述显然可以得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轮罩安装结构,通过在前轮罩内安装板上设置弧形安装部,为轮罩提供安装点,使得前轮罩与车架相连,安装方便快捷且零件数量少,便于后期的BOM管控;进一步的,整个安装结构选用LFT复合材料,强度与车架一致,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降低了制作成本;尤其是,在靠近雨刮盖板的位置设置导流机构,使流经漏液孔的液体通过导流机构流向地面,可以防止液体溅入前舱内而损坏其他零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了上述实施例中的轮罩安装结构。

由于轮罩安装结构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轮罩安装结构的汽车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