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2901发布日期:2019-11-08 23:06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平衡车。



背景技术:

现在两轮平衡车,其车架不具备折叠功能,搬运或储存时占地空间大,可携带性能差,即便有车架能够折叠的平衡车,其折叠及展开状态均不稳定,不具备安全储存、运输及使用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平衡车,折叠方便,展开稳定,便于搬运及使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折叠平衡车,包括:左车轮、右车轮、左轮架、右轮架、左车架、右车架和两个用于对平衡车在相折叠和展开位置时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所述左车轮安装于左轮架上,所述右车轮安装于右轮架上,所述左车架的一端铰接于左轮架,左车架的另一端铰接于右车架的一端,右车架的另一端铰接于右轮架;一个限位机构的一端铰接于左轮架,另一端铰接于右车架;另一个限位机构的一端铰接于右轮架,另一端铰接于左车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限位机构的设置,有利于使得展开时,两车架平稳限位,有利于各车架的稳定连接及限位,提高了两车架展开时的连接强度,使两车架在展开时,由于限位机构的连接和限位,左车架的另一端铰接于右车架的一端,铰接处的两车架上部直接或间接通过其他部件相抵靠,平衡车的中间不致于向下陷,两车架与轮架相铰接的位置不致于向外侧张开;折叠时,保持两车轮平行地向内贴近,整体结构更紧凑,展开更便捷迅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限位机构均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一个限位机构的第一连接件的左端铰接于左轮架,第一连接件的右端和第二连接件的左端螺纹连接,第二连接件的右端和第三连接件的左端螺纹连接,第三连接件的右端铰接于右车架;另一个限位机构的第一连接件右端铰接于右轮架,第一连接件的左端和第二连接件的右端螺纹连接,第二连接件的左端和第三连接件的右端螺纹连接,第三连接件的左端铰接于左车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机构的具体结构,有利于左轮架与右车架之间的稳定连接,且第二连接件可调节第一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之间的相对距离,以调节平衡车展开及折叠状态下各车架与轮架的相对位置,在各部件在到达相应位置后便不再移动,可靠限位,使折叠时更紧凑,展开时更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左轮架的右侧下部具有第一连接耳,一个第一连接件的左端铰接于第一连接耳上,右车架的下侧具有第四连接耳,一个第三连接件的右端铰接于第四连接耳上;右轮架的左侧下部具有第二连接耳,另一个第一连接件的右端铰接于第二连接耳上,左车架的下侧具有第三连接耳,另一个第三连接件的左端铰接于第三连接耳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耳和第四连接耳的设置,使得第一连接件的连接或者连杆的连接更为方便,连接也更稳定牢固,折叠时整体结构可更紧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限位机构均包括连杆,一个连杆的一端铰接于左轮架,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右车架;另一个连杆的一端铰接于右轮架,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左车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机构的具体结构,有利于各轮架与各车架之间的稳定连接及限位,而单独采用连杆的设计,整体结构更紧凑,连接更牢固,安装拆卸更便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提手,所述提手连接于左车架与右车架的铰接处,或者,所述提手安装于左车架或右车架上,处于靠近左车架与右车架的铰接处的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手的设置,有利于手握提手,对平衡车进行提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左车架和右车架在相铰接的位置,均开设有可容纳提手的第五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五凹槽的设置,使得平衡车展开时,提手位于第五凹槽内,不与提手产生干涉,两车架能充分展开,整体结构更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一个限位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左端铰接于左轮架,第一连接件的右端和第二连接件的左端螺纹连接,第二连接件的右端和第三连接件的左端螺纹连接,第三连接件的右端铰接于右车架;另一个限位机构包括连杆,连杆的一端铰接于右轮架,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左车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左车架上具有用于容纳一个限位机构的第三凹槽,右车架上具有用于容纳另一个限位机构的第四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凹槽及第四凹槽的设置,使得平衡车折叠时,左车架与限位机构不产生干涉,右车架与限位机构不产生干涉,折叠后结构更为紧凑,占用空间减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左车架上具有用于容纳一个限位机构与右车架铰接处的第一凹槽,右车架上具有用于容纳另一个限位机构与左车架铰接处的第二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设置,使得平衡车在折叠后,各铰接处与各车架不产生干涉,且各铰接处可处于对应的凹槽内,使得折叠后的空间更小,更紧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左车架的左侧上部铰接于左轮架的右侧上部,左车侧的右侧下部铰接于右车架的左侧下部,右车架的右侧上部铰接于右轮架的左侧上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衡车展开时,两车架铰接处可相抵靠,在各限位机构的作用下,平衡车展开时更稳定牢固;平衡车折叠时,两车轮方向可保持不变,两车架便于折叠,折叠后也更紧凑,提拿方便。

一种折叠平衡车,包括:车轮、轮架、车架,以及用于对轮架与车架在相折叠和展开位置时进行限位及锁定的限位机构,所述车轮、轮架、和车架均为两个,限位机构至少两个,两车架的内侧下部相铰接,各车架的外侧分别铰接一个轮架,各轮架上均安装一个车轮,限位机构连接轮架与车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机构的设置,有利于使得展开时,两车架平稳限定,有利于各车架的稳定连接,提高了两车架展开时的连接强度,两车架在展开时,操作者踩踏于车架上时,两轮架因限位机构的作用,不致于向外侧展开,提高稳定性;折叠时,保持两车轮平行地向内贴近,整体结构更紧凑,展开更便捷迅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限位机构包括限位件和限位销,限位件安装于轮架或/及车架上,限位件上开设有供限位销移动的弧形通孔,限位销安装于车架或轮架上,弧形通孔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平衡车在呈折叠状态时,对限位销进行限位锁定的第二凹陷部;弧形通孔的路径上,开设有用于平衡车在呈展开状态时,对限位销进行限位锁定的第三凹陷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件及限位销的配合设置,可以巧妙实现平衡车在折叠及展开状态时的限位及锁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限位销上具有限位部和导向部,导向部的截面尺寸小于或等于弧形通孔的孔径,限位部的截面形状与第二凹陷部的截面形状及第三凹陷部的截面形状相适配,导向部的截面尺寸小于限位部的截面尺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销上限位部与第二凹陷部及第三凹陷部相卡配,实现折叠及展开状态的锁定,导向部的设置,有利于限位销的移动导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限位部和导向部的截面形状呈圆形或非圆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部和导向部的截面形状,若呈圆形,则有利于限位及导向,保证限位可靠,导向顺畅。若为非圆形,同样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目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轮架或车架上,在限位销安装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孔,限位销的一端通过弹性件连接于第一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销可在第一孔内活动,即限位销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能可靠抵靠于第二凹陷部及第三凹陷部内,以实现可靠的限位锁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限位件的上侧中部连接于轮架与车架的铰接处,限位件上弧形通孔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凹陷部,第一凹陷部卡配有锁定销,锁定销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轮架或车架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定销固定连接于轮架或车架上,可使限位件的固定巧妙牢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二凹陷部及第三凹陷部开设于限位件上贴近车架或轮架的一侧;或者,第二凹陷部及第三凹陷部开设于限位件上远离车架或轮架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凹陷部及第三凹陷部的位置设置,有利于限位销的卡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限位件呈板状结构,限位件的外缘呈扇形,限位件上还开设有扇形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件外缘呈扇形的设计,限位件上扇形通孔的设置,使得限位件的整体结构匀称合理,限位件呈板状结构,有利于车架与轮架的相对运动,也使得连接牢固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折叠平衡车,平衡车折叠便利,展开时结构稳定牢固,折叠时整体结构紧凑,便于运输储存,也便于推广应用。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折叠平衡车折叠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折叠平衡车折叠状态下的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图2中局部I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折叠平衡车展开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折叠平衡车展开状态下的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图5中局部II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右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折叠平衡车的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折叠平衡车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折叠平衡车的展开状态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图11中局部I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折叠平衡车的展开状态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图14中局部II放大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提手11、连杆23、限位件31、锁定销32、第一孔34、第二孔35、限位销36、左车架121、右车架122、左踏板131、右踏板132、左挡泥板141、右挡泥板142、左车轮151、右车轮152、左轮架161、右轮架162、第一连接件171、第一连接件171、第二连接件181、第三连接件191、第一铰接耳201、第二铰接耳202、第三连接耳211、第四连接耳212、安装孔311、第一凹陷部312、第三凹陷部313、弧形通孔314、第二凹陷部315、扇形通孔316、第一销321、第二销322、限位部361、导向部362、第一凹槽1211、第二凹槽1221、第三凹槽1213、第四凹槽1223、第五凹槽1222。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扣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前后方向,以平衡车正常行驶的前进后退的方向为参考,本实用新型中的左、右方向,则为平衡车的左右为参考,具体以展开状态的平衡车的左右为参考。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7,折叠平衡车,包括左车架121、右车架122、左轮架161、右轮架162、左车轮151、右车轮152、提手11和连接机构。左车轮151安装于左轮架161的左侧,左车架121的左端上部铰接于左轮架161的右端上部,右车轮152安装于右轮架162的右侧,右车架122的右端上部铰接于右轮架162的左端上部,左车架121的右端下部铰接于右车架122的左端下部,左车架与右车架的铰接处还铰接有提手11。具体地,左车架121的右端下部具有第一铰接耳201,右车架122的左端下部具有第二铰接耳202,第一铰接耳201和第二铰接耳202相铰接。提手11为弧状。

限位机构的一端铰接于左轮架161,另一端铰接于右车架122;限位机构的一端铰接于右轮架162,另一端铰接于左车架121。

限位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171、第二连接件181和第三连接件191,第一连接件171的左端铰接于左轮架161右侧下部的第一连接耳1611,第一连接件171的右端和第二连接件181的左端螺纹连接,第二连接件181的右端螺纹连接第三连接件191的左端,具体地,第二连接件181的两端设置外螺纹,第一连接件及第三连接上设置内螺纹,第三连接件191的右端铰接于右车架122下侧的第四连接耳212。

另一限位机构也包括第一连接件171、第二连接件181和第三连接件191,第一连接件171的右端铰接于右轮架的左侧下部的第二连接耳1621,第一连接件171的左端和第二连接件181的右端螺纹连接,第二连接件181的左端螺纹连接第三连接件191的右端,具体地,第二连接件181的两端设置外螺纹,第一连接件上设置内螺纹,第三连接件191的左端铰接于左车架121下侧的第三连接耳211。第二连接件181中部外壁上均具有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的调节部,用于扳手夹持住该调节部以调节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相对距离。

左轮架161上设置有左挡泥板141,右轮架162上设置有右挡泥板142。

左车架121上在第三连接耳211的设置位置,开设有第一凹槽1211,右车架122上在第四连接耳212的设置位置,开设有第二凹槽1221,第一凹槽1211及第二凹槽1221沿平衡车的前后方向开设。

左车架121的下侧还开设有可容纳第三连接件191和第二连接件181的第三凹槽1213,右车架122的下侧开设有可容纳第二连接件181和第三连接件191的第四凹槽1223,第三凹槽1213和第四凹槽1223沿平衡车的左右方向开设。

左车架121和右车架122在相铰接的位置,均开设有可容纳提手11的第五凹槽1222。

左车架121的上侧表面安装有左踏板131,右车架122的上侧表面安装有右踏板132。

左车架或/及右车架上可安装平衡车的电池模块,控制模块,传感器模块等。左车轮151及右车轮152可自带轮毂电机,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平衡车呈展开状态时,左车架121和右车架122呈横向,处于同一直线上,限位机构拉住右车架与左轮架,限位机构拉住左车架与右轮架,两车架的踏板上可乘站使用者。需折叠时,向上拉提手11,提手11作用于左车架121和右车架122的铰接处,使左车架121的右端及右车架122的左端向上移动,左车架121的左端与左轮架161发生相对转动,右车架122的右端与右轮架162发生相对转动,随着提手11的继续上升,左车轮151与右车轮152相向靠拢,且在限位机构和限位机构的作用下,左车轮与右车轮的在靠拢的同时,其方向不发生改变,有利于平衡车的展开使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限位机构包括连杆,连杆的一端铰接于左轮架,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右车架。限位机构包括连杆23,连杆23的一端铰接于右轮架,连杆23的另一端铰接于左车架。具体地,其中限位机构的连杆的左端铰接于第一连接耳上,连杆的右端铰接于第四连接耳上,其中限位机构的连杆23的右端铰接于第二连接耳上,连杆23的左端铰接于第三连接耳上。

其他结构的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3

一种折叠平衡车,请参阅图9至图13,包括左车架121、右车架122、左轮架161、右轮架162、左车轮151、右车轮152、提手11和限位机构。左车轮151安装于左轮架161的左侧,左车架121的左端上部铰接于左轮架161的右端上部,右车轮152安装于右轮架162的右侧,右车架122的右端上部铰接于右轮架162的左端上部,左车架121的右端下部铰接于右车架122的左端下部,左车架与右车架的铰接处还铰接有提手11。左轮架161上设置有左挡泥板141,右轮架162上设置有右挡泥板142。

左车架与左轮架之间通过限位机构连接,右车架与右轮架之间通过另一限位机构连接,各限位机构可用于左车架与右车架呈展开状态时的位置锁定,以及左车架与右车架呈折叠状态时的位置锁定。

限位机构包括限位件31、锁定销32和限位销36。限位件31上开设有弧形通孔314,弧形通孔314的一端开设有供锁定销32定位的第一凹陷部312,弧形通孔的另一端开设有供限位销36在平衡车呈折叠位置时,用于限位销定位的第二凹陷部315;弧形通孔上靠近第一凹陷部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平衡车在展开状态时,对限位销进行定位的第三凹陷部313。

限位件呈板状结构,限位件31上开设有用于与平衡车的车架相紧固安装的安装孔311,在安装孔311和弧形通孔314的位置之间,还具有一扇形通孔316。左车架及右车架上均具有与安装孔311相匹配的安装柱或安装孔。

限位销36一端通过弹性件连接于平衡车的车架的第一孔34内,本实施例中,第一凹陷部、第二凹陷部及第三凹陷部均处于限位件的靠近平衡车的车架的一侧,则弹性件为压簧。限位销36呈凸台状,一端截面尺寸较小,另一截面尺寸较大,截面尺寸较小的一端为导向部362,截面尺寸较大的一端为限位部361,导向部与限位部的截面呈圆形,导向部362的截面尺寸与弧形通孔的孔径相适配,导向部362可在弧形通孔内移动。限位部的截面尺寸与第二凹陷部及第三凹陷部的尺寸相适配。

第一凹陷部、第二凹陷部及第三凹陷部的侧壁表面呈弧形,各凹槽尺寸均大于弧形通孔的孔径。

锁定销32一端连接于平衡车的车架的第二孔35内,另一端卡陷于第一凹陷部312内,具体地,锁定销32的截面尺寸较大的第一销321卡陷于第一凹陷部内,截面尺寸较小的第二销322卡陷于弧形通孔314,锁定销将限位件固定于左轮架、右轮架,即限位件31相对于左轮架不可移动或转动,另一限位件相对于右轮架不可移动或转动。

左车架121和右车架122在相铰接的部位,开设有容纳提手11的第五凹槽1222。

如图1,平衡车处于展开状态时,锁定销连接于第一凹陷部312内,限位销36处于第三凹陷部内,需由展开变为折叠时,向靠近车架所在一侧推动两限位件上的限位销,使限位部361脱离于第三凹陷部内,而导向部362仍可处于弧形通孔内;可用手提起提手11,左车架与右车架可相对转动,左车架与左轮架可相对转动,右车架与右轮架可相对转动,导向部362沿弧形通孔向第二凹陷部的方向移动,当限位销移动到第二凹陷部的位置时,可撤去外力作用,限位部361卡陷于第二凹陷部内,转为折叠状态,限位销对折叠状态的各车架与各轮架进行限位锁定。

实施例4

请参阅图14至图17,本实施例中,第一凹陷部、第二凹陷部315及第三凹陷部313开设于限位件上远离车架或轮架的一侧,限位部361处于远离车架或轮架的一侧,导向部362处于靠近车架或轮架的一侧,弹性件为拉簧。要折叠或展开平衡车时,则需要向外拉出各限位销,以便限位销从第二凹陷部及第三凹陷部内脱离,以对平衡车进行折叠或展开操作。向外拉取限位销,使限位部361脱离于第二凹陷部或第三凹陷部,可实现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的解锁,导向部362可沿弧形通孔的路径移动。其他结构和原理与实施例3相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左车架与右车架相铰接的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在左车架及右车架上一体成型有铰接耳,通过在两铰接耳中穿设转轴以完成铰接;或者,在左车架与右车架上安装合页,通过合页完成两车架的铰接。同样,左车架与左轮架相铰接的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在左车架及左轮架上一体成型有铰接耳,通过在两铰接耳中穿设转轴以完成铰接;或者,在左车架与左轮架架上安装合页,通过合页完成铰接。右车架与右轮架相铰接的方案,可作类似的方案设定,以完成铰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