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车的伸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7998发布日期:2020-01-21 22:36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滑板车的伸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滑板车的伸缩装置。



背景技术:

滑板车因具有造型美观、操作方便、驾驶安全等特点,越来越普及,滑板车车头包括车头竖管,车头竖管的上端与显示屏组件、把手组件等连接,车头竖管的下端通过车头连接管与车身组件连接,车头竖管需要设置成伸缩式结构,便于不同身高的人使用。

例如,申请号为201420497251.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滑板车,包括车头部件、车身部件和车尾部件,车头部件包括车头空管和车头连接管,车头空管内设置有弹簧线;车头空管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车头连接管内设置有电动滑板车控制器,车头连接管还设置有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车头部件的顶部设置有加速控制器和刹车控制器;弹簧线的一端穿过第二开口与加速控制器和刹车控制器连接,弹簧线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开口、第三开口与电动滑板车控制器连接。车身部件设置有空腔及第五开口,空腔内设置有电池;第二导线穿过第四开口、第五开口,连接电动滑板车控制器与电池。然而,当该车头空管设置成伸缩式结构时,使用卡簧、销轴、固定孔等结构使两根管固定,需要用户用力较大,使用极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滑板车的伸缩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滑板车的伸缩装置,包括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所述第一管件的一端部伸入所述第二管件内,并可通过锁紧装置将所述第一管件锁紧在所述第二管件上;所述锁紧装置包括承压套、施压套及锁紧套,所述承压套的第一端套在所述第二管件的端部,所述施压套位于所述锁紧套内,所述施压套的一端与所述锁紧套连接,另一端设有施压部,所述施压部与所述锁紧套的内壁间留有间距形成容槽,所述承压套的第二端伸入所述容槽内;所述承压套内设有承压面,所述施压部的施压面抵接在所述承压面上,沿第一方向,所述承压套内位于承压面处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所述锁紧套与所述承压套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施压部的施压面为与所述承压面相对应的斜面。

优选地,所述施压部的端部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施压套之间留有间距。

优选地,所述锁紧套内靠近第一端的内壁上设有凸缘,所述施压套的第一端沿周向设有若干个卡勾部,所述施压套通过所述卡勾部卡接在所述凸缘上。

优选地,所述施压套的第一端还设有弹片,所述锁紧套内第一端的内壁上沿周向设有多个彼此相连的弧形槽,所述弹片的弹性触头对准相应的弧形槽。

优选地,所述凸缘通过第一台阶部过渡到所述锁紧套的内壁上,所述施压套的一端沿周向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台阶部对应的第二台阶部。

优选地,所述承压套内靠近第一端的位置设有限位部,所述第二管件的端部抵接在所述限位部上。

优选地,所述锁紧套内靠近第二端的位置设有内螺纹,所述承压套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

优选地,所述承压套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第二管件上。

优选地,所述承压套上靠近第一端的位置设有挂钩。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滑板车的伸缩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设置承压套、施压套及锁紧套,调节完第一管件伸出第二管件的距离后,可旋拧锁紧套,使施压套的施压部受到承压套的承压面挤压,从而将第一管件锁紧在第二管件上,使用极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爆炸图。

图4为图2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锁紧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施压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承压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锁紧套与施压套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锁紧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a处的放大图。

图11为施压套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第一管件

2第二管件

3承压套

300承压套的第一端

301承压套的第二端

31承压面

32限位部

33挂钩

4施压套

41施压部

411延伸部

412切口

413弹性部

42容槽

43卡勾部

44第二台阶部

45弹片

451弹性触头

5锁紧套

500锁紧套的第一端

501锁紧套的第二端

51凸缘

52第一台阶部

53凹槽

54凸条部

55弧形槽

6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滑板车的伸缩装置,包括第一管件1和第二管件2,所述第一管件1的一端部伸入所述第二管件2内,并可通过锁紧装置将所述第一管件1锁紧在所述第二管件2上,从而形成伸缩管结构。现有技术中,滑板车包括车头组件、车身组件和车尾组件,本实用新型的伸缩装置使用在车头组件中,伸缩装置的上方可与显示屏组件、把手组件等连接,伸缩装置的下方可与前轮组件连接,并且可通过车头连接管与车身组件连接,具体可参见申请号为201420497251.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如图1至图11所示,所述锁紧装置包括承压套3、施压套4及锁紧套5,所述承压套3的第一端300套在所述第二管件2的端部,所述施压套4位于所述锁紧套5内,并且所述施压套4的一端与所述锁紧套5连接,另一端设有施压部41,所述施压部41与所述锁紧套5的内壁间留有间距形成容槽42,所述承压套3的第二端伸入所述容槽42内。所述承压套3的内壁上设有承压面31,当所述施压套4与所述承压套3配合时,所述施压部41的施压面抵接在所述承压面31上,沿第一方向m(参见图2),所述承压套3内位于承压面31处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m指第一管件1伸入所述第二管件2内并逐渐移动的方向;所述锁紧套5与所述承压套3螺纹连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9至图11所示,所述施压部41的外周面上从端部向内开设有多个切口,将所述施压部41分为多个弹性部,当调节完第一管件1的移动位置后,沿第一方向m旋紧锁紧套5,所述施压套4同步沿第一方向m移动,所述施压部41施压面处的多个弹性部413受到承压面31的挤压向内收缩变形,从而夹紧第一管件1,避免第一管件1移动,从而完成第一管件1和第二管件2的相对固定;当需要调节第一管件1的位置时,旋松锁紧套5,所述施压套4同步沿第一方向m的相反方向移动,所述施压部41复位至初始状态,从而可以移动第一管件1,调节其位置。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施压部41的施压面设置为与所述承压面31相对应的斜面,施压面和承压面31设置为斜面更利于挤压弹性部413,所述施压部41的端部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411,所述延伸部411和所述施压套4之间留有间距,供第二关键伸入,所述延伸部411的外周面为直面,增加的直面延伸部411是作为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中间的填充,减少空隙和摩擦。

如图2、图5、图6和图11所示,优选地,所述锁紧套5内靠近第一端的内壁上设有一圈凸缘51,所述施压套4的第一端400上沿周向设有若干个卡勾部43,所述施压套4通过所述卡勾部43卡接在所述凸缘51上,从而将所述锁紧套5和所述施压套4可靠地连接,并且拆卸也极为方便。优选地,所述凸缘51通过第一台阶部52过渡到所述锁紧套5的内壁上,所述施压套4的第一端沿周向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台阶部52对应的第二台阶部44,所述第二台阶部44可以为二级台阶,当所述锁紧套5和所述施压套4连接时,所述第二台阶部44抵接在所述第一台阶部52上,避免所述锁紧套5沿第一方向m移动时,所述施压套4从所述锁紧套5上脱出。

如图9和图10所示,优选地,所述施压套4的第一端还设有弹片45,所述锁紧套5内第一端的内壁上沿周向设有多个彼此相连的弧形槽55,所有的弧形槽55相连形成波浪形,所述弹片45的弹性触头451对准其中任意相应的弧形槽55,当旋转锁紧套5时,弧形槽55位置发生变化,所述弹性触头451从其中一个弧形槽55变化到相邻的另一个弧形槽55内,此时发出声音,可用于提醒用户锁紧套5在旋转。

如图4所示,优选地,所述承压套3内靠近第一端300的位置设有限位部32,所述第二管件2的端部抵接在所述限位部32上,避免所述承压套3移动。

如图5和图8所示,优选地,所述锁紧套5内靠近第二端501的位置设有内螺纹,所述承压套3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从而使锁紧套5可与所述承压套3可靠地连接。如图4所示,优选地,所述承压套3通过螺栓6连接在所述第二管件2上,避免所述承压套3与所述第二管件2出现相对移动。如图5所示,优选地,所述锁紧套5的外壁上沿周向设有若干个条形槽53,相邻的条形槽53之间形成凸条部54,多个凸条部54可以增大用户手掌与锁紧套5间的摩擦力,便于旋转所述锁紧套5,当然也可以在所述锁紧套5的外壁上设有多个点状凸起,方便用户旋转所述锁紧套5。

如图7所示,优选地,所述承压套3上靠近第一端的位置设有挂钩33,一方面,所述挂钩33可以悬挂一些轻型物品,另一方面,当所述滑板车折叠后,所述挂钩33可以与后车轮挡泥板上的挂孔连接,便于提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